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军狡猾的多重陷阱:八路军仙姑顶抗击战(一)

日军狡猾的多重陷阱:艰苦卓绝的八路军南墙峪仙姑顶阻击战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但是打到弹尽援绝后跳崖的“对崮山十四勇士”的事迹,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而八路军曾经和绝对优势兵力的日伪军,先后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南墙峪仙姑顶阻击战,和对崮山阻击战,知道的人就更少了。而后者更是八路军和国军51军联手打的,是中国军民团结作战,兄弟俩背靠背共抗外敌的经典战例,更似乎从未宣传过。下面,小编就试着讲述一下这段历史,还原一下这些英雄们的真实形象。

一、多重陷阱的日军一〇五作战计划

在以往的课本和影视作品中,日军的形象往往是残暴、野蛮、兽性而愚蠢的,总之,是一支直来直去的野兽般的军队。但实际上,日军是非常狡猾的。哪怕是对付实力不如他们的对手,也往往使用各种阴谋诡计,骗对手上当。这里说的,就是一次日军用三重阴谋,进行大扫荡的故事。

1.我军的战前准备。

大家都知道,青纱帐是我们的掩护。但是秋收以后,粮食收割完,我军失去了青纱帐的掩护,往往就是日伪军组织扫荡的开始。而秋末组织扫荡,往往能把我军在冬天逼近山里,缺衣少药又没有粮食,往往给我们造成很大的困难。

1942年秋天,青纱帐落了,敌人例行的“扫荡”又要开始了。对比,我们是有准备的。9月13日,在驻地沂南县新庄大众日报社社长陈沂给大家作了反“扫荡”报告。他指出,种种迹象表明,日军为推行“第五次强化治安运动”,这次“扫荡”将更加残酷,我们必须作好思想和组织准备。之后,陈沂返回中共山东分局,组织精简机构,坚壁清野。同时,我们地下党员们加强了对日军的情报工作,想尽早得到日军出兵的情报传回根据地,让我们少受一些损失。

2.日军的作战计划。

经过地下党员的艰苦努力,在1942年10月11日,八路军山东军区敌工部门,终于得到了一份重要详尽的军事情报——济南日军参谋本部一〇五号作战计划。该“计划”透露:日军将于10月中旬至11月底出动万余人,分两期扫荡我滨海地区。

3.日军情报引起的争议。

对这份后来证明是假的情报,根据地的领导者中出现了两种意见。

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凭着高深的军事素养,对这份情报持深深怀疑态度。他认为,敌人的“扫荡”计划透露得这么早,还这么具体,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要从其他方面进一步了解情况后,再作判断。罗荣桓进一步分析,声东击西是战争惯用手段,如果我们马上转移到沂蒙山区,万一敌人“扫荡”的真正目标是沂蒙山区,那我们就只有挨打的份了。据此,他主张机关暂时按兵不动,留守滨海。

附上当时滨海区地图,可以看出滨海区当时范围比较大,可以撤退的方向比较多。而沂蒙山区虽然多高山,但是多数是荒山秃岭,十分不利于隐蔽。而且范围不大,容易被日军各围搜山。因此,罗荣桓元帅当时的意见,应该是十分精准精准的判断。

然而,谁也不是事后诸葛亮,就当时情况来看,日军如果合围滨海区,那么被胶济铁路、陇海铁路夹在中间的滨海根据地,最可能的撤退路线,就是撤进沂蒙山区。更何况这是地下党员们冒着生命危险传出来的情报,怎么能有怀疑呢?所以当时,绝大多数领导人都对该情报信以为真。

4.日军的第二重陷阱。

日军的情报战是非常狡猾的,这次就是连环计。到了10月14日,敌军又抛出一份假情报,说日军将于16日拂晓,“扫荡”滨海区。经多方情报证实,日伪军主力已经出动。这使得多数领导人更加相信日军“扫荡”滨海情报是真。

山东军区政委兼山东战工会主任黎玉与李竹如、江华等人遂率领中共山东分局、山东军区、战工会、抗大一分校等机关,在山东军区直属特务营的护卫下,于15日开始从滨海甲子山区向沂蒙山区转移,惟罗荣桓率一一五师师部留驻滨海区南部。

二、沂蒙山的情况。

结果日军确实是出兵了。自1942年10月16日开始,日军以善于山地作战的日军三十二师团及津浦、胶济铁路沿线、台潍公路沿线的日伪军2万余人,进行大规模的拉网式“扫荡”。先后发起六次“拉网合围”式袭击,目标正是沂蒙区,而非情报所说的滨海区!

日军太狡猾了!

1.我军的地利。

沂蒙山区地形险峻,山路崎岖,特别是当地独特的岱崮地貌,非常有利于隐蔽防守。所谓岱崮地貌,就是一个个凸出山体的奇特方山,外表呈圆形、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以下陡坡逐渐由陡到缓的崮,多呈驼、帽、桌和鸡冠等形态。而在蒙阴、沂水、沂源等鲁中南山区,这样崮,仅较为知名的有上百座,有“沂蒙72崮”之说,形成了美丽的沂蒙“崮”群,著名的孟良崮就是其中之一。

从军事地形学角度,这种崮其实就是天然的山体城堡,非常易守难攻,这是我军的地利优势。当然,一旦被合围,缺少粮食弹药饮水的崮顶守军,也是坚持不了多久的。

2.我军的人和。

沂蒙山是抗日老根据地,人民群众觉悟很高。当年共有20多万人参军入伍,120多万人拥军支前,10万英烈血洒疆场,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群众基础极好,使我军在沂蒙山区如鱼得水,游动自如。

3.日军的战术。

日军以散兵拉圈,每股间隔十几米,手持枪刺,呼号搜索前进,包围圈逐渐紧缩,山中野兔被惊得四处逃窜。这便是日军此次“扫荡”的新战术“梳篦扫荡”,又叫“拉网”战术。

4.我军的对策。

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形势对我方不利的情况下,上级决定,决不能迎敌决战,拼消耗,而应乘敌人进攻之空隙突围,保存有生力量,跳出包围圈,外线作战,待机歼敌,才能够取得反扫荡的胜利。为此,在根据地内实行空室清野,民兵、武工队带领和掩护群众转移,分散在山沟里和敌人打游击。主力部队分头突围,跳出包围圈,到外线寻找机会,歼灭敌人。为了战斗部队行动方便,要压缩机关,减少非战斗人员,老、弱、病、幼人员,分散跟随地方群众一起转移。宣传队年龄大的男同志分到了连队,女同志和小同志则化装以后和民兵、武工队在一起,随着群众转移。

三、南墙峪第一次被合围

经过十多天的追逐和机动,转移人员中了敌人的圈套,在南墙峪、对崮峪接连遭遇敌军残酷的合围。10月27日,黎玉率部再加上鲁中区党委等地方机关、新一一一师部队,包括沂南、沂水县的群众总计约8000余人在南墙峪被敌拉进合围圈。

包围圈中主要部队和人员构成有:

鲁中军区机关人员,由后勤处政委张玉华带领。

鲁中军区机关警卫排、

铜井金矿警卫连、

鲁中军区青年营。

山东抗大上干队(由山东军区团、营干部组成),由抗大一分校副校长袁仲贤带领。

新一一一师师直、干校、警卫连。由副师长郭维城、参谋长于文清带领。

新一一一师独立团四个连。

沂水、沂南、蒙阴三县干部群众

共8000余人。

包围圈中的部队虽多,但是大多数是手无寸铁的后方人员和群众。比如上干大队,学员是部队营团干部,进抗大培养提高的。当时编为四个区队,共计170余人。大队长王泮清、政治委员罗野岗,副大队长徐奕贵。韩斧受训练部派遣,在反“扫荡”中,随上干大队担任军事教员。战斗开始后,副大队长徐奕贵牺牲,韩斧代理副大队长,司东初任支部书记。上干大队中还有抗大副校长袁仲贤,他多次负伤,行走不便。另外还有几名临产的女同志,也随队来到鲁中。这样的种子部队,是损失不起的。

因此当时的实战部队,只有鲁中军区警卫排、铜井金矿警卫连、111师警卫连,和111师独立团四个连了。防守的主要压力担子,毫不犹豫的压在了111师的五个连身上。

当时,气急败坏的敌人采取了拉网搜捕、铁壁合围、梳篦清剿的战术,山下各村都被敌人占领,他们每到一村,都挑着日本太阳旗,到处灭绝人性的烧杀抢掠,村中火光冲天,枪声不断。转移的群众前进无隙,后退无缝,真是寸步难行,只能跑向山顶树林中隐蔽。敌人则拉网追击,到天黑包围圈逐渐缩小到半山腰。

身后就是群众和军区机关,形式非常严峻,又是一个只能死战不退的局面!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铜井旋崮顶反扫荡战斗
岱崮之战:八路军93人与日伪军3000人对峙18天,伤毙敌军300余人
八路军秘密突围,罗荣桓却要求部队集合:放开嗓子唱歌!
战功和资历是上将,战斗中坠马牺牲,杀害符竹庭的帮凶16年后落网正法
八路军山东军区的攻势作战 联合网
符竹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