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没有网络,古人怎么发朋友圈?刷屏、碰瓷、炒作,无所不用其极!

没有网络,古人怎么发朋友圈?刷屏、碰瓷、炒作,无所不用其极!

引语

没有网络的时代,古人的朋友圈怎么发?我们先来说个李白搁笔的故事。

唐代的大诗人、有“诗仙”之誉的李白,虽然出生于巴蜀,但是,其青少年时代,曾在江(江夏)汉(汉阳)地区流连十多年,因而自称“少长江汉”,又说“我本楚狂人”,并为此创作了50余首歌泳江夏的诗歌。只是,有一次过武昌,趁兴登临黄鹤楼时,本来是诗兴满满的,但是,在他看到比他年轻3岁的同代诗人崔颢题写的《黄鹤楼》一诗后,却发出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慨叹,遂搁笔而去。如今的武昌蛇山上,还留下了一座搁笔亭,向后人昭示这段佳话。

题壁

从李白搁笔的故事可以看出,当年崔颢的《黄鹤楼》一诗是题在黄鹤楼的墙壁上的,这就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题壁诗”。其实,诗人们到处“题壁”,就如同今天某些人的“到此一游”一样,这种看似“不文明”的行为,在古代却是文人们的雅好,因为,在没有报刊、广播电视与网络的古代,人们诗文的传播渠道非常逼窄,题诗于壁,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传播方式,如同现代人发朋友圈一样,是会吸引一些眼球的。这不,崔颢的《黄鹤楼》,不就把“诗仙”给为难坏了?并且,因为李白的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广而告之,而天下皆闻。

古人的朋友圈有很多种发法,题壁诗只是其中一种。以诗题壁,是属于开放型的,相当于现代的公众号或平台,即使不是朋友也可以看到的,所以,题壁诗自诞生以来,便大行其道。

史有记载的题壁诗,最早见于汉代。据《晋书》转引卫恒《四体书势》所载:“至(汉)灵帝好书,时多能者,而师宜官为最,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甚矜其能。或时不持钱,诣酒家饮,因书其壁,顾观者以酬酒,讨钱足而灭之。”师宜官是可考的最早题壁者之一,可惜其题壁的具体内容已无从得知。

题壁诗始于两汉,盛于唐宋。唐宋时期,尤其是唐代,诗歌创作臻于极盛。唐宋时期虽然已经发明了雕版印刷,但由于当时印刷能力很有限,还有大量诗歌不能刻印出来,“题壁”就成为一种“发表”诗作的最佳方式。题壁简单易行,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见而读之,就可传播开来。元代以后,题壁诗就盛极而衰了。

题壁诗看似即兴之作,其实,也是诗人的呕心之作,因而,流传下来的题壁佳作并不鲜见。比如,唐代诗人李涉的《题鹤林寺壁》:“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宋代文学大家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代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都是题壁诗中经典之作。

碰瓷

因为题壁诗简便易行,加之有人因为题壁而赢得美名,所以,扎堆“碰瓷”的也蜂拥而至。诗人太多,墙壁太少,怎么办?于是,不少寺院、驿站大胆创新,专门设有诗板(诗牌)供过往行人题诗。唐末王定保在其《唐摭言》中有载:“蜀路有飞泉亭,亭中诗板百余。”南宋诗人魏庆之在《诗人玉屑》中也说:“澧阳道旁有甘泉寺,因莱公、丁谓曾留行记,从而题咏者甚众,碑牌满屋。”这样热热闹闹的场景,与曾经红极一时的论坛何其相似乃尔。

如果说题壁诗是公之于众的广而告之,干谒诗就是一对一的直发微信了。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

唐代诗人中,大多有过干谒经历。比如,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在未决心归隐田园前,也曾热衷科学,可惜的是进京赶考却名落孙山。为了自我推销,他给当时的丞相张九龄写了一首著名的干谒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色。八月湖水,碧波荡漾,水天相接,混为一体;湖面之上,雾气升腾,波浪翻滚,撼击岳阳。后四句转入抒情,言明心迹。想渡湖而无舟楫,圣明时代却不能有所建树,心感愧耻;看着别人垂钓,多想一展自己的身手。诗歌委婉地表达了希望为圣朝干一番事业的急切心情。

再如白居易。乐天尚未成名时,就曾以诗自荐于时为著作郎的大诗人顾况,结果获得长安诗坛的认可。白居易初到长安应科举试时,曾拜访著名诗人顾况。顾况看到“白居易”三字,便诙谐幽默地说:“长安物价正贵,恐怕白居不易!”及读到白居易的《赋得离离原上草》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时,不禁大为惊奇,拍案叫绝,马上改变语气,郑重地说:“能写出如此的诗句,白居也易!”从此,白居易诗名大振。

尚书白居易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况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乃披卷,首篇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嗟赏曰:“道得个语,居即易矣。”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张固《幽闲鼓吹》)

这种一对一的自荐,是自寻伯乐的笨办法,如果遇对了人,兴许会有命运的转机,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李白遇到贺知章、白居易遇到顾况,孟浩然就没李、白二人一样的好运气。张九龄没能给他实际帮助,他又与名相张说交好。传说张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孟浩然惊避床下。张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孟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不得已才归隐于庙堂之外,寄情山水田园的。

炒作

真要想一举成为“网红”,炒作才是最直接有效的。唐代诗人中,炒作最成功的例子,当属陈子昂摔琴了。陈子昂,是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十七、八岁尚不知书。后因击剑伤人,始弃武从文,慨然立志,谢绝旧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深钻经史,擅长写作,不几年便学涉百家,不让乃父。后来,他从家乡四川来到都城长安,欲展鸿鹄大志。然而,理想虽然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他两次应试均名落孙山,四处登门,赠诗献文,不是被拒之门外,就是受冷言相讥,功名事业双双受措。

正当陈子昂一筹莫展之际,一个偶然事件改变了一切。陈子昂第二次落第后,在街上无意间碰到个胡人卖琴,要价高达百万,围观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却没人敢上前砍价。陈子昂灵机一动,挤进人群,倾其所有买下了那把胡琴。围观者都感到惊奇,陈子昂说:“我生平擅长演奏这种乐器,只恨未得焦桐,今见此琴绝佳,千金又何足惜。”众人异口同声道:“愿洗耳恭听雅奏。”子昂说:“敬请诸位明日到宣阳里寒舍来。”

第二天,好奇的围观者如期而至,陈子昂却并没弹琴,而是捧琴感叹道:“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乐,岂宜留心。”话完即摔琴于地,然后遍发诗文给与会者。于是争相传诵。一日之内,子昂诗名满京华。

其时,京兆司功王适恰巧也在场,收到陈子昂的诗稿读后,惊叹曰:“此人必为海内文宗矣!”一时帝京斐然瞩目。

陈子昂的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他那首《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是唐代革新派的先驱,对唐诗发展颇有影响。摔琴散诗不久的文明元年(684年),陈子昂中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曾两度从军边塞,对边防事务颇有远见。圣历元年(698年),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陈子昂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罗织罪名,加以迫害,最终冤死狱中。这是后话了。

结语

有个成语叫“终南捷径”,说的是唐代诗人卢藏用的,因为不被重用,而想出一招——隐居在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借此赢得很大的名声,终于被朝廷征召,达到了作官的目的。这种以退为进的招数是炒作,是种行为艺术,也是朋友圈之一种。为了出名,为达目的,古人也是拼了,刷屏、碰瓷、炒作,无所不用其极!

碰瓷也好,炒作也罢,前提是得有真才实学,这样才会被公众所接受,而恶意碰瓷与炒作,虽然能赚得一时之人气,但最终都不会长久。

(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分钟了解古代人如何找工作
晚唐最经典的一首夸人诗:诗好人好,就要到处夸他好
40岁的孟浩然为了找工作,给宰相张九龄写了一封求职信,却让人误以为是山水诗
唐代著名诗人“走后门”轶事
为什么唐代诗人考科举都需要走后门?
古诗词题库(4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