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而篇》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篇第一

共十六章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时:时时,随时。

习:实践。

[yuè]:同,内心的欢悦。

远:远方。包含空间和时间,通过书籍与古人对话交友。

朋:志同道合为朋。  

[lè]:快乐。

,是谦谦君子之道。是君子自我修炼之路。

【译文】

孔子说:不断学习并能随时实践,不也很欢悦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不被人所知,心里却没有丝毫怨恨,不正是一个谦谦君子吗?

【学而思】

本章作为《论语》开篇首章,其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历来有各种解读,就不一一叙述了,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看似简短的几个字,却包含了人生自我修炼的三大要素:学、时、习是学习,学知识、学礼仪、学做人、学做事。 是见习,实践。加在一起,后世有个词是知行合一,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是时时,指要有毅力,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收获。用孔子的原话则是: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

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指的是学业有成,需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为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而共同努力。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因此,《论语》第二篇即为政篇

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其中的人不知指的是为人不能追求名利,不要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而是担心自己有没有真本事。类似的观点在《论语》中有很多,如:

《学而篇》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里仁篇》4.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宪问篇》14.30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卫灵公篇》15.19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不愠指个人修养,要想达到不愠的境界是不容易的,孔子评价颜回说:不迁怒,不贰过。恐怕要达到不迁怒,不贰过的境界,才能做到不愠吧。

不亦君子乎君子两个字,放在本章最后一句,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可以看作是整部《论语》的核心。

君子本意是君王之子,是孔子把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孔门的思想是修己以敬修己已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先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学识修养,把自己修炼成一个温文尔雅的君子,然后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周边的人,乃至整个社会。

《论语》中关于个人的修养境界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圣人、善人、仁人)、君子、士、小人。

关于小人,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小人一词在先秦时期并非贬义,并不是我们后人理解的卑鄙小人,而是指庶民百姓或学识浅薄的人。小人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可以成为,可以成为君子君子如果没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半途而废,也会变为小人

而圣人、善人、仁人,代表什么意思呢?古人一直认为这三种人,是通过自我修炼所能达到的一种境界,王阳明也曾说过人人皆可成圣

我的观点与古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我认为圣人、善人、仁人,是孔子为人们提出的一种伟大目标,是君子努力的方向,小人通过学习成为加强学习成为君子君子之后则为圣人圣人是人类很难达到的一种境界,《论语》7.26章孔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述而篇》7.34章中,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可见孔子本人都认为,自己达不到圣和仁的境界。

我认为这三种人是孔子为世人树立的一个远大目标,这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是很容易理解的,君子圣人如同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一样,我们常说为了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君子圣人也是这个道理。

整部《论语》讲述的都是如何修炼成君子,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都围绕着君子这个主题展开。《论语》之所以成为经典,正是由于孔子的学术思想是关于人的思想,只要肯努力,人人都能达到君子的境界《论语》与西方《圣经》不同,《论语》中没有神,没有上帝,不需要神和上帝的怜悯,只需要个人做到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如何成为领先的少数人?孔子说了这6个字
#每日学论语#7.25【2016-12-27】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有恒者事竟成(7—25,讲于2021年11月21日 )
做一个有恒者,你就赢在了起跑线【读书课堂】
人生境界的六座里程碑(文摘)
理想人格的四个层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