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养老院:民营公办供求差巨大
    两本泛黄掉页的老相册躺在午后短暂的阳光里,逐一抚摩,脸上的笑容便漾开了,“这是儿子,这是姑爷儿,这是孙子,这个是外孙子……”全家福,益寿草,粉红色的心形开关贴,一部随时可以与外界取得联系的IC卡电话,住在沈阳市世外桃源老年养护中心的冮素贤老人尽量把小房间装扮得更像个家。机构养老,无疑是解决当下空巢、失能老人养老问题的最好途径,但现实的遭遇,却让老人们和养老机构共同面临着尴尬处境。

  养老院里的养老梦想

  72岁的冮素贤与75岁的老伴今年3月20日才住进养老院,老两口选择在2号楼南面包下一间房,1100元包房费加每个月100元的护理费,几百元钱的伙食费,尽管离家不近,甚至不通公交车,冮素贤还是决定住下来。“也没别的办法,老伴儿不能动,伺候完他,我再没精力料理家务。”

  冮素贤老两口可以互相照料,老伴儿也在渐渐康复,“有希望,有追求,也有活力”,这是这里的院长吕国文最欣赏的一种养员,还有一种他也欣赏,那就是新进住5号楼的的赵锡清与王桂珍,身体好,安享晚年。他们从其他养老院刚刚转过来,10月18日中午,在这个面积为31.5 平方米的房间里,78岁的王桂珍刚刚撂下亲戚打来的电话,80岁的老伴儿一大早坐养老中心的“班车”出门了,“去大东副食买点儿芡实、玉米、山药”,王桂珍的肠胃不好,需要常年食疗。“我有俩女儿,小女儿在加拿大,她支持我俩住养老院,大女儿不同意,天天打电话说别住了,回家吧,小姑子也总打电话问候……”王桂珍几乎每天都要通过电话与亲属联络,唠唠养老院的长廊、孔雀、园子里的景色。而这,便也是两位老人生活的全部。

  接触的老人多了,吕国文知道,两件东西在老人院格外重要,一个是全家福,“几乎每个房间里都有一张”,一个就是与外界联络的电话。

  吕国文很希望养老院里能够多些像王桂珍老两口这样的老人,“家庭美满,儿女孝顺,身体好,条件也不错,住养老院真的是来享受服务,享受生活”,“会带动养老院里的其他来人也活跃一些”,这是吕国文开养老服务中心的初衷,可往往事与愿违。

  一边住不满一边住不下

  阴差阳错,吕国文任职的这家股份制民营养老院入住率一直不高,500张床位入住320位老人,这结果还是吕国文10年来持续不断在沈阳各大公园,各大早市散发广告努力后的结果。

  虽然平均每天都能有3至5位老人家属来考察,但显然环境优美、护理设施完备都不足以让人兴奋,他们认为800至1200元的费用“有点儿贵。”但养老院已经举步维艰,医护人员、厨师、服务人员近50人的开销,园区管理、房舍维护每年需要投入大约100万元……

  沈阳市价格协会2011年公布的一组数据验证了吕国文正在遭遇的困境,沈阳民办养老院的平均入住率为58.98%,老年人不选择养老机构的原因集中在费用太贵、符合自己要求的养老机构太少、养老机构条件差、愿意独居或者和儿女在一起等方面。

  更让他们失落的不只招不进新养员,老养员也“不在意服务人员素质,不在意医护人员专业”,一个地处农村的养老院曾以500元的低价撬走了几位老人。

  落寞、无奈,成为这些民营养老院此时的心情。

  而不远处的一家公立养老院里,72岁的朱崇仁等老人正在热闹的排练舞蹈《上海滩》,大红戏服,黑色礼帽,粉红色的大扇子,生机勃勃。

  这家公立养老院的收养对象为荣复转退孤老、社会“三无”老人及一部分自费入住的老人。朱崇仁出租自己的房子,再加上子女的贴补,每个月缴纳1050元的包房费,住在这,是这里200多位自费入住的老人中的一位。她2001年起与老伴儿来到这,2008年老伴儿去世后,回家居住一年住了两次院,最终决定回来,“在这好,价钱能接受,老年大学特别好,我在这学摄影、学篆刻,二胡也能拉出调了,8月底开始学舞蹈,过几天就要演出。”

  但这样“价格低廉服务好”的公立养老院已一床难求旧园区的11栋楼已满员,今年起不再招新养员。虽有新建园区了,但性质属公办民营,房间分公寓式和宾馆式,价格不菲,包间最便宜的每月1880元,最贵的每月2880元,一期工程4栋楼有1164张床位,继去年“五一”陆续使用后,目前已入住290位老人。

  专家:政府补贴应随老人入住养老院走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认为,合适的养老机构确实短缺,同时也与我国当前社会养老结构资源不均衡有关。居家养老负担正在加重,社区养老的相关服务和水平尚不成熟,因此,机构养老的短缺问题就显得比较重要。

  另一方面表现在社会养老资源的分配上。数据显示,全国失能老人总数在1100万人以上,但在我国300多万名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中,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仅有25万左右,也就是说,失能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比例并不高,而这部分老人相对来说更需要入住养老机构。此外,民营养老机构与公立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入住情况存在很大差距,造成了养老机构相对意义上的“不足”。

  杜鹏认为,要实现养老机构的充分配置,努力的方向应该是大力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使老年人尽可能在社区得到帮助,从而使老人的入住养老机构时间推迟、不能自理老人占入住养老院的比例提高、养老机构入住情况均衡。

  实现这种理想的养老结构,改变养老机构资源不均衡,需要对现有的养老机构相关政策进行适时调整。可以基于服务水平、服务能力,对养老机构进行动态考察,从而择优扶持。无论公办民办,只要办得好,都能获得补贴,补贴随着失能老年人的入住机构走,在同样的服务标准下,谁照顾失能老年人多就得到补贴多。这样将更加有助于机构养老的良好发展和运行。

  而站在老人的角度,老人们平时不希望给子女添麻烦,但子女不能彻底把父母给忘了。现实却让吕国文迷惑 “每到除夕,节假日,都会有七八十位老人留在养老院度过”。

  只有老人们 “被抛弃感”少了,才会慢慢改变观念,接受养老院,也真正在养老院获得快乐。吕国文常常这么想,希望这不仅仅是个梦想。

  本报记者 经淼

  10月18日上午,在沈阳一家民营养老院。尽管这家民营养老院的收费不高,但前来养老的老人并不多。 主任记者 吴章杰 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津创新服务供给方式 新建公办养老院将公建民营_新浪天津_新浪网
民办养老院:尚待成熟的投资蓝海
养老院可行性报告
我国养老院的运营现状
养老机构如何收费? 北京拟推行指导价
北京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达40%,能否吸引民营资本接盘公办养老机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