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携子抱孙”墓葬民俗
在苏鲁豫皖冀等地,家族坟墓墓葬布局常见有“携子抱孙”、“排棺”两种,殡葬形式有“夹棺葬”、“排棺葬”、“子午向”、“东南向”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墓葬民俗文化的传承面临危机,坟墓埋葬穴位及墓内男女棺位置不时出现错乱现象。家族中为埋葬位置见解不同引起的矛盾时有发生,造成家族及亲戚不和是轻,阻止下葬而引发的血案也有所闻。
“夹棺葬”、“排棺葬”是指坟墓中男女(指男棺、女棺,下同。)排列位置。最高辈份人的坟墓为主坟,主翁有妻有续房,或有妻及妾,“夹棺葬”是男在中间,妻与续房或妾在两侧;“排棺葬”是续房或妾在妻外侧。非主坟,不得用“夹棺葬”,只能用“排棺葬”。
夹棺葬图示:
X

排棺葬图示:

“子午向”在我们本地很少见,民间流传的包公墓是“子午向”(正南向),一般人不用。“东南向”、“西南向”较常见,“东北向”、“西北向”称为倒向,即与“东南向”、“西南向”是反着的。这里所说的“向”指的是坟墓朝向,也就是棺下葬的进口方向(也是祭祀时墓前摆放祭品的位置),与棺的正面是相反的,与棺的后面是一致的。
“携子抱孙”主坟内男在西(或偏西),女在东(或偏东),主坟往前的两侧是儿子儿媳坟。“东南向”、“西南向”主坟的左侧依次是长子长媳坟、三子三媳坟(单数在此侧顺延),坟内位置长子、三子在右(西或偏西),长媳、三媳在左(东或偏东),与主坟内位置一致;主坟的右侧依次是次子次媳坟、四子四媳坟(双数在此侧顺延),坟内位置次子、四子在左(东或偏东),次媳、四媳在右(西或偏西),与主坟内位置相反。“东北向”、“西北向”主坟的右侧依次是长子长媳坟、三子三媳坟(单数在此侧顺延),坟内位置长子、三子在左(西或偏西),长媳、三媳在右(东或偏东),与主坟内位置一致;主坟的左侧依次是
次子次媳坟、四子四媳坟(双数在此侧顺延),次子、四子在右(东或偏东),次媳、四媳在左(西或偏西),与主坟内位置相反。
孙子坟在儿子坟之前,重孙坟在孙子坟之前(若无埋葬穴位,可偎祖拔林或另安新林。),墓葬布局仍是“携子抱孙”。
东南向图示:

西南向图示是上图顺时针转90度。
西北向图示:

东北向图示是上图顺时针转90度。
“携子抱孙”误解一:主坟一侧是儿子儿媳坟,另一侧是孙子孙媳坟,墓葬布局象“人”字形或“雁”飞形。这个错误埋法经常见,误解成一手为携,一手为抱。如果这个墓葬布局是对的话,很显然重孙的埋葬位置就找不到了,有人辩解“携子抱孙”埋葬不超三辈人,那只能是找不到理由的搪塞之词。“携”的本义是用胳膊夹着,所以主坟两侧皆为儿子儿媳坟,儿在内,媳在外,即主翁伸手携儿不见媳,翁媳不见面;“抱”的本义是两手合拢,所以前怀里抱的是孙子孙媳,祖孙隔辈不须避也。
“携子抱孙”误解二:墓葬布局不错,主坟与长子长媳坟、三子三媳坟内位置也不错,但是次子次媳坟、四子四媳坟内位置错位,主翁伸手携的是次儿媳、四儿媳,违翁媳不见面之礼。我们知其然更应知其所以然,坟墓在家族墓葬中的穴位和坟内位置应随迁出或另安新林而变化,千万不要生搬硬套、误人之事!
“携子抱孙”误解三:“东南向”、“西南向”墓葬布局及坟内位置皆不错,但是,“西北向”、“东北向”是按“西南向”顺时针转90度、再转90度而成,此墓葬布局己见多例。地理地势是西高东低,西为高山、东为海洋。西方是喜马拉雅山,为上、为主、为父;东方是东海,为下、为子、为孙。因此,《周易》、《地理五诀》中西方为上首,东方为下首,主坟内棺的摆放位置男在西,女在东;儿、孙坟内除了避开翁媳不见面外,男在西,女在东。而至于“西北向”、“东北向”中长子长媳坟、三子三媳坟与次子次媳坟、四次四媳坟位置的互换,也是遵循主坟在西方上首、长子坟在东方下首,其他子、孙坟依次顺推而已。
墓葬布局除穴位不得错乱(埋错位置)、翁媳不见面之外,还有一个必须注意的是所有坟“向”是一致或基本一致,不得乱“向”(即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向)。
“偎祖拔林”是墓葬布局中已没有某子或孙(延及后代)的埋葬穴位,在此一侧与同辈相齐或稍前(不能在前或后)、隔离约十米左右、同向另起墓葬布局。
如果墓葬布局中某子或孙有其穴位而另立新林,位置即可空者,也可依次递补,不违常理也。例如,某翁有四子,二子在他处另立新林,主坟一侧为长子、四子坟,另一侧为三子坟。即三子埋葬在二子的位置上,四子埋葬在三子的位置上。
“排棺”是家族墓葬往一个方向顺次埋葬。主坟往下依次是长子长媳坟、次子次媳坟……、长子的长子长媳坟、长子的次子次媳坟……、次子的长子长媳坟、次子的次子次媳坟……,依次顺推。从考古发掘清代以前的墓葬来看,“排棺”远远多于“携子抱孙”,但是,现在这种埋葬方法在我们地区见不到了。
排棺图示:

“排棺”中,“夹棺葬”、“排棺葬”皆不违翁媳不见面之礼,主坟及子孙坟都可用。
皇家及王侯墓多是依山而建、掏山而成,与所述不同。
常言说: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携子抱孙”在河南、山东、河北大部分地区,江苏、安徽的北部广为流传,东西、南北纵跨二、三千里,所述之言与各地墓葬习俗定有差异,不到及错误之处也一定在所难免。此文抛砖引玉,意请民俗专家、学者及热心读者校删、补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念二公世系
志诚公研究
慈溪巿师桥沈氏宗谱(源流简略表)《九》
颍川候陈轸世系
黄氏家谱(三)
杨氏祭祖歌,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