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齐物见心 · 当代中国写意花鸟画九人展 | 阴澍雨

  齐物见心

  当代中国写意花鸟画九人展

  二〇一七 · 广州


  指导单位 | 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 | 广东美术馆

  协办单位 | 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观察》杂志、当代岭南艺术研究院

  艺术总监 | 王绍强

  策 展 人 | 于洋

  参展艺术家 | 林蓝、李云雷、许晓彬、许敦平、阴澍雨、周午生、 李雪松、刘海勇、曹远平

  展览地点 | 广州市二沙岛烟雨路38号广东美术馆5、6、8、9 号厅

  展览时间 | 2017年2月22日—3月12日


  阴澍雨,河北霸州人,1974年生于河北香河。1994年毕业于河北轻工业学校陶瓷美术专业;200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获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美术观察》栏目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Q&A

  于洋:写意花鸟画重在面对自然物态时写其意、见其心。在呈现物象生机的过程中,在笔墨与造型的生拙、润涩、收放之间,“见心”是其要害,亦是其难度。花鸟画写生难在要兼顾笔墨造型的准确与物象表现的传神,也难在要通过深入体验造化而反证于造化。在创作的过程中,你如何理解作为一种创作状态的“写意”?

  阴澍雨:创作状态的“写意”是自然灵性与自我情感的交融,又要通过书写性的笔墨表现出来,通过作品来承载。我理解为两个方面:一为概括,一为表现。 “写意”首先要概括客观物象的物理特征,这种物理特征既包含了对象的自然属性,也有外部环境所形成的朝夕雨露之态。花鸟画“以花言志,借物抒情”,对自然花鸟的概括成为先决条件,它让人的情感得以调动、寄寓。古人将 “写意”的状态描述为“意到情适”,我的感受亦如此说。自我的理想与情怀都在自然地流淌,如何在笔墨的塑造中表现内心是“写意”的要义。我们展览的主题“齐物见心”就是对写意的状态的描述,也是我理想的创作状态。

  于洋:在创作实践中,“写”意味着笔墨的放松、随性和情绪的淋漓抒泻。在你看来,当下的都市情境和生活节奏与传统语境下的“写”的精神有何关联?

  阴澍雨:不管我们处在过去的时代,还是活在当下,都需要表现主观的精神世界。“写”是重要的手段,传统语境中的“写”更多地与 “书写”相关联。因为在过去,人与毛笔的关系在日常书写中得以合一,书画关系密不可分。当下语境中的“写”则更关注人的创作状态,是在抒写情感。至于笔墨所反映出的放松、随性和情绪的淋漓抒泻是共同的表象,不论是在过去的农耕社会,还是在今天的都市情景中。所以在我看来,“写”的精神无关古今,贯串于中国画的发展轨迹,今天的社会生活需要“写”的精神,今天的创作也需要“写”的精神。

  于洋:你如何看待传统形态的笔墨与章法范式?在你的日常创作、教学与思考中,它们对你的艺术意味着什么?

  阴澍雨:我一直坚持传统风格的创作,延续了传统绘画中已有的笔墨与章法范式。我始终认为如果没有传统笔墨与章法范式,就没有写意花鸟画。因为范式是在经历了历代艺术家的发展与创造之后形成的,但它不是僵死的,也在变化。比如说画竹“以浓墨写正叶,以淡墨写反叶,自文与可始”,这是范式,但画竹法在后来的发展中还会有新的范式产生,它会以已有范式为基础。如果想完全摈弃传统范式很容易,但新范式的创造要有前提,它是一个限制,没有限制的拓展没有意义。当然,如果不在中国画这个范畴中讨论,那就是另外的话题了。对范式的学习很重要,在教学中要更多地辅导学生了解并掌握笔墨的范式,在创作中也要融通消化,在精力允许的情况下,我也会做一些专题研究。


  清明的味道

  文 | 阴澍雨

  每到清明时节,就会回想起江南的味道,温和的空气中,处处有花香,沁人心脾。总少不了细细的雨丝,无声无息地浸润着万物。

  我在杭州读大学,前后经历了五年的时间,加上我又是一个北方人,到南方生活,对江南的春天倒是分外敏感。我学中国画,学花鸟,杭城的花木品目繁多,要想写生,亲近自然,再也没有比杭州更好的去处了。中国美术学院就在南山路上,穿过马路就是“柳浪闻莺”,每天都可以到西湖边走走,对玉兰、海棠、紫藤、美人蕉开花的时节、位置都了如指掌。湖岸边“一株杨柳一株桃”,清明前后的桃红柳绿是最典型的西湖景观。柳浪闻莺公园就如同古人诗中描写的“荫浓烟柳藏莺语”一样,到处是鸟鸣声。印象最深的是白头,叫起来打着嘟噜,嗓门嘹亮,且喜成群嬉戏,与无声的细雨形成对比。记得美院宿舍的阳台上经常会留下吃剩的水果,一早就会引来白头争食,很早就会被鸟叫声吵醒。这些与校园相关的记忆尤其深刻,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愈发美好。毕业几年后的一个夏天,我回到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已经建成新的校舍,我读书时的建筑已经不复存在,新的校门高高大大,变得气派起来。南山路也完全变了模样,我都认不出了。美院斜对面的钱王祠路,我读书的时候很安静,少有游人。此时的钱王祠已经恢复重建原有的建筑,当年在柳浪闻莺公园写生过的花卉也找不到了。倒是钱王祠的门口新添了两池荷花,花开繁盛,风姿绰约。唯一不变的是鸟鸣声,藏在绿树之中,依旧婉转。


  绿影

  181cm × 97cm

  纸本设色

  2015年


  秋塘

  148cm × 75cm

  纸本设色

  2016年

  在杭州,每年的这个时候,正是吃清明团子的季节,将糯米粉和粳米粉混合加上糖,加入煮熟的艾叶,蒸成团子,这是江南有名的小吃,家家都少不了。初到杭州,对这味道倒也觉得新奇,但我这北方人还是喜欢咸鲜口味,不喜甜食,只是这其中的艾草香味,和着清明时节的温润,留在了记忆中。宁波一带还有一种清明时节的特色美食,叫做“菁馍糍”,与清明团子大同小异,是将糯米粉与一种菁和在一起。在农村,许多农户都自捣菁馍糍,只是最后加工成方形的饼,两面都要沾上松花粉,这是清明团子所没有的。我开始感到很奇怪,这绿绿的饼上一层黄粉,还以为是什么面粉。得知是松花,还是觉得奇怪,哪里采来的这么多的松花粉,家家都要用?后来才发现,山里的春天,到处都是新松,松花很多,连空气中都充盈着松花的气味。


  九秋风露

  245cm × 125cm

  纸本设色

  2014年

  每年,美院的写生季都是清明前后,大都集中在浙江山区,所以清明的记忆就自然地与山中的草木联系在一起。南方山区的田家风物与北方不同:田间的豆花姿态婀娜;农院中的芍药娇美艳丽;石壁上的杜鹃花生得倔强,横空盛开;野蔷薇爬满了树梢,疯狂又野逸。所有的草木都在雨水的滋养下充满了生命的力量,默默地在生发。

  山中最多的是马尾松,被雨水打湿的松树枝干颜色很深,远看黑黑的,是焦墨的气味。松果早已在枝丫上炸开,有的散落在树脚下的落叶里。印象最深的还是新松的香味,松枝上的松油结成一个个小小的颗粒,牢牢地黏在树皮上,持久地散发着清香。松花黄黄的,掩映在绿色中,鲜亮突出。再想起“菁馍糍”的味道,糯米和着青草与松花,与这眼前的景致糅合在一起,凝结为一种自然的味道。山里的鸟种类更多,灵巧得很:小鸟站在细细的松针上,东张西望;成群的灰喜鹊嬉戏鸣叫,左右顾盼,点缀在松间。每年在山中写生,大都住在小客栈或是农户家中,听着房前屋后的流水声,感受着江南春天的意趣,自然地想起“满院泉声山殿凉,疏帘微雨野松香”的诗句来了。


  水墨樱桃

  137cm × 67cm

  纸本水墨

  2013年


  微雨松香

  133cm × 66cm

  纸本水墨

  2013年

  几年时间下来,我积累了大量的写生素材,这其中有很多松树,多是雨中的新松。回到北方,这些年我又去了很多地方,看了不少松树,也画了不少。我到过易县的清西陵,那儿的松树枝干雄强,一股浩然之气;京北的承德也多松树,挺拔独立,就像燕山山脉一样蕴含着稳健的力量;我去年在山东的沂山写生,那里松树种类丰富,姿态多变,枝上也开着松花,在山风里摇动着,总有些清凉之意。但我画的松树,总离不开当年写生的氤氲之气,脑海中也始终萦绕着燕雀在枝头的鸣叫,这些所见所闻的场景、声音、气息都杂陈在画里。

  在杭州读书,习惯了南方生活,就总会想念家乡的味道,想念北方的面食、灿烂的阳光。不觉间离开杭州已经十六年。如今的清明,我身处在北京的春天里,熏风拂过,暖暖的,倒也甚是怀念江南的味道了。


  池塘生春草

  46cm × 58cm

  纸本设色

  2016年


  朝露

  69cm × 46cm

  纸本设色

  2016年


  果熟来禽

  133cm × 67cm

  纸本设色

  2016年


  本次展览于广东美术馆展出,时间由2017年2月22日延续至3月12日,敬请莅临观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阴澍雨写意花鸟的格趣
年度评选名家名作——百杰画家冯志光
天成美玉,不弃山野-读陈熙花鸟画
「中原问道」在继承中走向彼岸
《写意花鸟画笔墨技法详解》
鉴赏之 中国历代绘画长卷 • 明代 (十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