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手足口病高发期到来 儿科医生教你如何预防
进入夏季,又到了每年手足口病的重点防控期。进入6月后,收治手足口病的患儿较前两个月有所增多。
一提起手足口病,不少家长都十分慌张。因为手足口病多发于婴幼儿,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因此,及时做好预防十分重要。

手足口病很严重吗?需要住院治疗吗?

遇到孩子患了手足口病,家长们往往很担心:这个病很严重吗?是不是得马上去大医院住院了?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现皮疹(孩子突然流口水,或突然不想吃东西时,注意用手电筒看看口腔),可伴有咳嗽、流涕。

大多数患儿属于轻型手足口病,可以门诊对症治疗,注意隔离,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积极控制高热,可物理降温(温水擦浴、使用退热贴),应用退热药(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绝大多数在此期痊愈,一般在1周内痊愈,无后遗症。但重症病例建议住院治疗,少数患儿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在病程1-5天,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展快,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和休克,进展为心肺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存活者可能遗留后遗症。“如果你孩子处在3岁以下,病程3天以内以及EV71感染(高危因素),又出现持续高热(39℃以上,且难退)、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抽搐,吃奶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四肢发花,及时就医,建议住院,严重时可能要抢救。”李帮涛提醒,家长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一旦发现孩子病情加重应及时就医。

没有接触过其他患儿,怎么也得了手足口?

在门诊中,经常会遇到不少家长向他抱怨:“我宝贝也没去哪玩啊,怎么会得这个病呢?”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生存(每年5-7月是高发期),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传播。密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以飞沫传播(呼吸道传播),喝或吃被肠道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消化道传播)都可感染。所以即便孩子没有直接接触手足口病宝宝,也可能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所以即便接触手足口患者后也不会马上发病,也不一定会发病,因此需要家长随时观察宝宝的情况,一旦发现孩子的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等,要及时就医。

打了手足口疫苗为什么还是患病?

有些家长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已经给孩子接种过手足口疫苗了,却还是“中招”。为什么打了手足口疫苗还是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也包括其他血清型(柯萨奇A组4-7、9、10、16,B组1-3、5型等)。而当前的手足口疫苗主要针对EV71(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71所致),所以,疫苗可以预防EV71感染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但却无法预防其他型别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

“即便如此,接种手足口疫苗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样可以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李帮涛介绍,EV71疫苗可用于6月龄-5岁儿童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6月龄以上儿童,越早接种越好,共2针,可间隔一个月,鼓励12月龄前完成接种。当然如果以前已经明确有过EV71病毒感染,无需再接种EV71疫苗。

是否皮疹越多病情越严重?

有些家长在发现孩子发病时皮疹很多时会非常紧张,感觉孩子病情十分严重。手足口病的严重程度主要看是否发生脑膜脑炎、肺水肿、肺出血、心肌炎等并发症,部分皮疹很少的患儿也可能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所以手足口病的严重程度与皮疹的多少关系不大。

轻症手足口病患儿可以居家隔离观察,避免交又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给予对症治疗,也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患儿建议住院治疗,根据患儿的病情釆取相应的治疗。

手足口病流行期孩子去上学安全吗?

幼托机构是手足口病传播的主要场所,如果不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幼托机构可发生手足口病暴发流行。因此,国家要求家长发现孩子在家期间发热、出皮疹后不要送入托儿所、幼儿园,及时去医院就医,直至痊愈或明确非传染性疾病方可入托、入园。幼托机构制定一系列防控措施,包括加强晨检,一旦发现发热、皮疹的孩子,立即请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并立即对发病班级的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对患病儿童所在班进行医学观察;加强儿童、工作人员等手的清洗消毒;加强教室和宿舍通风;日常加强对儿童经常接触的环境物体表面、玩具、厕所等的清洁消毒。

只要幼托机构严格执行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家长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和方法,即使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去幼儿园也是安全的。

最后,孩子得了手足口病不必太恐慌,但也需要警惕。家长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如果孩子处在3岁以下,病程3天以内以及EV71感染(高危因素),又出现持续高热(39℃以上,且难退)、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吃奶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四肢发花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经常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儿童或患病者后,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洁双手。

  2. 增强室内外通风: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减少病毒滋生的机会。经常开窗通风,让空气流动起来。

  3. 避免密集场所:尽量避免带儿童去人员拥挤、通风不良的地方,如幼儿园、托儿所等。

  4. 定期消毒:经常对室内物体表面进行适当消毒,特别是门把手、玩具等经常被儿童接触的物品。

  5. 注意饮食卫生:确保食物安全和卫生,尽量避免生食或未熟透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要彻底清洗后再食用。

  6. 不分享个人用品:避免分享儿童的杯子、餐具、毛巾等个人用品,以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7. 切勿用含酒精的药物擦洗儿童皮肤:使用刺激性化学物质可能会加重症状,应避免使用。

如果您的孩子出现发热、口疮、水泡或其他不适症状,请及时就医并听从医生的建议和治疗。预祝您和您的家人健康安全!

来源:网络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鉴于本公众号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难以逐一核准,如果著作权人发现本公众号已转载或摘编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请及时与本公众号联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公众号联系的,请私信公众号后台,及时与本公众号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妈妈们看过来│手足口病高发季,怎样让孩子不“中招”
陕西疾控:预防手足口病,这份指南请收好!
手足口病高发季,各位家长请注意!
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孩子有这几种症状,需马上就医
高发期又来了,儿科医生有话说...
简单四步,快速诊断手足口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