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赏心】重阳节的来历,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作者:娴清

今日是重阳节,每逢佳节必思亲。重阳节是怎么出现的呢?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易经》中“九”为阳数,“九九”重九之日,即为重阳,以民俗观念来看,一月之中逢双九,寓意长久。

《吕氏春秋.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天象变化,气候转凉,九月为季秋,大火星隐退,意味着至阳一过,冬季即将来临,那时就已经有对重阳节的祭祀。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唐代重阳节,淳厚风俗,寄思遥念,如今也称为“老人节”。

春季有“踏青”,此重阳之日就必要“辞青”,青翠消减,漫漫的冬季即将到来,生命又将进入新的轮回。

唐代,重阳节成为民间的正式节日,淳厚风俗,寄思遥念。如今,又称为“老人节”。重阳节有很多别致的风俗,有着不一般的来历。

东汉之时,汝南人桓景跟随方术之士费长房游学四方,但他的家乡却发生了一场严重的瘟疫。费长房精于占卜,有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里要有灾厄发生,快回去,让家人各做香囊,将茱萸制成香料,放在香囊之中,再系在手臂之上。要登上高处,饮菊花酒,就能消此祸患!

桓景听了,急忙回到家中,带着家人、父老乡亲登上高山。他们的手臂都系上香囊,皆饮了菊花酿的酒。

等到晚上,他们一起回到村庄之中,见院中的鸡、狗、牛、羊全都暴死了。恒景感激费长房,告知此事,费长房说道:“它们已代替你们受难了。”于是九月九日这一天,百姓们就登山饮菊花酒,妇人要戴茱萸囊,以辟邪气御初寒。

唐代,重阳之日,人们登高望远,怀思故人。他们将茱萸戴在手臂上,或做成香料,放在香囊之中,更可插在头上。

远望故乡,秋风起,菊花绽放,千姿百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诗句中为何不写成“看”南山或是“遇”南山呢?因为只有“见”字,体现情感自由流动,如水撒盐,猛然灵光乍现。诗人领悟到了“无我”之境,不着痕迹,物我两忘,没有分别心,也就是王国维先生所说的“不隔”。

体谅所有自然景物的萌生到衰落,看到菊花凌霜傲雪的生命韧性,那才能懂得爱,懂得世界的多元美好,以出世之心消解现实的苦难,以入世之心做事,但是不执着,看淡一切,以不争而争,才能宜得长久。

菊花寓意高洁,陶渊明有着凌霜之志节,茅篱自守,但他没有放弃,怀思故国,这是出世之诗中含有入世的弦外之音。

重阳之日难得,宜能长久,这是一种美好的心愿。

希望战乱远离,老有所养,幼有所依,远瘟疫,避邪气。做人就要菊花傲霜之志气,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珍惜生活的每一天。

篇篇原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9月9日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节令/风俗辞典|风俗,民俗,辞典
登高、赏菊、插茱萸丨说说这些重阳节习俗的道教背景
潮汕重阳节风俗
重阳节到话重阳
重阳节的来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