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南名医叶天士【系列】

金山寺学医


康熙年间,浙西有个孝廉约了同伴一起进京会考,船到了姑苏地界,孝廉病了。同伴叫了一辆车子将他送到叶天士那儿就诊。叶天士望了望他的面色,看了看舌头,把了把脉,问了问发病经过,沉思良久,对他说:


  “先生乃感冒风寒,邪已入内,我开一剂药给你服下,可缓解病情。但不知先生要到哪里去?”


  “弟欲往京师参加会试呀!”孝廉回道。


  “先生的命休矣!从这儿再往前,就得弃船改走陆路,你的病就会复发,转为消渴症,那就没治了。最多只能活一个月的时间了。从脉象中已经显现你已病入膏肓了,现在赶快回去,还来得及料理后事。”于是就开了药方给他,还交代学徒将病例登记在案。


  孝廉回到船上,心里惶惶然,黯然神伤流下泪来,想告辞同伴回去。同伴就安慰他:“这是医家吓唬人借以生财,况且叶天士是时医,又不是神仙,何必当真?”第二天服下药,病情大有好转,同伴更加怂恿他继续北行,但孝廉心里总是不安。


  到了京口,由于逆风,船走不动了,就约了同伴一起游金山寺,见到寺门口有僧医牌子,就到寺内去拜访。僧医为他仔细地诊视一番,问他:


  “居士要到哪里去?”


  “要进京赴试。”


  僧医皱着眉头说:“恐怕来不及了,此去要弃舟登陆,消渴症必发,你只能活一个月了,怎么能远行啊?”


  孝廉听罢,哭着说:“果然跟叶天士说的一样。”


  “叶天士是怎么说的?”


  “叶天士说我的病没药可治了。”


  “错了,药不能治病,那先贤还留此医道干什么呢?”


  孝廉觉得僧医话里有因,连忙跪下求他。僧医将他扶起来,告诉他:“前面就是王家营,那地方特产就只有秋梨,你满满地装它一车。一路上渴了,就用梨解渴;饿了用梨当饭吃。只要吃了百把斤秋梨,病就好了。怎么能说无药可治呢?这不误人性命吗?”孝廉再次拜谢他而退出。


  孝廉一行人船到清河就弃舟走陆路,果然消渴病发作,就按照僧医的话,以梨解饥渴,到京都也照吃不误,直到进考场,病都没再发作。为了感激僧医救治之恩,回去时孝廉特地到寺里,送给僧医二十两金子和京都的特产。僧医将特产收了,金子退回说:“回到姑苏,还找叶天士看病,如果他说你的病好了,你就用他前面的话质问他,他如果问是谁治的病,你就告诉他是我治的,这比用实物酬谢我更好。”


  孝廉按他的话去找叶天士看病,叶天士为之诊视,对孝廉说:“你的病好了,谁看的?”


  孝廉将金山寺僧医的话对叶天士说了。叶天士说:“我知道了,先生你先走,我将停业去向僧医请教。”于是摘下“叶天士医寓”的牌子,遣散学徒,改名换姓,穿上奴仆服装,乘轻舟到金山寺投拜僧医门下拜师学医。金山寺僧医痛快地收他为徒,让他日夜跟在左右。叶天士跟着看了百余人,就对师父说:


  “徒儿已有些感悟,让我也开开方子,行吗?”


  “行!”僧医干脆答应。


  叶天士开好方子呈上给师父看。僧医说:“你的医术与江南名医叶天士已经旗鼓相当,何不与他各树一帜而到我这儿来学习呢?”


  叶天士说:“弟子怕像叶天士那样误人性命,必须精益求精,万无一失,方可救人啊!”


  “善哉善哉!这话比叶君强多了。”老僧高兴地说。


  一天,有人抬着一个快要死的病人来就诊,那人肚子胀得像怀孕八九个月的妇女。同来的人说:“腹痛数年,现在更厉害了。”僧医看完后,让叶天士也来诊治开方。叶天士开了白信三分。


  僧医说:“开得好!你只是谨慎太过。这个病例需用白信一钱,才能起死回生,永除病根!”


  叶天士听了感到骇然说:“此人得的是虫蛊,用三分白信足以将虫毒死,用多了,人怎能忍受啊?”


  “你既然知道是虫蛊,但你知道虫多大呀?这虫已经有二十余寸长了,如果用三分白信,这虫只是暂时被制服,过后必定复发,那时再投以白信,则虫就不会再吃药了,那就没法可治了。用一钱白信,那虫必死,虫死后随大便排出,永绝后患,岂不更妙!”


叶天士听罢,感触颇深。僧医命侍者拿出白信一钱,用猪网油薄膜包裹好,塞进患者口中,用汤水灌进,让患者吞下。然后叫病家将患者抬回家中,交代说:“晚上病人必定排出虫来,把虫交给我的徒弟看看。”来人诺诺答应,连忙把病人抬回家。到夜里,果然如僧医所说,病人排出一条红色长虫来,足有二尺来长,病人醒过来了,觉得饥饿,索取食物。病家按僧医交代用人参和茯苓捣烂煮成糜粥食之,将息十天后病人就痊愈了。自此叶天士更是心悦诚服,把真实情况告诉师父,自己就是叶天士。僧医见叶天士虚心学习,为人诚实,就送一册医药秘籍给他。自此叶天士医术日益进步,没有什么棘手问题可以难倒他了。


  叶天士回到京口继续挂牌行医,不过在叶天士名讳前加上“金山医徒”四字,以示谦卑。有一天金山僧医化缘路经京口,进得叶氏医寓,口呼:“贫僧砸牌子来了!”说完就摘下“金山医徒叶天士”牌子。叶天士抬头一看原来是师傅来了,纳头便拜:“莫非徒儿何处又错了,让师傅不认徒儿了?”


  金山僧医笑道:“叶先生确是错了,你怎能自认为金山医徒呢?金山寺也非医林圣地,也无医圣。先生谦卑好学广纳博采,必成一代名医!”


  “师傅在上,弟子岂敢妄称名医?只是这牌子--”


  “就写江南叶氏医寓吧!”


无奈师傅一味坚持,叶天士只好如此照办了。


饭团医“怪病”

某年盛夏的一天,叶天士被南京以铁公鸡著称的大官僚吕维其请到家中,原来三四天前吕大人的儿子嫌天气太热,就独自一人来到后花园荷花池边乘凉,躺着躺着,不知不觉睡了过去。一觉醒来,便觉得周身奇痒难忍,浑身上下碰到哪儿哪儿痛,连衣服也穿不得。叶天士仔细地诊视了病人,发现周身不红不肿、不寒不热、脸色如常、饮食照旧、脉象平和、不像是脏腑有病。于是叶天士来到公子乘凉的地方,见池中荷花点点,碧波荡漾,池边绿柳成荫。叶天士仔细地看了柳树和地面,心中似有所悟,随即回到房中为公子开方。方中写道:“白糯米三石,洗净蒸熟,做成饭团,连做三天。”并解释说:“公子之病,乃是邪恶在身,需用粢饭团方可驱逐。驱邪之法,当在南京最热闹之处,设摊发放饭团三天,凡衣衫褴褛者,每人发放四只。”吕维其一听,有如剜心般疼痛,可为了儿子,也只能照办。


到了第三天傍晚,叶桂拿了两个粢饭团来到吕维其儿子的卧室,用粢饭团在他身上、胳膊上、腿上滚来滚去。说也奇怪,不一会儿,刚才还躺在床上哭爹喊娘周身痛苦的吕公子,现在却一跃而起,完好如初。


几天后,叶天士回到家中。但他巧治吕公子怪病的事早已在家乡传扬开了,弟子们也都急着问个明白。叶桂不慌不忙地说道:“吕公子的病说怪也不怪,关键是要审病求因。我在他乘凉的地方看见有许多毛毛虫被太阳暴晒,脱落下不少刺毛。由于刺毛很小,所以肉眼看不见,自己也不知道。可是一碰上身,刺毛就刺人,疼痛难忍。不懂这些事情,当然也就找不到病因,这些刺毛也就无法除掉。但是却可以利用粢米团的黏性把它们粘干净,病也就好了。”

梧桐叶治难产


叶天士,不仅是一位成就卓绝的温病学家,还是一位专治杂证的大师。他辨证精细,能洞识病源;他熟识药物,随手拈来,切中病情,往往在平凡中见奇效。三百年来,叶天士巧用梧桐叶治难产的美谈,至今仍让人拍案称绝。


  趣闻发生在清朝乾隆年间。叶天士正在家中书写医案,忽听有人前来请求救治一难产妇女,叶天士不假思索,立马前往,在途中听病家说已请了同派温病大家薛生白诊治过,但仍不见产下。原来薛生白是叶天士同乡近邻,其医术与叶天士齐名于江南,只是更为年轻些。叶天士十分纳闷,薛生白诊技也不错,为何不见效呢?


  叶天士来到病家,只见产妇已奄奄一息,其家人称:薛生白诊断后认为是产妇气血双亏,无力运胎,气血滞行,交骨不开之故。其处方大多以气血双补、行滞活血、催生下胎药为主。叶天士接过药方一看,认为此方甚佳,为何不见效?经过细思考,是因为缺乏同气之药,未能使诸药达到病所之故。随即将原方中的药引“竹叶三片”改为“桐叶三片”,产妇遵方服药,不出叶天士所料,不久便神奇地顺利产下胎儿,母子均报平安!


  此事传到薛生白耳中,薛不以为然,认为叶天士巧立名目而已,叶天士闻之,当即修书一封与薛生白,“秋分之时,梧桐叶落,同气相求,故胎儿立下……”薛生白阅后,豁然贯通,深感叶天士之博学才华,大为叹服,自惭不如。


  原来叶天士诊病当天恰值秋分之日,寒暑燥湿交替季节,梧桐叶纷纷落下,人与自然互为相应,同气相求,故在薛生白原方中加入梧桐叶以求其气,并引诸药达于病所,瓜熟蒂落,桐熟叶落,合而为一,故药效如桴鼓。不久,“叶天士三片梧桐叶,一方救两命”之佳话传遍江南水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叶天士拜师
关于叶天士的文献记录全在这里
经方才叔:医生的故事
名医叶天士看不好的病,金山寺的僧人一车梨就行,叶天就自拜师
中华勤学故事:叶天士拜师谦学
三片梧桐叶 一字救两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