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幅精妙的构图神作《哀悼基督》,让达芬奇拉斐尔都敬佩!

看名画,学审美。画中话,带你看懂世界名画。

大家好,我是武冬青,我们这第三期的画中话,来欣赏一幅西方绘画。乔托是意大利伟大的雕塑家、画家和建筑家。也是文艺复兴的启蒙者。

《哀悼基督》纵185厘米x宽200厘米

湿壁画 / 约1305年 / 意大利 帕多瓦 斯科洛文尼教堂

这幅《哀悼基督》是一副湿壁画,创作于1305年左右,是乔托68岁高龄时画的,看看人家这创作激情,多么的旺盛。这幅壁画在意大利帕多瓦的斯科洛文尼教堂,是众多壁画其中的一幅,我们最后会介绍它的创作背景。

乔托·迪·邦多纳

Giotto di Bondone

约1267年-1337年

意大利伟大的雕塑家、画家和建筑家。文艺复兴的启蒙者。

这幅画画的什么呢?

简单说,是基督的身体刚从十字架上取下来,他的家人、圣徒和使徒们围绕一旁,正在哀悼和祈祷,他们的脸上充满了震惊和悲伤。


关于这幅画的构图

这幅画的构图,非常的精妙,虽然过了将近一千年,依然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看基督是在画面的左下角,这是非常创新大胆的构图方式,因为在此之前的传统绘画里,主要人物都是要占据画面C位的。

主角在C位

我们都知道,在艺术里最常用的,最经典的构图法是黄金分割构图法,也可以称之为三分线构图法和井字格构图法。

井字形构图法 / 黄金分割构图法

三分线构图法

黄金分割点构图法

在这种布局里面,一般是把主体安排在线条位置,或安排在中间的4个交叉点上。其实还有一种演变,就是把主体放在一圈的8个格子里。

九宫格构图法

右下角看着比较舒服

因为我们人眼观看的习惯,最后的视线往往会落在右下角,所以主体在右下角的格子里,是相对让观者比较舒服的,如果放在其它3个角落的格子里,画面会显得特别动荡不安,因为这不符合我们眼睛的观看习惯。这幅画呢,就把主体基督安排在了左下角,这种突破常规的构图方式,会让人不舒服,不过,这也正好和画面的氛围相契合,可以调动观者的情绪。

视线引导

虽然把基督放在一个角落,但并没有削弱他的重量,画家通过其他人物的动作和视线,把重点汇聚到了基督的身上。你可以试一下,不管你从画面中哪个位置开始看,最终都会落到基督和圣母的脸上。

这就是引导线的作用,引导线有实线也有虚线,比如树枝、马路、栏杆、屋檐就是实线,而大家的脸和目光看向的方向,就是虚线。顺着这些引导线,你会看到哪里才是重点。这也是画家在构图方面的巧妙之处,这些构图技巧,也是值得我们拍照时学习的。

引导线构图示例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看下这幅画

后面的这座山崖把画面一分为二,它从右上方到左下角,越来越窄,像一把利剑,插入基督的身体,这里也暗示着基督的死亡。在山崖的右边最高处,有一颗小树,把天空和大地连接到了一起。而且,这颗小树没有叶子,代表了生命的枯萎。

母子

左下角有一位只能看见背影的圣徒,用双手轻轻地托举着基督的头部。圣母玛利亚把基督抱在怀里,脸上的表情极度的悲痛。母子两个人的脸几乎贴在一起,母子情深,儿子的死去,让母亲很难过,让人同情。丧失亲人是人类普遍的体验,无论你是否信仰宗教,都会被这一幕触动。

写福音书的约翰

这位是编写《福音书》的约翰,弯着腰向后张开双臂,露出一副震惊又痛苦的表情,怎么会这样呢,简直不敢让人相信。

这位圣徒仿佛是跪在了地上,身体向前弯着,她抬着基督的两条手臂,轻轻摇晃,希望基督能够醒来。

马利亚

抱着基督双脚的人,是抹大拉的马利亚。她把基督的双脚放在膝盖上,双手抚摸着,看着那两个穿过脚面的伤口,悲伤的哭泣。

哀悼者

周围这些哀悼的圣徒们,都前倾着身体,脸上充满悲伤,看着基督的身体。他们的动作有一种雕塑的质感,表情或惊讶或愤怒,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

背影

前面有两个坐在地上的人,看不到他们的脸,只能看到背影,但我们依然可以从衣服的褶皱,来推测出他们的姿势和表情。这两个人物的加入,让这个画面的构图更加的紧凑。而且,也让我们观看者,有一种身临现场的感觉,就像我们也站在了他们的身后。

另外非常巧妙的是,中间的这个背影人物,正好挡住了基督的敏感部位,可以说构图是很精巧了。

在以前的艺术里面,这种多人的场景,是必须要把所有人的面部都画出来的,而且重要的人物一定要占据C位。这里乔托第一次在前景中画了两个背影,也是一种伟大创新。

10个天使

在天空中,有10个小天使在飞翔,可以看到他们身体的角度,是各种方向都有,他们挥舞着稚嫩的翅膀,身体扭曲着,不知如何是好,他们被这个场景所震撼,展现出一种慌乱的意象。乔托在这里没有画出天使的腿,他们长袍的末端,像流星又像火焰,这是在非常快速的飞行时,才会呈现的效果,说明了他们惊慌失措的心理。这些天使俯视着地上的基督,脸上充满悲痛的表情,有的在祈祷,有的在哭泣,还有的双手抓着脸颊,透着一种深深的绝望。

动静对比

在天空中手足无措的小天使们,是一种动态的表现;和下面静止的、如雕塑般沉重的人物,形成一种强烈的戏剧性对比,这两股力量形成的张力,突破了画框的局限,向四周蔓延开来。

这幅画里,乔托画了很多手,比如左下角的圣徒,用双手托着基督的后脑勺,圣母用双手紧紧地搂着基督的脖子,中间的圣徒双手抬着基督的两只胳膊,马利亚用双手抚摸着基督的双脚,约翰和左边的一位圣徒,都向后张开着双臂,有位圣徒把双手放在脸下方,好像无法承受这种悲伤;还有上方10位天使手部的各种姿势......手在这里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幅画为什么重要?

这幅画为什么如此重要呢?或者说为什么乔托被称为「欧洲绘画之父」「西方绘画之父」呢?这是因为,在乔托之前的近千年的拜占庭艺术里,他们绘制的人物都非常僵硬扁平,通常只作为装饰用途,也就是缺少一些美感。这种情况,和我们在第二期讲《洛神赋图》的时候,说的情况很相似。

拜占庭-面包与鱼的奇迹-约公元504年

比如这幅镶嵌画,就是拜占庭帝国时期的作品,人物都消瘦扁平、表情僵硬,样貌差别不大,没有个性,看着就像漂浮在空中一样,没有重量。

乔托

到了乔托这里,他摒弃了这种僵硬的绘制方式,通过线条的安排和色调的明暗,创造性的表现出立体感和空间感。

我们可以看到这幅画里面,人物都是比较立体的,像雕塑一样有重量。这种画法让人物的形体很真实,那些神话里的人物,都变成了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可以让观者有更深切的感同身受。

而且画面中 空间的表现也很丰富,比如前面的背影,和张开双臂的圣约翰,我们是可以推理出他们中间是有一定距离的。

其实在这个时候,乔托还并不是很了解透视原理,这也是他的无意之作吧,也因此给后来的艺术家们带来很多启发,所以说他是后来文艺复兴的祖师爷,包括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艺术家,都受到乔托的影响。

总得来说,乔托最大的成就,是他第一个用真实自然、立体造型和戏剧性冲突的手法,改变了传统宗教绘画里僵硬呆板的形象。


然后我们说下这幅画的创作背景

这幅《哀悼基督》是一系列湿壁画其中的一副。这些壁画呢,是在1300年左右,有一位富有的银行家叫「恩里科·斯科洛文尼」,他建造了一个教堂,并雇佣乔托在教堂里绘制壁画。

斯克洛文尼礼拜堂

斯克洛文尼礼拜堂

然后,乔托花了近3年的时间,在这个1000多平米的教堂里,绘制了50多幅宗教题材的画作。

斯克洛文尼礼拜堂

斯克洛文尼礼拜堂

后来,文艺复兴三杰:拉斐尔、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都来到这里参观,向乔托学习。达芬奇曾经评价乔托:他是过去几个世纪的众多画家中最杰出的人物。

斯克洛文尼礼拜堂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木心先生的那首诗《从前慢》,你看以前的那些艺术家们,一辈子的创作数量非常少,画一幅画、做一件雕塑,可能就要用几年甚至十几年。虽然数量少,但都是流传千古的艺术品啊。看看现在,很多摄影师每天拍很多张照片,可是,留下的能有几张呢?其实这是两种态度吧。

礼拜堂中宗教画的框架结构如图12所示:

– 最上层是圣母生平(分别从约书亚和圣母讲述,图中黄色、棕色区)

– 中间两层是基督生平(图中绿色区),共39幅画作

– 最下层是天使见证(图中红色区),分别是7位善天使和7位恶天使

如此巧妙的构思在14世纪实属天才!

上述图来自:lanxiaohe.com


其它版本的《哀悼基督》

最后要强调一点的是,在西方的艺术史中,宗教题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类别,因为在最早的时期,艺术就是为宗教宣传服务的,这和我们中国早期的艺术形成,是差不多的逻辑。

所以,在宗教题材当中的一些经典的情节,比如《天使报喜》《基督受难》《三圣贤的朝拜》《基督诞生》等,都被很多艺术家用各种方式来创作过,以后我们都会慢慢解读。包括今天我们欣赏的《哀悼基督》的情节,也有很多个艺术家创作的不同版本,这里给大家简单欣赏一下。

哀悼基督-彼得·保罗·鲁本斯

哀悼基督- 曼特尼亚

哀悼基督-米开朗基罗

好了,这期《画中话》内容就到这里,你还喜欢吗?想看我解读哪幅画可以给我留言~

最后求转发求点赞,鼓励一下,谢谢你的支持。我们下期再见。

哀悼基督-波提切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乔托
欧洲绘画之父:佛罗伦萨的乔托
世界名画欣赏和意解《珍品收藏》B
米开朗基罗:雕塑家也是艺术家,并不是只有画画的才叫艺术家
粗糙西洋美术史ll文艺复兴的全盛时代
【文艺复兴艺术】两位被遗忘的画家-佩鲁吉诺和吉兰达约:大师们的老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