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十五、八路军在扫荡中成长了起来,周密侦察准备攻打敌人碉堡

#寻找真知派##国防科普##历史冷故事#

前面在赵县县城的敌人出兵扫荡我驻地的时候,我四十四地区队第一大队趁敌人兵力空虚的时候,出动了精锐的12人小分队,用围魏救赵的战术,去偷袭敌人的县城。

小分队化装成押送俘虏的伪军,骗开了城门,消灭了驻守城门的一个伪军班,占领了南城门。然后在敌人反应过来的时候,快速撤退了。

这次化装偷袭敌人县城的行动非常成功,不仅消灭了伪军一个班,缴获了13支敌人的步枪,而且还把下乡扫荡的鬼子中队调了回去,让日军的这次清剿无疾而终了。


一、在打击敌人的同时壮大自己

从五一大扫荡开始一直到六月底,在历时近两个月的反扫荡斗争中,我六分区四十四地区队全体指战员,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敌人展开了英勇不屈的斗争。他们不等不靠,没有坐等敌人来打,而是多次积极主动出击,前进到敌人占领区的后方,不畏艰难困苦地战斗,在机智突破敌人包围圈的同时,还消灭了大批敌军。

在五一大扫荡的艰苦形势下,他们以劣势装备,用300多人的有限兵力,打败了数倍于己、而且装备绝对优势的敌人,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光辉战绩。当时我军无数的兄弟部队,或被迫退出根据地,或损失惨重,甚至全军覆没的也有不少。

而相比之下,四十四地区队在前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先后进行大规模作战6次,共毙伤日军百余名,毙伤伪军中队长以下368人,俘虏敌人2名,缴获各式长短枪118支,轻机枪1挺,军马10匹。

第四十四地区队当时全部缴获的武器装备,当时足够再武装起一个大队(连)。而他们的损失率,即使是算上化整为零时候失散的人员,损失率不过是28.4%!如果回想和对比一下,我们就会知道,第四十四地区队能在“五一大扫荡”期间取得这样的成绩,在当时是有多么不容易,甚至是足以惊世骇俗了!

靠着英勇的战斗,他们不仅用缴获的装备充实了自己,还使部队经受了锻炼,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第四十四地区队很快就在大扫荡中成长了起来,成为了一支让敌人提起为之色变的我军主力部队。而且在这么严酷的斗争环境下,他们不仅已经坚持了两个月,而且还不肯撤退休整,还要一直坚持斗争下去。


二、利用青纱帐打击敌人

当战斗到了七月份的时候,冀中平原老百姓种植的高杆作物,如高粱、玉米等已经长高了。田野里已经是绿油油的一片,一眼望不到头了。这时候日军的扫荡已经持续了两个月,他们极度疲惫需要休整。

而青纱帐也已经长起来了,我军有了隐蔽机动的天然屏障,这时候我军有了地利,就开始如鱼得水,频繁活动起来。

趁着青纱帐繁茂的有利时机,冀中军区贯彻了毛主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寻求有利战机,积极的开辟新区,歼灭敌人”的伟大军事思想,传达了趁敌疲惫主动出击的作战指示。并且由于敌人势大,暂时在根据地敌优我劣的情况,军区命令各分区采取小部队出击袭击、伏击、化装袭击、诱伏等手段,不断打击敌人。

为了贯彻军区指示,并且保存实力,摆脱敌人兵力反复对我根据地的扫荡清剿,以便抓住有利时机展开反攻,在“五一大扫荡”以后的一些日子里,四十四地区队为适应情况变化,开始兵分三路,分散深入到了第六军分区西部的敌占区活动。

第一大队(连)深入赵、元、宁地区,在该地区进行游击战;

第二大队(连)深入赵、藁、栾地区,在这里分散活动;

第三大队(连)深入由区队部直接率领,在区队长孙子芳的指挥下,在赵县东部和晋县南部活动。

这一地区有大片梨树林带作掩护,有天然的地理优势。而青纱帐起来以后,更是提供了我军隐蔽机动的先天条件。在此情况下,孙子芳区队长想的就不再是星星点点打一些伏击战,满足于一次十支八支枪的缴获。他准备“干一票大的”,直接针对敌人的据点下手!这位胆大包天的指挥员,不仅在五一大扫荡中创造了“十二勇士偷袭县城”的奇迹,还越战越勇,想着打下敌人一个碉堡玩玩了。


三、抗战时的碉堡有多难打?

说起打碉堡这种事情,对抗战史有所了解的人都不陌生。可是在多年的宣传之下,似乎让我们觉得当时日伪军建设的碉堡,只是一个圆柱形岗楼,是比较容易打的。但是,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

那当然完全错误的。首先我们要清楚,日军的碉堡是一个综合作战体系,它由封锁沟、壕沟、围墙、哨楼、营房、四方形围堡,塔楼组成,各建筑物之间互相掩护,能形成多层交叉火力。影视剧里面那种孤零零的圆形塔楼式建筑,其实只是碉堡建筑群里的瞭望塔,只是碉堡体系的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真实的大碉堡设防严密,实际上是非常难打的。

在历史上,我军采取各种办法攻取碉堡。对付日伪军这样的碉堡体系,其实最好的还是用山野炮直射。鬼子炮楼多是砖制,根本挡不住75,哪怕是70口径炮弹直射的。

当然,八路军可没有那么多山野炮,当时的我军基层部队只有迫击炮。他们就创造性的发明了迫击炮直射战术,一开始是用高粱竿将炮弹捅进迫击炮筒击发,后来更是发明了迫击炮尾击发组件。用这样的土造平射迫击炮,打下了不少碉堡。而我军的“神炮手”赵章成同志,还创造性的使用了土造化学弹攻击。他将辣椒面胡椒粉等刺激性东西装进迫击炮弹,把鬼子熏出炮楼。

但是就算是迫击炮,也是主力部队才有的。地方部队只有轻武器,他们是怎么打碉堡的呢?无非是以下几种办法:

1.土坦克配合爆破。

当时地方部队往往以八仙桌+多层湿沙土+多层棉被,制成可挡普通步枪子弹的土坦克,可以直抵炮楼底下爆破。

2.化装智取。

当时地方部队往往化装成老百姓,用送物资或者干活的名义,身带短枪混入敌营,伺机夺取碉堡。

3.依靠内应配合。

情况合适的时候,地方部队一般是策反炮楼里面的伪军或者侦缉队,然后在他们的配合下,趁着暗夜打开门干掉哨兵混进去。

不过当时的第四十四地区队,是一没有重武器,二没有内应,三没有准备土坦克。那么,他们是靠什么打碉堡的呢?


四、精确的情报战和目标的选择

在武器和内应都没有的情况下,要想主动出击拿下敌人的碉堡,就要有很多特殊条件了。其中一点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敌人的情报。只有了解到敌人的详细情报,才能掌握敌情,判断出有没有可能进行攻击。

前面说过了,第四十四地区队是非常重视侦察的,整个全队满编的时候也不过是三个大队400多人,就这点人枪,他们却拿出上百头脑灵活身手矫健的战士,组建了侦察连。而且,他们还在每个大队,都增编了一个十多人的侦察班。还算下来,400多人的队伍居然有近三分之一是侦察兵!

这样比例的侦察力量,在古往今来的军队编制中是极为少见的,也是当时该部队能够在“五一大扫荡”那么严酷的斗争环境中,坚持下来并且不断胜利的法宝之一。

每到一地,四十四地区队的侦察连和侦察班都会提前出发,依托当地的抗日干部和先进群众,把敌人的情况摸的清清楚楚。这样等大部队到来的时候,安全的行军路线勘察好了,热汤热饭准备好了,宿营的房子安排下了,甚至连敌人据点的大门外,也趴着我军的侦察员远远的监视,一有情况就会飞奔回来报告。

而这次三大队刚到宁晋县,就从老百姓嘴里得到了一个情报:在该县的曹庄,伪军正在建设一个据点,该据点刚刚开工不久,是征用曹庄西南一家地主的大院扩建而成的。因为开工时间很短,伪军仅仅在原来的地主高房的屋顶,临时搞了个“违章建筑”,在房顶上加盖了一层碉堡作为瞭望哨。据点里面的敌伪军,平时就住在原先地主的房子里。

而碉堡体系应该有的坚固的圆柱形炮楼,和碉堡体系外面的封锁沟,因为人力有限,都还是半拉子工程,根本不能使用。而我军侦察员进一步侦察发现,该碉堡(地主大院)仅有伪军40多人,一个监督的日军都没有,他们平时纪律松懈,警惕性不高。


五、八路军进行战前实战演练

既然敌人设防还没有完成,而且兵力空虚,那么这就是机会!四十四地区队领导们很快就下了作战决心,要趁着敌人立足未稳,就一鼓作气拿下这个据点!

如果能顺利打下碉堡,那么取得大量缴获的同时,还能大大震慑附近的敌人,让他们不敢再那么猖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本老兵回忆车桥血战,为何说新四军打仗有“神仙”相助?
八路军雨夜急行军,排长用脚踩在被击毙的士兵身上:这是日本鬼子
剜除淮北抗日根据地中心区内的“毒瘤”之战——三打张楼
面对鬼子炮楼,韦国清脑洞大开:用迫击炮打!后来在新四军中推广
大扫荡前伪军发军饷?八路军半路“没收”,伪团长死在装钱麻袋上
“大扫荡”下的战斗_长河晨刊_20090520_XPLUS喜阅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