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平凡的一生

虽然我的一生很平凡,没有什么可歌可颂的成就。但是我常想,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应该把自己过去的点点滴滴写下,留下片言只字,一个永恒的回忆,给自己增添少许光彩。


平凡的一生

文:张维昌


一:童年花絮 (1)


       每个人的一生,离不开生离死别,缘聚聚散。我们没有的选择,只有凭着人生所赐予的角色,努力的揣摩,无怨无悔的专注,随着时光的脚步,无论前路有多荆棘难行,一步步的往前走,直到海枯石烂,永不退缩。


(投胎记) 莫西子诗


这条河下

风卷着风

暴雨里疯癫的动物

狂奔着

要投个好胎

在人间

也不会让谁一步

路漫漫哦

慢一些

听大地的呼声

轻盈地 

舞蹈

舞蹈



         我的祖籍是广东省、潮安县、西洋、西边、石门岛。


         1949 年6月初,在一个令人陶醉的夜晚,为了寻找自己的父母亲,我的神识在一种迷惘状态中,很自然地跃进母亲的肚子,开始了出生前在母胎的10个月的生活。母亲自从怀孕后,日日艰辛,心情却非常的愉快,欢喜中参半着担心,在吃喝方面却总是小心翼翼,给予我适当的营养滋润与胎前教育,为我准备好了衣物、用品等。我发觉自己的身躯逐渐长大,开始屈起双脚,靠着脐带的一点一滴,与母亲一起迈向这10个月漫漫的人生成长路途。平地一声雷,母亲最后一次用尽力气⋯⋯⋯“ 哇哇⋯” 的一声婴儿啼哭,我终于脱离母体,来到这个世界了。第一次见到眼泪汪汪的母亲,一切尽在不言中。我终身都不会忘记母亲的苦痛,孕育288天,在简陋的环境与低劣的卫生水平下,顺利的把我带到这世间来。


我的出生地


见证沧桑、崭露新姿的无街道老街 [Fisher Street (彼沙街)]




        Fisher Street (彼沙街),是我的出生地。位于拥有一百二十多年历史的保赤宫陈氏大宗祠在马可新路 (Magazine Road,俗称陈圣王路),与马真路(Merchant Road)的交界处,周围的土地却是被当局徴用,如今办公室和酒店林立,给周围带来热闹的气息,在这些建筑物当中,最令人感到兴趣是一条消失的老街,Fisher Street (彼沙街),只有街名牌伫立其中,而无街道。令人联想到这条老街在上世纪的周边情况,记得当时彼沙街是一条繁忙的街道,车辆虽多,但通常都是缓慢的行驶,因为道路上时常都会看到赤著上身赤著脚的小孩追逐嬉戏。

        20年代以后,从中国到南洋的人口增多,对新加坡的开埠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最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红头巾”,她们是在建筑工地做粗重小工的中国女工的俗称,因为整天头戴醒目的红头巾所致。还有发誓终生不嫁,尽忠主人的女佣,她们被称为“妈姐“。多数以劳力为生,收入低微,故而原本一家一户居住的楼房便挤进了几家、甚至几十家住户,这就成了人们常说的大杂院估俚间。

        道路两边是人们所熟悉的大杂院估俚间。大杂院估俚间内一般居住著不同职业、不同身份、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民族的人群。就好像导演楚原当年拍的《72家房客》那样。散发出一股沧桑味。大杂院里的人家有的住两间房或三间房,还有的住一间房;各家人口也不一样,少的一人,多的却是三四代同堂。一个大杂院里,往往是老、中、青、少、幼、婴,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三教九流,职业也不同,干什么的都有;生活方式上,各有各的习惯,就连吃饭也是各家有自己的吃法。

        大杂院的住户来自各个地方,职业各不相同,性情千差万别,学识长短𣎴齐,品格自有高下,加之大杂院空间狭小,私密性较差,彼此低头不见抬头见,天长日久,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这种情况下,住惯了的人们多半会选择忍让和宽容。

        祖母年轻守寡,为了生活,冒着全家人生命的危险,携带父亲与两个幼小儿女,乘船南下,听说在波涛汹涌的船上渡过漫长的旅途与时间,到新加坡寻找生活,早年靠着替人作家庭工作而养活了全家。父亲南来后,刚开始也是靠着做童工赚取微薄的收入辅助家庭。父亲20岁时凭媒妁之言结婚生子,我和哥哥就是在四十年代尾在大杂院由接生婆接生的。由於当时年纪尚小,对於楼房的设备及卫生问题没有太大的认识。我的印象中是大人的厠所和厨房是公用的,故而每个人都会互相礼让,偶尔有磨擦,却也相安无事。

        在这里,早期华人生产生活的情景,一间八九平方米、没有窗的木板房像沙丁鱼似的挤进十来个人。走道狭窄阴暗,异味扑鼻,杂物堆得使人难以通行;一个楼面几十人使用一个厕所和厨房……这一切,都在告诉下一代;拓荒者的艰难与坚韧。

        中国人传统上是很看重邻里关系的,俗话说 “远亲不如近邻”。这种代代相传的观念在大杂院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大杂院里做饭大都用烧煤炭的小火炉子,做饭的时候,各家炉子上都飘出了饭香。邻居们相互间问好,首先想到的是要给邻家的孩子先送点过去,让孩子们都尝尝。这似乎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在大杂院里长大的孩子,小时候都吃过不少别人家的好吃的。每到傍晚时分,母亲都会把我们带到楼下喂我们吃饭,时刻都会闻到附近水沟飘来阵阵的臭味,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然。




        每逢佳节,大杂院总是特别的热闹,邻里关系的融洽,自然的表露无遗。如端午节时,总会有人送来粽子,甚至互相对换,交换意见食物的味道。到了新年,爆竹声与赌博声更是澈夜通宵,吵得大家不能入睡。不然就是到楼下欣赏为酬神而设的街头大戏,锣鼓喧天,唱戏声音高吭,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我们在大杂院住了好多年,父亲当年是以卖杂货为生,每天推著一辆“老爷“的三轮脚踏车,到处售卖,穿插在彼沙街与皇家山一带。入夜时分,就把三轮车寄放在楼下的店舖。据说当时的情况是,只要有能力做一点小买卖,生活是不成问题的。有许多同行,就是凭著胆识与经验,加以发展,开始开做生意,自己开店,成为杂货零售批发商老板。

        不知不觉,半个世纪的光阴就这样的溜走。今天,马真路还在,但是街上的两排旧店屋全拆了。一条看似默默无闻的老街,里面却包括了早期人们生活的方式,老街见证了社区的建设变化,看尽了沧海桑田的故事,缘聚缘散,凡事总会有变迁,却不一定走向沧桑,就像此时的老街,已经在崭露新姿,旧貌换了新颜,随著时代的变迁,也许,老街懂得,它真的不适合时代的潮流了,在老街的周围,已有一座座价值非凡的新式办公楼及宽广明亮的百货市场。现在的老街,已经没有了街道,但是街道名仍然静静的伫立其中,守护著曾经见证的一切。


(2086 个字)

20/02/2020 定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眼中的北京城”绘画大赛(上)(专辑)
里程 ▏蓉城沧桑话玉沙
济南老街——双忠祠街(原)
《偏脸子与安字片》__畅哲
北宋末年,或许大杂院现象也很严重
你为什么不喜欢宽窄巷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