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诚信是金,八旬老人替父还债67载
诚信是金,八旬老人替父还债67载


2010年第7期 点击195次 字体大小:【

    

    
    


    绝不能辱没父亲生前的好名声,天崩地裂也要还上父亲的欠债
    
    郑宜栋是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麻墩村人,在他童年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个宽厚、温和的人。他开办的油坊深得周边乡亲们的信任,乡亲们每每挑来茶籽、菜籽来郑家的油坊榨油,父亲都认真记录在案,乡亲们从来不要收条。父亲的勤劳、能干换来了一家人宽裕的生活,但在郑宜栋17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给他家带来了灭顶之灾。
    1942年8月27日下午,郑宜栋正在场里堆稻草,伪保长带着4个乡丁突然出现在他面前,让郑宜栋跟他们出趟“官差”,郑宜栋不从,伪保长一声令下,4个乡丁就要扑过来绑他。正在这时,父亲和哥哥闻讯赶来,操着柴刀要伪保长放人,伪保长看他们竟敢抗命,一声令下,4个乡丁竟然对着两人乱枪齐发。瞬间,郑宜栋的父亲和哥哥双双饮弹而亡……
    滔天大祸从天而降,让郑宜栋和母亲痛不欲生。为了替父兄报仇申冤,母亲被迫把乡亲们寄放在油坊的茶籽、菜籽、桐籽和已经压榨好的几缸油料变卖,筹款打官司,但在腐败的伪政府包庇下,郑家的官司连打7年都没有结果,还弄得家里债台高筑。
    郑家横遭大祸后,家境非常凄惨。乡亲们对郑宜栋家的遭遇非常同情,念及郑宜栋父亲生前的好处,更是没有一个人上门索债。乡亲们的宽宏大度让郑宜栋很是内疚,在路上遇到债主,他都会主动上前赔礼道歉,承诺一定要偿还欠债。很多债主都摆摆手说:“你家都到这个地步了,难得你还有这份心,欠债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还有的债主豁达地说:“你父亲是个好人,你家遭此大难,我们也很难过,这笔债权当我帮你们家一把,就不用还了!”
    乡亲们的大度让郑宜栋感动之余更是内疚,他暗暗发誓,绝不能辱没父亲生前的好名声,纵然天崩地裂也要还上父亲的欠债,这辈子我还不上,就让我的儿孙还!
    父亲和哥哥被枪杀时,弟弟年仅7岁,母亲又受了刺激,养家的重担落到了17岁的郑宜栋身上。他起早摸黑地干活,打短工,做挑夫。乡亲们都感叹,这娃子真能吃苦啊!可他们哪里懂得郑宜栋挣钱还债的急切心情啊!
    一直到1949年,郑宜栋在家里生活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仍尽力还了一部分油料和钱,但和账本上的数字仍差得很远。
    解放以后,郑宜栋因为表现出色,工作能力强,先后担任过区农民协会主席、县农技站站长,最后又成了年轻有为的公社党委书记。无论地位如何变化,他从没有一天忘记过还债的重任。
    郑宜栋结婚后,在老家务农的妻子先后生了7个孩子,而他还要供养弟弟读书,赡养母亲,这些繁重的担子全靠他每月几十元的工资支撑着。尽管长期握有实权,可郑宜栋为官清廉,从没有产生过贪念,他只能在生活上克勤克俭,节省些钱出来。
    1974年春天,一场风暴把郑宜栋家人居住的百年祖屋吹塌了,修建新居成了当务之急,郑宜栋只得咬牙贷了几千元的款,修建了一座新屋,让家人有了安居之所。旧债未还又添新债,郑宜栋肩上的担子陡然重了几分。
    此时,郑宜栋的7个孩子中大的在读师范,小的刚上小学,家中生活愈加艰难。一家老小一年连肉都很难吃上一次,番薯之类的粗粮成了全家人的主食。郑宜栋每次回家探亲,看到儿女们衣衫破旧,面有菜色,心里十分难过。他也是个慈爱的父亲,他也想让孩子们过上好日子,但重债压身,不允许他有过多的想法啊!
    为了尽早还债,郑宜栋想尽了一切办法。每年的暑假,他让有劳动能力的孩子到生产队里劳动,多挣工分。他还给妻子揽些帮人缝缝补补的活儿,挣些外快。
    1980年春,随着改革开放号角的吹响,郑宜栋动  起了开饭店的念头。他让妻子到厨师学校学艺,学成后到县城开了家饭馆。他一有空就过去帮厨,挣来的钱他都一点一点地存起来。
    经过几年的打拼,到了1987年,郑宜栋终于还清了十几年前修建新房欠下的几千元债务。他没有松口气,又开始为偿还40多年前的那笔旧债作准备。
     
    “半个世纪前的旧债还清,压在我胸口的千斤巨石终于搬走了!”
    
    正当老伴开办的饭馆生意兴隆的时候,却因为县城扩建而被拆迁,让郑家失去了一笔重要的收入。而在这一年,郑宜栋也办理了退休手续。儿女们虽已成家另过,但日子都不宽裕。
    为了完成自己的还债计划,郑宜栋又开始“刻薄”起来。每到晚上,为了节省电费,他和老伴能不开灯就不开灯,逛街时看到饮料瓶也捡起来带回家里攒着,到时一起卖废品。为了节省开支,他尽力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人情往来。逢年过节,儿女们上门探望,郑宜栋立下了一个奇怪的规矩,不要礼品只收现金!妻子郑荣仙笑着骂他是个“老财迷”。
    郑荣仙发现,老伴退休后经常翻出那本公公遗留下的已经泛黄陈旧的账本,戴着老花镜一页页地翻看,然后一遍遍地计算。郑荣仙不知道郑宜栋的还债计划,经常不满地说:“你整天拿着那本老皇历发什么呆,有那工夫还不如帮我干干活儿呢!”
    1996年11月,郑宜栋终于攒够了偿还旧债的资金,随后他召开了家庭会议,郑重宣布了自己准备偿还半个世纪前那笔旧债的计划。孰料,他的话音刚落,就遭到了家人的反对。
    他们有的说,当年爷爷只在账簿上记载了各户债主的油料数目,万一债主无理取闹,不认你的账簿记录,去还债岂不是惹火烧身?如果债主要计算利息,这么多年的利息你还得起吗?还有的孩子说,当年有些债主出于义愤和对咱家的同情主动放弃了债务,咱今天去还债,不是等于不领人家的情吗?……
    看到自己的还债计划不被家人认可,郑宜栋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他动情地说:“虽然这笔债是父亲经手的,但父债子还,我义不容辞,如果不偿还这笔旧债,压在我心里的那块大石头就永远搬不走。为了能让我安心度过晚年,你们就答应吧!”
    郑宜栋话说到这个份上,家人都沉默了。
    1996年农历腊月初八,郑宜栋带着当年父亲留下的账簿和一笔现金,雇了一辆面包车,载着精心购置的几桶优质油料,从上饶县城一路颠簸赶回老家??上饶县黄沙岭乡麻墩村,开始了他的还债行动。
    乡亲们看到很少回家的郑宜栋出现在村里,都围了上来。当他们弄清郑宜栋此番前来是偿还50年前的旧债时,都很感慨地说,你们老郑家真是仁义啊!他们考虑到郑宜栋年过古稀,再翻山越岭四处寻找债主,太过劳累,都建议他贴几张通告,让债主自己上门来领取油料和现金。
    郑宜栋却认为从欠债到现在已过去了半个世纪,许多债主已不在人世,自己应该登门还债,还要向人家赔礼道歉才对。乡亲们听后很受感动。
    随后的7天里,乡亲们带着70多岁的郑宜栋,冒着刺骨的寒风和冰凉的冻雨,按照旧账簿的记载,辗转于大屋、掷源等10多个村庄,他找到了96位债主和债主后人,亲自还上了一桶桶油料,不足部分他就按当时油料的市场价格,折成现金偿还。债主已过世的,他就还给他们的子孙,少数债主没有后人,则请其亲友代收……
    掷源村年逾九旬的陈文忠老人听郑宜栋说明来意,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激动地说:“当年我挑了几担菜籽去你家油坊榨油,不料你父兄遇害,家里遭此大难,我也不忍心上门讨债。本以为这几十斤油就落空了,没想到这么多年你还记着,你真是世间少有的好人啊!”同村另一位债主邓金良拉着郑宜栋的手说:“你家欠的债情况特殊,即使不还,我们也能理解。你能这样做,真的很不容易,你没给你父亲丢脸啊……”
    经过7天的寻找,郑宜栋偿还了大部分旧债,油料和现金折合人民币7433.27元。虽然还有几位债主没有找到,但他的心情轻松了很多。他对老伴说:“半个世纪的旧债还清,压在我胸口的千斤巨石终于搬走了!”
    这一年的春节,郑宜栋过得特别开心。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做梦都没想到能到北京去领奖”
     
    接下来的十余年里,郑宜栋继续寻找余下的几位债主。由于时隔半个多世纪,很多债主早已远走他乡,但郑宜栋仍不放弃,只要得到债主的点滴信息,他都会不辞辛苦地赶过去,有时往返奔波几百里也在所不惜。乡亲们被郑宜栋一心还债的行为深深感动了,主动帮他打听、寻找,想帮助郑宜栋完成最后的心愿。
    转眼到了2008年秋天。一次,郑宜栋和一位童年好友聊天时,突然想起了一个细节:解放前,他父亲开油坊使用的是16两1斤的老秤,而现在用的则是10两1斤的新秤,这一发现顿时让郑宜栋万分懊悔,直骂自己真是老糊涂了。随后,他四处求证新秤与老秤之间的具体差额,最后决定按照15%的比例再度偿还债主。接下来,他又翻出了那本陈年旧账,把106户的债务仔细重新计算了一遍,决定再次偿还债主们应得的15%差额。这一次,郑宜栋得到了老伴和儿女们的支持,因为他们明白,不让郑宜栋把还债的心愿了结,他会寝食不安的。
    2008年腊月初九,83岁的郑宜栋在老伴的陪伴下,重新回到家乡补还旧债。当乡亲们明白了郑宜栋再度还债的原因后,小山村顿时沸腾了。
    不过,郑宜栋在二次还债的时候,还是遇到了小小的麻烦。有许多债主都拒收他再次送来的钱物。大屋村一位姓陈的债主早已仙逝,他的儿子陈永明对上门还债的郑宜栋说:“父亲活着的时候,我没听他说过这件事,我不能不清不白地收你的油,你还是挑回去吧!”
    看到陈永明态度坚决,郑宜栋着急了,他翻开账簿,指着上面的记录让他看,没想到陈永明理由也不少:“如果当年你父亲还了我家的油忘记销账了呢?我若收了你的油,就是没有良心。”
    这次还债目的没有达到,郑宜栋不甘心,接下来,他又两次登门,和老伴一起苦苦劝说,情急之下,郑宜栋还流下了老泪,陈永明觉得再不收下他的油,就是难为人家了,这才勉强收下了。
    2009年5月19日,郑宜栋在自己的“还债记事簿”上郑重写下:欠翁新华一角,今还1元。至此,郑宜栋67年间共偿还债务13600多元。
    还完债的这一天,郑宜栋破例让老伴炒了几个菜,喝起酒来。借着酒意,他长舒一口气,喃喃自语道:“在那个世界,父亲终于不再欠债了!我的最大心愿终于了结啦!”
    郑宜栋第二次返乡还债时,许多热心的乡亲要打电话,请报社、电视台来宣传、报道这一感人事迹,但都被郑宜栋坚决阻止了。他动情地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我只是做了自己早就该做的事。如今迟了几十年才来还债,而且没有支付利息,已经十分对不起债主,还有什么值得宣扬的呢?”
    可郑宜栋的事情还是被媒体知道了,随后,全国的读者和观众都知道了江西有位80多岁的老人,用了67年的时间来还债的感人事迹。郑宜栋的事迹还引起了中央电视台的关注,经过层层推选,2009年11月,郑宜栋成功当选由中宣部、司法部、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2009年度“全国十大法治人物”。
    2010年元旦期间,笔者电话采访到了远在江西上饶的郑宜栋老人。对于前不久去北京领奖的经历,老人仍十分激动,他乐呵呵地说,没想到颁奖的场面这么大,下面坐着那么多领导和观众,当时吓得他差点连话都不会说了。接着,郑宜栋话题一转,坦露了自己的心扉。他觉得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做梦都没想到会到北京领奖。还完旧债他了却了自己的最大心愿,他现在只想再努力存些钱,为社会多做些善事。目前,他最切实的愿望是攒钱为家乡架一座桥。
    责编/晓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旧债难还
知青岁月 (71) 知青好友康春芳
李桂荣【邻居家的油坊】文海诗轩传媒倾情鉴赏
浓浓的豆油香
【在人间】张明庆丨我的父亲
【我家的镇宅之宝——莲花石槽】/ 王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