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是在社交吗?你这叫瞎忙活!

每一个爱学习的人

都置顶了“请辩”

关于社交

你想知道的都在这儿了

全文约为 2700 字  |  建议阅读时间 10 分钟

01 社交的必要性

在我小的时候,只要是家里零食或者糖果有多的,父亲就会在我口袋里塞上两把,说,去学校里分给小朋友们,拿去交交朋友。

当时懵懵懂懂,但隐约有一点社交的概念,大概就是拿东西去收买人心,你有东西给别人,别人就会跟你玩,同时朋友多了也不容易被欺负。

后来长大一些,反而变得羞于社交,大约是知道了社交是出于利益(以爱好相交也是,想得到快乐嘛),于是,为自己的“不道德”感到羞耻,因为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朋友是很纯粹的,友情是高尚的,而我竟然藏着“龌龊”的目的……

再大一些,受到环境的局限,我开始抛弃这等羞耻,混入“假装成熟”的大军,似乎跟谁都是朋友,只要说得上一两句话,下次就得装熟络,也因此学会了一些违心的客套话,好像这样,才叫做老练、叫做“会做人”。虽然不知道“会做人”有什么用,但我想至少多个说得上话的总比多个对头好,况且大家都这么干,那总归是有用的吧。

之后,由于经历和思考的不断丰富,开始弄明白了社交是怎么一回事,于是,到现在几乎没有了社交。

注意,是几乎没有了社交,不是完全没有了社交,这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值得我长期花费精力的,目前就那么有限的几个,一只手能数过来。

有人说,平时不走动,当你需要朋友帮忙的时候,怎么会有人帮你呢?

其实一个人需要朋友帮衬的时候并不多。注意,又要好好理解了,需要朋友帮衬的时候并不多,不代表需要人帮衬的时候并不多。我们肯定是需要人帮衬的,因为我们不但无法靠自己搞定所有事,甚至无法靠自己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然而我们之所以还活得好好的,肯定不是因为朋友的帮衬,而是我们愿意拿钱去交换。

那么,既然可以用资源交换,大多数时候自然就不需要去贴人脸了,只要深耕自己的领域,让自己拥有足够多的可交换资源不就解决了。

之所以还需要长期社交,肯定是为了一些用钱买不到的东西,比如说某些与钱无关的快乐等,如果与钱有关,一律用短期社交通过交换解决就好了。


02 社交的内核关系

短期社交的等价交换看上去很不符合中国传统的“礼尚往来”,因为过于利益化。

其实这是人们的错误理解。礼尚往来本就是等价交换,但人们喜欢用漂亮的外衣将其包裹,把一个等价交换的事儿变成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看上去就高尚得多了。但这种高尚其实是不存在的,因为“礼”必须对等。不信?你试试去参加婚礼,人家送你1000,你回敬200,看对方以后怎么对你。

所以话说得再漂亮也改变不了它等价交换的内核。之所以很多人喜欢用“人情”来模糊化这种等价交换,使其不容易赤裸裸计算出价值,是出于一种占便宜的心理,因为人情是按“个”计算的,谁更狡猾,谁就能得利。

低价值的一方总是想打人情牌,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往来中更容易“阴”到对方。高价值的一方呢?都喜欢等价交换,因为不想被占便宜。所以你现在去很多领导家送礼,会发现当你出门的时候,老江湖的领导总会让你带走些什么,这代表不拖不欠,免得你想拿土特产来换升职,从而掉进你设下的“人情陷阱”。

经过长期的博弈,总是“不小心”被蹭走的一方肯定就不大乐意,于是,这种关系比较脆弱,容易友尽。如今,人们都学会了只跟资源相近的人交往,这样,无论是利益相交还是人情相交,都相对安全。

我大学时期是学经济学的,然而我并不认为自己学到了多少经济学知识,因为经济学流派实在太多了,在接触了更广阔的经济学领域之后,才发现大学的经济学教科书选得很差,哪怕就读的是财经大学。

但是有一点很好,学会用经济学思维去思考问题并加以扩展和改进,就能解决很多其他领域的问题。比如人情社交这样的小九九,长期来看肯定会达到平等相交的纳什均衡,于是,不思提升自我交换能力,而单纯用喝酒吃肉去套近乎很明显就是一个愚蠢的决定。因为别人不是傻子,喝酒吃肉就跟你喝酒吃肉,除此之外,免谈。于是就很容易做无用功。

哪怕某次被你走狗屎运交换成功了,你大概率是要付出“尊严”的代价。也就是说,你用多次的酒肉交换,付出大量社交时间,最后换来的是一个拿尊严换价值差价的机会,用来交易的主体是尊严,不是你认为的人情,而酒肉铺垫全是前戏,这些概念不能搞混。且这种好运就算有幸被你撞上,也就那么一次,下次这招基本失效,因为面子是要耗尽的。

看吧,就是这么依赖运气,就算走了狗屎运,效率也是这么低。


03 社交的两个账户

很多人只知道“出门靠朋友”,他们的社交是盲目的。之所以是盲目的,因为他们喜欢为了社交而社交,这样看上去比较符合社会的主流认知

——至少我也像个老油条,看上去没那么傻。

要摆脱这样无谓浪费时间的状态,就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先分清楚,我这趟出门,是去干什么?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别看这么两个小小的问题,很多人是回答不清楚的。

社交有两个账户:消费账户和工作账户。每个人出去社交,都带着至少一个,消费账户负责消费,比如用时间买快乐;工作账户负责工作,比如用时间达成利益交换。

很多人出门时,都带着两个出去,结果通常最后只使用了消费账户。

于是,他们会认为自己明明在外面应酬很辛苦,为什么社会那么不公平,没有给他们应有的回报。大哥,你要么就是想用低价值去换人家的高价值,妄图在社交中浑水摸鱼;要么每次用的都是消费账户,玩得不亦乐乎回来。你究竟努力了什么,又想要什么回报?

因此,我们得清楚地知道自己每一个社交行为的意义,不反对追求功利交换,只要目的明确,不坑蒙拐骗;也不反对追求个人快乐,但请不要跟努力混为一谈。


04 社交的个人定位

那么,如果我们不再想着占人便宜,既然我们可以通过对等交易来扩展自己的资源使用范围,也可以通过自我增值使自己有能力同更有价值的人进行交换,时间是不可再生资源,偏向哪个更合算呢?

这就得视每个人自身情况而定了。

每个人的进步都同时需要这两种行为,只是各人比例不同。至于偏向问题,取决于你认为自己更适合做资源掮客,还是孤独的专注者。

选择资源掮客这条路的,就要努力向平台化靠拢,重心在理顺资源之间的交易价值以及可应用范围。你只能将少部分精力专注于交换价值以外的自我价值提升,目的也是在于获取更多更高价值的可交换资源,将平台做大。不要认为这样就忽视了个人增值,平台的交换价值一样是个人价值。

而选择孤独的专注者这条路的,社交就不是你的工作重心了,基本能推的社交全部推掉,不要怕得罪人,因为对你而言,绝大多数人除了浪费你的时间外,毫无价值可言。你要将可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专注自己的进步,只能分出一小部分到节骨眼儿的必要交换上,目的只是为了提升进步效率。

贾跃亭是典型的孤独的专注者,莫看他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其实他的社交比例非常小,不过他很懂社交。曾经有人说,如果一位你认为“值得交往”的朋友夸你的新车漂亮,“慷慨”的你也许会把车借给朋友开几天,而贾跃亭会直接送给他。

对于孤独的专注者来说,社交的比例小而关键,但正是因为平时节省了时间,所以在精益求精的社交上才需要有魄力拿出更多的交换价值。

当你对自己有了一个清晰的社交定位,你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犹豫都有了决策依据,这会大大提升你的时间使用效率。

不要再瞎忙活了,社交并没有错,前提得有效。

(完)


蔡垒磊

天使投资人|思维工坊创始人

高智商协会胜寒会员 |LinkedIn专栏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就是这个公式,决定了你的人脉
第三节
你的人脉圈子是你自身价值的映象
请为你的职场建立社交圈,以互利为原则,打造三种圈子
关于新的世界货币制度(中)
论资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