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倪海厦人纪之黄帝内经(13)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黄帝问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

黄帝问道,有种属温热病的,在汗出热退后,很快又热起来且脉为急躁状,此病不因发汗后而衰退,反躁进状。时发狂言且无法入食,此种病名为何?

歧伯对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

歧伯回答道,此病名“阴阳交”,是一种死症。

帝曰,愿闻其说。

黄帝说,请为我详细说明。

歧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盛也。不能食者,精无俾也。病而留者,皆寿可立而倾也。且夫热论曰,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今脉不与汗相应,此不胜其病也。其死明矣。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今见三死,不见一生,虽愈必死也。

歧伯答道,人之所以有汗排出体外。其源头在胃肠中的水谷。五谷是天地之精华,一旦人中外感病邪,其舆体内的正气相抗,其果乃生大汗,这是病邪已退,人体正气(免疫系统)战胜的表现也。若正常是正气胜,则病人必有胃口大开且不再发热的现象。如果热又回来,这就是病邪仍在的表征。人之汗,本是正气所生,现在汗出而热又回来,是邪已胜正也。没有胃口是精(正气)已伤,脾胃功能不正常的表现,此病邪不退,则病人立生危险。

在热论中说道,凡汗出而脉仍躁急壮盛者必死。现在脉舆汗后脉必缓的常态已不吻合,这是人体正气(免疫系统)无法争过病邪,明示吾人病人已有死症。狂言乱语是肾水已竭,躁热入脑的表现,人一旦如此则必死。现今已见汗出仍热,胃口不开无法进食,且胡言乱语此三死症,不见能生人之病状,即令一时病愈,其果乃必死也。

帝曰,有病身热汗出烦满,烦满不为汗解。此为何病?

黄帝问,有病人呈现身热汗出且胸内烦躁的症状。其烦躁的症状不因流汗而减少,这是什么病呢?

歧伯曰,汗出而身热者,风也。汗出而烦满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风厥。

歧伯回答道,人汗出而身热不退,这是因中风而致。若汗出而胸中仍烦满不退,这是逆症,此病名“风厥”。

帝曰,愿卒闻之。

黄帝说,希望能详细说明。

歧伯曰,巨阳主气,故先受邪。少阴与其为表里也。得热则上从之,从之则厥也。

歧伯回答道,太阳主气主表,故外邪必先犯之,而少阴与太阳为表里关系,遇热则肾水成气而上行,一旦成热气上行,则下足必冷而成厥逆现象。

帝曰,治之奈何?

黄帝问道,如何治疗呢?

歧伯曰,表里刺之,饮之服汤。

歧伯回答,取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施予刺法再配合服用汤药。

帝曰,劳风为病何如?

黄帝问,那劳风的病情如何呢?

歧伯曰,劳风法在肺下。其为病也,使人强上冥视,唾出若涕,恶风而振寒。此为劳风之病。

歧伯回答,劳风之病其因在人过于劳动时,适为风伤,或房事后出汗适为风伤导致的,其病在下,肾脉病贯穿肝鬲入肺而入脑,故会造成人呈项强劲直眼向上翻,口水不断流出如鼻涕一样,且恶风吹与寒颤不已,这就是劳风之病。

帝曰,治之奈何?

黄帝问,如何治疗呢?

歧伯曰,以救挽仰。巨阳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欬出青黄涕。其状如脓,大如弹丸,从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则伤肺,伤肺则死也。

歧伯回答道,治法以屈伸身体配合呼吸的动作最好,年轻人太阳气盛,能引动腑中之精气者须要三日,中年气血较衰弱者为五日,体力衰退者须七日。一旦病人欬出浓涕如青黄深色,状甚浓稠,大如弹丸般,有从口出,有从鼻出不定,但如无法出脓,则必停留肺中伤肺。一旦如此,则死矣。

帝曰,有病肾风者,面胕痝然,壅害于言。可刺不?

黄帝问,有病名肾风者,患者颜面肿起,妨碍言语不清,此时可否用针灸?

歧伯曰,虚不当刺。不当刺而刺,俊五日其气必至。

歧伯回答,正气已虚之人不可施刺,若不当刺而刺,则五日后必再发它病。

帝曰,其至何如?

黄帝问,那状况如何呢?

歧伯曰,至必少气时热。时热从胸背上至头,汗出,手热,口干苦渴,小便黄,目下肿,腹中鸣,身重难以行。月事不来,烦而不能食,不能正偃,正偃则欬。病名曰风水。论在刺法中。

歧伯回答,病来时必有短气且阵阵发热现象,热来时会从胸背正中往上冲至头部,有汗出,手发热,口中燥渴,小便黄色,目下呈肿状,腹中肠呜,全身沉重难以行动。若是女人则月事停止,烦躁且无法进食,无法仰卧,一旦正躺必咳不止,此病名“风水”在刺法中有讨论。

帝曰,愿闻其说。

黄帝说,希望能详言之。

歧伯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小便黄者,少腹中有热也。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正偃则欬甚,上迫肺也。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

歧伯答道,邪所以聚处,正气必虚,阴津虚弱的地方,阳气必聚集而来,所以病人会短气且发阵热而汗出不止。小便呈黄色,乃少腹中有热也。无法正躺是胃肠中有余毒水未尽也。正躺则咳甚,此毒水向上压迫肺脏所致。凡身有水气病,必先见目下有微肿如水袋且表皮光亮状。

帝曰,何以言?

黄帝问,这是为什么呢?

歧伯曰,水者阴也。目下亦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肿也。真气上逆,故口苦舌干,卧不得正偃,正偃则欬出清水也。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欬甚也。腹中鸣者,病本于胃也。薄脾则烦,不能食。食不下者,胃脘隔也。身重难以行者,胃脉在足也。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

歧伯回答,水是阴性之物,目下位置为阴位,故如此。少腹为太阴脾所主也,因此水阴必聚阴处,造成腹水及目下肿。阳热之气上冲入口,故造成口干舌燥。无法正躺是水盛上逆肺所致,真正躺必咳出清水。凡有水病之人,必无法仰卧躺下,一卧则如受惊(胸为阳火不受水),惊则必重咳也。腹中肠鸣因水病本就始因在胃肠之中,脾脏功能不强则会生烦躁,无法主司运化,故病人不能食。食物不下是胃脘部受阻隔,全身沉重不良于行,因足阳明胃经入足部,是足生气之源,今受阻隔之故也。月事停止不来,是冲脉亦受阻而闭塞故也,胞(冲)脉本属心主司,自心胸中直络子宫中,为经血之源,今阳气不下反上逆冲肺,心气亦无法下达入肾及胞中,经血源断,故无月经也。

帝曰,善。

黄帝说,答得好。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黄帝问曰,人身非常温也,非常热也。为之热而烦满者何也?

黄帝问道,人发温病及热病,产生高热状,造成不但身热且胸烦苦满,是为什么呢?

歧伯对曰,阴气少而阳气盛,故热而烦满也。

歧伯回答道,这是因为阴津液不足而阳热气过盛,造成身热而胸中烦躁苦满的现象。

帝曰,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气也。寒从中生者何?

黄帝又问,那人不是因为穿薄衣而感觉寒冷,或并非身中寒气时,寒有自体内生出者,又是为什么呢?

歧伯曰,是人多痹气也。阳气少,阴气多。故身寒如从水中出。

歧伯回答,这是因为此人阳热之气不足,阴津液过多,导致表虚而适时中外感六邪之气所致,此时就会有身体寒冷好像刚从水中出来一样的感觉。

帝曰,人有四支热,逢风寒如炙如火者何也?

黄帝问,人有时手足俱热,遇风寒中表时,却像火炙一样的发热起来,是为什么呢?

歧伯曰,是人者,阴气虚,阳气盛。四支者阳也。两阳相得而阴气虚少。水不能灭盛火,而阳独治。独治者,不能生长也。独胜而止耳。逢风而如炙如火者,是人当肉烁也。

歧伯回答,这类人常是阴津不足,阳气过盛的。四肢皆属于阳,当阴津不足造成里阳与表阳相遇以致更热,阴津不足无法灭阳火,成为阳气独盛状。阳独盛。则必如烈日之下一样万物不生也,人体亦如是,阳独盛而生养停止,此际遇风如受火炙发热的,其肌肉必被热燃烧失去营养而消瘦下来。

帝曰,人有身寒,汤火不能热,厚衣不能温。然不冻栗。是为何病?

黄帝问,人感觉身寒冷时,即令用热汤或火烤其手足,亦不觉热,身穿厚衣仍无法温暖,但却又不会打寒颤发抖,这是为什么呢?

歧伯曰,是人者,素肾气胜,以水为事。太阳气衰,肾脂枯不长。一水不能胜两火。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也。所以不能冻栗者,肝,一阳也。心,二阳也。肾,孤藏也。一水不能胜二火,故不能冻栗。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

歧伯答道,这类人多属平常肾气较强,多从事水中工作者,汗出又当水气,日久太阳表气必衰,阴液过多肾阳必不长,无法同时去供养肝、心二脏。肾属水,主骨,令肾阳不足必不生热,造成其间骨髓不充足,所以此寒会有由骨中出来的感觉,不会有寒栗发抖的现象,是因为肝为一阳之地,心胸为二阳聚之地,肾是单独的藏在下方,肾无法供应营养给肝与心、肺,故不会发抖战栗,此病名“骨痹”。会造成人的关节呈拘挛状。

帝曰,人之肉苛者,虽近衣絮,犹尚苛也。是谓何疾?

黄帝问,有人因肌肉麻痹感觉沉重,即近衣物,仍觉麻痹,这是为何呢?

歧伯曰,荣气虚,卫气实也。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人身与志不相有,曰死。

歧伯回答道,这是血不足,表阳气充实造成的。血不足时则肌肤麻木不仁,如是表阳气虚则不能活动。若气血两虚必会麻木不仁且无法使用,表面上看肌肉并无异常,一旦如此再加上精神涣散必终不治。

帝曰,人有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有不得卧而息无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有得卧行而喘者,有不得卧不能行而喘者,有不得卧,卧而喘者。皆何藏使然,愿闻其故。

黄帝问,有人因气上逆无法安卧,呼吸音大且浊状,也有无法安卧且呼吸无音者,有人生活起居一切正常但呼吸沉重者,也有卧时正常,行路则喘息不止的,也有无法安卧,一卧必生喘息者,这是什么脏有问题而造成的呢?

岐伯曰,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络脉逆也,络脉不得随经上下,故留经而不行,络脉之病人也微,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也。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肾者水藏,主津液,主卧与喘也。

岐伯上,人无法安卧且呼吸浊重者,是阳明胃气上逆造成的,足之三阳经本应下行至足,今反逆而上行,以致呼吸带浊音也。阳明是胃脉,而胃又是六腑之海,谷气所聚之所。其气主下行,今阳明气上逆不从正途,故无法安卧。古言:胃气不和,必不安卧。就是这个道理。

人起居正常但呼吸浊重者,这是肺之络脉反逆也,络脉之气无法随肺之经气上下而行,必滞留不去停在肺经上,此络脉之病很浅,所以生活起居皆正常但呼吸浊重。

人不能卧躺,一卧则生喘息,此因水气客居胸中乃致也。人体之水必随正常之阴津而流动,肾为水之脏,主津液,今水不归肾,上逆入肺。是卧而生喘之因也。

帝曰,善。

黄帝说,答得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经原文八十一篇
精读黄帝内经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汗证集』汗门经论
《素问.疟论》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嗜卧门
黄帝素问直解 卷之五水热穴论第六十一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