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極拳理論:楊式太極的發勁,如何做到棉裡裹鐵

練習楊式太極接手有三種方法,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進行選擇。

方法一:直接讓你的朋友或師哥們給你餵手

要按照先輕後重,先慢後快,先簡後難的原則進行訓練。讓別人比盤架子快一倍的速度,用直拳向你餵手,你試著以楊式太極的身法、步法和手法來接,正接、反接隨便你,只要你方便、習慣就行,這個過程主要讓你體驗太極接手勁力技巧,習慣以比較快的方式運行抽絲勁。然後,餵手的人出手加重、速度加快,如果你都能準確接下用的話。就進入第三步,餵手的人以最快、最重的手法出手,直到你都能用太極抽絲勁接得下來,就算成功。最後,用直拳可以正常接手了。然後,讓餵手的人用勾拳、擺拳等其他拳法餵手,直到你能接下所有拳為此。能接手還不算,還要能接腿。練法和接手相似。

ADVERTISEMENT

方法二:用網球自已進行練習。找一個網球(要彈性特別好的那種),找一個有牆的地方,站在離牆兩米至1.5米的位置,使勁有力把網球打到牆上,然後用手接住反彈回來的網球。網球可能從各個方向反彈,這就要求你不但要眼疾手快,而且腰腿的反應也要快,否則你肯定接不住球。剛開始,一般人都接不住,慢慢的就可以接住了。

方法三:用三個網球在走行間練習。先用一個網球,在走路時,一手把網球向上扔,另一手伸出接住網球。要練習到扔網球、接網球完全不影響走路。當用一個網球都沒問題時,就改用兩個網球連續扔、接。當兩個網球都沒問題時,就改用三個網球連續扔、接,當如此操作都問題不大時,你在接手的反應速度上就達標了。

一談到楊式太極接手,許多人都有個認識誤區,就是認為楊式太極動作很慢,怎麼接?其實,那只是楊式大架練起來很慢,楊式可是有快架的。就算是你只練大架,動作也可以快起來,只要手、肘、肩、腰、腳按「十要」的要求做到位,要快起來只是一念之間的問題,而且這樣快起來,發勁會變得非常順暢。當然,練大架的人動作要快起來,必須改變從腳到腿、從腿到腰、從腰到肩、從肩到肘一節節往上轉的運勁習慣。變成以中指領勁,兩端彎曲,腳與指合,其餘關節一動俱動,節節貫穿的運勁方式。這樣一來,想快就快,想慢就慢,隨心所欲。其中,中指領勁,兩梢彎曲(指兩手和兩腿隨時保持松沉和有彈性的狀態)、九珠放鬆是關鍵。中指根是全身勁力運動的方向標,古人把中指所指的方向稱為「問星」,全身各關節都在問星的指引下作抽絲運動。而兩梢彎曲,兩腿、兩手隨時在放鬆狀態下保持彎曲、圓狐的形態,則是讓你隨時保持開步圓襠和掤勁上身的狀態。九珠放鬆,就是讓你的參與太極運動的九大關節保持鬆軟靈活,不會使成僵勁。做到這三點,你會發現你就可以在保持全身彈性和松活勁力的情況下實現快速運動,而且運行速度一點都不比練外家功夫的人慢。通過這個方法,你甚至可以把慢吞吞的楊式大架變成快架。不過楊式大架中一些動作不是為快速運作而設計的,這讓快速運動在少數環節多少有些彆扭。

ADVERTISEMENT

關於襠和胯在理論上的區別,也講幾點:襠部嘛,指的就是兩個大腿之間的部位。有人有說,這不是和胯部意思相近嘛。其實,在走架中,這兩個部位各有各的用處。

是「九曲珠」之一,起到協調控制下肢和協調腰腿的作用。如果部不能像個珠子一樣鬆柔、靈活的運作,將導致整個下肢的不靈便,使襠部失去撐圓和裹圓的勁力,使身體從根本上失去開沉勁、合升勁,而且還使身體無法快速運動,所以松和圓襠是密切關聯的。但是松並不等於圓襠,想要圓襠,還需要下肢其他關節的參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膝關節。

圓襠的主要作用就是使身體產生富有彈性,靈活而強大的支撐力。要圓襠,首先要放鬆,關節引導大腿向外轉動,形成前腿、後腿兩個大腿間45—60度的角度,形成一個穩定的支撐三角。而膝關節是隨關節力點和整個身體重心變化的需要,作彎曲和伸直的運動,達到平穩過渡重心的目的。

重心只靠的運動是很難平穩調整的,所以涉及到襠的運用。在走架時,一般襠與頭、與胸、背在同一條垂直線上,胸、背主要吸引來自手臂的力感,當來自手臂的力感要求身體進行前後轉動,調整重心時,襠必須與頭、胸、背保持同步運動,在、膝的合力下作出前後左右移動。但無論向前、向下、向左、還是向右運動,都必須由、膝共同松沉,讓整個襠部的高度向下降一點點,然後再在、膝的共同作用上,讓襠部重心落點的方向移動,當重點調整到位時,襠部回到原來的高度,這就是襠走下狐線。

襠部位置的調整,必須在六合的條件下進行,即手與腳合、肘與膝合、肩與合,否則重心不穩。再配合肘定位下小臂的各種圓轉運動,可以有效化解多種外力。

可以說,做到以下幾點,沉轉走化就有了根基。但具體如何沉轉走化,則根據外力的不同,有多種不同的勁路,一般在推手裡容易體會到。如果你想在固定的式子裡體會,也會幾個樁功可以讓你體會不同的沉轉走化方式,有時間我會一一介紹。當然,對大架裡面每個式子的拆招,也會讓你體會不同的沉轉走化方式,不過這個介紹起來就更複雜,有些一個式子可以拆出好幾招,更需要時間講述。

先介紹楊式太極圈樁

第一步,人自然站直了,兩手沉肩墜肘自然下沉,兩腳張開,一前一後,右腳前、左腳後,呈60度角(也可以更大一點,也可以左、右腳平行)。

第二步,右手仰掌,伸到與右肩同高。左手俯掌,落到與左跨同高。

第三步,右手慢慢的使盡全力拉長個伸直,能有多直就伸多直,能拉多長就拉多長,右手所有指關節和腕關節全部用力作反關節彎曲,能夠反關節彎曲到什麼程度,你就把關節反到什麼程度。左手也一樣。這叫做開。(多做幾次,你就可以體會到你手上骨節拉開的感覺。)

第四步,以右手中指領勁,右肘關節外張里曲,右肩關節下沉,整個右手所以手指在繃緊到極限的情況下,所有手指以中指為核心靠攏,形成側勾手,指尖向左。左手肘、肩運勁與右手相同,唯左掌由俯掌合攏成側勾手,指間向右。(此為合)

第五步,重心向左腳移動,要體驗身體下沉,胯部向左多帶動重心移動的感覺。同時,身體左轉,帶到右手向左、向下活動,落到右跨前(此時身體呈左弓步),仰勾手隨身體轉動和重心變化,自然變成俯勾手。同時,左手則抬到與左肩同高,俯勾手過渡成仰勾手。

第六步,右手與左手盡力伸直,能伸多直就伸多直,兩勾手鬆成兩掌,然後兩掌手指及手腕全部用力作反關節彎曲。

第七步,把第二步到第五步反向做一遍。連續這樣做50次,當身體緊度繃度,突然放鬆後,你就可以體會到楊式太極節節放鬆的感覺了。老楊式認為極度繃緊最容易找到松的感覺,總是用這個方法讓初學者學會放鬆,同時練習整勁。

有人會問:沉轉走化體現在哪裡?就體現在身體重心的左右轉動和兩手與身體同步劃圈上下交替轉動上。如果有人把自已的手放在你由上向下劃圈手的下面,他和你都可以體會到下按、下采、下捋勁的妙處。如果有把自已的手放在你由下向上劃圈手的下面,他和你都可以體會到上掤、外挒、外擠等勁的妙處。

在這個樁子裡,兩手的運作路徑就像劃太極圖,故名楊式太極圈樁。

關於初學楊式太極如何放鬆問題,初學者如何放鬆的話題,有許多理論,越說越複雜,理論多了會造成理解混亂,不利於初學者練習,我還是把張老先生說的話搬出來吧。

對於初學者來說,體會放鬆,有三個辦法。

一是練習我已經介紹過的楊式太極圈樁,從極度掤度後找松的感覺。同時,尋找以身體中線為太極核心,全身配合運行S形C形勁路的感覺,找到這種感覺對你以後走架推手很有幫助。

二是走架和推手時,記做「中指領勁兩梢彎曲九珠放鬆」的要領。

所謂中指領勁:就是以中指勁作為全身關節運動的「問星」,以中指根的運動方向,引導全身關節在太極'十要'的要求下協調運動,並以自已的身體為核心,按左重則左輕右重則右杳的原則,形成S形和C形勁路運作,這是楊式太極實現快速反應及發勁出招的基本練習方式。

所謂兩梢彎曲:就是指兩條手臂和兩條腿隨時隨地保持彎曲放鬆的狀態,初學者只要注意肌肉放鬆就行了,只要肌肉保持放鬆,兩手臂和兩條腿自然就會保持靈活並富有彈性,做到想快則快,隨曲就伸,收放自如。

所謂九珠放鬆:就是把兩個肘關節兩個臂關節兩個胯關節兩個膝關節外加腰部想像成九個光滑的珠子,這九個珠子全是加了潤滑油的,輕輕接到外力就會轉動。走架和推手時,想像這九個珠子極度放鬆極度光滑極度靈活,你的身上就不會起僵勁。

有人問起我九珠放鬆和沉肩墜肘的關係。其實,肩珠放鬆、潤滑了,肩自然就會沉下來。如果一定要說外形上有什麼要求的話,我就說這麼幾條:

1、手臂運動時,腋下要如加一個小氣球(有也說加個饅頭的),既有外撐,又有內包之意,當大臂與身體呈小於30度角時,小氣球把大臂往外撐。當大臂與身體呈大於45度角時,小氣球變小,帶動大臂與身體減少角度。

2、肘部始終向外、向下運動,撐開小臂。大臂和小臂之間的角度要呈純角,最低不得低於90度。

3、手掌心要像有個氣球,平常心掌放鬆,氣球就貼在心掌心。發勁時,掌心變平,氣球外吐。

4、肩、肘、手三者的位置關係是:手高於肩(或平於肩),肩和手均高於肘。從頭部往下看,則是肘始終於肩與手的外弧線上,決不可肩、手、肘處於一條垂直線上。

學習楊式太極,要用正確的方法看待和認識內勁,千萬不要把內勁與氣功聯繫在一起,那樣有害無益。

實際上楊式太極訓練得法,三年時間就可以出功夫了。以前有太極十年不門的說法,都是因為訓練方法不當(有時候是師傅故意這麼幹的,不讓學生輕易超過自已),學生常常不得要領,以致長功較慢造成的。站樁可以練一下,但沒有你說的那麼重要,練太極的,更不能站死樁,要站也應站活樁,否則你永遠體會不到松活彈抖是怎麼回事。

初學太極的人,往往不知勁力要領,就以為有一種能量叫做內力,再加上小說的誤導,就把所謂的內力和內氣當回事了。許多教太極的人,自已根本就不懂太極是怎麼回事,但為了騙人,就結合小說編了許多有關內力的玄空式理論,搞得別人云里霧裡,讓外行以為他很內行,其實這種人只有一接手,你就會發現他根本沒功夫。

從王宗岳以及楊式的理論,根本就沒有提出內力的概念,所指均為內勁,而且強調用意不用力,這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常常練推手的人就知道,只要你靈活圓轉、富有彈性、全身協調,別人就很難推倒你,而此時你身上往往每塊肌肉都是放鬆的,但並不是軟的,因為全身關節保持高度繁感和潤滑,只有一個關節受到外力作用,全身關節一同協調圓轉,就可以形成彈性走化,而這時候身上往往不會使出一點多餘的力量,這就是傳說中的「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但如果你身上此時有一塊肌肉收緊(也就是別人說的用力了),就會導致僵硬抗勁、走化不靈。

因此,靈活 彈性 協調就是內勁。古人只是不知怎麼形容這種感覺,抓住這種勁路主要靠體內的協調運轉,所以取了個名字叫內勁。縱觀古人太極之論,有關勁的描述都是指圓轉、靈活,隨曲就伸的意思。

許多人練楊式,往往扔掉勁的本質,一味追求什麼空啊、玄啊、氣啊,這樣練一輩子都出不了功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练拳心得笔记-孙昌瑞》第四集(下)
体育教学口诀
【实用好文】杨式太极的发劲,如何做到棉里裹铁(续)
“裹铁”乃是太极劲力的重点!
初學推手的一點體驗
气功养生----气功养生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