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你的设定的规则,孩子不遵守?亲子活动只有读绘本?养出蒙式宝宝,这些技巧你一定要知道!|干货(附...



很多妈妈听过之后,都觉得有必然让爸爸以及家人都参与到这次讲座中,所以,今天的文末也在百度网盘上给大家上传了这次讲座的MP3音频,(在喜马拉雅上上传很多次都木有成功~所以只好让大家下载下来听了)回复关键词讲座音频,可以下载,欢迎转发给和你一起参与育儿的家人,让大家一起了解这些家庭育儿的原则,帮助小家伙更好的成长!


大家日常生活中,总会抱怨这些事情,比如宝宝玩具扔到一地不整理,去商场要这又要那,一样不和满地撒泼打滚,可是父母却不知道怎么样约束,似乎管严了没有了爱和自由,不管了,这样发展肯定也是不对的,那么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是孩子的问题,还是家长的问题?这些疑问,今天的讲座整理都有答案!


(特别让Go姐感动的是,一些妈妈听了讲座之后,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也在群里分享出来,所以,Go姐也把这张思维导图也分享给大家,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次讲座,再次感谢这位用心的妈妈,期待能遇到越来越用心关注孩子的家长)


感谢@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在群里的分享




特别感谢MamaGo志愿者王小兔为大家整理了今天的文字,辛苦~

也感谢MamaGo线上最酷的超级会带娃洋养爸爸提供了本次讲座音频。

此处应有掌声哦~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沟通、了解蒙特梭利及在家如何进行蒙特梭利。


我除了是蒙氏执证教师之外,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各位家长在家遇到的问题,我也曾经遇到过,会有很多相同的经历,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怎样给孩子设定规则,是很多父母比较困惑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了解些,哪些内容是需要设定规则的,涵盖了哪些方面,在蒙特梭利理念中,规则包含了原则、纪律、道德以及安全等方面。在规则的设定过程中,要清晰、明确,指令要清楚,这样才不会造成孩子的混淆。



1


如何把握规则与自由的尺度?


有些家长会经历或是看到这样的事情。


比如小朋友在超市里强烈要求买他们喜欢的东西,家长觉得应该坚持,或者说认为孩子想要买的这个东西是不可以去选购的,这时候冲突就出现了,孩子可能会打滚、跳、伤心的哭泣等行为,可能会不停的闹。


这个时候究竟该如何处理呢?


是坚持原则还是采取其他方式。这需要提到之前说的原则的清晰,要在出发之前给孩子讲清楚预设原则,就是原则要提前设定好。


比如说在去超市之前,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今天我们去超市的目的,都需要选购哪些东西,孩子你有什么喜欢的或者想买的嘛?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来沟通讨论。


这样孩子在进入超市之后,就会清楚的知道哪些物品今天可以买,哪些今天不可以买,虽然我喜欢。


原则比较清楚的情况下,避免了很多亲子之间矛盾或冲突的发生。

家长在设置设计规则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


技巧一:提前跟孩子去沟通、预设,让孩子有所准备。


在家庭中的环境,有很多的原则,可以与孩子一起共同协商来进行设定。不是所有的原则都一定是家长设定好原则再传给孩子,有些原则是可以与孩子沟通及协商的。


技巧二:则不需要多,从一两条开始,但是一定要执行到位,并且家庭中的原则要一致,避免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孩子也能够在环境当中去试探规则到底在哪里,摸索每个成人的底线到底在哪里。


如果家庭环境当中的规则不清楚或不一致或者跟朋友之间的孩子原则不一致,家长可能也会有所感触,会出现孩子对不同的成人有不同的对待方式,这是孩子自己总结出来的,每个人对待同一件食物的规则。


比如,孩子把一样东西扔到地上,奶奶在的时候可能会说可以扔,妈妈在的时候要求孩子一定要把东西捡起来,而爸爸在的时候,有的时候让他捡起来,有的时候不让他捡起来。


这样孩子就会不停的去试探,对待不同的人,我到底应该怎样做,每个人的原则是什么,规则在哪里。造成了孩子在对待不同的人或规定的时候,行为举止是不同的。


有的家长会说,奶奶也在坚持规则,可是孩子不听,可能是因为奶奶也在坚持规则,但是清晰度不够,奶奶能够妥协,让她不坚持原则。


这时候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去坚持原则,实践原则,规则如何落实。



有的家长说,在家里,规则设立的很好,可是孩子就是不遵守,玩具随处丢。这就涉及到如何去执行原则的问题。


技巧三:设立原则,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要遵守


有的时候,小孩子想耍赖,就哭两声,家长或者有些家庭成员就会放弃原则,这样,小孩子就不清楚原则及规则到底在哪里,那我到底是扔还是不扔,收还是不收呢?


如果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告诉孩子,对不起,这个东西请你一定要送回来,你可以选择是你自己送回来,还是我陪着你一起送回来。让孩子清楚的知道,这个东西一定要送回来,这就是原则。这样孩子在下一次的时候就知道了,这个不行,这是一定要送回去的,否则妈妈也会让我送回来的,那我还是自己送回来吧。


在这样不断的重复过程当中,孩子就形成了习惯,使他不在去触碰这一项规则。


孩子反复去挑战试探,是在寻求规则、学习每个成人的底线,寻找原则在哪里。如果家长为孩子准备的原则很清楚,孩子就不会通过这样的不断的探试过程当中去寻求总结他内在的规则了。


一定要避免:如果每个家庭成员的规则都不一致,都有自己的方式或原则,会造成孩子的混乱。


就像前面的提到的,奶奶在扔东西这件事情上选择了妥协,妈妈选择了坚持,而爸爸时而坚持时而放弃,孩子就很奇怪,我到底该怎么做呢?


孩子对于规则的需求是强烈的,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有些妈妈可能会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我的大女儿就发生过,有个毛绒玩具每天都放在孩子床头的小柜子上,有一天,外婆觉得小柜子上还可以放其他东西,没注意毛绒玩具这个位置的问题,在整理的过程中,随手把毛绒玩具放到其他的地方。虽然她一岁多,可是她觉得不舒服不习惯,总觉得哪里不一样,然后她就一直在找她的玩具,一定要摆回原来的地方。


还有些妈妈可能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孩子睡觉的时候一定要抱着他喜欢的小被子,有的孩子一定要在自己的床上睡觉,有些孩子会在出门的时候找爸爸,有的孩子会在睡觉的时候找妈妈。在陪伴玩耍的时候,男孩子可能要找爸爸一起玩,女孩子可能还是跟妈妈互动多一些。这是孩子在这个过程当中,总结出自己对于环境的规则。



所以,孩子与生俱来就对环境、规则和原则有需求,只有在有规则的环境中,孩子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哪些应该怎么做。


技巧四:界限要清晰


还有一些孩子,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总会把眼睛望向家长、父母,他在询问,这件事情我可以做嘛?当妈妈点头的时候,他才去做一件事情,得到许可之后才会去做一件事情,这是因为我们的界限不够清楚,孩子有的时候就会犹豫,我到底是能做还是不能做。就变成一种他不断的需要成人的肯定,才会开始做一件事情。


如果孩子能够在一个柜子清晰的环境下生活,他就很清楚,哪些事情是底线,哪些是请是自由。蒙特梭利说自由是要建立在规则的基础上的,我们是爱孩子的,但是爱孩子不代表无条件的允许。


自由包括选择自由活动的自由以及语言交流的自由,包括孩子可以选择是否持续工作的自由等,这些自由是随着孩子独立程度,自制力的程度,逐渐加给孩子的。不是说家长一下子放手让孩子现在就可以获得自由,这样是没办法让孩子获得真正的自由的。


这点跟成人一样,在一个新环境里面,需要去了解这个环境的规则是什么。成人和这个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对这个环境的了解的基础上,他要了解这个环境的规则,才能融入并适应这个环境。孩子如果想要适应这个环境,他也需要去了解,并且熟悉环境中的规则和原则。


曾经有一个实验,把小朋友们带到一个相对空旷的地方,孩子反而比较集中的活动,给孩子放到一个比较大的教室里,孩子会四散开来活动。实验得知,孩子只有在规则比较清楚的情况下,才会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


总的来说,真正希望孩子能够独立、自主,能够自己做事情,能够愿意自己融入这个环境:


首先,要把规则设立清楚,让他们知道界限在哪里,哪些事情是绝对不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可以去碰触的,然后你的自由到底在哪里。家长需要把这个给孩子设立清楚。


其次,让我们的规则不要太多,从一两条开始,让孩子实行去执行,然后真的落实下去让孩子清楚规则的底线在这里,慢慢的去增加规则,在慢慢放手给孩子自由。


除了规则之外,还需要帮孩子去创设环境。蒙特梭利说过,环境实际上也是在向孩子传递着规则。




2


如何在家创设蒙氏环境?

 

当家长告诉孩子,把东西从哪拿的放回哪去,做完事情要把东西放回去,就需要非常清楚的在环境中体现这个规则,每个物品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他才可能知道我要把东西放回固定的地方去。所以,环境的创设也在帮助家长实现规则,同时也在帮助孩子实现独立。从每一个细节当中去考虑到孩子的需要,在每一个房间每一个角落都有孩子能够使用的工具,能满足孩子的需要。


请看以下这些图片,首先家具的尺寸,都是适合孩子身高的,孩子在使用的过程中,比较方便,还会使孩子感觉到很有亲近感。曾经有一个台湾的老师,身高大概在一米五左右,有一次,她去欧洲,整个人就感觉到很不舒服,高高的床,高高的海关柜台,使她有种压迫感。


可想而知,小孩子跟成人的身高差距有这么大,除了她的卧室之外,其他的不管是厨房洗手间,还是客厅,所有的家具其实都不是为了孩子精心准备的。成人考虑了成人舒适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孩子,孩子也是家庭中的一份子,家的所有空间是成人与孩子共享的。




思考一下:你是不是也经常抱怨孩子不独立?


之前有个妈妈说:我的孩子总是来抢我的扫把,但是我的扫把比孩子还高。我问她:你为什么不能为他准备一个适合他的高度的扫把呢?他想要来从事妈妈每天做的事情,他也想要参与家里的清扫,他爱这个家。但是,厨房是孩子的禁地,扫把和拖把都比孩子高,整个家里的空间里,孩子如何能独立完成一件事呢?



也有的妈妈说,孩子独立上厕所是已经很困难的事情,我们首先要考虑孩子如厕面临的困难是什么:高高的门,等孩子打开门的时候,还有高高的马桶。这种情况下,孩子在不断的面临一个又一个的挑战,孩子如何能够走向独立呢?所以,在家里的环境当中,家具的选择,要适应我们的孩子,除了孩子卧房的这些家具之外,其实在家庭生活环境中,家具等环境的大小,都应该考虑孩子的使用。




可以看到上述图片中适合孩子的清扫工具,还有小衣柜,每天孩子可以自己对衣服进行选择,孩子能够做到可以自己拿出来、放回去、挂起来。当孩子弄洒东西想要自己清扫的时候,他知道在哪里可以取得可用的工具。所以,这些为孩子准备的物品,除了要符合孩子的尺寸以外,每样物品都应该有自己固定的位置,让孩子知道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到哪里去找到这些东西。

 

家长需要多用换位思考的方式,用孩子的方式去看一看他们每天看到的是什么,都有哪些,比如家具、孩子的用品,需要井井有条井然有序的摆放。除了这些,孩子要拿取自己的碗筷,能够找到拿取的地方,包括口渴的时候,知道去哪里倒水。这些都可以给孩子准备和他身高、年龄相符合的环境。

 

分享案例:

有位双胞胎妈妈曾经分享,希望自己可以被解放出来,她举例说希望孩子能够独立画画,我告诉她你为孩子准备了适合孩子的环境,他们就可以自己去画画了。她说,放东西的地方都有椅子,孩子可以爬上去自己拿。


我们进行了讨论:妈妈认为为孩子准备好了环境,孩子为什么没有独立呢?


在于尺寸跟位置的问题,需要适合孩子的尺寸及固定的物品位置,如果没有,会导致孩子找不到所需物品。


在换环境之前,孩子需要爬上高高的椅子拿画笔,又需要准备水和颜料,在拿取的过程中很不方便,画纸也没有固定的位置,或者画纸的位置离得比较远。


对于小孩子来说,每次爬上爬下高椅子都是挑战,这就变成了虽然孩子拥有了独立的位置,但是孩子爬上去之后,就不想爬下来了,所以他仍然会喊妈妈帮我拿一下,从而导致妈妈很烦恼。


如果把孩子的位置换下来,换成一个小桌子,在小桌子的旁边准备一个小架子,把孩子画画需要的所有东西全部固定在小架子上,包括水的位置,孩子就变得很轻松,他全部都能自己做了。所以孩子不是不能自己做自己走,只是环境没有支持我们的孩子独立自主。





3


如何在家“更蒙氏”的开展亲子活动?


我们为孩子准备了丰富的环境,在家里可以与孩子一起做一些什么样的亲子活动呢?提到亲子活动,很多妈妈参加了早教班看了很多的书籍,每次一想到亲子活动的时候,就是读绘本,不是说这个不是亲子活动,只是我们如何能够把亲子活动做得更饱满,让孩子能够能喜欢更愿意跟我们一起互动?


技巧一:要把孩子当成和我们一样的个体,当成成人来对待


很多家长会问,这么小的小孩子是成人嘛?他还没有长大。其实不是,我也是一个妈妈,体会过孩童时代,从出生那一刻起,孩子就不再属于父母,他已经是个完整的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思想,他想要融入环境,他希望能参加到家庭活动中。


有妈妈说,孩子抢走我手里的扫把。这种其实是孩子希望可以帮我们提些东西、擦擦桌子,我们擦地的时候孩子就想抢过来开始擦地,是因为他每天看着妈妈在做这样的事情,他对这些事情感兴趣,并且希望可以融入这个家庭中。


其实,我们在做的亲子活动不是很麻烦很复杂,可以欢迎我们的孩子参与到这些日常活动中来。让孩子跟我们共同工作、体验。扫地的时候,我们可以告诉他,你有你自己的小想法,我有我的扫把,我来负责扫那一部分,你可以负责扫餐桌下的地方;或者是你负责扫你自己的房间,我们一起来清扫我们的家。


技巧二:刚开始参加家务活动的时候,距离不要太远,孩子想和你在一起。


如过空间距离太远,孩子不能看到家长的时候,其实他自己还没到达到这种独立工作的程度,所以我们可以在同一个空间,给他开辟一个小范围,让他去完成一个他现在力所能及的任务,特别是小小孩儿,你只要他把这个东西扫到你的旁边就可以了。


他会觉得他也可以完成妈妈可以完成的工作。对小小孩儿来说,现在双手的配合可能还有难度,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以及他的能力去分配他的工作。孩子得到工作之后,他会有种被信任感,被尊重的感觉,他很认真,很愿意去完成家长下达的这个任务,而且,他能够完成。



技巧三:做饭洗碗都来玩,让孩子参与更多的家务活动


在比如午餐晚餐的准备,也可以邀请孩子参与进来,让他与我们共同过来完成。小些的孩子我们可以让他从洗菜、剥皮这样的事情开始。这些小孩子非常愿意去做,而且跟父母一起准备晚餐,是很幸福的意见事情。


有的孩子可能不太喜欢吃饭,如果家长把就餐变成一种享受和共同的亲子时光,而不是一种任务,孩子会更乐意参与进来,这样会变得更舒服更温馨。再有,不止是就餐准备,我们日常工作中的洗衣服,都可以让小朋友参与进来,让孩子跟你一起共同完成这些工作,在完成的过程当中,小孩子参与进来的过程,孩子会有一种家庭的荣誉感,他会觉得我在家中是被尊重的是必要的,我是家里的一份子;我自己的事情我可以自己完成,我还可以照顾家里照顾环境,这点也可以培养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及孩子的自信心。



曾经接触过一个案例,这个孩子在家里经常什么事情都不做,因为四个老人及父母围着他一个;他到了幼儿园的状态是他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经常会焦虑,他说:我不行我不行我做不了。


他母亲说,不是这样的,在家,我们经常鼓励他,什么事情都听他的。


这个孩子的自信跑哪去了?要思考自信是来自哪里?


其实自信是来自内在的,只有孩子真的可以去照顾自己,他才能够相信自己去掌控环境;他能够去照顾环境照顾别人,他才能知道我是被需要的,这种自信不需要外在去肯定,而使由内而外的散发出来。



在整个日程生活中家务劳动的过程中,孩子的发展也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比如在洗碗洗桌子的时候,他会不断的做手腕的运动,包括三指可以去做握的动作,这些都是接下来为握笔写字做准备。而孩子在完成一项家务工作的时候,先做什么,在做什么,也培养了孩子对事物先后顺序及时间观念的概念,哪些事情要先做,哪些要后做,这也有助于孩子逻辑性的发展。


比如准备餐桌的时候,需要先将桌布铺开,涉及到桌布与桌子边角的对应关系,桌布铺好后,摆上碗;在碗筷的摆放过程当中,小孩子也在学习数量及数量概念,家里有几个人,需要几个碗,几双筷子,几个勺子,这样的学习不会让孩子感到枯燥;放好碗之后,筷子及勺都应该摆放在什么位置,碗的左边还是右边,这同时也培养了孩子对方位的认知。全部准备好之后,一家人就可以坐下来,一起享用美味的晚餐了。


孩子会觉得整个的就餐过程,都参与进去了,这些是我准备的,会有积极性来和你一起就餐,所以就餐会变得很温馨,而不再是他的任务。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日常工作可以让孩子去做,比如可以去帮爸爸洗车,帮妈妈擦玻璃;妈妈做的所有日常生活当中进行的家务,其实他都可以去做。


所以妈妈需要做的其实很简单:真的从内心接纳我的孩子,欢迎孩子融入到家庭生活当中,参与到生活中。为孩子准备好这样的环境,一起支持孩子。

 


今天我们主要讲了以上这些内容,总结如下:


首先,家长要在环境中建立规则,在给予自由的尺度时需要有所掌握,孩子的自由是在规则的基础上建立的。规则建立初期不用太多,从简单的做起,在建立这个规则之前,需要提前预示,要有告知。同时要切实的去实施规则并且坚守规则。


其次,要为孩子创设一个适合孩子的环境,不管是家具的尺寸还是家里的每一个位置,适合孩子需要的东西,物品摆放是有规则的,东西不需要太多太复杂,只要适合孩子就好。





 


提问时间




Q1:孩子看电视,每次规定看5分钟,但是还是5分钟之后还要继续看,如何解决。




A:家长在设定规则的时候,可能要在设计上面要合理要实际能够完成,通常一个短一点的动画片一集结束在十几分钟,如果让小孩看5分钟,刚看一个开头,就不让孩子看了,这个设定不符合常理,导致孩子看完了5分钟要求再看5分钟。抛开孩子用哭闹表现情绪,孩子对于规则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比如不能理解什么是最后一次,经常出现家长说,宝宝我们再玩最后一次,妈妈就带你走了;孩子说好的,然后他说妈妈我再来一次,然后妈妈又继续让他再来一次,结果这次结束,他还要再来一次。


要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到底什么是最后一次,对不起,我们现在要走了,妈妈知道你很伤心想继续,但是我们可以下一次再来。


到了最后一次,时间到了,就是结束,否则孩子没办法明白什么是最后一次,孩子认为到了最后一次可以再要求再来一次。如果真的到了该结束的时候,家长认同孩子的情绪,直接告诉他该走了。孩子也有期待,规则的设定要合乎常理,对于看动画片的控制,最好以一集为单位来控制观看时间,否则对于孩子来说,是相对来说难以接受的,如果想控制看的时间更短,可以选择一集短一些的动画片。比如有5分钟一集的动画片,可以按一集来设定。




Q2:有设定规则,但孩子会以大发脾气又哭又闹导致规则无法执行,只能妥协收场,怎么办?




A:对于孩子哭闹,孩子从出生开始,第一个学会的是哭,要看家长怎么看待哭,要理解孩子哭闹背后的原因,孩子到底要表达的是什么,很多家长特别是老人,一听到孩子哭,就会说:“好了好了就这样吧,下次再说吧”,这样就变成了孩子用哭闹要挟的一种方式,孩子很聪明,他希望家长妥协,他也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让家长妥协,在这个时候,如果是这种情绪的哭闹,那家长要坚持,告诉孩子,理解你很伤心,但是对不起,规则是这样的。


如果说有些哭闹是孩子无法表达出他的想法和情绪,我们可以慢慢疏导,慢慢让他联系用说和沟通的方式来和我们去表达他的情绪和想法,而不是哭闹。让孩子冷静一下,再来跟家长讲这件事情或者想要表达的事情。


家长不能一概而论,在面对哭闹的时候,家长不用太着急,孩子从出生开始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学会哭。听到哭的家长就会慌张紧张,会表现出焦虑或者不耐烦,而这些情绪,都在影响着我们的孩子,也再让孩子不断的去尝试用哭闹来试探我们,如果我们很平淡的看待孩子哭闹这件事,说孩子只是有情绪而已,接纳孩子的情绪,给孩子建议怎么样可以更合适更合理来表达孩子的诉求跟愿望,孩子就会知道需要用讲的方式而不是哭的方式来表达,哭闹一旦没有用,孩子使用的频率就会越来越少。




Q3:您好,我家宝贝3岁了,刚去幼儿园3个多月,基本每天都喜欢去幼儿园,只是老师反应在幼儿园喜欢跑动,尤其是在室外活动,动不动就一个人跑开了,总得一个老师专门看着她,平时也喜欢被追赶着玩,怎样才能帮她改掉这个习惯呢,谢谢!




A:要告诉孩子,那个区域可以跑,哪个区域不可以,比如告诉孩子,有屋顶的地方,我们要慢慢走路,在操场上和空旷的地方,是可以跑的,如果你想跑,就只能去那些地方。在教室里,就是要轻轻地走。


妈妈要告诉孩子,有屋顶的地方就是界限。不能光跟孩子讲规则,要给孩子讲孩子具体可以感受到的东西,还要示范给孩子,哪里要慢慢走,到哪里要走,什么时候要走。这个一定是要妈妈示范不断的告诉孩子的,追逐的游戏可以到哪里去玩,这样孩子就很清楚了。




Q4:执行规则时,我们说要先照顾孩子的情绪,如果孩子当时情绪非常不稳定,会出现打人或者满地打滚,她也不听妈妈当时说什么,家长怎么处理呢?




A:首先,我们不太会在孩子有情绪的过程当中,去跟孩子讨论事情本身。要先用同理心去看待这件事情,如果是我们,我们希望在我们有情绪的时候,别人来跟我们讨论这件事情本身,给我们建议,我们也是听不进去的,有情绪的时候需要的是冷静。


孩子现在有情绪的时候,我们现在知道你有情绪,那我们陪你坐在这里,等你慢慢冷静了,我们再来谈这件事情;但是要让孩子把情绪发泄出来,发泄情绪是可以的,家长要认同给孩子的情绪,也接纳孩子的情绪,但是当有情绪的时候要如何表达,比如我们生气了,我们可以跳,可以告诉他我生气了,但是我不能打人,这就是规则,不能用手去碰触别人,这就是规则,要让孩子明白,情绪是可以被接纳的,行为是不被接纳的,打人这个行为是无法被人接受的,等孩子冷静下来,要告诉孩子,怎么样的表达会被接受;家长要告诉孩子,你很生气,这个时候你要怎么办?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告诉孩子,你有情绪我们接纳,当孩子在情绪,里的时候,我们只认同跟陪伴,沟通是等孩子稍微冷静下来之后再进行,并引导他要怎么做,但是有些规则要遵守,比如说蒙氏里的规则就是不要伤害自己,不能伤害他人不能伤害环境,所有这些事明令肯定是不能让孩子去做的,妈妈心里也要清楚哪些是我绝对不允许你做的,即使你在情绪点上,但是情绪我接纳,并且让他冷静。




Q5:孩子两岁5个月,非常爱吃糖,一开始我给的比较少,后来发展到他主动跟其他阿姨奶奶要糖,并且他发现可以得到。我后来就控制他,每一天可以一颗糖,并且吃完要刷牙。但后来渐渐的每晚开始不愿意刷牙。又控制不了他吃糖,要怎么办呢。




A:吃糖或者任何一个事情,都需要有一个限制,这个限制在上文提到过,规则要提前设定。


家长要提前跟孩子讲好:你一次可以最多在哪天吃几个糖,孩子就知道了,这个数量孩子会有概念,如果孩子在执行过程中不能够遵守的话,就只能告诉孩子,咱们之前约定好了,一天只能吃三颗,明天还可以吃。


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家长可以接纳,但是原则一定要坚持。对于孩子刷牙洗脸这件事,家长要考虑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去刷牙洗脸,是因为他不想结束今天的活动还想继续玩?孩子知道刷牙洗脸之后就要睡觉了,他是不是不想去睡觉。这就涉及到家长在规则设定之前要考虑到实际情况与孩子的实际需求,已经对家庭当中,这个规则实行的可行性。如果这些都是这样的话,家长就应该重新考虑怎么样更合理的设置这个规则。应该是跟孩子协商,到底几点睡觉,几点上床几点做上床准备,然后我们开始一起刷牙洗脸,而不是说到了时间发现妈妈还在玩手机看电视,只有孩子需要去刷牙洗脸上床睡觉,这回变得很不公平,孩子也不愿意去执行这样的一个规则。


孩子已经明白了事情的规则是对所有人的,不是专为孩子而设定的,专门来约束和管制孩子的一种方式。






主讲老师:

Kitty


从2009年开始参加美国大学蒙特梭利教师进修班,

台湾蒙特梭利基金会种子讲师培训班。

意大利蒙特梭利国家工程认证教师。

2010年上海世博会蒙特梭利示范讲师。

先后在蒙特梭利早教中心、幼儿园担任0-3岁、3-6岁的主教老师。

美国蒙特梭利师资认证委员会 0-3国际证书。

意大利蒙特梭利国家工程(使馆培训班) 3-6国际证书。

现任菲索国际幼儿园蒙氏老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帮助孩子建立规则
心理学家告诉你:家长学会运用这几个原则,孩子未来发展不用愁
《教育建议100条》评议之一
家庭教育中的若干原则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懂得有原则地约束,而不是无条件的纵容!
如何对孩子有效说“不”?按照这6方面,可做到与孩子“零争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