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病例报告 | CT引导经皮髓芯减压术治疗股骨头坏死一例

作者:苟东卫

作者单位:南京股骨髋骨科医院骨科

通信作者:苟东卫,Email:908830023@qq.com

引用格式:苟东卫.CT引导经皮髓芯减压术治疗股骨头坏死一例[J].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2021(2021‑05‑03).http://journal.yiigle.com/LinkIn.do?linkin_type=cma&DOI=10.3760/cma.j.cmcr.2021.e00055

摘要

病史摘要 患者,32岁,男性,因'左髋部疼痛3个月,加重10 d'于2021年2月20日入院。

症状体征 左髋部疼痛3个月,加重10 d,疼痛为刺痛,长时间行走后疼痛加重,休息后可自行缓解。体格检查:跛行步态,双下肢等长,左侧腹股沟压痛阳性,左侧'4'字试验阳性,左髋活动前屈外展均受限,左侧股骨大转子叩痛阴性,双下肢肌力五级,双足背动脉搏动良好,末梢血运感觉正常。疼痛评分7分。

诊断方法 髋关节MRI:双侧股骨头形态良好,内见条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左侧头颈部见片状压脂高信号影。双侧股骨头坏死,左侧股骨头颈部骨髓水肿,ARCO分期为Ⅱ期。

治疗方法 局部麻醉下行CT引导经皮髓芯减压术治疗左侧股骨头坏死。患者为双侧股骨头坏死,行左侧治疗。

临床转归 术后1 d患者自述左髋部疼痛感明显消失,活动范围正常,左侧腹股沟压痛阴性,左侧'4'字试验阴性,左髋活动前屈外展范围较前好转,左侧股骨大转子叩痛阴性,双下肢肌力五级,双足背动脉搏动良好,末梢血运感觉正常,疼痛评分2分。术后2 d出院。经治疗后患侧髋关节不需制动,72 h可扶拐行走,住院时长5 d。

适合阅读人群 骨科;疼痛科

MRI可早期发现股骨头骨坏死灶,能在X线片和CT片发现异常前做出诊断。股骨头坏死MRI的多样信号改变反映不同层面病变组织的代谢水平。T2加权像呈高信号的病理特征是骨和骨髓的坏死引起的修复反应,以骨髓水肿、局部充血、渗出等急性炎症病理改变为主要特征。T1加权像多为低信号。T2加权像显示为混合信号,高信号提示炎症充血、水肿,低信号的病变组织多为纤维化、硬化骨。我们报道1例CT引导经皮髓芯减压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更精确更微创的治疗区别传统髓芯减压术,旨在增加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32岁,因'左髋部疼痛3个月,加重10 d'于2021年2月20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3个月出现左髋关节疼痛,疼痛为刺痛,长时间行走后疼痛加重,休息后可自行缓解。10 d前疼痛加重。就诊于当地医院,行骨盆正位X片,发现两侧股骨头密度不均匀,考虑双侧股骨头坏死可能。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我科,门诊以'双侧股骨头坏死'为诊断收入院。

检查

专科检查:跛行步态,双下肢等长,右髋无症状无体征,左侧腹股沟压痛阳性,左侧'4'字试验阳性,左髋活动前屈外展均受限,左侧股骨大转子叩痛阴性,双下肢肌力五级,双足背动脉搏动良好,末梢血运感觉正常。疼痛评分7分。

辅助检查:2021年2月20日髋部MRI提示,双侧股骨头坏死,左侧股骨头坏死骨髓水肿(图1)。

 图1 MRI检查结果 冠状位示左股骨头坏死骨髓水肿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考虑诊断为:双侧股骨头坏死(ARCO分期为Ⅱ期)。

鉴别诊断:1.中、晚期骨关节炎:当关节间隙变窄,出现软骨下囊性变时可能会混淆,但其CT表现为硬化并有囊形变,MRI改变以低信号为主,可据此鉴别。

2.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股骨头包裹不全,髋臼线在股骨头外上部,关节间隙变窄、消失,骨硬化、囊变,髋臼对应区出现类似改变,与本病容易鉴别。

治疗

入院后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入院后行双髋体外冲击波治疗,患者为双侧股骨头坏死,行左侧髓芯减压治疗。术前无禁忌证,于2021年2月24日局部麻醉下行CT引导经皮穿刺左侧股骨头坏死髓芯减压术。患者平卧CT床,连接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暴露术区皮肤。在CT引导下,以记号笔标记出穿刺点,常规术区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局部麻醉后,按预定方向用电钻1.0 mm克氏针穿刺进针至靶点,拔出克氏针更换为一次性0.8 mm空心穿刺针,再行CT扫描,证实针尖位于左侧股骨头坏死病灶内(图2),用注射器抽吸出8 ml坏死腔液体,达到髓芯减压效果。拔出穿刺针,无菌敷料覆盖针眼。术程顺利,返回病房。嘱患者3 d内避免剧烈运动。

 图2 术中CT所见 穿刺针精确穿刺到达左侧股骨头坏死区

治疗结果、随访及转归

患者术后症状好转,术后1个月随访,复查MRI骨髓水肿明显好转(图3)。跛行步态消失,双下肢等长,右髋无症状无体征,左侧腹股沟压痛阴性,左侧'4'字试验阴性,左髋活动前屈外展范围不受限,左侧股骨大转子叩痛阴性,双下肢肌力五级,双足背动脉搏动良好,末梢血运感觉正常。疼痛评分2分。

 图3 术后1个月MRI所见 左股骨头坏死区骨髓水肿明显好转

讨论

髓芯减压术最早由Arlet和Ficat于1964年提出,能明显缓解患者髋部疼痛症状,延缓髋关节置换时间,有效地起到'保髋'作用。该治疗方法通过降低股骨头内压力,改善静脉回流,促进血供重建和坏死骨组织的修复,能够明显降低患者髋关节关节疼痛。骨髓腔是一个坚强的封闭系统,走行于髓腔内的供应股骨头的血管往往受到骨髓组织的压迫,这也是一种机体血流的调节方式。各种原因引起的骨髓腔内压力过大,使得骨髓组织直接压迫血管,致使静脉回流受阻,出现骨髓水肿,进一步升高髓腔内压力,类似于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恶性循环,最终的结局是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应用髓芯减压联合髓内植骨,目的是为髓芯减压,可以降低股骨头内过高的压力,改善股骨头局部的血供,植骨可有效地填充骨缺损,促进骨愈合和再生并提供了有效的机械支撑,可防止或延缓股骨头的塌陷,为修复股骨头坏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髓芯减压术发展至今已有40余年历史,由于该术式的原理被多数医生所接受,成为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微创手术方法,已有大量文献报道其临床疗效可靠。

传统髓芯减压术手术过程:C型臂引导下皮肤切口长4 cm,采用4.0 mm钻头与股骨纵轴成130度夹角,从股骨大转子斜坡基底部钻入,经股骨颈直达病灶坏死区,一般打入2~3条隧道,将直径2.0 mm导管通过隧道注入金葡液4 ml[1],金葡液通过酶和生长激素的作用,可加快骨折端血肿吸收。

本例患者CT引导经皮髓芯减压术的特点是:1.CT引导下皮肤无切口,经皮穿刺1.0 mm克氏针精确穿刺到股骨头坏死区,只需要1条隧道,比传统C型臂引导下髓芯减压术更微创;2.CT引导穿刺减压更精确,减压充分;3.减压后通过隧道用0.8 mm空心穿刺针在坏死区注入自体富血小板血浆3 ml。所以CT引导经皮髓芯减压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是传统技术的改进与提高。

(参考文献 略)

利益冲突声明 所有作者均声明本研究不存在利益冲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股骨头坏死:从鉴别诊断到分型治疗,全面阐述!
股骨头坏死早期表现与治疗
JAAOS: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和治疗 - 丁香园
股骨头坏死病因与诊断
股骨头坏死保守治疗(运动、中药、冲击波)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与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