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素书》,说教育·02 这是千古不易的真话,却也最容易被怀疑
1

上篇回顾:读《素书》,说教育·01 这两句话把部分家长的状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上篇原文: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豫定谋

2


素书里面没有惊人之语,也没有故意标新立异的话,说的都是朴实平凡的家常话。
试想一位连名字都不愿留下的奇异老人,于乱世之中倏忽现身,择人传书之后又倏忽隐世,事成之后不受寸功,连个影子都找不到,这样的人岂是沽名钓誉的?
他老人家只是把最重要、最可靠、最关键的嘱托留下来济世救人的,怎会巧言令色,弄些虚套浮夸的词句呢?
他若是贪名图利之人,又何需假托黄石,不以真身示人呢?
既然不为浮名,当然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最为直截了当,也最为省心省力。
所以素书通篇都是大实话,老老实实的大实话。
可是也正因为素书太“素”,这些充满智慧的话语太容易被忽视了。
就比如这句:福在积善,祸在积恶

3

幸福从哪里来?
——这不是我们人类最关心的、直到如今仍在苦苦求索的问题吗?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普遍,又最难回答的问题之一。
从积善而来。
——答案竟然如此简单,简单到“令人发指”!
竟然只用两个字就回答了这个世代之问?
人们报之以“呵呵”~
道德经: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太简单,所以让人不愿意相信这就是答案。‍‍‍
人们愿意接受这样的答案:首先……并且……然后……分成 n 个方面……但是……如果……可能……总之……‍‍‍‍
看似完美的答案,抚慰了人们焦虑的心,却只能让人们在下一刻又重复着相同的问题……‍
积善真能幸福吗?

4

有人对此不屑一顾,有人对此半信半疑。
朋友们最先想到的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可是,生活中经常可见善人遭苦难,恶人乐逍遥,这又怎么讲呢?
其实,对于一个积善之人,他不会以那些看起来光鲜、放纵、争斗、不安的生活为福气。
财富、权势、名利当然常常令人羡慕,可是有了点社会阅历的人能够看到这些东西是多么变化莫测,得意与失意的猝然到来根本不会与人先打个招呼。
善人遭苦难真的让人心痛、怜悯,经常有人因此感叹苍天不公,可是,君不见也有许多不善之人遭苦难么?
善人遭难尚有人为之痛惜,恶人遭难众人大呼痛快,这不也是鲜明对比么?
眼光放长远些,祸与福的观念自然会改变,那时就会品出这些话的味道。
未必要善人永安乐、恶人永苦痛才能算是老天公平,因为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此事古难全。
况且,寻常人等,多属善与不善掺杂,怎么会有得全福与全祸之理呢?人算不如天算,实在不用去纠结一时一事的表面现象。

5

《周易·文言传》: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善或许有一时之失,恶或许有一时之得,长久的规律却是不会爽约的。
积善或不善,不仅会在家族世代间传递,在当代就会有所体现。
只不过,积善似乎比较难一些。
因为要不厌其烦地去做,要不求回报地去做,要人不知而不愠地去做,确实不太容易。
喜快速、重回报、求认同是人性中很大的弱点,力量很大,不容易摆脱。
这正是不善。
并非大奸大恶才是不善。
大奸大恶起于投机取巧、损人利己、追名逐利,后者即起于喜快速、重回报、求认同。
所以,小恶离我们并不遥远,一不小心就会在我们家里茁壮成长呢……

6

其实善恶重要的是观念问题,对于何者是善、何者是恶的认识能否合于道,这个挺重要的。
善恶观,影响到福祸观。
福祸观,影响到对生活的体验感。
同样的生活,有人体验到的是苦,有人体验到的是乐。
同样的物质条件,有人乐在其中,有人痛苦不堪。
同样的精神生活,有人感到享受,有人如受折磨。
何者是福、何者是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的人身在福中不知福,身在祸中不知祸。
《黄帝内经》中用四个字描述这种情况:以妄为常
需要什么果实,就播下什么种子,原理显而易见。
若是种豆得瓜,或者种瓜得豆,这世界怎会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也许存在这种规律,但它显然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规律。
我们想要创造什么样的结果,就需要种下并呵护什么样的种子。

7

家长朋友们如果静下心来看一下自己是怎么对待孩子的,可能会大吃一惊:我辛辛苦苦做了这么多,竟然是在“积不善”?
有些朋友习惯了埋怨孩子,久了可能就不自觉了,明明是关心爱护孩子,可是话一出口就带着抱怨。
这不就是积怨吗?
积怨久了,影响到孩子的表达方式,影响到亲子关系,也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影响到他将来的家庭。
这是多可惜啊,明明用心良苦,却不能收获和谐幸福……
有的很优秀的孩子,一路名校,前途一片光明,却突然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过后才知道可能已经抑郁多年——这个抑郁跟父母过高的期望有没有关系呢?
父母并不是有意给孩子制造压力,但是他们会受社会潮流的影响,有意无意之间就忽略了孩子的实际需求,而把外界的焦虑传递给了孩子。
对孩子有所期待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这种期望建立在焦虑的基础上,就很容易带来不必要的压力——这也可以说是积不善。
朋友们可能会说,这样对父母的要求也太高了吧,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孩子还怎么管?
且不谈要求高不高,只需要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的父母如上述那般对待我们,究竟是利多还是弊多?我们是否会真心喜欢呢?
做父母是至少影响几十年的事情,是关系到一个家族甚至一个民族未来的事情,是需要十年二十年坚持不懈的事情,是对待快速成长着、不断变化着的活生生的人的事情,是在您完全没有经验、只能摸石头过河的情况下不得不顶上的事情,是不能找任何其他人替代的事情,您说,这样的事情如果不难,还有什么事情难呢?如果这样的事情对决策者和执行者的要求不高,那还有什么事情才需要高要求呢?
正因为如此,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我们每个人都只能尽力做到最好,而不必去苛求完美
如果我们能有这样的心态,我们的孩子也会学习到;他们也不会苛求我们的完美,而会把我们曾经给与的生涩却真挚的爱纳入心底。
所以我们把那个“难”字放下,只尽力去做那该做的吧。

8

积善,不只是做一件好事、再做一件好事,1+1+1+……
这当然也很好。除此而外还可以有别的角度。
其实真的善不是靠一件件事情来累加的。
积善的“积”,可以从“长久、习以为常”的角度来理解。
如果做了很多好事,但是遇事时的第一念还是自私自利,或者经常生起损害别人的念头,那就还需要继续努力,还没成就积善。
所以我们不一定要记住自己帮过多少人、做过多少事,而是要经常看看自己下意识的那些念头。
如果一个人成就了这种意义上的积善,那么他即便是什么事情都不做的时候,也在积着福呢。
反之,如果我们还在积不善,那可能虽然没做什么大不了的坏事,但祸端已慢慢形成,恐有余殃。
最长久的善就在我们的天性之中,不知道已经多少个万年;积善——习惯成自然的善就是回归我们的天性,活出本来的样子
管他难不难呢,这样的事情是不是很值得我们去做呢?是不是值得跟我们的孩子一起去做呢?

更多交流请加好友


相 关 文 章

·教育漫谈| 群分享 1、孩子真的需要那么多成就感吗?

·教育漫谈| 群分享2-不要继续喂养孩子的匮乏感了

·教育漫谈| 活泼泼的教育和“叛逆”的孩子:叛逆说明他是个正常的孩子

·教育漫谈| 教育是等待的艺术,不怕你不会就怕你着急

·自然教育漫谈|自然教育不是为了孩子认识自然的教育

·8 岁小孩给妈妈“谈话治疗”-2:子女如何帮父母处理关系?别帮倒忙~

·8 岁小孩给妈妈“谈话治疗”-3:大人为什么不能理解小孩?

·《青春叛逆期的战争》父母必败无疑!

·如何跟你的孩子“好好”聊天

·千古奇书——《素书》(原文全)

·读《素书》说教育 01 这两句话把部分家长的状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圣言善语(第1—5章)
福在积善,祸在积恶。 摘自《素书·安礼》 解释:不断地为善就是积福,不断地作恶就是积祸。
【青萍文艺·以文话郁征文赛】我的先祖是善人(作者/郁万杰)
潘长宏浅析《道德经》中精典之句(2)
43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命学玄通》清·钱塘读易老人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