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蔡长福老师临床诊断概要

张仲景《伤寒论》写的究竟是什么?我看就是衣食保暖!
《伤寒论》深,深不可测;浅,浅就在皮毛!以六经为纲,纲举目张,六经中了外感风邪才有条文的变化,以风寒两条写出398法,脉证方剂合为一体,初学者以六经为基础,六经上找病辨出何为三阴何为三阳,再看条文,方能说《伤寒论》迈出了第一步,入了门。你不懂六经,不懂三阴三阳,只背条文又有何用?很多学者把伤寒论条文倒背如流,却在临床上没有方向,就是不通六经大道的缘故啊!
三阳以太阳为纲,太阳是三阳的外壳,又是人体的外罩;三阴以太阴为纲,太阴是三阴的主宰。在临床上新病条文的出现要看可有膀胱腑证化热(何为膀胱腑证化热:小便有颜色、漂油漂膏、浑浊、异味、泡沫、隐血、结石等)?腑证化热需要除湿清热,辨明可有桃仁承气汤的症状,可有猪苓汤、五苓散症状;再看膀胱经可有化寒?身无汗身怕冷,小便清长,这是膀胱经的寒证,则需要发汗解表。
高手下棋,走一步能看到前面的几步几十步,要想当个良医,我们在临床上的诊断也是如此,得知一个表证后,他的虚证实证、热证寒证、经证腑证、远病旧疾全部都要看到,全面的辨证并能给出结论,只有这样你才不会走错路。太阳经上可以这样诊断,其他经上也可以这样诊断,我们医生要做到临床症不迷,才能得心应手,仲景的方子才能运用自如!
有的医生问我,在临床上诊断时,明明看着像真武汤的症状,为什么用上真武汤后无效?有的看着像附子汤的症状,用上附子汤后又不对症?还有的病人“四肢厥逆,身怕冷冷如冰,脉微细,舌卷囊缩”明明就是当归四逆汤症状,但用上当归四逆汤却起反作用,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你只知一不知二,不能以一理应万变的缘故。不是条文不明,只是你诊断不明,不是仲景的医术不管用,终归还是你没能全面地看问题啊!
虚之人长期虚风虚寒携带,而医生在临床中常常忽略这点,不敢发汗,《伤寒论》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这种人平时少动懒言,形寒精神不振,四肢无力,厌食厌油,这就叫虚风伤寒携带,像这种情况病人往往携带几年几十年,医生不懂其中道理而给患者开一些补药,小题大做,舍近求远,补至其反。
温病学家吴鞠通说过:“何为良医?良医就是临床准确的诊断,医生诊断不明,抬手杀人,病死于医不该死于病。”张仲景的伤寒论就是一本地地道道的诊断学,以风寒为准绳六经辨证,辨表里论寒热理法方药。在诊断上药无错,病人无错,错在医生!我们医生在临床上好比法官一样,万万不可断错案!诊断对了给患者带来幸福,诊断错了又让患者苦不堪言。
临床上诊断责任之重大是我们每一个有良知的医生应该明知,谨记并要努力提高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文辉:第一讲《伤寒论》六经当为六病(原音文字版)
名老中医王琦经验集学术精华五、《伤寒论》的研究
关于“三阴三阳”的辨别---读《伤寒论.图解》后的杂想
学伤寒,背就完了?!
新书问世,给弟子们的第三封信
蔡长福先生在山东中医药大学新校区讲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