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首寒门(散文)
 我出生在辽宁省海城市最西边三岔河岸的一个偏僻荒村,那是一个“十年九涝”的蛤蟆塘。
   小时候,家境贫寒,幼年求学时,文具成了读书第一大难题。
   我的艰苦生活和低碳人生,就是从这里起步的。
   记得,我读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没有笔记本,是用石板和石笔,做算术和语文作业的。
   石板是一块镶木框的黑色薄石片,大小同现在的电脑屏幕差比多。实际上,这是一块缩小的黑板,用石笔在上面能写出白色字来,过后再把字迹搽掉。石板是可以反复使用的“固定资产”,而石笔则是像粉笔一样的消耗品。由于我爱写字,石笔的消耗量很大。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每天都自愿当值日生,并且主动承担倒垃圾的任务,以便捡同学们扔掉的石笔头。
   读到小学高年级时,我才恋恋不舍地同石板和石笔告别,被迫使用铅笔、钢笔和笔记本。对我来说,这些都是弥足珍贵的奢侈品。
   因此,我舍不得像一般同学那样,让纸和笔等学习用品,轻易地乃至正常地消耗掉,而是想方设法地节省,尽量增加它们的使用价值。比如,使用练习本时,正反两面都写字,自然不必多说;我还独出心裁地创造出两个节省办法来:第一个办法是,增大纸面的文字量,别人一页纸写一千个字,我能写一千五百个字。为此,首先,把字写得又密、又小;其次,充分地利用纸面,写字时紧靠纸页的边沿,尽量不留空白。第二个办法是,增大纸面使用次数,别人一张纸只用一次,正反面都写满字就报废了,我却一张纸用三次:第一次写铅笔字,第二次写钢笔字;第三次写墨笔字。不仅如此,已经用过的纸张,我还充分地利用它的剩余价值。
   我在小学时,曾用报纸订过几个习字本,我的墨笔字比其他同学略好一些,就是靠报纸习字本练成的。
   说完纸再谈钢笔。我的第一支自来水钢笔,是我考入县城高中时,舅舅作为贺礼送给我的。此前,我一直使用沾水钢笔。说起沾水钢笔来,我也有鲜为人知的节约秘方。这秘方涉及到笔头、笔杆和墨水。
   先说笔头,使用过沾水钢笔的人都知道,笔头的尖端有一道中缝,这是输送墨水的通道。书写时极容易把中缝压宽,再写字时,轻者笔画很粗,重者滴下一滩墨水。至此,笔头就该报废了;但是,我并不报费,而是用牙齿轻轻地把笔尖咬合,再在粗糙的废纸上轻轻地摩擦突出的棱角,于是一个完好的笔头,又可使用了。
   再说笔杆,这非常简单。东北地区漫山遍野都是大豆高粱,将高粱细杆截成三寸长一段,插上钢笔头,就是一支运用自如的沾水钢笔了。
   最后说墨水,买一块镇痛片大小的蓝黑色墨精,研成粉末、注入热水、搅拌均匀,装入洗净的盘尼西林瓶中。于是一瓶深浅由之的钢笔水,就这样制成了。
   总之,从读小学开始,我就以一种超常的节约办法,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学习用品匮乏的困难,进而养成了生活上节俭的习惯,随后又形成了我的简朴性格。正是这种性格,使我战胜了人生中各种挫折和磨难。
   常言道:“寒门出贵子”。我虽然不敢妄称“贵子”,但却敢说是个质朴无华、关注社会、热爱人生的赤子。所谓“寒门”,就是虽然家境贫寒,却能勤俭持家、读书教子的门庭,用当代生态文明的语言来表述,就是以“低碳生活方式”教育后代之家。
   六十多年来,我就是靠着“寒门”培养起来的节俭精神,乐观地面对一切艰难困苦,豪迈地走过“寒门”书生的人生历程:读小学、升中学、考大学;任助教、评讲师、当教授,直到登上国外大学讲坛,为洋专家做学术报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卧🐯湾】李进章|童年那些事之五:文具●听校长讲过去的事儿
安秀堂 | 怀 念 钢 笔
上学记|石板石笔~~钢笔墨水
梦系列之笔梦
老物件|钢笔忆
钢笔应当如何保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