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万不要小瞧一个有梦想的厨子

1/琬公的“五福羹”

民间有句老话,叫“时势造英雄”,所以,生于和平年代,要想建立名垂后世的伟业,很难。然而,650年前的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却是个并不太平的特殊年代,由于元明更替的连年战乱,使得中原及湖广之地变得人烟稀少,所以,洪武大帝朱元璋即位称帝后,便迫不及待地下召,让江西之地的民众民迁填中原及湖广。当时,朱元璋采取的移民政策是,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迁移。

当是时也,身居江西省吉安府吉水县白石碑鸭儿池的琬公一家,不幸也被选中。背离故土,远徙他乡,这是每个耕读传家的中国百姓所不愿接受的,但是,皇命难违,琬公一家被裹挟进迁徙的人群,一路艰难西行。他们的目的地,是远隔千里之遥的湖北天门。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时代,琬公一家连同许多江西老表一道,靠着肩挑背驮、披荆斩棘,将“家”一点点迁移。漫漫的迁徙之旅行,风餐露宿之苦,是可想而知的。

人常言:“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英雄。”正是在那个特殊的艰难时期,才激发了琬公内心的聪明才智与生存智慧。琬公在从事农耕之余,还精熟医术,悬壶济世。因为有着深厚的升学知识,琬公也很注重食疗养生,为此,他还利用家中的剩余杂粮,精心烹制了一道“五福羹”。举家搬迁之际,琬公特意将家里的五谷杂粮一一收拾打包,以作主食之外的补充。因为琬公事前准备充分,在遥遥路途,没让家人太过饥饿。虽然,都是些常见食材,但是,琬公有着烹饪天赋,几样简单的食材,经他搭配熬煮,一餐餐“五福羹”,不仅填饱了家人的肚子,还留住了乡愁。正是有了这份乡愁味道的支撑,一家人在餐风露宿中,也品尝到家的温馨。一家人靠着肩挑背驮,披荆斩棘,终于将“家”迁移至千里之外的湖北天门。

受琬公启发,同行的乡亲们也想方设法收集价贱味甘的食材,学着琬公的做法,将风餐露宿的艰辛,涂抹上一层厚重的暖色。

琬公携家人迁来人生地不熟的湖北天门后,一切又得重新白手起家。为了确保家人的衣食无忧,琬公不辞日夜辛劳,又因地制宜地利用天门当地的便宜食材,将“五福羹”不断改良,推陈出新。“天门版”的五福羹,充分利用了天门鱼米之乡的天然食材,羹粥中加入了江米、去核大枣、菱角米、鱼肉丸以及当地特产黄花菜。改良后的五福羹,既接了地气,又留住了美味,更增加了收益。另外,“五福羹”的推广食用,又一饱了当地人的口福,可以说是一餐多得的善举。

2/民间的“腊八粥”

由琬公的“五福羹”,我又联想到民间流传甚广的“腊八粥”。 腊八粥,是由多种食材熬制而成的粥,最初又称“七宝五味粥”。

在我国,腊月初八喝“腊八粥”的历史非常悠久,它原本是佛寺中的敬佛礼神之物,最早可以上溯到宋代。据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的记载称,十二月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 清末民初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中也说:“腊八粥始于宋,十二月初八日,东京诸大寺以七宝五味和糯米而熬成粥,相沿至今,人家亦仿行之。”由此可以看出,在宋代,腊八那天喝“腊八粥”在民间已经被广泛认同了。

明清之际,喝腊八粥的风俗则更加盛行。无论宫里宫外、佛寺民间,每逢腊月初八日,随处都可见腊八粥的身影。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那时的“腊八粥”,其食材构成,与琬公的“五福羹”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也多是正粮之外的杂粮。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  腊八粥》一节中说:“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农历十二月初八喝腊八粥,作为一种民间风俗,除了祈福之外,还是用以庆祝丰收的,因其附加了特殊的文化内涵,所以,才一直流传至今。如果“五福羹”也能如“腊八粥”一样,深挖出其美食功能背后的文化内涵,再大力面向社会推广普及,亦恐非难事。

3/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其实,吃吃喝喝并非小事,而是关乎国计生的大事。孔子就曾经说过:“食色,性也。”人的本性就是吃吃喝喝、玩玩乐乐,而吃更在色前,“民以食为”嘛,所以,吃乃人生第一要义。因为吃对于人生如此重要,所以,历史上就曾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厨人,他们不仅会做、会吃,而且还能吃出个中趣味,品出为人的智慧,并为后人留下许多处世的真谛。

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一个厨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因为有史可考的中国第一位贤相与帝王之师,就是一个厨子。

老子的《道德经》中有句非常有名的话,叫:“治大国者,若烹小鲜。”意思是治理国家与烹调美食一样,掌握好火候与咸淡,是成功的关键。老子的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的,而是有着真实的历史事件为依撑的——他讲的是伊尹的故事。

确实,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伊尹是多才多艺的化身,如果给他印制名片的话,因为“职务”太多,得很长的一张纸——商的汤革命导师、中国第一贤相、元圣贤祖、宗教医学家、汤药创始人……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政治家、教育家、军事家……

但是,有谁能相信,伊尹的最初身份,就只是个民间厨子。所以,伊尹还有个最重要的身份,就是美食家。

4/做个心怀天下的厨子

伊尹的生活年代是夏末商初,与琬公生活的时代非常相似,都是朝代更迭的混乱时期,因而,那样的乱世,也给了伊尹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机会。

伊尹是河南人,出生于空桑,故人称空桑子。其族为姒姓,因其母居伊水之滨,所以以伊为氏。伊尹的本名为“挚”,所以,伊尹的名字并不叫伊尹,而是伊挚。

伊挚的母亲只是个替人采桑的女奴,生下尹挚后无力抚养,结果,伊挚被有莘国的一个庖人收养了。庖人,就是厨子。中学时代,我们都学过一篇课文,叫《庖丁解牛》,其中的庖丁,就是厨师。

青年时代的伊挚,本来是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后来,又跟着养父学做饭,这才变身为一个与烟火打交道的民间厨师。

俗话说,一个不想当将军的裁缝不是一个好厨师,伊挚就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好厨师。伊大厨虽然身在厨房,却心怀天下,总想在厨艺之外再成就几番事业。因此,煎炒烹炸之余,伊挚还做起了济世匡民的学问,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就是尧舜之治。

为了施展胸中的抱负,伊尹离开老家,开始了四处求职的奔波,但是,现实给予他的却是冷眼。孟子在《孟子》一书中曾讲过伊挚“五就桀,五就汤”的尴尬经历。这里的桀与汤,就是夏朝末代君主夏桀和商朝的开国之君商汤。伊挚首先是向夏桀推荐自己,但是,作为暴君的夏桀哪能重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民间厨子呢?但是,伊挚却是个非常顽固的厨子,一次去了不行,就再去;再去还不行,就三去、四去、五去。结果,夏桀根本就不给见面的机会,热脸碰的都是冷屁股。

从夏桀处失望而归后,伊挚又跑到商汤处求职,以期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是,那时的商汤门下,也是贤达毕至,也没把他这个外地厨子放在眼里。一而再再而三的努力失败后,为了离成功更近些,伊挚想到了“曲线救国”,他又干起了老本行,应聘到商汤门下做了家庭厨师。

5/天下无二帝王师

在领导身边工作,无论是秘书、司机还是厨师,都是有机会被领导发现并重用的,伊挚选择到商汤门下做家庭厨师的那步棋走对了。都说吃了人家的嘴软,商汤吃了伊挚烹制的许多美味之后,终于想见见这只“下蛋的鸡”了。正是那次相见,商汤被伊挚的绝世才华彻底地征服了。

和一个厨师的交流,当然是从吃的开始啊。伊挚见商汤询问饭菜的事,他就借机对商汤说:“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治国也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商汤听了,茅塞顿开,当即拜伊挚为师。

关于商汤拜师之事,《孟子》中就有这样的记述:“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由此可见,伊挚被称为中国的第一个帝王之师,并非空穴来风。

成为帝王师后,伊挚教给商汤一些什么知识呢?孟子在《孟子 万章》篇中说他,“以尧舜之道要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就是教商汤要效法尧舜,以德治天下,这样才能伐夏救民。

这样的人才,天下难寻啊,所以,伊挚又被商汤封官为尹。尹,就是后世所谓的宰相。伊挚为尹后,才被人尊称为“伊尹”的。所谓伊尹,也就是“伊宰相”的意思,如同现在的黄书记、李部长称谓一样。

此后,伊挚便以伊尹之名传世,其本名伊挚,反倒被大多数人给遗忘了。

6/千万不要小瞧有梦想的厨子

伊挚成为伊尹后,果真如他所言,辅助商汤灭掉夏朝。伊尹为相期间,整顿吏治,洞察民情,使得商朝初年的经济快速恢复。为政期间,政治比较清明,商朝国力因之迅速强盛。

擅美食、懂医术、重养生的伊尹,是个长寿之人,活到100岁才病逝。他一生历事商朝的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执政时间长达五十余年。伊尹去世后,商王沃丁以天子之礼将伊尹安葬在商朝的开国之君商汤的陵寝旁,借以表彰他为商朝做出的伟大贡献。

作为中国最早出名的厨师,伊尹又被尊为中国烹饪之圣,他创立的“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至今仍是中国烹饪的不变之规。不仅仅是在祖国大陆,即便是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地的中国烹饪同行们,也都奉伊尹为中国的“厨圣”。

所以,在此,我还要重提前面说过的那句话:“千万不要小看一个厨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就如650年前的琬公,他凭借一碗简单而又味美的五福羹,不仅解决了家人的温饱,也为同行的乡亲们打开了一扇绝地求生的智慧之门。

如今的“五福羹”,更成为天门黄氏族人的一种精神象征。如何让“五福羹”走出黄氏家族,走出天门,走出湖北,像“腊八粥”一样普及民间,造福大众,将会是天门黄氏族人下一步所要面对的新话题、新使命。

(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上最牛厨子,从奴隶混到宰相,让四代君王都听话!
元圣伊尹,从厨子做到宰相
国君想吃厨子做的菜,厨子:那你必须干掉夏朝!于是,夏朝被灭
一个美女加一个厨子,就把夏朝玩得团团转,如此奇闻你知道吗?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奴隶宰相,也被称为厨子宰相,堪称一代贤相
把亲儿子煮了只为讨好皇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