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未解之谜:我们能轻易“上天”为什么入不了地?
层出不穷的科学发现,地球上各种未解神秘现象不禁令人叹息。近几十年来,无论是讲述“地心的秘密”的“拜尔德日记”,还是欧洲底下上百条的“erdstall隧道”,人们对于通到神秘地心世界的入口一直有新的“发现”。《每日邮报》曾报道,英国科学家在南极冰层之下发现了一条巨型隧道,隧道高度堪比法国埃菲尔铁搭。

其实,那些关于地心探索的题材并非现代导演们的爱好和灵感,远在一百年前,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地心游记》和《从地球到月球》,就曾提出入地心探险和去月球旅行的设想。时至今日,人类登上月球已经不再是梦想,然而“登天”容易,“入地”却非常困难。至今为止,还没有人能克服地球深处的高温和高压。从质量上看,地核占地球总质量的16%,地幔占83%,而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地壳,仅占1%而已。所以我们所触摸到的地球,实际就像吃苹果时用刀子划开的果皮,仅限于薄薄的一层。据闻世界上最先进的钻机,也只能钻一万米深,至于一万米底下是什么样的,科学家们只能根据火山爆发、地震或者一些断层进行分析。
地球深处具体是什么物质,处于什么状态,科学界还处于众说纷纭的阶段,即使在实验室里也很难模拟。但有一点是科学家深信不疑的——地球内部是一个极不平静的世界,地球内部的各种物质始终处于不停息的运动之中。
“地心人”是真实还是传说?

早在1946年,英国科学家威尔金斯就在《古代南美洲之谜》一书中断定,由史前文明人开辟建造的地下隧道首尾相接并有许多支岔,可纵贯欧、亚、美、非各个洲域,并得出地球内部仍存在“地下王国”的结论。于是关于“地心人”这种居住在地心中的生物种群,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
1942年,刚从墨西哥的恰帕斯结束考古研究归来的戴维·拉姆夫妇,声称在墨西哥发现了守护地下隧道的白皮肤印第安人。随即罗斯福便派遣考察队进入了墨西哥考察地下隧道,发现了玛雅人的后裔——“坎顿人”,他们在当地密林中生存,世世代代守护着地下隧道的入口,禁止外人进入他们的圣地。二战结束之后,地下隧道的神秘传说吸引着更多的国家去考察。
地下有适合生存的环境吗?科学家曾经钻到的最深的地方超过了1.2万米,在那种地方,压力和温度都是很高的,但是科学家们相信,那些被称为“极端微生物”的超级细菌却能够在地下难以置信的困难条件中存活下来。就拿生活在深海热泉附近的细菌来说,它们不需要阳光、不需要氧气,可以忍耐数百摄氏度的高温。而一些地下细菌更加神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种叫做抗辐射奇异球菌的嗜极生物,它可以在不同的极端条件下生存下来,可以被晒干,可以承受高剂量的紫外线以及人体致死量2000倍的电离辐射。所以,“地心人”是否存在,暂时还不好下定论。
地底下到底有什么?

《地心抢险记(The Core)》是2003年在国内上映的美国电影,这部科幻灾难电影主要讲述背景与个性截然不同的人们克服困难携手合作,最终完成了拯救地球和人类的任务——当然,他们这次的“抢险”地点是在地心。地理学家乔什·凯斯博士发现地心温度发生了改变,一种神秘的力量正在阻碍地球的正常运转。为了拯救地球,凯斯博士召集全球著名的科学家商量对策。科学家们组织了一支特别行动小组,他们计划乘坐地下飞船抵达地心,在那里引爆一个特殊装置,以保证地球的正常运转。在电影之外,有不少值得一提的花絮,比如说,片中提到的深达7英里的超深钻孔是确实存在的。又比如,为该片担当顾问的大卫·史蒂文森博士受影片启发,想到向地心投放无人探测器在科学上是可行的,于是在2003年,他的想法被刊登在了科学期刊《自然》上。
《地心历险记(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这部电影有几个不同的版本。1959年上映的版本让不少人记忆犹新,电影根据19世纪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大作《地心游记》改编,讲述李登布罗克教授和侄子按照前人的指引,由冰岛的一个火山口下降,经过三个月的旅行,历尽艰险和种种奇观,最后回到了地面。而2008年的《地心历险记》,同样改编自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同名原作,其续集则部分地改编自凡尔纳的名作《神秘岛》。作为《地心历险记》的粉丝,影片导演布拉德·佩顿表示,自己希望能在银幕上把《地心历险记》“做得更大”的愿望由来已久。他还从《海底两万里》、《金银岛》和《格列佛游记》中获取灵感,吹响了经典奇幻元素的集结号,为3D视效方面提供更大的创作空间。
爱泡温泉吗?那就是地热能

现代社会发展得越迅猛,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便越大。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能源,便不能看电视听音乐、无法为手机充电刷朋友圈、飞机飞不动汽车跑不起……那么,有能源危机上演的那天吗?对此,科学家们很负责任地告诉你,其实来自于大自然的能量是无限的,哪怕是地震、火山爆发和飓风等可怕的自然灾害,都蕴含着来自于天上和地下的巨大能量。所谓“上天入地觅能源”,这些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而努力。
说到“地下”,大家都知道地球有颗“炽热的心”。在距离地面2900~5000千米的地核外层,是“融化的外核”。在这外核中所产生的放射性元素通过不断进行的热核反应,产生出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通过地幔达到地壳,再通过大地的热传导、火山喷发、地下水循环等途径不断地向地表散发,由此而形成了“地热能”。广州能源所地热能科学研究人员骆超告诉我们,就目前来说,在实际生产及生活中,地热能主要用于地热发电、地热供暖和热水、地热温室和地热工业利用等方面。
或许你会觉得地热能离我们好像有点远,其实不然。深受人们喜爱的温泉其实就是一种地热能的利用,称之为“地热水疗”。“地热水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成分和化学元素,是集热、矿、水三位一体具有多种用途的清洁、医疗和保健作用的资源。”他说,“而温泉浴对关节炎、高血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心血管病、神经衰弱、支气管炎及各种皮肤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对各种老年病的康复有一定作用。”
地热发电?回灌是技术难题

“地热能”并非只存在于我们脚底的土地之下,在既有冰川又有火山的地方,地热能极为丰富。就好比有“冰与火并存”之称的冰岛,到处都有热泉、温泉、蒸汽泉和间歇泉,水温各不相同。
当然“泡汤”只是地热能很小的一部分,科学家对于地热能的设想远远不止这些。比如说,增强型地热系统(干热岩)的研究,是国际地热学科的前沿领域。“增强型地热系统是潜力巨大的本土化资源,与水热型高温地热资源不同,它不受地域限制,分布相对广泛,而且能量密度高,其发电潜力远远超过地热蒸汽和高温地热水的发电潜力。”骆超说道。

地热勘探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项目。“地热发电开发中打钻的成本能占到总成本的60%左右,如果能把钻探效率提高,那发电的成本也就降下来了。美国通过激光钻井将成本降低了10倍,效益十分明显,而我国还没有此类技术。”此外,骆超告诉我们,地热发电还面临着另一个后处理的技术难题:回灌。地下抽出来的地热水,部分会含有重金属元素,如果排到地表,就会产生污染。“如果地热水只被抽出而不补充的话,势必造成地热资源的枯竭。因此无论从环保还是维系地热资源持续开发角度而言,回灌都至关重要。但迄今为止,国内对回灌技术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地热发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太阳能与地热发电的比较
地热新闻| Google计划以地热发电实现2030年零排碳目标
科学家发现千里地下隧道 外星文明很可能就在地球内部
地下高温用来发电,会提早让地球凉凉吗?
既然地球内部是高温的熔岩,能否用来进行发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