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十三、八路军化装偷袭消灭伪中队长,面临严酷形势再次整编

#寻找真知派##国防科普##历史冷故事#

四十四地区队在5月23号那么困难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的四面合围,他们没有一味地被动挨打,而是在掌握情报的基础上主动出击。

在友军纷纷损失惨重,甚至全军覆没的情况下,四十四地区队还能歼敌一部,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取得了胜利,这是非常非常难得的。这表明这支队伍不仅有一个主观能动性很强的领导班子,也有一个很强的战斗集体。


一、敌情的变化

虽然第四十四地区队作战勇敢,他们经过从5月20号到5月23号的连续三场奋战,打退了敌人的围攻,没有受到大的损失,但是整体的冀中平原抗日形式,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日军的大举进攻,将我冀中大块抗日根据地占领,然后通过建设封锁沟和碉堡的方式,把我根据地分割成了小块游击区。日军以绝对的优势兵力,控制住了冀中大部分地区。

面临上述情况,当时我党政军民部分人员,对形势依然估计不足,产生了错误倾向。当时最大的问题,是很多人对敌人的扫荡力度估计不足,普遍对敌人存在着幻想。他们认为这次敌人的“扫荡”、“清剿”和往常一样,都是不持久的,就是一扫而过,总有退兵离开的时候。因此他们存有只要再等一等靠一靠,日军就会主动撤兵,到时候就会雨过天晴的错误想法。

在这样的想法指导下,当时我军的不少部队,应对敌人扫荡的时候就态度消极。他们面对凶残的敌人,并没有主动出击,而是一味避战,不少部队都跳到了敌人占领区以外隐蔽起来,同时也不再活动,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当时仍然坚持在敌占区活动的,只有少数地区队和民兵。在这个时候,敌人对占领区的控制,却一天天严重起来。


二、沙河店集市突袭

到了六月的时候,敌人已经基本控制了我根据地,当时已经很少能看到整建制的我军活动了。所以猖狂的敌人开始放松警惕,甚至每天三两成群就敢到处乱窜,四处捕捉我零散人民,同时勒索群众财物。我四十四地区队当时也无法公开集体活动,于是也化整为零,分成小团体隐蔽斗争。

但是就算是在化整为零的时候,四十四地区队也没有放弃战斗。他们变换了斗争方式,开始以小分队突袭的形式打击敌伪。当时赵县城南的沙河店镇,每逢五、十有集市,老百姓届时都在集市上交易商品,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当时附近的大高铺据点的伪军,就把沙河店的集市当成了下蛋的母鸡和给养仓库。每次到了集市的时候,伪军中队长就亲自出马,带几个人到集市上欺压良善,勒索群众的物资。第一大队(连)侦察到这个情况之后,他们抓住敌人这一规律,决定对这支猖狂的伪军予以惩戒。

到了赶集的时候,一大队派出了由指导员阎同茂同志率领4名战士。他们穿着便衣身藏短枪,化装为赶集的百姓混入了集市。没过多长时间,他们就在集上发现伪军的中队长,他正耀武扬威地带着四个伪军,在四处吃拿卡要

这时的敌人毫无戒备,我化装人员就悄悄靠近,从四面包围了敌人。等这些伪军正在勒索一位摆地摊老百姓鸡蛋的时候,我军突然掏岀手枪,几发速射过去,就将敌中队长以下5名伪军全部击毙。枪声一响,集市上马上大乱,我军化装人员借机迅速转移,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这样的化装偷袭战,大大震慑了敌人,打击了伪军的嚣张气焰,很多伪军再也不敢轻易出动了。而相对来说,敌人对集市的骚扰少了,我军就能从集市上找到组织、购买物资,解决后勤供应问题。


三、四十四地区队是否参与了宋庄战斗

到了六月九日,日军出动200余人,向宋庄一带包围扫荡,当时我军以伏击手段,依托宋庄附近地形和村沿阵地,打了一个漂亮的村落保卫战,取得了当时名噪一时的“宋庄战斗”的胜利。

目前我们的军史中纪录,当时的宋庄战斗,主力是由第四十四地区队打的。不过据小编个人的比对考证,此事并不准确。这个记录的来源,应该是来自于日本方面的记录的再次误传。当时日军的纪录上记载,说宋庄战斗的主力,是来源于第三十六地区队的两个连。但是,这个记录是被误导的。

日军的这个记录,是来自于重伤被俘的我军22团吴俊池连长的叙述。而吴连长当时已经身负重伤,于情于理,他都没有把我军的真实情况,告诉日军的道理。当时北宋庄战斗的主力,是七分区22团左叶团长带领的两个连,南宋庄的主力,则是六分区林子元营长带领的警备旅一团二营混合连,和赵涛政委带领的晋深极县大队的一个连。因此吴俊池连长牺牲前对于我军参战兵力的口供,应该是有意为了迷惑日军所做的虚假称述,并不足为凭。

从以上参战序列来看,当时参战的部队中,即使有四十四地区队的人员,也只可能是部分该地区队的班排级别零散人员。6月9日宋庄战斗时,无论在南宋庄还是北宋庄,都是没有连以上整建制的四十四地区队的部队参战。当时的第四十四地区队,应该还处于“化整为零”,分散活动的状态。


四、斗争形势的再次恶化

看五一大扫荡这段历史,有个经常使用的词语,就是“恶化”。经常就是不断地恶化,然后继续“恶化”这样的词汇,充斥在史料之间。当时的情况也确实如此,敌人就像海潮一样一波波的打过来,而且来势越来越猛,一次比一次难以抵挡。

在宋庄战斗和同时的马阜才会战发生以后,我军主力部队已经基本退出了敌占区。当时的部队上下,普遍有了悲观情绪,认为冀中解放区已变成敌占区,对坚持敌后斗争缺乏信心,因而不少人思想动摇,有的基层组织陷入混乱。

而冀中军区的领导机关,对于以上问题解决过迟,对敌人的行动企图没有及时识破,给当时的对敌斗争造成不良影响,部队发生不少逃亡,个别的单位将部队移到平静的外围的元氏地区,机械地进行隐蔽,一直没有主动出战。

而就算在根据地坚持作战的队伍,因为前期的化整为零作战,也让部队出现了问题。因为日寇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部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分散活动,夜出昼伏,战斗频繁,造成政治工作不够及时有力。当时不少的基层战士,因为斗争形式的严酷,陆续和上级失去了联系。特别是当部队分散隐蔽以后,有的战士就因为或主动或被动的原因,发生了不少离队现象,部队减员较为严重,很多战士分散以后就再也没有重新归队。

当时三十一地区队面临的环境最为严苛,部队减员数占全地区队总数的45%。四十四地区队状况较好,但也有很多战士失散。重新整队的时候,全队已经由原来的400多人,减员到了300多人,整体减员数占全地区队的28.4%。毋须讳言,虽然当时有不少人是没有接到会合通知,但是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看到艰苦的斗争环境,起了畏惧心理,私下里不想再干八路了。

当时形式已经很明显了,日军的这次扫荡根本不是一阵风,而是企图变解放区为敌占区,彻底让我“根据地变色”。当他们的企图完全暴露之时,领导机关看到形势的严重,立即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


五、坚持斗争和地区队的“敌变我变”再次整编

当时军区机关首先分析了形势,他们一致认为,环境虽暂时残酷紧张,但冀中人民有好几年斗争的经验,广大群众已获得翻身自由,经过了多年的抗日教育,群众觉悟不断提高,他们的抗日决心是坚定的。

同时,日军的残酷扫荡和屠杀,甚至严苛执行的“三光”政策,进一步加深了民族矛盾,老百姓无一不在心底对日军恨的牙根痒痒,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更加稳固,这是我军在政治上的绝对优势,也是我军坚持抗日,巩固抗日根据地的物资基础,是敌人没有的条件。

另外还要看到的是,大浪淘沙,当时虽然个别干部有消极情绪,但是绝大多数干部战士经过残酷环境的考验,反而在血火熔炉之中磨炼了意志,丰富了经验,有不少部队成了意志坚定、作战顽强的“铁军”。当时我军的一些主力部队,已经可以和日军进行正面作战而不落下风了。

在当时的形式下,军区采取了更有效的应对措施。

首先就是加强了党管武器。

在游击区实行党、政、军三位一体的一元化领导。军区与军分区成立了党、政、军委员会,由县、区委书记和县、区长,分别任县、区游击队的政委,党政军一体化。

其次是精简机关充实部队。

活动于各县的地区队武装中的地区队级干部,全部担任各县常委职务。精简机关充实部队,所有的机关人员不留闲人,部队进行轻装,政权机关人员一律武装随部队行动,机关人员同时也全部都是战斗员。

最后是增设政治战士

当时为了巩固部队,每排增设了一名政治战士,负责作为骨干巩固部队。所有地区队的干部,都由军分区直接指定。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当部队临时相遇组合时,自动由大部队指挥小部队,要求各级指战员都主动配合,密切协同作战。

当时的原根据地,在主力全部转移到外线以后,仍然在坚持战斗的部队,就是各地区队,还有各县的民兵了。而各地区队由于战斗力强,毫无疑问成为了抵抗的主力。

在六分区原有的三支地区队之中,第四十地区队因为前期损失较大,整体只剩下100多人,正在重建恢复战斗力中,因此一时是指望不上的。而第31地区队则在宁晋赵县两个县轮番苦战,已经由原来的570多人锐减到266人,部队损失过半,也急需休整补充。

相比之下,四十四地区队虽然也减员了一百多人,但是部队损失只占四分之一左右,主要建制和战斗力仍在。因此,在敌人五一大扫荡的后期,六分区的主要战斗任务,都落在了四十四地区队这一支队伍头上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一反扫荡:冀中八路军突破合围实施战略转移
伪军针对八路苦练拼刺,“皇军”“国军”学个遍,结果一仗全完蛋
一特务被捕,语出惊人:害死杨靖宇的凶手,就在你们那当官
伪军被围困3天没做饭,十多人爬出投降,却被背后开枪
「红色记忆」向守志战歌之林南战役:八路军抗战经典战例
开国大将黄克诚回忆转战东北三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