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称“槐”晋称“草”古代的集市你知多少?

生活在大城市里,购物太方便了,想走两步的,去家附近的超市、商场。

宅家里不愿动,各种购物APP就在手机里,动动手指就搞定,。

而在小城市或是乡镇,有的地方还会保留着“赶集”的习惯。

集,是我国农村或小城镇定期买卖货物的市场,下文也称为集市。

古代也叫“墟市”“墟集”,去集市上买东西,在北方叫“赶集”,南方叫“赶场”“赶街”“赶山”“赶墟”等。

与市一样,集也是随着社会分工和经济交流的扩大而发展起来的。

所不同的是,集的参加者主要是农民、手工业者,他们之间的买卖活动既是生产者向消费者直接出售,也是生产者之间的产品流通。

集举办的时间具有周期性,多是以隔日、数日或隔月一集的形式进行的交易活动。

汉称槐晋称草

集的习俗,当与市同源,都是源于古代“日中为市”的贸易传统。

但从文献记载上来看,到了汉代才有类似的市场出现。

如汉代长安城外七里处太学附近的“槐市”,即属此类。

槐市是由于接近太学,由太学生们所需的文具用品发展起来的一种集市。

其具体形式是,在每月的“朔”“望”之日,即农历初一和十五,来自各地的太学生,各自拿着由本郡带来的土产、经书、笔砚、乐器等,在太学门前的槐树林下进行交换。

因此被称为“槐市”。

这种集市,既无市墙和市门,又无专门管理的官吏,属于一种民间自发形成的交换形式。

所以,这些集市的形成是由民间自发或约定俗成的,且非每日开放,而以定期设“集”的形式出现。

东晋时期,在城市商业发展的同时,一些没有市的乡邑或毗邻农村的地方,出现了定期一聚的集市,称为“草市”。

它是以客商贩运与乡间小商品生产者交易相结合的一种市集形态,市中以农副产品、手工业品及饮食业等商品的买卖居多。

后世遍布于各地农村的集、场、墟等,都属于这种定期一聚的农村集市。

魏晋时期的南朝,有关草市的记述明显增多,草市一般设置在城外交通要道和人流密集的地方。

《南齐书》记载,齐明帝建武四年(497),“王晏出至草市,马惊走,鼓步从车而归,十余日,晏诛”。

《资治通鉴·齐纪》记载,永元三年(501)的一场骚乱中,南齐建安王萧宝寅,“逃三日,戎服诣草市尉”。

胡三省注释曰:“台城六门之外,各有草市,置草市尉司察之。”

可见,南齐时建康城外草市的设立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了,而且朝廷还设置了草市尉以管理草市的日常运作。

此外,北魏郦道元所著地理名作《水经注》中也记载了寿春(今安徽寿县)有草市:“肥水左渎,又西径石桥门北,亦曰草市门。”

这种草市,或设在都市之旁,或立于商旅往来的水陆要道和津渡,最初多为自发形成,随后则由官府委派草市尉一类的官员加以司察。

随着草市设置日久,草市内渐有经常进行商贸交易的固定商肆,并开始有商户定居。

于是,有些草市朝着正式的市演变。

这样的草市,到了唐宋时期,就更为普遍了。

唐代的草市常设在交通要道或水陆津渡、商旅往来频繁之地。

长江下游的江淮一带,草市十分繁荣。

杜牧的《上李太尉论江贼书》中提及,凡江、淮草市,都设在水路两旁,富室大户,多住市上,当时江南、江北的有名草市均曾遭贼人抢劫。

王建的诗《汴路即事》中有“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可见唐代的草市大多在水运方便之处。 

唐代中后期的广大农村地区,也出现了许多草市。

如《元和郡县志》中记载:“赤壁草市,在县西八十里。”

成都附近则“青城山前后……唯草市药肆”。

四川彭州唐昌县的建德草市,“百货咸集,蠢类莫遗,旗亭旅舍,翼张鳞次”。

苏轼的诗中也有“春江围草市”的描述。

可见,这种人烟荟萃的小型商业集市,在一般的州县以外的乡村小城镇中大量存在。

在岭南地区,草市称为墟。

宋人吴处厚所著的笔记小说《青箱杂记》中写道:“岭南谓村市为虚。……盖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而岭南村市,满时少,虚时多,谓之为虚,不亦宜乎?”

有的草市,由于商业繁荣,地位重要,发展成为城镇。如《唐会要》中记载,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以张桥行市为县。

《旧唐书》也记载穆宗长庆年间,“沧州……置归化县于福寿草市”。 

草市既然是非正式设立的市场,因此也没有烦琐严格的交易规定。

草市的发展,突破了隋与唐代前期对商业市场的种种限制,商品交易向城镇以外的乡村延伸,广大农村地区逐渐卷入商品交易市场,形成了市场结构的底层,也成为唐代中期以后新兴的商品交易场所与商业集中地。

明代,集市也是商品交换的重要形式,从都城到州县乡镇都有定期举行的集市。

明代著名的笔记著作《五杂俎》中写道:“岭南之市谓之虚,言满时少,虚时多也。西蜀谓之亥。亥者,痎也;痎者,疟也,言间日一作也。山东人谓之集。”

《古今图书集成》中则记载,到集市上贸易,“江南谓之上市,河北谓之赶集”。

此时的集数量较之唐宋有大幅增加,有隔日一集、二日一集、三日一集、五日一集,或每逢初一、十五集,逢五、十集,逢三、八集,逢三、六集及每月一集等各种形式的集,成为乡村初级市场的主要形式。

各村镇的集往往交错进行,因而就某一地区整体而言,几乎就是天天有集了。

集的情况一般是上午热闹,下午冷清,江南一带的卖菜市场尤其如此。

每到赶集之日,回乡农民和商贩云集,赶集的人摩肩接踵,热闹非凡,这种景象古今略同。

明清时期的集

▲清代丁观鹏《太平春市图》局部

明清时期的集,分成几种不同类型。

一种是以满足小农一般需求为主的集。

明代直隶《长垣县志》记载:“县境居民稠密,其村落稍大者各为期日,贸易薪蔬粟布,亦名曰集,无他货物,盖以便民间日用所需耳。”

陕西富平县“市集皆日用常物,无大贾也”,贸易商品多为“粟米酒脯菜炭而止”。

绝大多数集都是小商贩参与其中,而大商贾则少见,所以记载中多称“商贾无几”“无巨贾”等。

二是以保证小农生产需求为主的集。

牲畜、农具、肥料、种子等是小农进行生产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在集市交易的物品中占重要的地位。

清代,山东各州县均有常设的牲畜市,数量三五个或十余个不等,大致每县每日总会有一两个或三五个牲畜市开市,需求旺季时还会开设大规模的牲畜市。

其他各省也有类似的牲畜集,如广东肇庆府高明县榄冈墟“每年八月三、六、九日集,专鬻牛,至十月终散”。

开建县金装墟逢二、七日墟期,“凡有客人买牛一只,不拘水牛、沙牛及牛牯牛母,俱系每只税银五分”,每年征收牛税银“二十余两或三十余两不等”。

肥料也是小农生产所必需的商品,因此肥料集也较为普遍。

如山东清平县戴家湾集就以麻饼肥为商品交易之最大宗,专设有麻饼行。

利津县店子街集设有豆饼行,江苏吴江县黎里镇,“每日黎明乡人咸集,百货贸易,而米及油饼为尤多”。

其他如麦种、薯秧、烟草、树种、鱼苗、仔猪,以及作为手工业原料的丝、棉、竹、苇、染料等,也都能在集上买到。

三是以某种特产商品的集散为主的集。

清代,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小农可供出售的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数量不断增加,粮、棉、丝、茶、烟草、染料等都成为集上的大宗商品。

粮食是集市贸易中最主要的商品之一,即使最萧条的集,也会有少量粮食交易。

南方粮产区如湖南、江西、四川等省,每年都有大批稻米输出,其粮食集更加兴盛。

如湖南黔阳县托口市,“附近乡村并邻境近肩运米粟者”都从这儿批发购买。

更高一级的粮食集如长沙府的湘潭县,是著名的米码头,凡“衡、永、郴、桂、茶、攸二十余州县”米谷均汇集于此,每届“秋冬之交,米谷骈至,樯帆所舣,独盛于他邑”。

棉花集不管在南方还是北方,都比较普遍。

江南松江府和太仓州,盛产棉花,除供应本地外,还大量输往闽广、关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棉花市。

山东清平县是清代新发展起来的棉产区,清代前期就有木棉集市,乾嘉之际“王家庄、康家庄、仓上等处亦多买卖,四方贾客云集,每日交易以数千金计”,清末该县的棉花集更增至十余个。

在清代中叶的华北平原,棉布交易也很兴盛。

乾隆年间直隶束鹿县和睦井集“布市排集如山,商贾尤为云集,称巨镇云”。

河南正阳县“布市”以陡沟店最盛,“商贾至者每挟数千金,昧爽则市上张灯设烛,骈肩累迹,负载而来”。

其他诸如丝、茶、烟草等商品,在各地都设有定期集市。

清代,这类以某种商品的集散为主的集,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都较前代有大幅度增长,这与农业的商品化和家庭手工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时至今日,我国农村许多地区仍保留着赶集的习俗,它是农民们自产自销的重要场所。

有些地方仍有以某种商品为集散的集,如米市、菜市、花市、猪市、骡马市等,在今日仍然发挥着作用。

百里不贩樵

集是我国古代乡村的初级市场,参与者大多是小农、小商贩、小手工业者等底层老百姓,他们在长期的集市贸易中,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间习俗。

从时间上看,有日集和间日集之分。

日集,即每天都有集。

间日集,是指每隔数日举行一次的集。

这是当地乡镇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而逐渐形成的习俗。

以陕西为例,长安县的引镇每月三、六、九为集期。

蓝田县焦岱镇则是一、四、七。

一个县内相邻的乡镇会将集的时间互相隔开,以免相犯,比如一个乡镇为一、四、七,一个为二、五、八,相邻的另一个乡镇就是三、六、九。

集上都是分行业进行布置的。

各集都有固定集中的营业区域,最常见的市就是粮食市,经营对象为原料、面粉、菜油等。

集上还有经纪人,他们提着秤,也被称为“提秤的”。 

少数的大宗买卖由经纪人在卖方和买方之间撮合。

柴草市一般设在粮食市附近,出售麦草、硬柴、煤炭等。

旧时忌长途贩运硬柴,民间有句谚语“百里不贩樵”,因为运费贵,不合算。

蔬菜市有许多讲究和忌讳,如装卸蔬菜时,不能乱扔乱抛,存放蔬菜时,要将各种蔬菜分别堆放整齐,不得乱堆。

叶菜忌折叶,茎菜忌断节,果菜忌破皮,根菜忌带泥,冬菜忌断梗,蒜和葱头忌水浇。

蔬菜是需要经常保鲜的商品,古代运输条件落后,长途贩运会使青菜失鲜,所以当时还有这样的谚语“千里不贩青”。

为了方便经销马、驴、骡、牛等大家畜,就有了骡马市,买卖双方不直接交易,而是经过经纪人成交。

人们赶集时,常在集市地点沿街买卖商品。集市本身并无建筑物,但是后来,人们在门口建起了牌楼,题有集市名,以及赞美当地风光或介绍市场特征的对联。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集,如画市、祭器市等。画市主要是出售年画、对联和神像等。

祭器市主要出售烛台、香炉、蜡烛、香等。

▲江西吉安的三都牛市牌楼,对联为“兴市活市富裕市,黄牛水牛肉役牛。”

有些地方天不亮成市,天明不久即散集,俗称“露水集”“鬼市”。 

如西安东城门里顺城墙一带,及八仙庵、三桥镇等,都有鬼市。 

东城门的鬼市,历史悠久,最早是在王城外沿着城墙一带设集。

鬼市主要是一些破落户或官宦后代,在生活潦倒之时,为了不抛头露面,顾及颜面,所以趁天未破

晓,路上行人稀少之际,到背暗的角落里出卖衣物等。

有些人专门到鬼市去买便宜东西,叫作“赶鬼市”。 

老北京的鬼市也远近闻名。

清朝末年,北京的鬼市极盛。

一些皇室贵族的纨绔子弟,将家藏的古玩珍宝偷出换钱,一些鸡鸣狗盗之徒也将窃来之物趁天黑卖出,古玩行家经常捡漏占到便宜。

一般农村的集还设有腊月集,即每年腊月出现的年货集。

其起始的日期各地不一,有的是腊月初八,称“腊八会”;有的是冬至节,称“冬至集”。

从起始之日,一直延续到年底。

腊月集上,人们购买过年的新衣服、鞋帽以及烟、茶、油、糖果、鱼肉、禽蛋等年货。

行话和隐语

集市贸易中的又一个重要习俗就是市语。

市语就是市场上商贩们所说的行话和隐语。

关于市语的记载,在唐代已见诸文字。

宋代曾慥所编的笔记小说集《类说》收录了许多唐人著作,其中卷四引唐佚名《秦京杂记》中记载:“长安市人语各不同,有葫芦语、 子语、纽语、练语、三摺语,通名市语。”

行业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市语,唐代的长安城,商贾各行竞说本行隐语已经很普遍了。

宋元时期,民间行话已相当成熟,非常专业,并大量见诸文字记载。

流传至今的有宋代汪云程辑入《蹴鞠谱》中的《圆社锦语》,宋代陈元靓辑《事林广记续集》的《绮谈市语》等。

到了明清,社会各行业的流行行话进一步发展,清代还出现了一部中国民间秘密语言史上的空前之作—《江湖切要》,收录了一千六百多个词条,是自宋至清收录最多、分类最细的一部专门隐语行话辞书。

从这些笔记小说、杂著中,我们可以得知当时市语的一些现象。

明代的一部戏曲集《诚斋乐府·乔断鬼》中记载了表背匠的一段“市语声嗽”,把“绢子”叫作“旗儿”,“纸”叫作“荒资”等;

宋代有市语“巴西侯”,巴西是指巴山以西,古时产猿,“侯”与“猴”谐音,巴西侯就是指巴山以西的猿;

“上升”是民国流行的行语,指的是糕点,上升为“高”,“高”谐音“糕”;

“雨后天”,流行于清末,是绸缎业的行语,指青色,系由“雨后天晴”谐音而成;

还有“十具”,流行于民国,金银业的行话,指真货,十具合成“真”字;“三只手”,流行于现代上海,市井行话,指的就是扒手;

还有如丁不勾、示不小、王不直、罪不非、吾不口、交不乂、皂不白、分不刀、馗不首、针不金,也是民国行话,指的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用拆字法,“丁”去勾则为一,依此类推。

▲旧时陕西集市上的“捏码子”

在集市上的市语,除了有声语言外,还包括无声的,如“捏码子”,一般出现在较大宗的生意交易中,北方使用较多,特别盛行于陕甘晋蒙一带,就是买卖双方将右手置于草帽下,或袖口中、衣襟里,用摸指头的方法来表达物价,主要是为了保密,不让第三人得知双方的心理价位,保护隐私。

商从商朝来:

中国人经商的历史

透视三千年岁月,走进历史的街市

遍寻中国商人重“信”、讲“义”的

儒商传统与商贾文化

编辑推荐

▶“诚”与“信”,传承数千年的美德——将中国经商传统与儒家精神的渊源娓娓道来;

▶ 白圭、范蠡、吕不韦、胡雪岩、伍秉鉴——从战国到清末的富商巨贾,一窥他们的商业王朝,探究其大起大落与急流勇退;

▶ 祁县乔氏、平遥李氏、灵石王氏、太谷曹氏……一部晋商风云录跃然纸上,再现了众多商业世家从白手起家到富可敌国的经营理念与经商传统;

▶ 幌子、口头广告,旧时的北京城、明清的汉正街,那些慢慢隐退的历史影像在作者的笔下再次鲜活起来。

内容简介

本书为“分拣历史”书系之商业部分。自商朝而始,中国商业活动的开展愈加频繁,“商人”这一群体在中国历史舞台上逐渐活跃起来。作者追根溯源,介绍了那些曾涌现于历史舞台上名商巨贾及其兴衰演变,探究了“同仁堂”“张小泉”等众多老字号的前世今生,对众多民俗与信仰施以重彩,更追溯了中国商人重“信”、讲“义”的儒商传统与商贾文化,将中国商业三千年的历史长卷在读者面前缓缓展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商业文化 城市商业与农村商业
草市是卖草的集市吗?它是众多集市、市镇、商业区的鼻祖
旧刊选萃 | 樊树志:市镇与乡村的城市化
镇的起源
镇长和乡长是一个级别吗?
唐朝草市起源与繁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