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学习笔记 91

 太阳变证/痞证/心下痞证治

心下痞是一个自觉症状,它是心下胀满堵塞不通。如果一个证候,是以心下痞为主证的,我们就把它叫做心下痞证。

如果一个症候,它在它的病程中可能会见到心下痞,这个时候,我们就不把它叫做痞证。只不过这个心下痞是在某一个证候中的病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个兼症。所以这种证候我们不把他叫做心下痞。

比方说,我们在前面学过的桂枝人参汤证,它是里虚寒的下利,又兼有表证的发热。仲景把它叫做协热而利。由于脾虚寒的下利,它有脾阳虚 脾气虚,运化失司,升降紊乱 寒湿内凝。寒湿凝滞之后使中焦气机不畅,可兼见心下痞硬。我们没有把它归属于痞证的范畴,是因为那个心下痞硬,在桂枝人参汤当中仅仅是可能出现的兼症,而不是它的主证。所以这个概念我们应当清楚。

我们在学太阳蓄水证的时候,提到过五苓散的适应证,五苓散证是外有表邪,内有蓄水。水蓄下焦,膀胱气化不利,下边有小便少,上面口渴 消渴 烦渴,渴欲饮水。由于膀胱气化不利,水液不能外排,下窍不利,水邪上逆,然后阻滞中焦气机,可能兼见心下痞。尽管后世有人把它叫做水痞,但是我们仍然没有把五苓散证叫做心下痞证。

原因就是,诊断五苓散证:主要是小便不利,小便少,口渴、消渴、烦渴、渴欲饮水。而不是因为有心下痞才诊断五苓散证。

所以这个概念基本明确了。我们下面讲痞证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它们必须是以心下痞为主证的一组证候。

先看151条,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这个“濡”字,我在这里读“软”字,为什么读“软”字,它实际上就是各“软”字。

软—--軟—--輭,这三个字实际上是一个字。最古的时候是写“輭”,后来改成繁体字是写“軟”,现在写“软”。好,这个关系我们搞清楚了。

    需——耎这两个字是一个字。

    这个“需”字又可以这样写,“而”字低下一个“大”字。所以他们可以互写。

我们接着加偏旁,“需”加三点水,成为“濡”,“耎”加三点水成为“渜”。

濡——渜,这两个字又是一个字。我们现在改偏旁。

这个字“渜”,把三点水改成“车”字旁,变成“輭”

    “软—--軟—--輭”是一个字。“濡——渜”是一个字。而“渜——輭”是一个字。

所以,“软”就是“濡”。

现在我们就明白了嘛,为什么这两个字是同一个字呢。就是这样演化而来的。

“按之自濡,但气痞耳。”心下痞,他只是一个气机的壅滞,它不是有形之邪的阻滞。所以他和结胸证不同。结胸证是心下痛,按之石硬。在这儿是说按之自濡,只不过是气机的痞塞,气机的壅滞罢了。

这是讲心下痞的特征,和结胸证相比较。

我们返回来看它的成因。

“脉浮而紧”,这是太阳伤寒。

而“复下之”,你反而用了下法。

“紧反入里”,这个“紧反入里”是指邪气入里,就形成了心下痞。

我们现在再和第72页131条相联系,

72页131条说“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这个“阴、阳”怎么来解释。

我们在前面那次课,讲131条的时候说,按照传统注家的说法,病发于阳是发于太阳,病发于阴是发于太阳之外的里。里证有可下的,有不可下的。对于里证不可下的证候,误下就有可能造成心下痞证。

我们当时也说了,和引用了第7条“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也有人把那个阴和阳,解释成三阴三阳,解释成太阳少阴,解释成伤寒中风。所以对阴阳的确切的含义的解释,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一是从。

如果我们把151条所说的,“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是指的太阳伤寒表实证。

再看131条,“病发于阳,”那就应当指的是太阳中风,太阳中风证误下,热入就做结胸。

“病发于阴”那就 应当是指的太阳伤寒,太阳伤寒证误下就会造成心下痞。

所以,如果是说研究伤寒论,研究它的文字的话,我们可以这样抠。以151条反证131条那个“病发于阴”就是病发于太阳伤寒。

这是一种研究伤寒论的纯做文字研究的一种方法。但是在临床上,我们没有必要这么做。你只要有这个证候,我们就用这个方子治疗。至于这个证候到底是病发于里误下而来的呢,还是病发于太阳伤寒误下而来的,关系都不大。

我们人体,分上中下三焦。中焦这个区域我们把它叫做半上半下。人体心火的下交,肾水的上奉,要通过中焦;胃气的降浊,脾气的升清,要通过中焦;肺气的肃降,肝气的升发,要通过中焦。所以中焦这个部位是人体阴阳、气血、水火、气机升降的枢纽。而且,中焦胃气对人体阴阳、气血、水火、气机的升降有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这个作用,叫做胃气的斡旋作用。

斡旋这个词,我们今天在报纸上经常看到,是外交中常用的。如果两个国家之间发生了贸易的纠纷,常常会有另外一个国家的总统,在这两个国家之间有威望的。那么他今天访问这个国家,明天访问那个国家,在中间进行协调。

所以斡旋就是一种协调作用。

你别看中焦胃气的降浊,脾的升清,它不单纯是对消化系统机能的一种影响,它对全身气机的升和降,都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这个作用就叫做胃气的斡旋作用。

好,首先我们明白了中焦是人体的一个枢机,是人体的一个枢纽,什么枢纽呢?是半上半下的枢纽。调节半上半下之枢,主要是依赖胃气。别看胃气的降浊,只是把饮食物让它通顺下行;实际上胃气降浊的这个功能对全身气机的升降,都有调节和促进作用。你看那个胃气上逆的恶心呕吐的人,手脚也冰凉了,脏腑机能也紊乱了。

当胃气虚或受邪气的干扰,或者是单独的胃气虚,或只是单独的受邪气干扰,或者是两个因素都存在,使中焦斡旋失司,枢机不利,则气壅滞于中焦,而成心下痞。所以心下痞就是这么形成的。

尽管病人感到胃脘部堵塞,胀满不通,医生要用手按压他的上腹部的话,仍然是柔软的。为什么呢?因为它仅仅是气的壅滞,而没有有形之邪的阻滞。

所以伤寒论的151条说:“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下面我们就看心下痞具体的分类和证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33 讲 心下痞证(1)
《伤寒论》结胸与痞证的病理
太阳病变证
《伤寒说意》 > 卷三·太阳经坏病结胸痞证 提纲 (卷三)
《伤寒论》学习笔记九之太阳表证入腑(一)
郝万山老师伤寒论研究生讲座讲稿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