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阳明格竹子为何七天七夜没有收获?
文/凌俊峰
王阳明(资料图 图源网络)
“格物”是早在《礼记》里就提出的重要概念,宋儒在谈心性修养的时候把“格物”提到了极高的位置。“致知在格物”,获取认识的方法就在于穷究事物之理。王阳明出生的时候,程朱之学是非常流行的。为了体认“格物致知”的感觉,王阳明决定亲自一试,他对着庭院里的竹子看了七天七夜,结果却一无所获,最终还生了一场病,从此他就放弃了“格物”的学说,他提出了自己的“致良知”学说,与宋学传统开始了背离。今天的人自然没有像王阳明一样充足的时间去静坐七天七夜,只是为了研究格物学说,甚至我们可以说王阳明真傻,七天七夜毫无收获还在坚持。但为什么王阳明在这七天一无所获呢?“格物”究竟是什么意思?
近代西方科学传入中国,我们的学者或多或少都受到了西方学说的影响,比如说国学大师钱穆就说过,你想要格竹子,那就第一天拿一把尺子量一量它的长度,过些天再拿尺子量一量,看看它长长了多少,这就是“格物”。钱穆一直是笔者极为敬佩的大师,然而面对这样的学说,也不得不轻轻摇头。中国的“格物”本与科学无关,若量量竹子长短就算“格”了竹子,儒学思想未免也太简单了点。
王阳明对着院子里的竹子看了七天七夜却一无所获(资料图 图源网络)
格物是一件与道德联系在一起的活动。在儒学的知识体系里,“格物致知”的下一步就是正心诚意、修身齐家,这已经证明了“格物”本来就与道德紧密相连。《全唐文》解释:“物者万物也,格者来也,至也。”通俗些理解,格物可以说是拿来某些东西与我们的内心参证。程颐说:“格物穷理,非是要尽穷天下之物;但于一事上穷尽,其他可以类推。至如言孝,其所以为孝者为何。”我们可以通过思考“孝顺”是什么意思,该怎么做,想清楚了这个,就是“格”了孝。这套理论当然也可以用来“格”竹子,拿竹子的品德与我们的心沟通一番。
“未出土时已有节,到凌云处尚虚心”。中国文人一直都格外喜欢竹子,因为它的挺拔、修长,四季青翠,风吹不倒,冰冻不坏,竹与梅、兰、菊并称“四君子”,它身上有些特性就是中国人喜欢的。它的挺拔,激励着人们应该像它一样正直;它的有节,提醒着人们应该坚守道义,剖开它发现它的空心,告诉人们应该永远谦卑,随时接受新的知识。看竹子,不但是美的享受,也是一个用竹子激励自己品格的方法,发现了竹子的特点并用它砥砺自己的品格,才可以算是“格”过了竹子。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就是孔子给耐寒的松柏赋予的道德内涵,人应该像松柏一样顶风傲雪,笑对困难。我们不知道孔子有没有提出过“格物”学说,但事实上从这句话就应该明白,孔子其实非常懂“格物”。我想孔子倘若看到了竹子,也一定会有类似的感慨。
朋友,你去看远方的那片竹林了吗?
本文系腾讯儒学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阳明学
心学大师:王守仁_9
王阳明的心学之路: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
曾国藩“内圣外王”思想的来源与内容
阳明心学不是成功学的葵花宝典,有人会失望!
儒:从孔丘到王阳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