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品一品林散之作品中的'气韵之美'与'天真淡逸'

气韵之美

关于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晋人有崇尚风韵之说,北魏有锐意雄强之说,林散之书法里面就有内在的、隐晦的气韵,韵也是一种审美范畴。在六朝谢赫的画论'六法'中,有'气韵生动'之说,其气韵指向山水、花鸟,但历代就有书法同源之说,韵既可以用于国画中,也可以用于书法中。韵在书法技法运营中,与用笔用墨用水有关,其作品带给人的就是清、润、鲜、丽的审美愉悦。

林散之老人生活在江苏,南方的秀丽温润的景色势必会影响到他的审美,再加上林散之受其师黄宾虹的那朦胧暮霭,幽静山林的山水画风的影响,所以他极好地将这种气韵生动的美感地传递到书法中,用清水、淡墨、宿墨、渴笔等种种手法将其运用其中。林散之的草书师法'二王',然倾心于怀素,王铎。他极好地吸收了王铎的'涨墨'手法,又融入黄宾虹山水画中的以水破墨的技法,将书法与国画中的技法融为一体为其书法所用,其作品李白诗《敬亭山独坐》林老先用干净的毛笔蘸满清水,接着再蘸浓墨,然后一笔挥洒下去,其墨由浓到淡渐而融为一色,其第一个字'众'字就有丰富的变化,浓淡层次渐变分明,整体气韵生动而又富有变化,润中带有风骨之妙。

天真淡逸

七十年代以后,林散之的草书也逐渐地成熟,开始走向了全盛时期,此时的林散之随着心迹的渐次平静,加上其诗、书、画等方面的修养在草书上得到完好的折射,其草书作品中的悠闲、平淡,而之前的那种瘦劲紧结的形质不见了,随之而来的是疏朗、宽博、闲适的自然状态下的笔意。林散之是一个乡下的凡人,正是他本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才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而在他看来一切功名利禄都是浮花,所以他的草书才会越来越生动、平淡,内心无所牵挂,心境更加平和。天真、淡逸可以概括其晚年的书法意境,面对其作品那种平淡、天真,会让人想到闲云野鹤、悠悠白云;面对其作品会让人心中会溢出淡淡的清凉、恬静、轻松的愉悦之感。

林散之一路走来,经历了清代的崇碑书风,还有民国的碑帖结合流行书风,所以许多近代的大书家,多受到清代遗留的碑学思想的影响,虽是碑帖融合,但还是以北碑为宗,形成了自己的碑派书风。与林散之同时代的著名书家中,如沙孟海、陆维钊、萧娴等,都是以雄强浑厚的碑体为主的书风。相比之下,林散之的书法却是天真淡逸的,即使是近代的草书大家毛泽东也远不及。

毛泽东的草书气宇轩昂,张扬着气吞山河的帝王之相,其在对草书的继承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其气势林散之不及,然而在雅逸、高古、平淡、天真的审美观照下林散之却略胜一筹。其作品自作诗《深秋》其线条柔中带刚,遒劲而柔韧,线质中渴笔带润,结体也充满童趣天真之气,浓淡干枯融为一体,其书法真正从有法发展到无法的境界了,这也是先生一生不懈追求的结果而达到至今的天真、烂漫与淡逸。

书卷之气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深深扎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书法正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哺育与润泽中茁壮成长。故历代的书法名家都特别注重读书的重要性,从书中汲取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髓,而后运用到自己的书法中。故历代书法名家一再强调书法家要'读万卷书',他们不仅在书法能自成一家,独具一格,而且在诗词、绘画、篆刻及其他领域的也都有深刻的见解。近代的大书法家都学富五车,如吴昌硕既是金石书法家又是画家,在其他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唐代张怀瓘《书断》中曾云:'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其所指的神采就是笔墨之间透漏出来的文化内涵,这种内涵就是书卷气,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广博的知识功底和文化积淀是无从体会的。至宋代尚意书风大兴,重人品境界、学识修养几乎成为人们的共识。苏轼、黄庭坚等人在当时也是大力倡导此风,因此也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与认同。黄庭坚《论书》中说:'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

黄庭坚认为字如其人,作为一个有学书之人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再加之广博的学识修养,方能在书法上有所成就。否则是徒有灵气,没有人格和学识做铺垫,是很难在书法上达到一定境界的。故如果要想在书法上有所成就,就必须多读书,多游历,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和品味,开阔视野,惟有这些做基础,才能创出佳作,使书法与自身融为一体,达到二者的完美统一和升华。

林散之喜欢读书,热爱读书,深知读书的重要性,自幼就已经饱读儒家经典子集,终生不断地读书作诗。他的诗兼有唐诗之雅逸温润,宋诗之荡气回肠,晚年尤其老辣自然。尤其他的论书超逸脱俗,体悟艺术异常深刻,几乎前无古人。林散之将如此透彻的深悟体会融入到书法中,使其草书神意畅达,散发出非凡高雅的书卷气和熠熠神采。

自古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作如此,书法也是同样的道理。林散之反复强调'学字要才、学、识'。其认为境界是书家自然的流露,这种所谓的境界就是书卷气,这种说起来玄而虚的东西只有通过多读书才能体会到其奥妙,只有通过多读书才能真正的将其呈现与作品中。并说:'书法与旧文学是分不开的,能钻进去就好了,不要只看翻译才懂。这个是很高的艺术修养。所谓书卷气,就是书读多了,不是学成的,而是养成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此行书书法气韵生动,行云流水,书卷气浓厚,值得一看
王蘧常书法艺术特色及贡献
林散之,草圣遗法在此翁
彬散之:草圣千秋 风流独步
近现代草书四大家书法欣赏!
林散之之子林筱之书法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