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季羡林点滴

季羡林

1935年赴德国入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师从瓦尔德施米特教授和西克教授学习梵文、吐火罗文、斯拉夫文等,学语言学的都知道吕淑湘季羡林和王力的大名。

当时国内一片混乱,季先生在德国的日子也不好过。长期处于饥饿地狱中,挨饿使他失掉了饱的感觉大概有8年之久。对祖国的思念与担忧使他患上了失眠症。

很多人在网上把先生贬的一文不值,说什么文学成就不如同时代的人。我觉得有些人连先生究竟主攻什么都搞不清楚就妄发议论是很片面无知的,一人一世界,草木皆深情,每个人的优秀不了解而妄加评论的人,起码综合素质太低。

季老回国后主要研究中印比较文学。先生应先称学者再称作家。他在吐火罗文、梵文及中印比较文学史方面一直是领先者。

不难发现无论多么伟大的人物都难逃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季老18岁就娶了长自己4岁的夫人彭德华,他们之间是没有爱情的。1935年季老赴德时他的儿子季承才三个月大,等到归来时儿子已经11岁了。回国后季老又从济南到北大教书,一年只有寒暑假回去。以后又有长达13年的父子老死不相往来。无疑,父子之间并不亲密。

季承在《我的父亲季羡林》中刻画了一个自私、吝啬又冷漠的形象。我认为不过是一个缺失父爱的孩童的抱怨罢了。(他自己不也是在季老离世前一年才去医院探望季老吗?后又和北大争遗产,实在为人所不取)这也与季老自己的童年经历有关,幼时离开母亲到叔父家中生活,婶母对于自己孩子与季老的不同对待使季老早早体会到了“人在屋檐下”的艰辛。大概从小缺少父母之爱的季老对亲情已经习惯冷漠了吧,今天的我们看到的是东方语言学家,中印文化研究学者学界泰斗季羡林。看其本质不过是一个自幼缺爱的普通老人罢了,季老对亲情的淡然也是可以理解的。

季老在德国的一段爱情被某些人写成了“婚外情”实在是歪曲事实。他并没有像同时代一些文人一样抛妻弃子追求所谓真爱,而是选择“求仁”,在爱情方面孤独了一生。季羡林,季老夫人彭德华,不过是时代的牺牲品罢了。那么我们看看李白如何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季羡林:德国人到底严谨到什么程度?
大师季羡林:婚内出轨德国少女,10年后却与原配复合,他后悔吗?
季羡林割爱回国,德国姑娘终生不嫁等待60年(图)
为公就是最大的为私
季羡林的长寿之道
[季羡林]不完满才是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