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花生防止

水花生的危害和防治
常熟市杨园中心小学 姚银龙


  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的入侵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已成为生态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在自然界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植物与其天敌(包括食植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将各自的种群限制在一定的栖境和数量,形成了稳定的生态平衡系统。当一种植物传入一新的栖境后,在适宜的气候、土壤、水分及传播条件下,由于缺乏原产地天敌的抑制,极易大肆扩散蔓延,而形成大面积单优群落,破坏本地的动植物相,危及本地濒危动植物的生存,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同时对其控制或清除又往往十分困难,因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此项技术的研究。
  我镇地处江南水乡,近几年水花生快速生长扩散蔓延,破坏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工业、农业的发展,影响村、镇的环境建设。影响群众生活环境的质量。所以研究我镇水花生的引进、危害和防治有很大的实际意义。我校自然生物小组的师生对本镇的水花生的危害和防治作了一年多的调查和研究。
  一、水花生在我镇的引进过程
  本校自然生物小组的几位同学走访了三位已退休的村书记,了解到,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当年农业学大寨,大办农业,公社领导组织各大队书记参观农业样板大队:苏州南门龙桥大队,看到龙桥大队的河面上密密扎扎地长着水花生,龙桥大队干部介绍:"水花生是从日本引进的一种适应能力强、繁殖快的水生植物。河面上放养一定数量的水花生经过一个夏天就能长满河面。水花生可以做堆肥,解决农田有机肥料严重短缺的问题。水花生晒干以后,进行粉碎,它是一种很好的饲料,可以多养牛、羊、猪,增加副食品的供应,又增加了概肥。水花生的根须也十分发达,脱落后沉入河底腐烂,来年的河泥又是很好的有机肥料。"龙桥大队的干部说:"我们的河水都发黑、发臭了,把这种又黑又臭的河水抽到水稻田里也能肥庄稼。"公社、大队干部听了以后,高兴得合不拢嘴。马上装了几船,在我镇引进了水花生。
  二、水花生的演变过程
  九十年代之前,农村还处在集体化生产时期,农村劳动力充余,化肥供不应求,农业生产只能使用大量的有机肥料,那时田野里的草根都铲起来做堆肥。不要说河面上的水花生。同时社员养猪养羊的饲料十分缺少,因为当时人的口粮也不能保证供应。社员把晒干的水花生用来喂羊、喂牛,把干水花生粉碎后还能喂猪。当时农村也没有什么工矿企业,所以的水花生繁殖即使很快,对环境也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当时的水花生的生长繁殖和人们的需求产生一种平衡。应该说水花生的引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九十年代之后农村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农田包干责任制全部到位,工业生产飞速发展,各种工厂如雨后春笋。农村的劳动力大量转移,青年、壮年劳力都进入工厂。各类化肥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化肥供过于求。水稻、小麦的种植大量的使用化肥,社员不肯再用有机肥料。粮食也出现供过于求,粮食配给制也取消,养猪养羊养鸡也出现了专业户,他们买的是各种专业生产的复合饲料。这样水花生这种引进的野生植物就被人们冷落了。一年年的扩散蔓延,带来无穷的危害。
  三、水花生的危害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水花生是一种菊科植物,原产地并不是日本,是原产于美国东海岸的一种禾本科多年生植物。近年来由于水花生失去了利用的价值。造成水花生的大肆扩散蔓延,生态环境破坏,并正逐年扩大其分布范围。危害性日益明显,防治水花生,整治河道,保护水资源,已成为我国苏南当地政府和人民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面临的重大难题。水花生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由于河面被水花生大量生长覆盖,影响水上交通运输,少数河段已经无法行船,多数河道行船困难,同时也是造成不少水上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2、由于河面被水花生大量生长覆盖,河道阻塞,严重影响了河水的流动,原来的活水河,现在变成了死水河。较大的河流的流量和流速也大大减慢。如流经我镇的望虞河,是条人工开的河道,主要为太湖泄洪而开,1994年夏,连日暴雨,上海和太湖流域各市告急,但由于望虞河河面上的大量水花生加上各类养鱼设施的阻拦,据当时的水情测报,望虞河的泄洪能力下降了35%。影响了苏南地区排涝抗洪工作的进展。
  3,水花生的不断生长、繁殖、死亡,死亡的水花生腐烂后沉入河底,年复一年,原来山清水秀的江南,清澈见底的河水,现在变成了又黑又臭的脏水,不但不能喝,群众连洗衣也不愿意到河里去洗。(当然还有工业污水的排放,化肥、农药无节制地使用,河底的污泥多年得不到清除等方面的原因)。河流纵横交叉的大好江南,竞地表水不能用,只能大量抽取地下水,供应工业、和居民的生活用水。大量抽取地下水,又造成地面的沉降。
  4、又黑又臭的河水,毒化了水生动植物的生活环境,影响了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破坏了生态的平衡。野生水产品减少,野生水产品受到严重的污染,有些野生鱼类,在市场上无人问津。个别物种变成濒危、珍贵物种。如乌龟、贵鱼、莲树等。

  5、水花生入侵农田、田野,大大增加了除草剂的用量,除草剂又反过来毒化土壤,污染环境,形成恶性循环。
  6、水花生入侵城镇绿化面积,刚种植一到二年的草坪,就被水花生大量生长覆盖,损毁城镇面貌,如本校小植物园内的"马蹄筋"草坪,化了6000多元,二年后就被水花生所覆盖,而原来的"马蹄筋"遂步消亡。
  这种引进的外来植物现在变得百害而无一利,可能也是当时决定引进水花生时的领导万万没有想到的。现在这种引进的外来植物--水花生已严重地破坏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虽然破坏环境的因素很多,而往往一种破坏因素引起链锁反应,造成恶性循环,大大增加了原污染源的破坏作用。
  三、水花生的防治
  水花生大肆扩散蔓延,主要原因之一是它们脱离了原产地天敌的控制而造成了生态失衡。当时的引进和人们的利用取得一种平衡,现在水花生失去利用的价值,原来的这种平衡也就消失,又无原有天敌的控制,即会大肆繁殖和扩散,形成大面积的单优群落;造成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由于外来物种的排斥、竞争导致灭绝的本地特有物种不可恢复性。水花生也由可利用物种变成破坏环境的污染源。如何控制蔓延并进行有效、彻底的防除,已成为我国南方当地政府和人民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面临的重大难题。防治方法:
  1、生物防治法
  据有关资料,我国农科院生防所经过科学的、谨慎的研究论证,引进国外生物防治技术,就是从原产地引入寄主专一的、对本地生态环境安全的天敌控制外来有害植物、成功控制了南方河道中的外来有害植物水花生、水葫芦等,不仅与国外同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还掌握了有效的生物防治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本镇的人工防治方法

  近年来由于保护环境的大力宣传,群众目睹环境受到破坏的现实,生活环境质量的下降,身体健康受到影响,群众保护环境的意识大大增强。保护环境遂步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本镇地处江南,六十年代发动群众消灭钉螺。现在防治水花生这种有害植物,同样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生物防治法固然好,但是它需要引进一种外来物种,数年或数十年后是否又会产生一种新的污染源。所以本镇还是依靠群众,采用以下一些方法和措施,收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1)组织落实,镇、村建立河道整治小组,村组落实整治人员。
  (2)保证重点,分步整治,先河道,再陆上,后绿化区。
  (4)利用冬季水花生、水葫芦停止生长期,每条河道落实船只人员,分段保干,捞尽河面上的所有漂浮物,集中填埋,埋坑一般挖深3米,长4米、宽2米。坑底埔石灰,坑壁撤石灰粉,埋一层水花生、水葫芦,撤一定量的除草剂,防止再次扩散,填满坑后,坑面上再埔石灰。
  (5)在捞尽河面上的所有漂浮物后,紧跟着用挖泥船清除河底的污泥,彻底清除水花生的根、茎。
  (6)夏季对河面上少量水花生及时捞、填,防止再度蔓延。

  (7)在河道基本整治的基础上,防治陆上水花生。陆上水花生的数量虽然远没有河面上多,但防治陆上水花生的难度却比整治河道大。首先对公路两旁,河道两旁大面积的水花生,地面上先割除,再翻耕,加入一定量的石灰,用碎土机打碎,再种上树木,草皮。
  (8)本镇在创建省级卫生镇的活动中,对市镇绿化区内的水花生,组织群众进行整除。对已经被水花生和杂草覆盖的绿化区用除草剂杀灭。对绿化区内少量的水花生和杂草用人工割除,并泥中根、茎同时清除,对铲除的水花生和杂草集中填埋。
  3、蟹田的启示
  我们生物组的同学偶然发现蟹田里,没有水花生。这是一种普遍现象,还是个别现象?如果说是一种普遍现象,是蟹吃了水花生?还是蟹田里的某种食植昆虫、病原微生物等在消灭水花生,我们希望得到专家、老师、和感兴趣的同学们的帮助、指导。
  我镇通过一个时期的集中整除,水花生的扩散蔓延得到了一定抑制,但值得注意的是,与人类对环境破坏不同,外来有害植物对环境的破坏及对生态系统的威胁是长期的、持久的。当一种外来植物停止传入一个生态系统后,已传入的该植物个体并不会自动消失,而大多会利用其逃脱了原有的天敌控制的优势在新的环境中大肆繁殖和扩散,对其控制或清除往往十分困难。而由于外来物种的排斥、竞争导致灭绝的本地特有物种则是不可恢复的。因而外来植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对环境的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对外来物种造成对环境的破坏的整除工作将是常期而艰苦的。


本文引用地址:http://61.177.62.99/yyzc/article/2007/0415/article_180.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北农业外来入侵物种调查日记35/曾敏/2022-06-30
外来物种网上热销 威胁中国生态环境
这种让人又爱又恨的植物,曾是牛马羊的饲料,如今是一种入侵物种
苏州生物多样性,且行且保护
这些外来生物入侵已让江苏吃过苦头
宣城外来入侵植物“大排查”全面启动 10个示范点将“实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