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朝贤相--李贤传(新编)

明朝贤相--李贤传(新编)

(侯保国)

李贤(1408-1466),字原德,号浣齋,明邓州(今河南邓州市)长乐林人。

其先,出汉将军广之后,古蓟(今北京以北地区)人,唐时有官于邓者,见其山水清秀,地腴民淳,遂土著焉。自家于邓,子孙蕃衍,宋光宗时有昆弟四十八人,计三百余口同爨不分,徽宗旌为义门。号长乐李氏。

曾祖李宽甫,行高乡曲,隐居不仕。以李贤贵,赠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妣赠一品夫人。

祖李威,字希哲,元至正末,起乡兵捍州里,歴陜西干州揔帅佩金符与主将不合,弃官而归。洪武十一年有司以才能,辟授福建兴化府莆田县典史,寻转山西平阳府翼城县,任满以绩最,升云南澄江府江川县丞,乃慨然曰:吾闻志士,不择地而行道化民,成俗此其时乎?至邑诚心佐令,专事德教,而民无梗化者,有遗爱在民,三十一年以年老乞致仕。因李贤贵,赠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妣赠一品夫人。

考李升,字进高,生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六月十四日,卒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年二月二十二日,享年87岁)。其自幼端重,随父在任,读书好礼,综理家务,井然有条,消除父亲对家里事务的挂念。在生活上孝敬老人,对待兄弟亲密厚道。父亲去世后,母亲由其养老送终。早年曾经商,且有良好的商业品德。在家中生活简朴、为人低调,且善对乡邻,乐于助人,深受乡人称赞。以子李贤贵,景泰元年(1450),封郎中,五年(1454),封侍郎,天顺二年(1458),封尚书学士,八年(1464),封少保尚书,兼大学士。成化元年(1465)六月封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妣赠一品夫人。李升五授诰命,四诣阙谢恩。明朝百年,大臣之父,累受荣封至此者,惟李升一人而已。

李贤,美姿貌,生有异质,七岁,知向学,八岁,其母叶淑瑜即教之诵诗。并送从里塾师,读书目数行下。稍长,年十八始入郡學讀書,为州庠生,日进月益,大异伦辈。宣德七年(1432年),领河南乡荐第一。宣德八年(1433),以殿试金榜第二甲第 二十一名,赐进士出身。觀政吏部(到吏部实习),郭太宰璡見而器之,題授稽勳主事。

宣德九年(1434)秋七月,两京、山东、山西、河南蝗,遣官督捕。李贤奉命察山西河津蝗灾,时学士薛公瑄以御史家居,往造之,叩质所疑。薛公亟称之,以为英悟淳确,非流辈可及。奉命到河津考察蝗灾,

经尚书郭琎、侍郎郑诚对李贤户部观政,审选考察,考察中还命李贤以《嘉禾》为题作诗。李贤随作七言八句一诗。后李贤于正统元年(1436)八月丙寅(初三)被任为吏部验封司主事。少师杨士奇想见他一面,李贤竟然不去。时南阳知府陈正伦与杨士奇为同乡好友,也多次要求李贤前去拜访,李贤不肯,曰:“无一面之雅而造门是求知也”仕大夫称两人为贤者。

正统元年(1436)十月,李贤以人才系太学,而太学因元之陋。上《论太学疏》疏言:“国家建都北京以来,所废弛者,莫甚于太学。所创新者,莫多于佛寺。举措如是,可谓舛矣。若重修太学,虽极壮丽,不过一佛寺之费。请及时修举,以致养贤及民之效。”后数年诏新建太学实自李贤发之,新太学于正统九年正月建成。

正统元年(1436)十二月初四,李贤上《论散处夷人疏》向皇帝建言说:“投降的塞外人住在京师的已超过一万,指挥使每月的俸禄三十五石,实际支给的仅一石,投降的人反而实际支给十七石五斗。这样一个降人相当于十七个半京官。应逐渐把他们迁到外地,以节省繁重的开支,并且可以把祸患消除于未萌芽状态。”皇上没能采用。

正统三年(1438)八月初三,因三年考满,任职优秀,被皇帝升授勋阶。当时诏令说文官诰勑三年不得请,必俟九年者。李贤1438正统三年二月癸未(二十九)上《论诰敕疏》说:“以九年为限,有的任官不能满期,有的因为亲老等不到年限,这样得不到诰敕的可有十之八九。这样做无法劝励臣下,请仍以三年为期为便。”皇上听从了。

正统十年(1445年)五月,李贤官满九年,考核优秀,统辖下的百姓到朝廷请求留任。当时掌行在詹事府郭璀担心有虚妄,请求复核证实。核实后郭璀认为李贤有辅相的才能,竭力举荐,本月丙戌(十三)日,升吏部验封司主事李贤为考功司郎中。

正统十三年(1448)春正月戊申(二十一)李贤丁忧服阕回京,复除吏部考功司郎中为文选司。

正统十四年(1449)春,北敌遣使二千余人进马,报作三千人。权臣怒其诈,减去马价,敌使回报,遂失和好。秋七月也先分四路进攻边境,进攻大同,时宦官王振当权,力主英宗亲伐之。李贤与验封郎中赵敏称:“敌势叵测,驾不可出。”并说于吏部尚书,同时约大臣上章留之,不从。时吏部侍郎当扈从皇帝出征,以疾告假。李贤代行,从英宗北征。也先圍明軍於土木堡。明军战败,英宗被掳,王振死余乱军中。其他扈从官,太师英国公张辅、泰宁侯陈赢、驸马都督井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都督梁成、王贵、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野、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曹鼐、刑部右侍郎丁铉、工部右侍郎主永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邓栗等五十二人皆死于混战之中。户部主事李贤与兵部院外项忠二人亲见邝大人、曹大人被马冲倒。二人乘乱伏于深草野之中。半日,忽见众敌兵围拥着了圣上而去。李贤、项忠二人欲出夺救,奈无寸刃在身,只得咽呜泣下。待敌兵远去,二人摘些嫩草充饥。日只伏于深草茸壑之中,夜则望月而走,五日五夜,行得足破皮穿,方能到得宣府。及至宣府,又恐守关军兵不能认识,打下矢石,遂将身上衣服照耀。守城军兵方才放下篾箩,升到城上,派人用眠车护送二人于九月到京。九月,郕王朱祁钰即帝位,尊英宗为太上皇。于谦为兵部尚书。十一月戊子(十二)太子太保兼吏部尚书王直 等上疏求去职,并推荐使用李贤等人。

景泰二年(1451)丁丑(初八)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李贤上《上中兴正本策》 提出正本十策,即:勤于圣人之学,听从规劝,戒除声色等嗜好,断绝玩好,举动谨慎,崇尚节俭,敬畏天命,勉励近臣,振作士风,团结民心。凡数千言,代宗很赞赏,视为座右铭,命翰林抄写好放置于左右,以备阅览。此正本十策太子太傅兼礼部尚书胡濙等亦覆奏。该年敌遣使求通好。有诏絶之。令廷臣公议长策。六月庚午(初三)公上《上御边事》言:敌所以轻举无忌者,恃其弓马之强而已。在吾长策,惟有所谓战车,而又有取胜之道则火鎗是也。并陈述车战和火器之利,奏请制造战车,长一丈五尺,高六尺四寸,四周用箱板围着,在穴孔瑞安装镜,上面开有小窗,每辆车前后占地五步。以一千辆计算,方形排列可达到十六里,粮草、器械物资都随时取用以供需求。皇上颇加以采纳,帝令亟行。这年吏科都给事中张让等言:“吏部及南京各衙门堂上官多缺员。请简行止端方才识超异者,补之。逐命多官推选,得贤等六员以闻。因调文曜于吏部。而特擢贤一人。于是皇帝于冬十月辛未(初六),升吏部文选司郎中李贤为兵部右侍郎。

景泰三年(1452)四月初,广西都指挥使黄竑上疏,请易太子。时上欲易太子,恐文武大臣不从。下礼部会多官议。先拉拢官员上书同意,后于五月,废汪后,立见济母杭妃为皇后,更封太子为沂王,立见济为太子。诏曰:天佑下民,作之君,实遗安于四海。父有天下,传之子,斯本固于万年。大赦天下,令百官朔望朝太子,赏诸亲王公主,边镇文武内外群臣。又加赏陈循、高谷、江渊、王一宁、萧镃、商辂,各黄金五十两。皇帝封赏后,惟尚书王直受赏回家,将金子掷地,叹曰:“此何等大事,乃广西一逆贼擅敢为之!”乃上本辞职。朝廷不允。又李贤先前托疾不署名,今亦托疾不肯受职 。

景泰三年(1452)八月,奉节考察四川吏治。在四川考察吏治期间,暇日无以自遣,因得杜律一册,咏之不已,复赓其韵。因于十月作《赓咏杜律序》一文。十一月初二日,对耄疾昏庸行检不饬为民病者,上章弹劾,对持心公正操行端洁的察司副使胡渊、佥事高澄推荐提升,酌情任职。二十五日,移文在四川考察吏治的兵部右侍郎李贤复审,少保兼兵部尚书于谦及六科十三道交章劾巡抚四川左佥都御史李匡素行不矜弄权舞智旁若无人一案。后经复审,于景泰四年夏四月皇帝命黜李匡为民。

景泰癸酉(1453),李贤考察四川吏治结束回京途中,顺道回故里探亲。迎其伯父李良至家,奉寝膳十有五日。四月还京。

秋七月甲子(初九)侍郎李贤与礼部尚书胡濙等二十三人联名上奏河南、山东天旱河决税粮等纳欠事,依景泰三年五月初二日钦奉诏例,将钱粮前项未完等项,通行蠲免,用苏民困。

八月乙酉(初一)调兵部右侍郎李贤为户部右侍郎。公以敌欲无纪不宜终徇。上《上御边保国事》疏言:敌相额森近弑其主,并吞诸国,包藏祸心,其志非小。若只听其讲和贡马,图金帛之利,蔑敬顺之诚,増数冒名,曽无定约,竭生民之膏血,供无厌之贪,求在彼日见盛强,在吾日加罢弊,持此悠悠实非长虑。惟陛下奋仁者之勇,励总戎之臣,惕然于心,不少自逸,观衅而动,以挫长驱之势,振在吾之威。则在彼之心自慑,方来之患自弭。诏下兵部少保于公谓:李某言诚为正论,请下其章。以励边臣。《少保兼兵部尚书于谦覆奏》。

景泰五年(1454)二月己酉(二十八)少傅兼太子太师礼部尚书胡濙奏三月初一日殿试天下贡士合请读卷及执事官。诏命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王直,户部右侍郎李贤等十六人为读卷官。其后李贤分别于天顺元年(1457)三月丙子(十三)、天顺四年(1460)三月初一日、天顺八年(1464)三月乙丑(十二)、成化二年(1466)二月庚子(二十八)。共五次担任殿试读卷官。

景泰甲戌(1454),五月壬戌(十二)调户部右侍郎李贤为吏部右侍郎。诏颁君鉴録于羣臣。公择其中善可为法者二十二君善行,每君不过三四事最切要者,曰:《鉴古録》上之,乞体而行之。景泰览之亦不省,曰:“此奏欲何为?”中官王诚曰:“欲上学此数君耳。”乃颔之。但景泰流于荒淫,不复介意。

景泰八年、天顺元年(1457)【丁丑】,正月代宗朱祁钰病重,文武群臣不过俟其不起,请上皇复位。时,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軏掌大兵。小人欲图富贵者,以“为少保王文、于谦与中官王诚等欲取宗室立之”之说以激享等,借其势而成之,亨等遂以迎驾为功,杀王文、于谦等,并贬谪陈循等数十人。亨封忠国公,軏封太平侯,乃固宠揽权,冒滥官爵,黩货无厌。

正月十七日朱祁镇复位后,改景泰八年为天顺元年。当天,朱祁镇传旨逮捕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天顺元年(1457年)一月二十二日以谋逆罪杀于谦、王文,弃市,籍其家。并迫害于谦所荐之文武官员。论复辟功,对石亨、张軏、徐有贞等人分别晋官加爵。二月初一,废朱祁钰仍为郕王,迁于西内。

迎驾夺门后,石、徐二人因争权出现分歧,徐有贞竭力拉拢李贤,推荐李贤入阁。二月癸卯(初九),皇帝任命吏部右侍郎李贤兼翰林院学士于内阁参与机务。李贤上《辞免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折,恳辞。英宗“不准他辞,还着做尚书办事。”。随后李贤又上《谢除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折,谢恩,并就职履事。

二月十九日,朱祁钰去世,时年三十岁,以亲王礼葬于西山,谥曰戾,葬金山,毁其所建寿陵。其妃嫔唐氏等都被赐死殉葬。同时欲令汪妃(景帝皇后)殉葬。大学士李贤曰:“汪妃虽立为后,即遭废弃,与两女度日,若令随去,情所不堪。况幼女无依,尤可矜悯。”上恻然曰:“卿言是。朕以为弟妇少,不宜存内,初不计其母子之命。”而皇太子雅知妃不欲废立意,事之甚恭,遂得出旧府。太子又时时护持之,悉得挟赀属外,二女育宫中如故,由是母子得全。而妃子殉葬的这一制度,最后也因李贤建言,英宗朱祁镇遗旨取消了这种惨绝人寰的嫔妃殉葬制度。

三月癸酉(初十)升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李贤为本部尚书仍兼学士任职如故。

天顺元年(1457)三月戊寅廷策会试中式举人。初策题,命李贤代草策题。贤因石亨招权纳贿,文武大臣多出其门,奔竞成风,不知廉耻礼义为何物,乃以求贤、安民二事问之,欲得真才,止奔竞以正士习。本科赐黎淳、徐琼、陈秉中进士及第,宋英等九十七名进士出身,姚昶等一百九十四名同进士出身。是科,得彭韶、杨继宗为名臣。吏部尚書李賢奉皇帝命撰写《进士题名碑记》撰文,順天府丞余謙書。随后李贤又于天顺四年三月撰王一夔榜《进士题名记》,禮部儀制司員外郎凌耀宗書、天顺八年(1464)三月撰彭教榜《进士题名碑记》禮部祠祭司員外郎謝宇書。李贤共三次撰写了《进士题名碑记》。此后李贤又分别于天顺四年、天顺八年、成化二年共四次担任殿试读倦官。李贤担任殿试读倦官,惟以选仕取材为要,从不徇私情。天顺四年,担任读倦官李贤的弟弟李让会试不第。是年知贡举学士李原修撰柯潜为会试考官揭晓后有落第举人奏考官较文颠倒者,有鼓其说者,谓贤有弟让不中,亦怒考官。一举子遂奏考官校文颠倒,宜正其罪。上见其所言,疑而未定,召贤问曰:“此举子奏考官弊,何以处之?”贤对曰:“此乃私忿,考官实无此弊。如臣弟让亦不中,可见其公。”上意方回,乃命礼部会翰林院考此举子,验其学,多不能答题意,且奏其狂妄,遂枷于部前以示众,群议方息。成化二年(1466)三月癸卯(初二)上御文华殿。读卷官以举人所对策,优等者进读三卷。御笔批定其次第。各官及诸执事官,皆宴赉有差 。在举荐前,王冢宰(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王翱)以程敏政卷字精楷,力赞为第一,读卷首臣李贤曰:‘论文不论书。’ 最终也没有举荐其女婿程敏政为第一。三月三日皇帝最终取罗伦为状元,程敏政为榜眼。

天顺元年(1457)四月。李贤气度端正凝重,奏对皇上都切中机宜,皇上非常宠爱他。去年山东闹饥荒,国家已经拨出内帑银三万两赈济的财物不足,皇上召徐有贞和李贤来商议,徐有贞说赈济的财物多被官员中饱私囊。李贤说:“担心中饱而不赈贷,坐视百姓死亡,这是因噎而废食。”皇上于是命增拨内帑银四万两。使民得活者甚众。

是年孛来靠近边塞来打猎,石亨说传国玺在他那里,可掩击而夺回来。皇上动心了。李贤说不可开战端。若宝玺始皇所造,李斯所篆,乃亡国之物,因此玉玺不足为宝,这事遂罢了。

时建文幼子(即文圭)已经幽禁很多年。建文帝被废后,文圭被称为建庶人。文圭被监禁时只有二岁,至天顺元年(1457)已五十七岁。英宗复位,念其无罪久系,欲释其出狱。其左右有人以为不可。帝问李贤,李贤说:这是尧、舜之用心。英宗之意遂决。当日,言于皇太后,太后应允。英宗说:有天命者,可任其自为。于是遣太监牛玉至凤阳,造房屋。随后于天顺元年(1457)十月二十六日释出文圭及其庶母以下家属五六十人,皆安置在凤阳,听其婚娶出入自便,给守门人二十,婢妾十数人。文圭初出狱,见牛马亦不识。不久即卒。

五月,晋内阁李贤吏部尚书。石亨擅令守关军放归,徐有贞、李贤言于上,命别遣兵戍之。御史杨劾太监曹吉祥、忠国公石亨夺民田,且言其怙宠擅权之罪。上顾徐有贞、李贤曰:“御史敢言如此,国家之福也。”曹吉祥在旁惭惧,已,盛怒,欲罪之,上不许。及亨出兵归,闻之怒,诉御史言不实,意贤、有贞主使,乃激吉祥曰:“今在内惟尔,在外惟我,贤等欲排陷,其意可知矣。

天顺元年(1457)五月壬辰(三十)学士徐有贞、李贤、许彬、薛瑄言于上曰:“紫荆倒马及龙泉谷关,往时俱添设官军守备。近因石亨奏请释放,以致各关空虚,仓粮缺军防护。即今边报日急,各关内外之民,抛弃农业奔兢不已。乞敕兵部计议量增官军,慎固边圉拱卫京畿。护粮储以资国计。消寇变以安民心。”上命兵部摘神武定州等卫官军千五百八分戍之。

天顺元年(1457)六月己亥(初七)石亨、曹吉祥恃功,嫉贤妒能,御史们弹劾石亨、曹吉祥,石、曹两人怀疑是出于徐有贞、李贤的主意,便向皇上告状,诬陷李贤,李贤乃被捕入狱。此为李贤一生中遭遇五大难的第二难,“遭权奸之害”。李贤遭贬当日,巧遇风雷有变,钦天监掌监事礼部右侍郎汤序等奏雹者阴胁阳也。古书曰:“凡雨雹所起必有愁怨不平之事”。上览奏称善。谕群臣曰:“当警惕内外刑狱有冤”。于是李贤得宽释,六月庚子(初八)降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李贤为福建右参政。未行,吏部尚书王翱奏贤可大用。上召翱曰:“李某非其罪,不可释去。”翱曰:“既不去福建,令往南京可也。”上曰:“南京亦远,留为吏部左侍郎。”翱不得已而从之。翱之欲贤远去者,非恶贤也,恐亨辈害之,幸使离此,庶免其害耳!

七月甲子(初三)吏部左侍郎李贤初谪福建右参政时,都督季铎,自恃曾使虏庭,多所求索。朦胧奏请占李贤私居,既而贤留 ,上命贤复居之。但贤家所有储蓄器物书籍之类悉为季铎所有。七月庚午(初九)升吏部左侍郎李贤为本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掌文渊阁事。此时李贤为首辅,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李贤上《辞免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折恳辞。奉圣旨:“不准他辞,还着做尚书办事。又上《谢除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然权奸弄权,贤不能尽言。帝渐知石亨、曹吉祥骄横,屏左右语贤:“此辈干政,四方奏事者先至其门。”“曾不用其言,则佛见辞色”贤答:“请制之以防其渐。”

天顺元年(1457)八月丁酉(初六)释奠先师孔子,遣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李贤行礼。随后.册后妃与请王大丧大祀冠婚之礼,及今上之初亲耕视学诸大典礼,悉命李贤与礼官 ,増损仪式而后行。此后于顺二年(1458)二月丁酉(初八)、天顺三年(1459)二月丁巳(初四)、天顺三年八月丁巳(初八)、天顺四年(1460)二月丁巳(初十)、成化元年(1465)二月丁亥(初十)、成化元年(1465)八月丁丑(初二)、成化二年(1466)二月癸酉朔丁丑(初五)等八次释奠先师孔子,均遣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李贤行礼。天顺三年(1459)夏四月丁巳(初六)秀王冠礼遣李贤宣成敕、天顺八年(1464)六月癸巳(十一)皇太后选吴氏为皇后,命李贤为副使持节行纳采、问名礼、天顺八年(1464)秋七月壬申(二十一)命李贤为副使持节奉册宝行奉迎礼、天顺八年(1464)冬十月壬辰(十二)命李贤为副使以金册金宝,册王氏为 皇后、成化元年(1465)二月上视国子监命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李贤等分献四配十哲两庑、二月甲午 (十七)上祭先农之神,遂躬耕耤田。命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李贤等各行九推礼、五月辛未(二十五)德王将成婚命少保吏部尚书李贤为德王行发册纳征等礼引礼、五月甲戌(二十八)遣少保吏部尚书李贤为副使持节册武城后卫千户刘忠女为德王妃、九月甲寅(初十)崇王冠礼命少保吏部尚书李贤宣敕戒。

      天顺元年(1457)十二月十九日彭时与吕原同日晋升兼翰林学士,从这时起,文渊阁阁臣三人,李贤、彭时与吕原,至到天顺六年(1462)都没有变过。这时的三个阁臣,“同寅协恭”,相得甚欢。李贤虽掌阁事,但不自专,遇事多与两人共同协议。在两人中,李贤特别倚重彭时每当朱祁镇召对后归来,必与彭时计议可否,两人间有不同的看法,有时争论到失色也不罢休。因彭时能持正·坚持原则,能存大体、顾全局,李贤佩服他的谅直,反称誉他说:彰公真君子也!。吕原恭诸持重内刚外和,与物无竞。性约,身无纨绮。李贤则比较通达遇事善决断,又得到两人的支助,所以在这段时间,庶政称理。(王其矩《明代內閣制度史》

天顺元年(1457)十二月辛亥(二十一)上召内阁臣李贤问曰:“朕惟母后恩深,无以为报。况朕居南宫七年,危疑之际,实赖保护。今又定策禁中,俾朕复位,欲仿前代上徽号,少伸孝情如何?”贤曰:“陛下此举莫大之孝也,宜即行之。”于是贤等拟号曰:“圣烈慈寿”上从之。

天顺二年(1458)戊寅年二月,上圣烈慈寿皇太后尊号,诏告天下。李贤听从彭时建议但行优老之政为宜。于是建议圣上,对朝官父母年七十者与诘诰敕,百姓年百岁与冠带,是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意思。拟仁政数条进呈,上大悦,命印行之。

戊寅春(天顺二年)帝赐李贤玉带以示优宠。皇帝对李贤多次封赏。白金文绮上尊珍馔与夫四方贡献,内帑图书,绣麒麟红袍。赐赉无虚月。终天顺朝,皇帝对李贤的赏赐十分丰厚,金银无算,同时在天顺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在北京王府街赏宅第一区。天顺三年十月二十一日、天顺四年十一月丁酉(二十五)赏李贤同天子一起骑射。天顺八年四月二十六日赐游西苑等等。皇帝赏赐李贤每以盈满为戒。取《小旻》诗中语,扁其堂曰:“临深”以寓安不忘危之义。虽位极三孤,不治田宅,不鬻女侍。

      二月初四朱祁镇问李贤:兵部尚书何人可接任,李贤对以都御史马昂、寇深可任。已而六部上官推举的也正是这两人。先是正月曹、石辈举荐的兵部尚书陈汝言,阴险贪墨,边将盈门,得贿无算。科道官连章弹劾,廷臣审实,被帝命籍其家,获藏银数十万两。帝召石亨等说:“于谦始终景泰朝,死时家无余资。汝言官兵部时间不长,银何其多焉。”对此,石亨等无言以答。也是对石亨等人的一次严重打击。于是帝任命马昂为兵部尚书。从此吏部有尚书王翱,兵部有尚书马昂,内阁有李贤。曹、石辈操纵朝政,不像过去那样容易了。《明史》李贤传说:“时劝帝延见大臣,有所荐,必先与吏、兵二部论定之。及入对,帝访文臣,请问王翱;武臣请问马昂。两人相左右,故言无不行。而人不病其专。惟群小与为难。”

闰二月乙丑(初七)赐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李贤诰命并封赠其祖父母、父母、妻子。在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年间,朝廷先后五次累封赠李贤三代及其祖母、母、妻。并恩旨其父李升四次进京面圣谢恩,在天顺年三年进京面圣谢恩时,公卿大臣之父无一在者。见公如麒麟、凤凰,争先睹之。况年八十,当初度之辰,倾朝来贺,缙绅大夫,侈为诗文颂之。李升在京就养者数月。辞朝之日,英宗皇帝特赐宝钞三千贯,且命子贤出城远送,以尽父子之情。公卿大夫,多陪送之。道路观者,无不叹羡。

天顺二年闰二月丁丑(十九)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李贤奏议重新审定《诸司职掌》。李贤的这个奏议,是文渊阁阁臣筹划对各种制度进行审核。

天顺二年三月己酉(二十二)吏部礼部会翰林院选拟皇太子出阁读书,上命侍班官则吏部尚书兼学士李贤日侍不更。其他侍班官则轮流侍讲。

二年四月辛未,复设巡抚官。先是上语李贤曰:“朕初复位,奉迎诸人皆以巡抚官不便。一旦革去,军官纵肆,士卒疲弛。文武官不相制之过也。宜为朕举才能者复任之。”贤因请曰:“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需人最急。”上令贤舆王翱、马昂等议,乃以太仆卿程信抚辽东,山东布政王宇抚宣府,佥都御史李秉抚大同,监察御史徐翱抚延绥,山西布政陈翼抚宁夏,陕西布政芮钊抚甘肃,仍以京官巡抚地方,如旧制。

天顺二年五月壬寅皇帝命吴与弼为左春坊左谕德,与弼坚辞。帝遂命内阁学士李贤,引与弼见于文华殿。从容顾问辞职之意。与弼对以多病之故。且言圣朝才俊济济何用衰朽之人 。 上曰:“重卿学行,特授宫僚。烦辅太子。”与弼终不领命。帝赐吴与弼宴于文华殿,命贤待宴。李贤复请徇其志以励士节,上从之。后李贤作《赠吴先生还家序》已礼送吴与弼还家 。

五月二十九日早,李贤偶因右脚指下为手所伤,复入汤气,遂致发肿,不能趋朝。上即问之,左右以疾对。即遣太监裴当赍羊酒来视疾。六月一日,复遣当同太监安宁赍银五十两来视,又命太医刘礼调治。四日,复遣太监牛玉领礼来视。六日,再遣玉来,每来必以政事数十条参定。七日,趋朝入谢。上甚悦,且云:“先生尚宜将息,不可多行动也。”

时御史刘浚,劾柳溥败军罪,触帝怒。李贤言御史耳目官,不宜谴。石亨谮李贤曲护。帝于是疏远李贤,寻悔悟,待之如初。每独对,良久方出。遇事必召问可否,乃决或遣中官就问。李贤务持大体,尤以惜人才、开言路为急。所荐引年富、轩輗、耿九畴、王竑、李秉、程信、姚夔、崔恭、李绍等,皆为名臣。时劝帝延见大臣,有所荐,必先与吏、兵二部论定之。及入对,帝访文臣,请问王翱;武臣,请问马昂。两人相左右,故言无不行,而人不病其专,惟群小与为难。

天顺二年八月己卯(二十四)谕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李贤总修大明一统志》。天顺五年(1461)四月,《大明一统志》成。先是,永乐中令夏原吉、杨荣等纂修天下郡县志,未成。景泰中,重修《寰宇通志》,仅成未刻。遂命李贤等重修。五年,《一统志》成,诏刊布天下。赐名《大明一统志》,御制序文冠于书首。该书体例,大体仿效《大元一统志》,甚至连书名也似仿效。全书以南北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分区,每府、州分建置、郡名、形胜、风俗及古迹、人物诸目,有简略文字说明。最后两卷为周边民族和邻国。 李贤作《进一统志表》。在李贤奉命总修《一统志》时,大学士李贤建议,请专选进士科,充翰林院官,遂为定制。自后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南、北礼部尚书、侍郎及吏部右侍郎,非翰林不任。而庶吉士开始选进的时候,已经被大家看作储相。 总计明代宰辅一百七十多人,从翰林任宰辅的有十分之九。科举比前代为盛,而翰林之盛则是前代绝对没有的。天顺四年(1460)三月廷试进士后,英宗召谕李贤说:“永乐、宣德中常选庶吉士教养待用,今科进士中可选人物端重、语音正当者二十余人为庶吉士。止选北方人,不用南方人。南方人只有似彭时那样风度潇洒、学识广大的才可选取。”李贤听谕毕,即以英宗语告彭时。彭时当时怀疑李贤想要抑压南方人而进用北方人,故意如此说话,便说:“立贤无方,何分南北?”而李贤对彭时的疑心并不介意,说:“这确实是皇上的意思,怎么办?”没过多久,司礼太监牛玉传旨内阁,令内阁会吏部同选庶吉士,谕旨中的话与李贤所说丝毫不差。彭时对牛玉说;“南方士人岂只有个彭时,比彭时优秀者多不胜数。”牛玉笑道:“且选来看。”同日,李贤、彭时、吕原三人即到吏部同选庶吉士,得十五人,南方人仅有三人入选,而其中江南人只有一位。之所以得此结果,可能是王翱过于奉行君命的结果。本年选庶吉士后。本科进士张元祯,因学问甚博,识见甚髙,立论出人意表,行文笔力老健。被李贤选为庶吉士。张元祯因父命再四,随告假回乡完婚,李贤闻其家微而且贫,又怜其所禀欠厚,骨体甚弱,因此给其家乡的江西的黄布政修《简江西黄布政》书一封。托其照顾张元祯。随后李贤又从甲申科(天顺八年1464)进士中选李东阳、倪岳、谢铎、焦芳等十八人为庶吉士。从丙戌科(成化二年1466)进士中选林瀚、刘钰、章懋、李杰等二十四人为庶吉士。李贤三选庶吉士57人,储养于翰林。亲加督教,如爱子弟。为大明朝积累了大量的后备人才。因而宪、孝之时,名臣相望,犹多为李贤所选拔。

天顺二年(1458)冬十月乙卯(初一)。锦衣卫官校差出提人,惟财是图,动以千万计,天下之人被其扰害不可胜言,此情不能上达。十月乙卯(初一)内阁臣李贤言于上曰:“今天下百姓颇安,惟有一害。”上曰:“何害?”贤曰:“锦衣卫官校是也。”因备述其故。且曰:“今后被告者,非有谋逆重情,不差官校此害庶几少恩。”上疑贤言过实,密令指挥逯杲访之。果然有一人得银三四千两者。上召管卫事指挥门达,戒之曰:“今后差官校,如有似前求索者,一体重罪不饶。”皇上告诫门达后。门达对李贤恨之入骨。由于皇帝对这种非法害人的事,没有认真处理,从而使,门达等锦衣卫更加猖狂,导致以后门达借袁彬一案陷害李贤。

十月戊辰(十四)上召内阁臣李贤谓曰:“朕每得奏章,无不亲阅。易决者即断,有难决者付卿等计议。期必当而后出。”贤曰:“臣等所见未必皆当,更望 陛下留心审处,务求至当然后施行。则政无不善者矣。” 上曰:“然”又曰:“左右或以为万机至繁,一一亲览奏章,未免劳神恐非餋生之道。朕谕之曰:‘予负荷天下之重,而自图安逸可乎?劳一身以安兆民,予所欲也。’左右乃不敢复言。”贤曰:“自古圣帝明王,莫不修德、勤政,所以天下长治久安。彼邪佞辈安知远虑 ?陛下不为所惑,足见至明。更望持守此心,坚如金石。可以驯致太平 。”上曰:“朕处之如常,亦有何劳。不然怠荒,且至虽悔何追?”贤曰:“ 陛下言及此社稷苍生之福也。”

冬十一月,圣节及冬至,例宴群臣于奉天殿。上顾贤曰:“节固当宴,不惜所费,但计牲畜甚众,尚有正旦、庆成,一岁四宴,朕欲减之,如何?”贤曰:“大礼之行,初不在此,陛下减之亦是。”由是每岁二宴,至于正旦亦或不宴,惟庆成一宴岁不缺云。

天顺三年(1459)夏四月辛酉(初十)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李贤等言,胡虏为中国患,不过苟图衣食而已。往者每岁进贡,赖此赏赐,衣食充足,不来侵犯。今虏酋孛来,自为悖逆心怀疑惧不敢进贡,衣食无所仰赖。遂至穷困,所以数来犯边。朝廷宜体天地之量,出榜招谕,或给与米粮,助其衣食,使之改过自新,照旧进贡。如彼听信,不惟免兴师之费,边境人民俱得安生。如或冥不悛,然后出兵剿杀。庶恩威兼尽。上从其言。

天顺三年(1459)五月己酉(二十八)上召内阁臣李贤问迎复事。贤曰:“当时亦有邀臣与谋者,臣以为不可,不敢从。”上问:“何为不可”贤曰:“天位乃  陛下所固有者,若景泰不起,文武百官表请  陛下复位。何用如此劳攘此辈?实贪图富贵,为社稷计。时若景泰先觉,石亨辈何足惜。不审  陛下何以自处。幸而事成,此辈得以贪天之功。且天下人心所以归向陛下者。以正统十数年间,凡事减省与民休息之所结也。今为此辈损其太半矣。上深以为然。1459天顺三年十二月辛亥(初三)上与李贤言及迎驾夺门之事。李贤对曰:“迎驾则可,‘夺门’二字,岂可示于日后。况景泰病危,陛下理宜光复宝位。天命人心,无有不顺,   群臣谁敢不队,何必夺门为哉?且朝廷禁门,岂可言夺。‘夺’之一字,尤非美名。幸而陛下洪福齐天,得成其事。假使景泰左右先知此事,石亨、有贞辈不足惜,未矧置陛下于何地?当时亦有邀臣者,臣知此事甚险,实不肯从。”上闻李贤之言,圣心顿悟。猛省前科道劾石亨疏,有“以夺门之功,滥冒官爵。且朝廷禁门,何名为夺?‘夺’之一字尤非顺理,传之后世,岂不被讥”等语,此语与李贤所言相同,乃深知亨辈之故,即欲复于谦官爵。曹吉祥知之,又以巧言阻止。吉祥即私对石亨言及:“上欲复于谦官爵,被我用巧言谏阻。”后皇帝诏:“自今章奏勿用‘夺门’字。”后于四年春诏以迎驾夺门冒功升者凡四千人悉褫职。“夺门”不再是可居之功,是对曹、石等人的又一次沉重打击。

天顺四年,天下诸司官吏朝觐至京。上召贤,谓曰:“朝觐之弊,不可不革。”贤曰:“诚如圣虑。”即出榜禁约,不许与京官交通,馈送土物,亦不许下人挟仇告害。由是肃然不犯。上召贤谓曰:“黜陟之典,亦当举行。”贤曰:“此祖宗旧制。”即敕吏部、都察院退不职者数百人,旌其才行超卓、政绩显着布政以下贾铨等十人,赐以衣服、楮币,礼部筵宴,命太监牛玉、吏部尚书王翱及予三人侍宴,以励其众。舆论欢然。

天顺四年八月,天下大水,江南尤甚。命户部行被灾州县申报抚按,灾重者全免,稍重者免半,又轻者免三分。时田尽渰没,李贤因召对言曰:臣闻今年水灾甚大,数十年未尝见。此百姓不能存活。上曰:为之奈何。贤曰:若非大加恩典,安得苏息。上曰:如何行则可。贤曰:宜下诏免征粮草。上曰:固可诏,非一二条可行,莫若以旨意,与户部行于天下。贤曰:如此尤善。及户部行天下,奏水灾者无虚日,上见其实。因灾变李贤作《上状自劾》(因灾变)一文。请求皇上明示罪罚,或放归田里,以为大臣不能尽职之戒。

四年,秋八月,敌帅博啰大举入冦,自大同、威远西,拥众南行。边将髙阳伯李文按兵,不敢当其锋。已而,敌众直抵雁门关、代、朔、忻州一带,四散抢掠,炮火彻于京师。人民惊疑,弃家走避,拥入京城莫能止。上初谓此敌穷乏,不过在边掠牛羊而去。贤见人民惊走如此,乃言于上曰:“京师宜出军于紫荆、倒马二关驻札,非欲与之对敌,一则安抚人民,一则使彼知惧,不敢深入久停。”上方欲命总兵者议,会兵部奏,欲遣将统京军赴大同杀敌。上曰:“缓不及事,徒劳人马。驻关之说可行。”于是,遣都督颜彪领兵赴紫荆关,冯宗领兵赴倒马关。然此敌既有可获,见我兵不动,去而复来,遂复敕二关之军赴雁门,人民恃此以不恐。上意初不欲,虽勉强而从,终不悦。后见此敌复来,始以为然。人亦谓贤多言,贤曰:“古之大臣知无不言,今虽不能如此,于此等利害,国家安危系焉,不言可乎?纵得罪疏远,不可顾也。”

天顺四年闰十一月望,月食四分有奇,钦天监失于推算。英宗召内阁臣李贤等谓曰:“月食人所共见,盖因钦天监失于推算,不预奏,故不及救护。汤序以礼部侍郎掌监事,于此而不尽心,旷职多矣。闻序凡有灾异,多隐蔽不言,见天文有变,必曲为解说,或将不祥字语改削而进。若遇吉兆,却详书进呈。其怀奸不忠如此。且上天垂戒,意必有在,朝廷正欲闻灾异以加修省,而序乃隐蔽不言,罪可容乎?”贤曰:“自古圣帝明王咸以谨天戒为首务,仰观圣意,实同往圣,非后世讳言灾咎者比。而序昧于大体,不能供职,诚可罪也。”于是执序及监正谷滨、监副倪忠、春官正郭贵等下狱。降序为太常寺少卿,滨忠等罚治有差。

四年十二月六日,经李贤推荐,皇帝任命崔恭吏部右侍郎。上于奉天门朝罢召贤曰:“吏部右侍郎不可久缺,况尚书王翱年老,早得一人习练其事。”命与翱访其人,得廵抚南直隶副都御史崔恭。明日早于文华殿具奏,上喜,以为得人,以山东布政刘孜代廵抚。因论人才髙下,上曰:“若徐有祯,才学亦难得,当时有何大罪?只是石亨、张軏辈害之。宁免后世议论,可令原籍为民。”贤与翱曰:“圣恩所施最当。”即传旨下之户部。

天顺五年(1461年),加太子太保。李贤举贤任能,以惜人才开言路为急务,为人耿介忠直,英宗遇事必召李贤,李贤意见多被采纳。

五年二月,因锦衣卫指挥所行江西弋阳王败伦事涉虚,上召贤曰:“宗室中岂愿有此丑事?彼初既以为实,今却云无此事,以此观之,其余所行,枉人多矣。”贤曰:“诚如圣谕。”因言法司明知其枉,畏避此辈,不敢辩理。贤曰:“若旨意付法司,但有枉者与之辩理,不许畏势避嫌。”上曰:“然。”于是召法司戒饬之,人人皆悦。一日,上言及此事,贤曰:“清平之世,若刑狱枉人,实伤和气,惟陛下明见如此,斯民幸甚!”。天顺五年六月丁亥(十八)时各处告讦并采访事情重者,皆即遣锦衣卫官校籍其家。内阁臣李贤于上前言其多枉。因敕法司情重者,奏请余悉发巡按御史并所司问理。不许枉人,违者重罪不宥。至此对于锦衣卫在李贤的三次建言下,其权利最终受到了限制。

天顺五年四月乙未 (二十五)英宗召内阁臣李贤,谓曰:“朕自复位以来,每日五鼓初即起,拜天毕,阅奏牍,处分讫乃朝庙,方视朝,退朝母后,还宫复阅奏牍罢进膳。饮食随分,未尝拣择,衣服并随便,虽着布衣,人岂以为非天子也?”贤曰:“如此节俭,益见盛德。上节俭则下民自然富矣。”英宗曰:“《四书》、《尚书》,朕尝读遍,如二典三谟,真是格言。帝王修身、齐家、敬天、勤民、用人,为政之道,尽在其中矣。”贤曰:“然。愿陛下体而行之,幸甚。”曰:“朕在宫中,虽极热不挥扇,虽隆寒不近火。”贤曰:“陛下圣质,所禀坚厚,体备中和之气,故能如此。臣闻宋仁宗亦然。”英宗曰:“朕闻景泰不与大臣接言。”贤曰:“自古明君,未尝一日不与大臣论治天下之道,所以天下常安。先儒谓接贤士大夫之时多,于君德又有益。”英宗曰:“然。”

天顺五年四月己亥(二十九),上召贤谓曰:“今府库钱粮所入者少,所出者多,奈何?且军官俸一季关银十四万余两。”贤曰:“自古国家惟怕冗食,今一卫官有二千余员者。”上曰:“一年四季,或以一二季支与布钱,何如?”贤曰:“须与户部议。”一日,上召贤,同吏、户、兵尚书议此事。上曰:“尔户部奏来,朝廷复令会议。不然,不惟归怨朝廷,亦归怨尔数人矣。宜慎密之。”贤因言:“在京军官老弱残疾者,令兵部渐渐调出在外,却以军补其缺,以省冗废。”上曰:“此时恐难行。”贤曰:“宜安静行之,如无事然,使其不觉可也。”上颔之。贤又言:“军官有增无减,且天地间万物有长必有消,如人只生不死,无处着矣。自古有军功者,虽以金书铁券,誓以永存,然其子孙不一,再而犯法即除其国,或能立功,又与其爵,岂有累犯罪恶而不革其爵者?今若因循久远,天下官多军少,民供其俸,必致困穷,而邦本亏矣,不可不深虑也。”上曰:“此事诚可虑,当徐为之。”自天顺四年水灾以来,天下米谷皆贵,人民艰难。至五年尤甚,贤深忧之。六月中,因陜西凉州、庄浪一带,敌势骁悍,围困城堡,日久不退,及遣将官仇廉领兵自兰县过河与庄浪合兵,又被敌兵截路杀退,敌势益大,过河抢掠羊马财物,官军莫敢与敌,关中震恐,乞大军剿杀。于是,以兵部尚书马昂总督军务,怀宁伯孙镗为总兵官,京师出军一万五千,河南、山东调军二万。因此事,天顺五年六月,辅臣李贤与会昌侯孙继宗、尚书王翱、马昂,请于上曰:“今天下人民艰难,况又兵起,宜宽恤以苏民困。”上有难色,不得已而允之。太监牛玉亦闻下情如此,力赞行之。于是开写十数条最苦于民者,悉皆停止。

天顺五年(1461)七月二日,曹吉祥与曹钦谋反。因吉祥従子昭武伯钦杀人事觉。御史劾之。上虽见原,而下诏戒谕勲旧之臣。钦益惧与吉祥养死士谋不轨幽上于南宫,而立皇太子。因西师行乗机入内为乱。朝臣当道或有憾者戕害之。击公伤首及耳,且持公谓曰:“某等迫于谗间,不得已为此,请入疏以申救。”公曰:“尔既杀雠偿怨,能止戈反正,我当言之。”上得疏乃知公在,甚喜。既脱于难。上急召公入。公手疏曰:“逆贼就禽,此非小变,宜诏天下,一切不急之务悉皆停罢。”且言自古治朝,未有不开言路者。惟权奸欲塞之,以遂其非。由是陷于大恶而不悟。于是皇帝下诏,诏示天下,布宽恤,开言路。此诏下,言路始开。

八月十六日,上敕吏部曰:“学士李贤为贼所伤,乃能力疾恭事,忠勤可嘉,特加太子少保,如敕奉行。”贤上《辞加太子少保》恳辞。上曰:“官以酬劳,朝廷自有公论。卿宜承命,所辞不允。”明日,上召问曰:“先生何故恳辞?”贤曰:“臣实不敢受此加秩,乞容臣辞免。今再进本。”上曰:“先生劳心国事,非他人比,虽进本十次亦不允。”贤不得已,受之。

天顺六年三月,陜西管粮通政司参议尹旻奏:“敌退,河开,军马众大,人民供输困极。”贤谓:“兵出在外,可暂不可久。暂则为壮,久则为老。且敌兵在边,安能保其不来侵犯?若虑其复来,不可退兵,更无休息之时。今陜西人民疲困已极,若不趁河开之时暂退军马,宽其供给,人民愈加逃窜,粮草既缺,大军亦难驻札。况今年不得耕种,明年益乏粮草。宁可暂去暂来,不可久留在彼,庶使民得乘闲耕种,日后或再用兵,不致误事。此时,莫若令彼处官军且耕且守,调去军马俱令回还,只留文武官各一员,提督彼处城堡军马,庶为允当。”上以为疑,意谓外敌复来,又用调兵,乃命总兵与兵部尚书来阁下会议,卒从李贤言。

天顺六年(1462)河南彰徳府磁州知州朱贞,因朝廷遣中官取異魚,磁地所産不多,民苦逼廹,貳守以下將引避。朱贞不可曰:“朝廷設官以為民也”乃秉誠禱于河,異魚湧至。且委曲調䕶,民免於擾。李贤听闻朱贞政績,后遂薦為鄧州知州。李贤这种关心家乡的事情,不仅推荐勤政廉洁的官员到家乡任职,同时还表现在赋诗贺家乡清官。推荐段坚字可久,号容思,兰州人。任南阳知府,在任期间,建志学书院,与人士讲习濂、洛之书。其童蒙则授以《小学家礼》。祀烈女,迸巫尼,凡风教之事,无不尽心。1458年为邓州知州崔富其父作《处士崔君墓碣铭》赞扬其父教育崔富在邓州做官期间要清正廉洁。其父言:“汝在官,俸禄之外一毫无取于人,异日,行李萧然而归,方是孝子。”正统十三年(1448)四月为知邓州杨仪,作《送杨公仪知邓州序》,以圣人之道,勉励杨仪富邓州之民,兴邓州之学。正统中为官南阳通判湖广茶陵人罗琥作《送罗通判序》。为到邓州内乡任县令的颍之太和人貊安,作《《送貊知县之内乡序》。要求其要“视民如子”。对到邓州任儒学学政的,浙之江山右族人柴惟一作《送邓州学训导柴君序》。序中要求其:“必待师长教条之严、诲诱之勤,既久且坚乃克就业,而人才之效可冀。”为到南阳府作推官的杨玉华作《送南阳杨推官序》相送。要求“政以为治,刑以辅治。”

天顺七年二月,会试场屋灾,举子焚死者数十人。是月晦夜,空中有声。李贤密上《乞消天变》疏,疏曰:传言无形有声谓之鼓妖,上不恤民则有此异。惟陛下悯念元元,凡一切不便于民者,悉皆停罢,则灾变可弭。上览之,复命贤上宽恤事件,密封以来。贤因疏十事上陈,。一曰:清淹禁罪人;二曰:止银场煎办;三曰:停岁造纸札;四曰:蠲被灾粮税;五曰:弛蒭粟之征;六曰:罢亏损马疋;七曰:饬边臣抚恤兵民;八曰:命有司存恤流移;九曰:戒御史纠察贪吏;十曰:禁外官因事科敛。上皆从之。即诏行天下。贤又请罢江南所造缎疋及磁器,清锦衣卫所监罪人,止各边守臣进贡,及止下番所遣使臣,停中外买办采办。上不从,贤执之数四,上不从,止取前十条行之。左右见贤力争,皆寒栗。同列亦为贤惧。贤曰:古之大臣,知无不言;今虽不能尽然,至于利害系国家安危者,岂可默默以苟禄位。然上知贤之深,终不以为忤也。帝虽殷忧啓圣,而李贤尤善顺从上意,故皆处置得当。帝每召李贤独见时,英宗必称先生。

七年九月,李贤遭遇一生中第四次大难(即李贤在《古穰集》偶书一文中说的“遭诬枉之害”)。先是,在天顺二年十月,李贤请罢锦衣卫官校刺事。帝不允。英宗复位之初,虑廷臣结党。,欲知外事,倚锦衣官校为耳目,由是逯杲得大幸,门达反为之用。逯杲遣校尉侦事四方,文武大吏、富家高门多进伎乐货贿以祈免,亲籓郡王亦然。无贿者辄执送达,锻炼成狱。天下朝觐官大半被谴,逮一人,数大家立破。四方奸民诈称校尉,乘传纵横,无所忌。五年七月,曹钦反,入逯杲第斩之,取其首以去,称逯杲逼其造反。逯杲死,于是皇帝正式升任袁彬为锦衣卫指挥使。袁彬仗着皇上旧恩,不肯居门达之下。门达深恨他,他访知袁彬的妾父千户王钦骗人财物,便奏请将袁彬下狱,判自赎徒刑还职。有个叫赵安的,最初作为锦衣卫力士给袁彬办事,后被贬戍铁岭卫,被赦回后,改做府军前卫,因有罪被下到诏狱。门达判赵安改补府军是由于袁彬请托的缘故,于是再次逮捕袁彬,进行拷打,诬陷袁彬受石亨、曹钦的贿赂,用官家木材建私宅,向督工的宦官索要砖瓦,以及夺人子女为妾等罪名。军匠杨埙不平,击登闻鼓为袁彬诉冤,言语连及门达,诏令并交门达审理。当时,门达忌妒大学士李贤受宠,又多次规劝自己,便曾在皇上面前诬陷他,说李贤接受陆瑜的黄金,为他求取尚书一职。皇上怀疑了,有半年不下诏书。至此,门达拷打杨埙,教他引出李贤,杨埙即谎称:“这是李学士教我干的。”门达非常高兴,立即上奏皇上,请求法司在午门外会审杨埙。皇上派宦官裴当监视。门达想抓住李贤一起审讯,裴当说:“大臣不可辱!”门达这才罢了。到审讯时,杨埙说:“我不过是个小人物,怎能见到李学士?这都是门锦衣教我。”于是李贤得免被执之险。门达气色沮丧,话都说不出来,袁彬也历数门达纳贿的情状。事情真相大白后,贤上疏力辞,以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为言。上不允辞。并劝解说,此事不用介意。至此,李贤的危机才得以解除。李賢虽然逃脱了诬枉之害。但其堂兄,时任湖广参议的李孟芳,在天顺七年十一月辛酉(初七),因都指挥佥事门达言校尉丁礼等访知李孟芳有贪淫迹。帝命锦衣卫,执湖广布政司参议李孟芳下狱。

天顺八年(1464年),八年春正月,帝不豫。命太子视事文华殿。有间太子于帝者。帝卧文华殿,密召李贤告之。贤顿首伏地曰:“此国本也,愿陛下三思。”帝曰:“然,则必传位太子乎?”贤又顿首曰:“宗社幸甚”帝起,立召太子至。贤扶太子令谢。太子抱帝足泣,帝亦泣。谗竟不行。英宗病重,召李贤委以托孤重任。天顺八年正月十六(1464年2月23日),英宗卒,遗诏罢宫人殉葬(从李贤建议也)。正月二十二日皇太子见深即位,是为宪宗纯皇帝。大赦天下,于是李贤请。复于谦等官。以雪冤柱 盛顒為官。有清如水。明如鏡之謠。天顺八年二月庚子(十七)赐敕升太子少保、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李贤为少保兼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寻,命知经诞事。在东宫贤等尝侍讲读也。

天子即位,有欲専致隆于上生母者。公曰:“天子新即位,四海颙望。凡事宜悉遵遗诏。庶几顺天理、服人心,脱或不然,则当尊母妃为太后,于皇后为太后上加二字以别之。卒如公议。尊皇后为慈懿皇太后,贵妃为皇太后。

天顺八年三月丁巳(初四)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李贤等言,正月以来,风霾蔽天,日黯无光。他以天象异常,劝诫皇上敬以修身,正以驭下,刚以断事,明以察微,持之以恒,这样天变自然消弓耳,和气自然来临。李贤上《论辅养君徳》疏。疏言。窃惟:人君一身为天下之主,所系至重。臣民瞻视以为休戚,四夷观望以为向背。若行事合宜,则中外人心自然悦服。不然,则人皆离心离徳,欲天下治安,不可得矣!今陛下初登宝位,天下之人莫不延颈举踵,仰望治平。然治平之本在于君徳,而辅养君徳又在左右前后必得老成端谨之人可也。臣窃见,内臣曾事先帝历练老成,随侍皇上端谨小心者不为无人。伏望皇上,命其不妨管事于每日退朝燕居时分,不许暂离左右。旧日随侍读书者,宜照旧每日随侍,不必分班。其余使令之人,亦须选择谨厚淳笃者供事。如此,庶于君徳有益。但有轻浮顽滑、喜好生事、逢迎取悦供耳目之玩、信佛老之教者,皆不可近。伏望皇上,即日退出各衙门办事,毋今随侍。如此,庶于君徳无损。臣受朝廷禄位,为宗社生民至计,敢不竭忠尽言。惟皇上刚断而进退之。天下幸甚!

天顺八年三月戊午(初五)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李贤等言:“皇上即位,恩加四海。政事清明。然而天时有未和者,盖由阴气太盛之所致也。惟自宣德至天顺间,选取宫人数多。其中不无忧思、怨嗟有伤和气。而浣衣局没官妇女,其情尤甚。 皇上其弘 天地之仁,特赐简阅留其有职务及不愿出者,其余愿出并浣衣局妇女皆释放宁家。此实前代圣帝明王盛德之举 。”上曰:“卿言合朕意,其亟行之。”于是放出宫人中外欣悦。

天顺八年,门达附宦官事败,门达被判调到贵州,他将出发时,言官纷纷上疏弹劾他的罪行。皇上命将他逮捕治,最终皇上命宽恕门达,发往广西南丹卫充军。不知者以为出李贤意,门达朋党竞相匿名投递文书中伤李贤。贤不自安。于三月戊寅(二十五)上《乞退闲》折,恳辞退休。李贤在奏书李说:“臣思平生并无怨恶于人,然累被怨害。以臣职居辅导,心怀忌嫉故耳。”“今又闻此遗恨之言,实不自安,决宜退避。”奏入,皇帝三月二十六日。旨曰:“卿,历练老成,朝廷倚任。小人造言无理,朕已有处治。宜尽心辅导,所辞不允。钦此。”同时还下令禁诽谤毁议。

天顺八年五月丁巳(初五)京师下大冰雹,大风刮走瓦片,吹倒郊坛的树木。李贤上《奏灾变》疏。疏言:“臣见,昨日申时天大雨雹,风雷交作,飘瓦拔木。又闻,天、地坛正殿覆瓦及各屋垂脊、外门拴木多有损坏。上天垂戒之意显赫如此,不可不惧。伏望皇上,勉加修省,虽在闲静之中,常如对越神明之时,不可一毫与左右亵狎,亦不可听其哄诱而宠用之。每日惟与老成之臣商议,君徳如何而修,朝政如何而举。念兹在兹,顷刻不忘,又当写敕戒谕群臣,使君臣上下一同修省,庶可以回天意。臣愚见如此,谨具题知。”

天顺八年秋七月乙亥(二十四)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李贤等言:“山西大同境内,自春不雨至今,二麦已无收。秋禾复大半槁死,人民恐至饥窘失所。况边报日夕不绝,外虞亦不可不防。乞敕巡抚官加意抚安堤备。以免逃移,以固藩篱。上曰卿等虑是。

天顺八年八月壬辰(十一)少保、吏部尚书兼盖殿大学士李贤等,闻工部涓日造卤簿大驾。进言曰:“恩诏方颁,民困之苏未久,宜暂停止 。”上曰:“卿等言是,此朕偶徇有司之请,未之思尔。”

八年八月李贤又迎来了一生中的第五次大难(即《古穰集》卷九偶书一文中说的次遭谤毁之害)。先是三月遭门达党徒匿名诬陷,七月明宪宗下诏称宦官牛玉矫诏方使吴氏为后,于是废吴皇后谪牛玉孝陵种菜。南京給事中王徽、王淵、朱寬、李翱、李鈞等合疏言玉罪重罰輕,因並劾大學士李賢坐视牛玉成败不出一言。黨惡欺君,莫此為甚。請並罪賢等,為大臣不忠者戒。期间又有小人,欲害贤日甚。上命锦衣卫严禁之。且遣卫士夜宿贤宅,护贤以行。最后上诏曰:“牛玉坏大婚礼,众人无预。朝廷已有处分。徽等不知情,实妄言要誉,希求进用。”令吏部俱调官远方。于是王徽等俱调州判官。此次李贤遭谤毁之害才得以避免。

成化元年(1465年),宪宗即位,晋贤为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知经筵事。李贤经常规劝宪宗,要亲贤远奸,勤政爱民。有内直将军,愬天顺初因入直迎驾而升非冒功者今一切褫职非法意上念其乆于役特复之而以迎驾夺门升者纷然入愬不已公言于上曰自石亨辈此举之后人以得富贵之易贪利者惟幸有事宜早治之且请复故少保于公谦等官赐祭改葬以雪幽枉上亟是公言命兵部按其以迎驾夺门升者自太平侯张瑾兴济伯杨宗以下俱夺爵盖公欲消患于未萌故于上即位极言之由是汹汹者衰息有识者至今以为难。李贤贤复言少保于谦有定倾保大之功有贞辈诬陷。时于谦子于冕也具疏奏上,成化帝览疏,叹曰:“于谦之功与冤,先帝素知之,屡欲封锡,为有贞等所蔽。朕今即位,何忍置之?”遂召回前阁下商辂、陈循等,并侍郎王伟、项文曜,少卿古镛等,复其爵,皆当时被石亨指为奸党者。又复王文、于谦、范广等官爵。释于谦家属,即遣行人马璇赐于谦祭物、祭文。

成化改元端阳后五日,李贤左颊中偶患肿结,即召疡医刘英医治,嘉其医道精熟作《赠太医刘君序》相送。

成化元年(1465)六月二十日,赐诰,李贤特进阶光禄大夫、勋柱国。赠封三代如制。加赠李贤妻黄氏加赠为一品夫人;加封李贤之继室周氏为一品夫人。

成化元年十二月甲午(二十一)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李贤近因礼部言气燠失调天不降雪,上《弭灾自劾》疏,恳赐罢归田里。在奏书中李贤说:“大臣中其咎最重者,为臣一人。盖五府、六部都察院各理其事。臣居内阁,不但专掌制敕文书,又任辅导之职,与闻国政。天之降灾示变,非臣之咎而谁咎!乞皇上查臣情,恳赐臣罢归田里。”奏入。帝曰:“修徳弭灾,上下同之。引咎自归,已见诚意。所辞不允。”

成化二年春正月丁未(初四)大学士李贤等言:“荆襄贼寇虽已遣将往征,其间山林深阻,流民积聚众多,贼闻大军南下,必邀劫流民以为党助。其流民,亦恐官军一概剿戮。因而党贼偷生。如此则贼势益众,愈难扑□□烕。宜降圣旨榜文开谕流民,俾各安业,有能擒斩贼首出献者,比官军倍加升赏 。”上是其言。

成化二成化二年二月庚辰(初八)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李贤等言: “州县正官乃亲民之职,实系民之休戚。循资选补,恐未能得人。宜精加考选,惟贤是用。”上曰:“有司正官,得人则庶事理,而民爱惠。非其人则政务隳,而民被害矣。吏部其精加选授,毋用匪人。”

成华二年(1466)二月二十二日,封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南阳李公(李升),以疾终于正寝。成化二年三月己酉(初八)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李贤父,封少保吏部尚书升,卒于家。贤乞归守制,有旨方今用人之际李贤令驰驿奔丧,葬毕速来。且赐葬祭及斋粮麻布如例。贤上《乞终制》折,乞终制奏曰:“圣朝以孝治天下,仕者官无大小,于父母之丧皆终三年之制。俾为子者,得以尽其孝亲之心。臣饕居重职,若徒尽为臣之事,而不得尽为子之道。恐得罪于名教,乞允臣终制。依例起复庶得忠孝少尽于万一。”三月初九日帝诏曰:“朕赖卿辅导。卿勿以私恩,废公义。宜抑情遵命,以成大孝。不允终制。”大学士李贤十日上《再乞终制》折,再乞终制。奏曰:“臣自出仕,违父母膝下三十五年。父今八十七岁而卒,使臣又不得终三年之制,抱此终天之痛,死不瞑目矣。今 皇上欲臣奔丧而不听其终制,岂非以国家之事为重哉。臣非不知所重,但今内外大臣无非忠正老成之人。去臣一人亦不为少。况三年之间瞬息而过,臣年仅五十有九,未填沟壑,驱策驽钝,以报称万一,尚有日也。”奏入。成化二年三月○壬子(十一)诏曰:“卿当深念职任之重,移孝为忠,不必固请终制。”特遣中贵伴行。李贤请陈文以太常少卿兼翰林院侍读孙贤 所述之生平事状撰《明故封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李公神道碑铭》。成化二年三月甲寅(十三)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李贤以朝廷遣官营其故父葬事。奏原籍旱涝相仍,恐劳民伤财,乞暂停止 。上不允,命所司营之。润三月二十六日葬于州城西南之原(今邓州市古城办事处解放村阁老坟)。李升安葬毕。同行之太监林兴即催促李贤还京复任。回京道中,所见军民利病八事。八事大约乞重守令之选、毋拘常格以免隳政、留河南所运之粟以备民饥、停通州诸卫薪炭之征以苏民困、蠲江南马戸而复本处民户代之以均劳役、増天津诸卫及河南荥泽新乡诸处驿逓以便往来、开卫学军生岁贡以振淹滞 。上即命所司议行。又言:“祖宗创业垂统,宫禁甚严。内外闭密,内帑充积无碍,游有常所,无起离宫,赐有常度,无开辜穴。愿赐垂览。”

成化二年五月,李贤葬父回京后,觐见皇上,帝慰劳有加。学士彭华以私事拜会李贤不果。彭华内心实妒李贤名望在其族兄大学士彭时之上。再加上编修尹直与张元祯有隙。直趋贤言曰:“元祯将以某某请荐于公皆以贿也”已而元祯果请贤,访之得实。遂疏元祯。故元祯亦怨李贤。适罗伦初及第,李贤有夺情事,三辞不允。华与元祯遂嗾伦曰:“李公一代伟人,而有此事。君若能论其非,则大魁之名庶不虗矣。”罗伦遂上书论贤有旨谓夺情出自朝廷非贤意罗伦狂妄轻浮遂谪补外任华惧因扬言于人曰我辈虽与伦同乡迹实疏也不意其狂妄如此时修撰谢一夔密知之遂发以语人至弘治中元祯遇编修何瑭于侍郎吴宽宅自掩曰当时罗状元论李文达实彭君与我启之冀救正李公也人于是益信元祯与华之险谲矣。

成化二年五月五月三日,修撰罗伦受彭华唆使上《论李贤不当起复疏 》疏论李文达夺情起复。歴陈古今起复之非,反复数千言。帝有旨罗伦枉妄粗疏,难居近侍。吏部其调除外任。遂黜为福建市舶司副提举。成化二年五月丙子(初六)大学士李贤受命复任视事。贤再乞终制。诏曰:“卿言之再三,朕已具知。但委托尤重,宜体至怀。即日就任,慎勿再言。”

成化二年(1466))五月,李贤染病不起。十二月十四日,李贤卒于赐第之正寝,享年五十有九。上震悼,辍朝一日。赐葬祭如例。又遣礼部尚书姚夔谕祭。诏:“每遇七日及下圹,皆遣使祭。命工部给棺椁与斋粮麻布,兵部给驿舟还其丧”。 丁亥(1467)春,其子李璋、李玠,奉柩南还。成化三年(1467)五月初七日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文达。是年七月十九日,葬于邓州城南刁河之阳,今龙堰乡姚营阁老坟自然村。陈文为其撰写墓志铭,彭时为其撰神道碑铭。立石墓道,着功行于上。李贤生前已荣封三代,其曾祖李宽甫、祖李威赠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即内阁宰辅,葬在祖莹,即邓州长乐林之阁老坟。李贤父李升加封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葬于今邓州城区西南部即今古城办事处解放村,亦称阁老坟。成化三年(1467)三月官其子李璋为尚寳司丞。哀荣始终,自三杨先生之后,一人而已。至清朝时,乾隆四十九年七月初二日赠祀李贤等陪祀北京历代帝王庙。弘治三年,邓州知州高昇申請,在州城外東南隅建李文達公祠。秋仲月祀,敕賜祭田四十畝,奉祀生四名。康熙三十三年,知州萬愫又重修李文達公祠

李贤娶武畧将军之女,黄淑静为妻,生一子,母子早亡。其妻黄淑静累封至一品夫人。

继娶监察御史安庆知府周济(字大亨)之女,周端贞为继室。累赠至一品夫人。

生子三:长:李璋,字士钦。成化三年(1467)三月荫尚宝司司丞,戊戌(1478)进本司少卿,辛丑(1481)进卿。九岁考绩,进太常少卿。上疏请革滛祠、清丁役、增乐舞、谨枉事,诏议行之。丙辰冬有事天寿山,以劳瘁感寒,疾呕血于弘治丁巳七月二十五日,卒于京师之赐第。年四十有九。上遣官谕祭,命锡中书科书诰出身。

       次:李玠,字士敬。初从威宁伯王越以军功授总旗,成化十六年五月命锦衣卫冠带总旗李玠为本卫署百户,后升至本卫千户。

       三:李□,字士贵,事不详。

女二:长女李滢,生卒年待考,适程敏政。通诗书、女红,能酿酒,曾为内阁学士焦芳妻吕氏讲解《列女传,孝经》诸书。

次女名不详,适衍圣公孔弘绪。

李贤一生,少即有志圣贤之学。在吏曹遍书箴铭于坐右。自以受知英宗,遂身任天下之重,知无不言,言无不力。天下亦倚公为重。一生遭遇五次大难,正统十四年八月,初遭土木之害。天顺元年六月,次遭权奸之害,五年七月,次遭逆贼之害,七年九月,次遭诬枉之害,八年八月,次遭谤毁之害。虽遭谗罹谤,处之泰然。登对之际,气象雍容,言辞简当。将顺匡救之力甚多。诸如:修太学、出宫人、废殉葬、赦文圭、出内帑、救灾民、设卫学以及庶省冗费,抵御外患,废赏外爵,罢锦衣卫,惩治曹石,雪于谦冤等等不胜枚举。爱惜人才惟恐弗力,而以奬恬退厉名节为先。所荐引年富、轩輗、耿九畴、王竑、李秉、程信、姚夔、崔恭、李绍等,皆为名臣。四次作为殿试读卷官,为朝廷选拔优秀学子,三选庶吉士57人,储养于翰林。亲加督教,如爱子弟。为大明朝积累了大量的后备人才。因而宪、孝之时,名臣相望,犹多为李贤所选拔。与学士吕文懿公及今学士陈公、彭公,相处十余年未尝失辞色,每语具以忠言相告。而于讲学、论政,至终日忘倦。人有善若已出不白之不已。遇天变民瘼,忧形于色,每以裁抑浮费,苏息民力为本。人有急难,以身救之。而于植台谏,慎刑狱,尤惓惓焉。凡册后妃与请王大丧大祀冠婚之礼,及皇帝之初亲耕视学诸大典礼,悉命李贤与礼官,増损仪式而后行。白金文绮上尊珍馔与夫四方贡献,内帑图书。赐赉无虚月。李贤每以盈满为戒。取《小旻》诗中语,扁其堂曰:“临深”以寓安不忘危之义。虽位极三孤,不治田宅,不鬻女侍。为学,务实践不为空言。因自号浣斋。孝友敦睦之行,有人所难能者。所居图书左右口诵手録。虽老不懈。每有得,即识之。有《体验録》一巻、《杂録》三巻所被顾问。有《天顺日録》三巻。作文章以理为主,不为艰深,靡丽之词,每教人以晦庵、草庐为法。有《古穰集》若干巻,诗冲澹温厚。有《和陶诗》二巻、《和杜诗》一巻、《读诗记》一巻、《读易记》一巻、《南阳李氏族谱》若干巻。惜其著作所遗甚多,今仅《讀易記》、《天顺日录》、《古穰文集》、《古穰杂集》等书收入《四库全书》,尚留传于世。

《明史》称赞李贤曰:“英宗复辟时,正值军队饥饿之后,民气还没有恢复,当权的奸臣内讧,国家的栋梁倾斜偏移,朝野多变故,时事也很棘手。李贤一人支撑其间,气势充沛,游刃有余。奖励人才,整顿纲纪。到宪宗、孝宗之世,名臣相接,也多是李贤所赏识提拔的。伟大啊,真是作宰相的人才。”

主要参考书目:

清孙奇逢《中州人物考》、嘉靖《邓州志》、《河南省邓州市地名志》、骆立群《邓州古代史考》、(明)雷礼撰《内阁行实》、俞宪辑《皇明进士登科考》、王鸿绪《明史稿》、(明)耿定向撰《先进遗风》、《明典汇》、《英宗实录》、《英宗宝训》、《宪宗实录》、《宪宗宝训》明·余继登《皇明典故纪闻》、明·孙高亮《于少保萃忠全传》、清 孙承泽撰《春明梦余录》《今图书集成.》、明 焦竑《国朝献征录》、朱睦㮮撰《大学士李文达公传》、(明)陈建撰《皇明二祖十四宗増补标题评断実纪》(明)唐鹤征编 陈睿谟评《皇明辅世编》、(明)卜世昌、屠衡同撰《皇明通纪述遗》、《明史》、《篁墩文集》-明-黄训《名臣经济录》、《明史纪事本末》、《明史》、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 15册吴伯与撰《国朝内阁名臣事略》、《大政纪》、清孙奇逢《中州人物考》、明李贤《古穰集》《天顺日录》、清·龙文彬撰《 明会要》、《皇明通纪述遗》、明黄光升撰《昭代典则》、明·廖道南《殿阁词林记》《明外史》、王圻《通考》、《昭代典则》、清·龙文彬撰《明会要》、赵毅、罗冬阳著《正统皇帝大传》、《明诗综》、董光和 张国乔编《明代人物小传》、(明)过庭训撰《本朝京省人物考》、明 焦竑《玉堂丛语》、明·夏尚朴撰《东岩集》、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明)张嘉和撰《通纪直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史○李贤吕原子常岳正彭时商辂刘定之
明朝状元系列第五十七:嘉靖丁未科状元李春芳
《狯园·仙幻卷》:夜游滇南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三十六
明代河北省出了6位内阁首辅,其中2人都姓李
我的祖先—明朝儒家贤相刘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