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五) 何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小编:

    

1.黄帝内经讲解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2.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一)四季是如何形成的

3.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二)四气调神

4.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三)天地不交,四气不正

5.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四)违反四季正常的气化对人体的影响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5 

何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1 

讲解:陈远国

大家好,上堂课我们研习了逆四时所产生的疾病。今天继续研习下面的章节。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前文讲述了四时五行气阴阳气的变化,这里又重点突出阴阳气、四时五行气(讲四时虽是讲木火金水,但土已包含其中,土的力量散布四方四季。故讲四时即是讲五行气。)是万物变化的根本。

这里四时阴阳,不能单纯理解成春夏之阳秋冬之阴,而是四时之木火土金水气以及阴阳气。虽木火为阳,金水为阴,但阴阳气是特定的气,也不能完全用木火金水代替阴阳,木火金水虽有阴阳性质,但也不能完全用五行气完全代替阴阳气。

万物皆是阴阳气、五行气所产生的(生物之灵性除外),万物的变化也都是阴阳气、五行气变化所主导发生的,也可说万物的变化是阴阳气、五行气变化的外在现象。阴阳气、五行气则是万物变化的促发根本,所以讲“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

圣人了知阴阳气、五行气是万物的根本,也是人生长壮老已的变化根本,所以要根据阴阳气、五行气的变化以养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春夏二季,木火气盛,阳气生发外散,春夏以养阳气。秋冬二季,金水气盛,阳气收敛内藏,秋冬以养阴气。

以从其根,这个根即是指阴阳气、五行气,是指的万物之根本的这个根。有的医家把这里的根解说成阳为阴根,阴为阳根。故得出“春食凉,夏食寒,秋食温,冬食热”的结论。因春夏为阳,阴为阳根,因要养阳之根,故食凉寒,秋冬为阴,阳为阴根,因要养阴之根,故食温热。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是由于认为“以从其根”的“根”是代表的阳为阴根、阴为阳根,但联系上下文,这里的根不是指阳为阴根、阴为阳根,而是指为万物之根本的阴阳气、五行气。故“以从其根”是指以从四时阴阳气、五行气之性以养之。

怎样是顺四时阴阳气、五行气之性呢?即怎样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呢?

春季木气旺盛,阳气上升。对应人体来讲,即是肝气旺盛,将肾中闭藏的五藏六腑的精华及元气生发出来,升散上来。所以春季确保肝气顺利发生,阳气顺利上升即是春季养生养阳。夏季火气旺盛,阳气蒸腾。对应人体来讲,即是心气旺盛,将肝藏生发的五藏六腑的精华及元气进一步蒸腾宣散。所以夏季确保心气顺利蒸腾,阳气顺利宣散即是夏季养长养阳。

至于春夏食物药物是偏寒凉还是偏温热,则是不确定的。假如某些年份春夏之气处于正常程度,人体精华及元气能顺利生发宣散,则不需刻意选择寒热的食药以促使精华及元气生发宣散。若是某一年份春夏气弱,则人体精华及元气生发宣散不足,则需助其生发宣散,需选择温热食药以帮助木火之气生发宣散人体精华及元气。例如今年2017丁酉年,春季木气力量弱,不足以生发人体精华及元气,则需适当使用温热食药以助肝气上升外散。再如1993癸酉年夏季火气力量弱,不足以蒸腾宣散人体精华及元气,则需适当使用温热食药以助心气蒸腾宣散。若是某一年春夏气强,则人体精华及元气生发宣散太过,则需减弱其生发宣散,需选择凉寒食药以减弱木火之气生发宣散人体精华及元气。例如1992壬申年春季木气力量太强,人体精华及元气生发升发太过,则需适当使用凉寒食药以减缓肝气上升外散。再如2008戊子年夏季火气力量太强,人体精华及元气蒸腾宣散过度,则需适当使用凉寒食药以减缓心气蒸腾宣散。

所以春夏养阳,是确保春季木气正常生发,阳气正常上升,夏季火气正常蒸腾,阳气正常宣散,不足者则助之,过度者则缓之。不能说一定用凉寒食药还是温热食药,看需求而定。

正是由于春夏养阳,近现代人提出了冬病夏治的概念。

现在冬病夏治几乎尽人皆知,说是中医的养生秘诀。现在由于某些产品的流行,更是大肆鼓吹冬病夏治,不论什么体质,也不论什么年份,都鼓吹要冬病夏治。现在许多病人都知道冬病夏治,冬天生病了,干脆不治了,等到夏天再治。

其实,在《黄帝内经》中没有任何条文,明确提出过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近现代才提出的概念。首先说明,冬病夏治并不是说冬天病了不用治等到夏季再治。而是近现代的医家在治疗寒湿顽疾的时候,冬季天气寒冷,阳气潜藏,治疗很难奏效,而到夏季阳气盛大、开发外散,再用温热药以助其阳,帮助祛除身体痼寒。这本来完全是对的,也的确是“春夏养阳”的常规运用。不过,这也是由于在冬季寒湿痼疾治疗难以奏效的前提下,委曲求全的办法,并不是说明冬病夏治如何高明。若是冬病一定要等夏治,实际身体受寒湿侵袭的时间延长了,身体是有进一步受损的,治疗也是更难了一些。冬病即可冬治,不必迁延至夏,以前的医家没办法,现在有办法。

现在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某些人在不明医理的前提下,大肆鼓吹冬病夏治,不管是什么体质,也不管是什么年份,夏季都一律施予温热药,大补阳气,殊不知害人而不自知,不明医理的百姓身体受伤害还会心甘情愿。

若是夏季阳气过盛的年份,比如1968戊申年、1998戊寅年、2038戊午年、2008戊子年、1962壬寅年、1992壬申年、1984甲子年、2014甲午年、1972壬子年、2002壬午年等等年份,阳气开发外散的就很过度,此时则不能再食温热之药助阳升发外散了。还有先天体质木火旺盛的,本身阳气就升发外散太过,也不能再用温热之药助阳升发外散了。否则阳气升发外散过度,更容易造成上盛下虚,血压上升,四肢无力,甚至脑血管爆裂。

若是不明医理,在木火旺盛的年份或者对木火旺盛体质的人,夏季再大补阳气,则不是救人,而是害人。

木火旺盛的年份或木火旺盛体质之人,春夏则应行秋冬收藏之令,对阳气加以收摄,不让阳气处于开泄过度的状态,让阳气处于正常布化的状态才可。且由于阳气开发外散过度“阴气内化,阳气外荣”,阳气外荣耗损内阴,则需一定的凉寒之药以补耗损之内阴。这种状态,理论虽应用凉寒之药以凉润之,收摄之,具体操作时当需考虑,春夏阳气盛于外,而阴气盛于内,越是阳气开泄外散过度,则脾胃越寒,故用凉寒之药还要考虑其人脾胃是否虚寒。若脾胃虚寒,且不可为收摄开泄过度的阳气而一味使用凉寒之药,还需在用凉寒药收摄阳气的同时辅以温热药保护脾胃。

秋冬如何养阴呢?

秋季金气旺盛,阳气下降。对应人体来讲,即是肺气旺盛,将人体精华及元气收敛起来,以便冬季闭藏。所以秋季确保肺气顺利收敛,阳气顺利下潜即是秋季养收养阴。冬季水气旺盛,阳气闭藏。对应人体来讲,即是肾气旺盛,将秋季肺藏收敛之人体精华及元气闭藏。所以冬季确保肾气顺利闭藏,阳气顺利封藏即是冬季养藏养阴。

至于秋冬食物药物是偏寒凉还是偏温热,则是不确定的。假如某些年份秋冬之气处于正常程度,人体精华及阳气能顺利收敛封藏,则不需刻意选择寒热的食药以促使精华及元气收敛封藏。若是某一年份秋冬气弱,则人体精华及元气收敛封藏不足,则需助其收敛封藏,需选择凉寒食药以帮助金水之气收敛封藏人体精华及元气。例如1995乙亥年,秋季金气力量弱,不足以收敛人体精华及元气,则需适当使用凉寒食药以助肺气之收敛。再如2001辛巳年冬季寒气力量弱,不足以封藏人体精华及元气,则需适当使用凉寒食药以助肾气封藏。若是某一年秋冬气强,则人体精华及元气收敛封藏太过,则需减弱其收敛封藏,需选择温热食药以减弱金水之气收敛封藏人体精华及元气。例如2000庚辰年秋季金气力量强,人体精华及元气收敛太过,则需适当使用温热食药以减弱金气收敛。再如1996丙子年冬季水气力量太强,人体精华及元气封藏太过,则需适当使用温热食药以减缓肾气之封藏。

所以秋冬养阴,是确保秋季金气正常收敛,阳气正常下伏,冬季水气正常封藏,阳气正常闭藏。不足者则助之,过度者则缓之。不能说一定用凉寒食药还是温热食药,看需求而定。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故圣人明了四时阴阳气、五行气之变化,四时阴阳气、五行气主导了万物之生长收藏,而圣人也同万物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顺应阴阳气、五行气之沉浮而沉浮。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逆反四时阴阳气、五行气,春夏木火升散,阳气升散,用寒凉药以收敛之使其不得升散,或过用温热药使其升散过度均为逆,秋冬金水收藏,阳气下潜,用温热药使其不得收藏,或过用寒凉药使其收藏过度也均为逆。逆反四时阴阳气、五行气自然生命之根本则被克伐,人体之真元则被毁坏,变养生为害生了。




善济中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经用药法论
正确理解和实践“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论
《黄帝内经》之精华 养生智慧
曲黎敏讲黄帝内经与十二时辰养生(完整版)
燃艾悬火以灸扶阳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