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刺客帝国阿萨辛,凭什么纵横伊斯兰世界两百年?


作者:上帝之鹰  |  编辑:Q先森


在十二、十三世纪的穆斯林世界,阿萨辛是一个以恐怖暗杀闻名的教派组织,其活动最早可追溯至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今天笔者给各位看官讲讲,阿萨辛是怎样从早期的萌芽,一步步发展壮大,最终成为风云变幻的西亚地区一股举足轻重的势力。


鹰落阿拉穆特


11世纪50年代,阿萨辛的创始人哈桑·萨巴赫出生于波斯西北部一个信奉伊斯兰教十二伊玛目派(什叶派的一个分支)的家族里

▲ 哈桑·萨巴赫

17岁那年,哈桑改宗什叶派的另一分支伊斯玛仪派后,前往教派大本营开罗“深造”。几年后,哈桑回到波斯传播伊斯玛仪派教义,很快发展了一批信徒。这引起了统治波斯的塞尔柱帝国官员的注意,他们派人缉拿哈桑,使后者逃亡北部山区。


塞尔柱帝国的官方信仰是伊斯兰教逊尼派,哈桑在其境内传播什叶派思想,无异于挑战帝国权威。除非哈桑能把伊斯玛仪派信徒组织起来,形成一股无法轻易剿灭的势力,否则他的事业永远无法获得成功。


要建立组织,就要有根据地,哈桑将看好了位于厄尔布尔士山脉的阿拉穆特山区。厄尔布尔士山脉南临伊朗高原,北接里海低地,控制了阿拉穆特,就能控制里海低地。更重要的是,当地什叶派信徒为数众多,可以轻易获得支持者。此外,那里还屹立着一座坚固的要塞阿拉穆特堡(波斯语意为“鹰堡”)。

▲ 阿拉穆特在伊朗的位置

险要的阿拉穆特堡固然可以抵御政府军,同样也能阻挡哈桑。


为此,哈桑制定了一个谨慎的夺取计划:先派信徒派到山谷周边的村落去安家,然后他假扮乡村教师在自己信徒们的掩护下,混进阿拉穆特堡。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和过人的感召力,哈桑没费多大工夫便将堡内的许多守军变成了自己的追随者。等到城堡守将马赫迪发现不对时,大势已去,城堡的真正控制者成了哈桑,马赫迪只得灰溜溜地离开。


兵不血刃拿下了城堡后,波斯的伊斯玛仪信徒有了自己的大本营,哈桑为自己的教派取名为“伊斯玛仪尼扎里派”

▲ 阿拉穆特堡遗址

堡垒扩张战术


根据地有了,组织有了,但这只是第一步,形势对于哈桑而言依然严峻。此时哈桑麾下的信徒不过数百人而已。塞尔柱帝国虽然已走下坡路,但要捏死这么一小撮异端还是很轻松的。


中东自古就是山头林立之地,在当时尤为如此:塞尔柱、花剌子模、阿拔斯哈里发,以及大大小小的地方独立势力彼此犬牙交错、攻伐不止。小小的尼扎里派宛如惊涛骇浪中的一条小船,稍有不慎就有倾覆的危险。因此,哈桑从一开始起就明确了战术方向:那就是堡垒、堡垒、堡垒。

据险而守是古代战争中弱势一方的常用战术。温泉关战役表明:在充分利用地形条件的情况下,一支数百人的小部队足以抵挡十数万大军,而此时若有一座坚固的堡垒提供防御支撑,那敌人就更难消灭你了。


哈桑正是明白这点,才选择了固若金汤的阿拉穆特堡作为第一根据地的,如今他将堡垒战术进一步发扬光大。附近哪有堡垒,他就派信徒设法占领,附近哪里的山头比较险峻,他就派人上去盖一座要塞。


随着时间的推移,哈桑手下大大小小的城堡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一条堡垒链,尼扎里派信徒以这些堡垒为跳板,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传教士们进入山区周边地区,讲经布道,将一座座村庄转化为本教的地盘。对那些拒绝改宗的村镇和堡垒,哈桑就用武力夺取,甚至不惜大肆屠城。尼扎里派思想如同传染病毒一般,在波斯境内四处蔓延。

▲ 叙利亚的迈斯亚夫城堡,阿萨辛的基地之一

塞尔柱帝国和花剌子模帝国多次兴兵讨伐,但在险要的山地地形和坚固的要塞工事面前,帝国军队屡屡碰壁。剿灭战争进行了多年,尼扎里派反而愈发壮大。


尼扎里派以堡垒作为与敌人对抗的利器,但他们并非一味死守。有一次,他们的一座城堡遭到花剌子模军队的围攻,眼看要被攻破,守军于是乞降,获准后假装离开。等花剌子模大军退走后,他们从事先挖好的地道进入堡内,全歼留守部队,夺回城堡。花剌子模苏丹闻讯再次来攻,等他们好不容易攻进去后,发现守军已经全部从地道逃走了。

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注重保存有生力量,尼扎里派的游击战术与数百年后的另一位游击战术大师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伪装与暗杀


凭借地利与要塞,尼扎里派可以一次次击退敌人,保全自己。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敌人的有生力量并没有被消灭,他们仍有资本组织新的攻势。因此,哈桑还得瞅准时机,主动发起进攻。

▲ 塞尔柱军队

但进攻难度可比防守大多了,何况尼扎里派没有属于自己的正规军,守守城堡,打打游击战还可以,要攻城掠地、或者和敌人大军来个正面对决可完全不行了。为此,哈桑剑走偏锋,玩起了暗杀战术。


刺客是一门古老的职业,古今中外,庆忌专诸之士比比皆是。在战场上,主将起到的是左右战局的作用,若能乘敌人不备,一下敲掉他们的大将,则敌军的指挥中枢就将遭到沉重打击,行动计划也将被大大打乱,甚至整支部队都可能陷入混乱之中,进而溃散。


因为没有足够力量与敌军硬碰硬的情况下,哈桑将打击重点放到了敌军领袖上,他从青年信徒中选了一批人出来,将他们训练成杀手。必要时候,就把他们放出去,刺杀敌对势力的首脑。刺杀行动往往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其目的是震慑敌人,打击他们的士气。


暗杀战术的第一个受害者是塞尔柱帝国宰相尼扎姆·穆勒克,他当年下令通缉哈桑,多次派兵围剿尼扎里派的基地。1096年10月16日,他被尼扎里刺客杀害,这起暗杀事件震动了整个塞尔柱帝国,也成就了尼扎里派那可怖而诡异的名声。

初战告捷,哈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尼扎姆遇害后不久,他的两个儿子亦遭毒手。在接下来的数十年时间内,又有不少塞尔柱显要人物命丧尼扎里刺客之手。据统计,直到这个另类组织于13世纪晚期覆灭为止,有两位哈里发位命丧他们手上,被他们暗杀的军人、地方官员和宗教领袖不计其数。


在他们存在的百余年间,中东全境终日为恐怖氛围所笼罩。许多贵族甚至吓得躲进戒备森严的密室,终日生活在惶惶不安中。


尼扎里人将刺客这门见不得光的行业越做越强,越做越大,甚至将它变成了自身的特色产业和标志。在这个组织从历史长河上彻底消逝多年后,人们逐渐忘却了它的本名“尼扎里教派”,而以“阿萨辛”(英文“刺客”之意)作为它的代称。


提到“阿萨辛”刺客,很多人脑子里浮现的形象或许是:身着带风兜的白色长袍,手持匕首,个个身手敏捷,飞檐走壁,即使深陷万军之中,取下目标首级也如探囊取物一般……那你一定是游戏玩多了!


历史上真实的阿萨辛刺客,远不像《刺客信条》里那样潇洒风光。为了让震慑效果最大化,尼扎里安排的任务往往是在敌国境内进行的。如果刺客们穿个显眼的白袍,在建筑物上跳来跳去的话,那唯一的下场就是被守军万箭穿心。

▲ 《刺客信条》里的刺客

要顺利完成任务,刺客们最需要的不是一击必杀的武功、不是鹰隼般的身手,而是高超的伪装术。尼扎里派从底层信徒“菲达因”里挑选刺客,对刺客最多的训练是如何隐藏身份,如何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不引起别人的注意。


为此,他们刻苦钻研的不是箭术或攀爬能力,而是西亚各国的风俗、文化、语言。当他们下山后,他们就立刻变成了集市上的小贩、街角的乞丐、风尘仆仆的行脚僧、甚至虔诚的基督徒。


刺杀尼扎姆·穆勒克的刺客就是化妆成一个苏菲派信徒。在亮出他们唯一的专用兵器——涂有毒药的匕首之前,你根本认不出他是一名刺客。这也是尼扎里派的暗杀行动能够屡屡得手的不二法门。


要成为阿萨辛派的正选刺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要有一颗视死如归的决心外,他们还得具备长期在陌生环境生存下去的能力。

▲ 阿萨辛刺客

组织派你前往敌境时,不一定是要你去杀掉某个目标,而是让你打入敌方内部。随着时间的推移,阿萨辛派的首领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暗杀,他们认为:相比干掉一个敌人首脑,好好敲打他一番,吓破他的胆,让他再也不敢与组织作对,或者干脆变成组织的“朋友”也许更划算一些。


为此,阿萨辛派改变了方略,把一个个刺客变成了一个个卧底,让他们以敌方要人的侍从、仆役的身份长期潜伏下来,必要的时候,就让他们警告一下那位要人,迫使其取消对阿萨辛派的不利行动。塞尔柱苏丹桑贾尔曾拒绝与哈桑谈判,第二天他醒来时,看到床边的地毯上插着一把匕首。


阿尤布帝国雄主萨拉丁曾出兵攻打阿萨辛派的叙利亚分支,一天夜里,当他从睡梦中惊醒时,发现床边放着一块烤饼,饼上插着一把带毒的匕首和一张写有警告话语的字条

萨拉丁

这些卧底的存在,令中东各国的贵族显要惶惶不可终日。伊斯玛仪信徒就像枝头的猫头鹰或石缝里的蛇一样,隐伏于黑暗中,随时随地盯着他们,不知何时就会发出致命的一击。


为了保命,他们只能处处小心谨慎,不敢轻易开罪尼扎里派,甚至奴颜婢膝讨好他们,向他们纳贡。利用创造出来的恐怖氛围,阿萨辛组织不仅成功地稳定了统治,更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势力。


远交近攻


阿萨辛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暗杀组织,哈桑们也并不是纯粹的杀人狂,组织要做大,光靠匕首可不行,还要依靠政治和外交场上的博弈。幸好,阿萨辛的宗师(最高领袖)玩起远交近攻来也是一把好手。

十九世纪人制作的哈桑像

前面说过,西亚自古就是各大势力犬牙交错之地,11世纪末十字军入侵后,这里的形势就更加令人眼花缭乱了,突厥人、波斯人、阿拉伯人、法兰克人的地盘相互交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种混乱不堪的形势给了阿萨辛宗师们扩张的机会,他们时而与这一家结盟,时而与另一家翻脸,在各个势力之间尽情地纵横捭阖


阿萨辛派刺杀过两位看不顺眼的哈里发,但在第六任宗师哈桑三世在位时期,却奉现任哈里发为尊,哈里发甚至将阿萨辛派的使者列于各国使者之上。

阿萨辛派曾与阿勒颇的一位领主结盟,当那位领主遭到萨拉丁进攻时,向阿萨辛叙利亚分支领导人息南求救,息南两次派人暗杀萨拉丁,未成,遭致萨拉丁的报复。前文提到的“烘饼事件”据说就发生在萨拉丁征讨阿萨辛期间,但息南随后又和萨拉丁化敌为友,还帮他清除过政敌。


阿萨辛甚至与法兰克人结盟过。他们曾长期帮助医院骑士团,同圣殿骑士团作战

战斗中的圣殿骑士

1213年,安条克大公博希蒙德的长子雷蒙德遭阿萨辛刺客暗杀,史学界认为就是医院骑士团唆使的结果。后来,阿萨辛派不愿再与圣殿骑士团争斗下去,竟以纳贡为代价,同他们和解。


总而言之,在宗师们眼里,信仰、人种、派系全是次要因素,组织的利益才是主要因素,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一代代宗师不择手段的努力之下,阿萨辛组织最终从一个百人规模的“小商号”成长为势力遍及伊朗、叙利亚的“大公司”,在它巅峰时,上至阿拔斯的哈里发、塞尔柱与花剌子模的苏丹、十字军王国的君主,下至普通的地方官员、平头百姓,没人敢不买阿萨辛的帐,没人敢轻易招惹这个组织。一有机会,各家势力还争相与它合作。

花剌子模的地方官

然而,一物降一物,阿萨辛最终也遇到了克星。


1275年12月,旭烈兀率领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军,歼灭了阿萨辛派的主要力量,并将阿拉穆特的大本营夷为平地。这个威震西亚近两百年的传奇刺客组织才画上了句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上最冷血的刺客帝国对阵最强悍、残暴的军事力量,被海啸般屠灭
冷历史|刺客集团阿萨辛派的创建秘闻
刺客信条与“山中老人”:阿萨辛派与木剌夷国的历史
阿萨辛刺客团:中世纪最厉害的暗杀组织,在蒙古大军的铁蹄下覆灭2021.2.12
恐怖组织的祖师爷——阿萨辛派
中东神秘恐怖组织:阿萨辛刺客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