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磨耳朵,中文学习同样需要


文|Jenny


相信大家对“磨耳朵”这个词都不陌生。“磨耳朵”是安妮鲜花提出来的儿童学习英语的一种方法,她结合自己的女儿在加拿大学习的经历,提出英语学习首先不是“单词、句子、语法”,而是通过听力素材的积累,磨辨音磨韵律节奏磨听力理解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近来亲子阅读中有很多儿童诗的内容,陪读过程中,发现溪自己读的时候,断句、抑扬顿挫好像有那么点感觉了。想起以前班上有些孩子朗读,就算没有生字,但听起来仍然像一个字一个字蹦出来的,而这也激发我思考一个问题,母语环境里,不需要有意识地“磨耳朵”,孩子的语感就能自然而来的培养起来吗?

 

我想,只能说,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孩子会有更多一些的机会,于使用中感受语言的规律。比如,问句我们都知道语调是上扬的,但汉语的节奏、韵律、美感等等,其实平时也需要“磨耳朵”,听得多感受得多了,语感才能形成。而这,应该是学任何一种语言都需要的路径。

 

安妮鲜花对磨耳朵的素材进行了简单的概括,这些素材包括:儿歌童谣、动画片以及绘本音频等。由此推导,反过来,其实中文语感的培养,也可以用这些素材。中文童谣很多父母都信手拈来,动画片精选一两部即可,而绘本无论是国产还是国外引进,都有很多语言优美的上乘佳作。回想这几年的共读,我们曾遇见好几套适合中文磨耳朵的好素材,总结如下,共享之。

 


1《小球听民乐》系列





这是溪听读的第一套绘本。这套书真的非常非常棒,我曾多次推荐,可惜好像断货很久了。我两次带一年级,课间休息播放给孩子们听,他们也都非常喜欢。




《外婆桥》和《数字歌》收录的都是经典儿歌,但它独特之处就是,每一首儿歌搭配不同民乐乐器演奏出来,同时还设置了一个情境,爷爷带小孙女去看民乐演奏会,以祖孙对话的形式,画龙点睛地介绍民乐器的特性及表现方式,还有北京小朋友以童稚活泼的声音朗读童谣。除了音乐和朗读,书的插图也很童真童趣,另外配套两本小册子,上面有民乐乐器介绍以及配合诗歌的手指谣,是不是超级贴心?


这套书我们从一岁开始,听了真不下百遍。感兴趣的可以先喜马拉雅上搜索“小球听民乐”试听。

 


2《谁要跟我去散步》




溪曾经一度也非常迷恋的听读绘本,台湾儿童文学作家林芳萍的作品,共收录了二十六首儿歌,内容都是孩子喜欢的小动物如青蛙、蜗牛,还有幼儿的生活用品如小衣架、小鞋子等,非常贴近幼儿生活。




在我看来,林芳萍作品的动人之处在于她总是能从孩子的视角看世界,比如溪很喜欢的《小衣架》——小衣架,肩膀大,湿答答的衣服身上挂。风一吹,摇摇摆摆,跳舞啦!小朋友体验晾衣服时略微笨拙又认真执着的画面跃然展现。




著名儿童作家,儿童诗诗诗人金波曾说:“我全身心沉酣在她的诗情画意中,让我又一次感受着宁静与平和……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还会在她的诗里继续散步。”在林芳萍的儿童诗中散步,感觉真的很美妙。

 


3《新学堂歌》(第一、二卷)





这一套是华语原创古诗词音乐绘本,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晚年献给孩子的一份珍贵礼物。从2004年起,谷建芬老师为《静夜思》《悯农》《咏鹅》《游子吟》《春晓》、《明日歌》等三十首余优秀的古诗词谱曲,希望用动听的旋律让孩子更快乐地亲近、学习和传承经典文化。




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老师评价这一套书:“将绘本与音乐教育结合在一起,是一个很好的创意。这种结合,并不是在形式上加个光盘那样简单。经典艺术的特征,就是处处认真、处处讲究。绘本自身也是富有音乐性的,每个画面的翻动,就是天然的节奏。画面的色彩、构图和意境的过渡,则构成刻意设计的曲式、调性和旋律。”




正如梅老师所说的那样,这套书无论是诗词,抑或音乐,还有图画,都非常非常用心,我们也听了不下百遍,书中的每一首溪都能读或唱出来。她最喜欢的诗是《乐游原》。

 


4《永远的杨唤》




儿童诗先驱杨唤先生的作品集。杨唤虽以25岁之龄去世,但其至今仍是华文儿童文学史上杰出且令人难忘的童诗作家之一。杨唤为儿童创作的诗,清新隽永,蕴含音乐般的节奏和旋律,深受儿童喜爱。




多年以前,和英文化曾在台北中山堂举办'永远的杨唤'音乐会,引起热烈回响。正是这场音乐会,让和英集结两岸杰出画家,推出《永远的杨唤》经典纪念版。




和英的书真的本本是精品,值得收藏,我已把它们从北京带到了悉尼。溪读这一套书是阶段性的,之前很喜欢《水果们的晚会》和《夏夜》,而最近则爱读《家》。

 


5《林良童心绘本》(第一辑)





台湾无人不知的儿童文学泰斗林良老先生为小朋友们创作的儿歌和童话故事集,共有四本,每一本书都附有音乐故事CD。用林良先生自己的话说,童书里的语言对孩子们而言具有“学习语言”和“认识世界”的意义。






这位有台湾儿童文学界“常青树”与“大家长”美誉的慈爱老先生,正是坚持着这样美好的初衷,运用他别具一格的“浅语的艺术”为孩子们创作了许许多多在宝岛流传了几十年的经典作品。他那文学的童心陪伴一代又一代人在爱的启迪下成长。






这一套我曾经在班里讲读,借给学生阅读,深得孩子们的心。其中的《小动物儿歌集》,我曾两次用来引导孩子创作动物儿童诗,效果非常好。


以上5套童书都配有cd,是非常好的“磨耳朵”素材。在研究“磨耳朵”学习方法时,看到一位妈妈的写的文章,她提到,“磨耳朵是指语音输入积累的总称,既有精听又有泛听,既有无意识的语音输入也有听力理解。”她说的虽然是英语学习,但中文学习也同理。不要光打开广播就只当背景音乐扔给孩子听,结合绘本精读,试着分角色演绎,一人接读一句等等,都会让语感的积累更加有趣也有效。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家就能做的英语启蒙
0
0723#话题精选#怎么有效地给孩子磨耳朵?
英语启蒙路线:盘点0
给孩子磨耳朵英语启蒙有这么多讲究?现在知道还不晚!(附资料推荐)
培养孩子中文语感可以这么做(附亲子朗读操作指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