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高中时代(上)
回忆我的学生时代

我的求学生涯
第三部
《我的高中时代》
(上)
程党会

1、母校的位置

       我的高中母校和我的初中母校是同一个学校,即河道中学,母校位于武功县东北角的原河道乡政府所在地,即现今的三冢街道,前些年刚刚开通的武功县北环线就从母校的门口沿东西方向横穿而过,之所以把这里叫做三冢,是因为这里曾经有过三个大土坟,也叫土冢。其中的一个土冢就是河道籍的唐朝开国功臣刘文静的坟墓。

  1970年以前这三个大土冢还依然健在,这里还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庄稼地,后来随着大规模平整土地运动的到来,大约在1970年前后,这三个大坟冢先后被夷为了平地,1970年以后随着河道公社由河大村迁往三冢,这里才慢慢有了人烟。第一个在此落户的单位就是新组建的河道中学。

       后来才从河大村迁来了河道供销社和河道乡政府,再后来新成立的河道邮电所、河道卫生院、河道粮站、河道磷肥厂、河道农具厂、河道配种站、河道农机站、河道电管站也陆续在此安营扎寨,加之皇中大队又先后从南堡子给街道的东头迁来了一个生产队,从涝池岸给街道的西头迁来了一个生产队,后来又从南堡子给街道的南边迁来了一个生产队,这里才逐渐形成了日趋繁华的三冢街道。

2、说说刘文静

       刘文静(568年-619年),字肇仁,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原为晋阳令,后联络裴寂与李世民,协助李渊起兵反隋,并奉命出使突厥。后随军南下,击败桑显和、俘获屈突通。唐朝建立后,刘文静出任纳言,成为宰相。后随李世民平定西秦薛仁杲,历任户部尚书、陕东道行台左仆射、鲁国公。武德二年(619年),刘文静与裴寂产生隔阂,并于酒后狂言,结果被小妾告发谋反。唐高祖听信裴寂谗言,将刘文静处斩,抄没其家。

  刘文静被冤斩后就安葬在了河道坡的上面、现在河道乡政府附近的一片区域,在安葬他的时候,他的后人们怕老爸的坟墓日后有可能会被仇家破坏,当时就有意修了三个大坟,其中一个大坟就是刘文静的真坟,而另外两个则纯粹是用来迷惑仇人的假坟,目的就是叫仇人搞不清楚到底哪一个才是刘的真坟,从而增加仇人破坏坟墓的难度。

       后来唐玄宗李世民登基后很快就为刘文静平反昭雪了,并派了一个营的兵力来为刘文静守墓护坟,这个营及其家属就住在当今刘家堡东邻的李家村这个地方,后来就逐渐繁衍成了一个村子了。这个地方原来只是一片荒地,正是因为这个营的驻扎才有了这个村子,之所以叫李家村,是因为这个营的营长姓李,另外还有不少的士兵也姓李,如今河道窑以及八王村的李姓人氏基本都是这个营官兵们的后裔,河大东堡子以及河东刘家堡和老堡子的刘姓人氏基本都是刘文静的后裔。

3、母校的办学模式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教育界出现了许多比较奇异的现象,一是各乡镇的初中中最少有一个是带有高中班的,人们把这样的初中叫做“戴帽初中”,我的母校河道中学就是一个“戴帽初中”。二是各乡镇的小学中最少有一个是带有初中班的,人们把这样的小学叫做“戴帽小学”, 当时我们河道乡的皇甫小学、河道小学、西马小学都曾有过长短不等的“戴帽小学”经历。三是一些小学在所辖的一些自然村里设置初小或者分校,比如我们田南小学当时就在我们上河道村设置了只有一二三年级的分校,记得我小学三年级就是在我们村的分校上的。

       我们母校河道中学创建于1970年,1971年春节后开始迎来第一批学生,这批学生是从河道小学转过来的,他们之前已经在河道小学念了一学期的初一了,河道中学开始只招初中生,是个纯粹的初中,1976年春季开始招收高一新生,我校变成了带帽初中,到1980年秋季停止高中招生,我校先后办了四年半的高中教育,共为社会培养出了三届半的高中毕业生,三届包括1976、1977年春季进校,1978、1979年夏季毕业的这两届,他们高中念了两年半,以及1978年秋季进校,1980年夏级毕业的我们这一届,我们高中念了两年;半届指的是1979年秋季进校的这一届学生,到1980年暑假他们已在我校上满了一年高一,随着我校的撤并他们也一同被并入到了长宁中学,之后他们从长宁中学一直上到了高中毕业。

4、我上高中啦

      1978年暑假前,我初中毕业了,从我们这一届开始,初中升高中已经由以前的推荐改成考试制了,所以我们这届应该就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通过参加中考而招来的高中新生了,我们的上一级还都是通过推荐而招进来高中生。可以说我们这一届是非常庆幸的一届了,因为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再也不用托人情、走后门地去上高中了,我们开始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考场上的公平竞争来决定自己的命运,从而实现自己上高中的夙愿了,并为自己两年后能去考大学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我们这一届高中共招收了150人左右,学校根据每个人的中考成绩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编成了高一(1)、高一(2)、高一(3)三个班,我因为中考成绩比较优异就被分在了高一(1)班,三个班级被安排在了校门东侧最南边的那排教室里,由西向东依次是高一(1)、高一(2)、高一(3)三个班。我们进校后我们学校就有了年级齐全的高二、高一、初二、初一四个年级了,我们进校前我们学校还没有高二这个年级呢。上高中以后,我们终于有木制的桌凳了,晚上没电的日子也慢慢减少了,我们的学习也更加的紧张了。

5、首任班主任

       我们班的首任班主任就是我初中的恩师宁新辉老师,他因为我数学学得特别好很器重我,就在开学后不久的一个早读时间,把我叫到了他的办公室,给我说他想叫我当我们班的班长还是副班长,因为我根本就不想当加之已经四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经记得不太清楚到底是班长还是副班长了,我说我不想当,理由是既怕影响我的学习,还怕我当不好,因为我这人比较自由散漫,自我约束能力也比较差,天生还是一个不爱管闲事、不爱操闲心的性格。
       他说你不当叫谁去当,我说从河道小学、皇甫小学、西马小学来了那么多的优秀学生呢,他说他对这些娃还不熟悉呀,所以他就执意要我去当,但我说我坚决不当,他说“还是当吧,不说了,咱们回教室去”,刚一进教室宁老师就向全班同学宣布了他的意思,我立即声明我不当,把同学们一个个都弄得很愕然,也把宁老师弄得很尴尬,这事后来就不了了之了,对于我当年的不识抬举和不懂礼貌,至今我还对宁老师怀有浓浓的歉意。

6、高一同学

       上高一后,全公社(相当于现在的乡镇)各个大队(相当于现在的行政村)的娃终于聚齐了,我们班里十几个大队的娃都有了,不像初中时有多一半大队的娃都没有来河道中学念,而是被分散在河道小学、皇甫小学和西马小学念的,总感觉同学的来源不够齐全,交际的范围比较窄小。现在好了,各个大队都有我的同学了,以后不论走到哪个村子了,就不愁讨口水喝了。
       那个时候男女生连个话都不敢说的,我外婆每次给我们家稍个啥东西,都是叫邻居家我四舅的大女儿、高一和我同班的表妹刘小会捎给我,我再拿回家给我妈,可每当我妈有东西要捎给我外婆时,我却不敢叫小会捎,怕其他同学说闲话,我就叫和我舅家住对面、也和同班的男同学刘整社捎给我外婆,可见那时的学生是多么的封建。

7、外地生源

      因为我校在1977、1978年连续两次的高考中都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在社会上的名气越来越大,所以自然也就吸引来了不少的外地生源,不但吸引来了本县境内其它公社的学生,也吸引来了本县境外其它地区的生源。外地能来我校上学的同学,他们的家境一般都是比较不错的,他们的穿戴也都是比较时髦、比较洋气的,外地同学的不断加入,使我们这些从小就没有离开过家门的农家子弟的眼界一下子就开阔了很多,感觉世界好像一下子也大了许多。因为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所以其中的有些外地同学我都想不起来了。

  现在还能想起来的外地同学有来自代家公社、后来当了杨凌党校副校长的戴维国,来自普集街公社、其父在长宁粮站工作、改革开放后成为第一批老板的张清波,来自贞元公社、也是我们校长颜俊英老师侄女的颜会芳,来自乾县三马的张智锋、田双村的牛向国,来自兴平的女知青张燕,来自杨陵的彭佩,来自普集还是杨陵的叫个郑明星的男同学,来自5702厂、现已是红玫瑰酒店老板的蒲卫东,来自408厂、后再兴平税务部门工作的田桂平,来自汉中的田南籍的物理老师梁老师的小姨子等,另外还有来自长宁焦赵、其父在河道供销社工作的葛建民,还有一个来自长宁镇西的同学叫刘选会还是刘啥会的,他们家有祖传的炸油饼技术,还有来自兴平西吴的一个同学,可能叫杨宽齐还是啥的,他和高换换曾坐过同桌,前几年还向我打听过换换的情况,对不起我咋一时半会想不起这个同学的名字来了。

8、新班主任

       高一上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的班主任换成了从河道小学调来的马贵勋老师,他的年龄比宁老师能长个十岁左右,他为人非常随和,脾气也很好,很少见他对同学发火,他批评谁时也是给谁说些好话,劝他好好学习,不要耽误了将来的前程,从来都不大声呵斥,对个别在班上捣乱的同学,他也只是当着大家的面发发牢骚而已,记得他比较经典的一句话就是“大家看看,咱们班有些同学的问题已经严重到了何等的如此的地步!”记得我班里有部分同学常会去帮马老师家拉土拉粪。
       记得当时每早出操的来回路上,也都会像解放军一样,各班都得整好队伍、唱着歌曲走去走回,有一段时间我们班因为唱歌时的声音不够洪亮,而使马老师感觉着急,一天早操完了以后其他同学都回教室去早读了,马老师就把班长李争显、团支部书记李欢度等人留下了,没有想到的是也把我给留下了,他说“你们几个好好谈谈咱们班的歌声如何才能洪亮一些。”我就说“我又不是班干部,你们商量就行了,留我干什么?”马老师却说“你虽然不是班干部,但你的号召力很多大,许多娃像王刚刚等都喜欢听你的。”我说我哪有那么大的能耐呀!

9、有外语课了

      上高一后,我们学校才开始开设英语课了,且只在初一和我们高一两个年级开设,记得我们学校当时只有宁武老师一个英语老师,他不但年轻帅气,而且精力充沛,他除了要带初一年级两个班以外,还带我们高一年级三个班,一共五个班的英语课都是他一个人来带,那时还没有英语课本,宁老师就提前给我们五个班两三百名的学生印制好上课用的讲义,那时还没有现在这么好用的复印机,当时都是用蜡纸一笔一笔的刻板,然后再用油印机一张一张的推印,每次印完讲义后,宁老师的两只手都会被油墨弄得黑黑乎乎,两只胳膊都会被推得酸困酸困的,有时甚至都有些红肿了。
       由于我们一点英语底子都没有,为了能让我们尽快的学会英语的发音,老师就教我们用一些汉语谐音来记忆英语单词的发音,记得“早上好”是用“狗的猫邻”来记忆的,“晚上好”则是用“狗的尾巴拧”来记忆的,别说这个办法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英语的人来说,还真的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后来我校高中被撤并以后,宁老师就调到了薛固高中,1986年他为了转老婆孩子的户口就应聘到了青海省乌兰县第一中学任教,随着一批批陕籍教师的到来,乌兰县一中的教学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国家输送了一批一批的大学生,后因工作的需要,他又被调到了青海省海西州工业交通运输管理局工作,期间先后被派往海西州住山东威海办事处、柴旦化工厂任职,最后从海西州工业交通运输管理局退休,现定居西宁。

10、高一科任老师

       高一时,我们班的数学老师先是宁新辉老师,后是马贵勋老师,不论是哪个老师带我们数学,我的数学成绩都一直很好,经常得全年级的第一,但我却没有李争显同学全面,他的各科成绩都好,所以每次的总分他基本都是全年级第一。记得有一次统考中我的数学成绩没有考好,马老师不相信这是真的,他就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去了,问我会不会是其它学校的老师给改错了,我说这次是我确实没有答好,他就说要给我一个人另出一套题叫我答,然后给我按另答出来的好成绩给我计分,我说没有这个必要了,谢谢老师,我下次好好考就是了。
       我们高一时的语文老师是来自东马的刘俊德老师,记得刘老师的一个眼睛好像有点毛病。物理老师是来自八王村的李光文老师,他说起话来轻声轻气,写出来的字也很秀气,初一时他曾带过我们的农基课,初二时还带过我们的物理课。化学老师是初中曾给我们带过一段时间数学课的吴志民老师,他是庄子村的人,我个人感觉吴老师的化学课比数学课讲得要更好一些,政治老师是宁志祥老师,初二时他就是我们的政治老师,还兼任我们初二一班的班主任。
       我们的老师大都是只有高中或初中文凭的民办老师,待遇非常低,但他们的工作热情却一点都不低,他们一个个干起工作来都很卖力、都很认真,因此他们的教学水平一点也不低,他们当中有不少是被文革耽误了高考的老三届学生,基础知识都很扎实,恢复高考后我校先后有马季、席志勤两位老师被大学录取,他两都是传说中的老三届学生。

作者简介

       程党会,男,武功河道人,1963年生,1984毕业于陕师大,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汉中、武功、河南、北京、西安、杨凌等九所中学任教。
       电话 13060394871
       微信 cdh13060394871
        QQ 361033464
回忆我的学生时代
4642篇内容 11.9万人参与
更新于 2020-07-23
来自作品集读书生涯
打开美篇,查看更多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厦门记忆:一字楼青春无恙
文乡情怀|坟 窠 建 起 新 雨 中——高甸中学初创琐忆
潘大丰:母校情结
【乡土记忆】故乡的母校,人生中的温暖记忆
三十年前我们一起上过学的你们都在哪里?
琳琅《他(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