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人雅士为什么喜欢石头?每一方石头也都代表着一位文人独特的审美和情趣。


宋 苏汉臣《秋庭戏婴图 》

       中国文人自古以来爱石的也是数不胜数,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郭世平国画讲座:画石练笔系列:寿同五岳画法

“油腻”的石头

       文人们对石头的爱恋,不论是放眼周边还是回看历史,你都能发现喜欢石头的男性们。

         在聊喜欢石头之前,先跳一下戏——石头这东西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有一种说法称,地球上绝大部分的石头都是火山喷发出来或泥沙沉积或挤压形成的,也有一部分是从外太空掉落到地球上,之后便一直存留了下来。

         奇石所具有的抽象与空灵之美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精神十分契合。所以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士大夫都爱石成癖。其中,宋代书法家米芾是最常被后人谈论并称赞的爱石狂人。

郭世平国画讲座:画石练笔系列讲座:一拳之石

米芾《研山铭》(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文人们对于石头的审美以“瘦、透、漏、皱、丑”为主要标准,其中最特别的是“石之美”往往会在它的“丑”中展现。一块石头若是丑到极致,那也就美到了极点。这一观点以清代文艺理论家刘熙载在他的《艺概》中指出的“怪石之丑为美,丑到极处就是美到极处”为例。

         刘熙载《艺概》,同治十二年(1873年),是刘熙载对自己历年来谈文论艺的札记所做的集中整理和修订。

         男性们对于石头的审美着实耐人寻味,高品位男性的内心世界也不比“少女的心思”好揣摩到哪里去。

郭世平国画讲座:画石练笔系列讲座:锦山石画法

太湖石

宋 佚名《冬日戏婴图轴》

         依据这样一种独特的审美标准,“太湖石”从我们这个星球上的其它众多石头中脱颖而出,成为了高品位男人们眼中最美的那一款。

爆款

购买推荐

HOT SALE

定制款山水画创作专用笔

规格尺寸:峰长50mm,48mm,40mm
产品质地:石獾
产品用途:山水画的勾皴擦点、画树、画云水;写意花鸟画的牡丹、竹子、兰花、菊花、梅花、藤萝类

扫描二维码咨询购买

太湖石

         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因产于太湖而得名,是中国古代著名四大玩石之一,其余三种分别为灵璧石、英石和雨花石。太湖石最能体现“瘦、透、漏、皱、丑”之美,堪称石中极品。

明 陈洪绶《杂画图册》

         一块有灵性的石头对于他们来说实际上是山水的浓缩,在方寸之间便包罗了万象。

《十竹斋书画谱》中的奇石

从中看见的是山之雄奇、水之空灵、云之莫测,还有那风的姿态……表面上看的是石头,骨子里品得却是世界与心性。

苏州拙政园一隅

         苏州园林中的众多奇石,也无疑是这样一种追求的极致体现,枯坐书房的文人们对于林泉的渴慕也由此可见。他们将自己喜爱的大型石头移置园内,小型的置于案头,日夜欣赏把玩之间寄托自己对山林的追寻,每一方石头也都代表着一位文人独特的审美和情趣。

文人的石头

         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古代的文人们纷纷爱上了石头?据北宋人陶穀所作的《清异录》记载,最早大约是从唐代开始盛行玩赏太湖石。诗人白居易就曾写有《太湖石记》,此文是中国赏石文化史上第一篇全面阐述太湖石收藏、鉴赏的方法和理论的散文。

宋徽宗《祥龙石图卷》(局部)

         史上在艺术方面最具造诣的宋徽宗,也是一位对太湖石几近痴迷的大叔。后世称“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关于石头,他也是做了不少任性到令人发指的事情。

         今人以宋徽宗的“祥龙石”为灵感的创作

宋徽宗《祥龙石图卷》

         为了满足对石头的私欲,大约在崇宁四年(1105年),宋徽宗下令将当时全天下最有名的美石和奇石编入“花石纲”,运送到北宋都城汴梁供他玩赏。

宋 佚名《折椹图》

北宋 赵昌《岁朝图轴》

         用来运送太湖石的船只车马蜂拥而入、不分日夜。为了一些大型的奇石能够顺利抵达宫中,汴梁城的诸多桥梁和房屋都被迫拆除了,劳民伤财、民不聊生。从某个角度讲,“花石纲”的运送也是导致北宋最终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给当时的百姓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明 陈洪绶《米颠拜石图》

齐白石《米芾拜石图》,纸本设色

         除他以外,还有前面提到过的位居“天字一号房”的宋代书法家米芾,早已爱到恨不得分分钟拜倒在石头下给你看的地步,可谓“古今第一赏石名家”。

         “米芾拜石”更是一则著名的古代文人典故,石头对于米芾来说就像生命一样重要。相传,当他得到南唐后主李煜的旧藏灵璧石“研山”之后,极为狂喜。在《实为志林》中记载,米芾“抱眠三日”,为后世留下了传世珍品《研山铭》。

米芾《研山铭》,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还有不少爱石的画家将心中的石头画在了作品中,“元四家”之一的倪瓒、“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清初四僧”之一的石涛等皆是如此。

元 倪瓒《紫芝山房图》

         之后在明清时期,随着园林的不断兴建与发展,奇石文化也日益繁荣。在历史上关于这方面的著名文献研究也层出不穷,其中以明代林有麟的《素园石谱》最为著名。

元 倪瓒《枯木竹石图》,立轴、水墨纸本

清 郑板桥作品

喜欢的奇石,在方寸之间道尽了心中的一切,沧海桑田,也不过如此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男人为什么喜欢玩石头?
我心中的中国奇石文化史(宋元时期)
石头是什么?古代文人趣事多!
顽石风流:宋元明三朝的文人赏石雅事
太湖石简史1.0:看各路玩家如何各种会玩
【雅生活】石不能言最可人――古代雅士的赏石雅事|书院中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