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的中轴线
  ▲ 站在景山上向南看的北京南中轴线。(图片拍摄于上世纪20年代)
  ▲ 旧时天安门。(图片拍摄于上世纪20年代)
  ▲ 地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顺治年间改名为地安门,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宫门式建筑。1955年,为改善交通,地安门被拆除。此次中轴线申遗地安门有望恢复,但不会建在原来的地安门十字路口上,而是往南挪挪窝。(图片拍摄于上世纪20年代)
  ▲ 中华门位于天安门和正阳门之间,明代叫大明门,清代称大清门,民国以后改为中华门。1959年,为扩建天安门广场,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被拆除。(图片拍摄于上世纪40年代)
  ▲ 上世纪20年代拍摄的钟楼。
  ▲ 鼓楼大街曾经也是北京内城最繁华的街道。(图片拍摄于上世纪20年代)
  清初实行旗汉分治,汉民都被迁至外城居住。前门大街渐渐成为北京的商业中心。(图片拍摄于上世纪40年代)
  ▲ 位于中轴线上的景山。(图片拍摄于上世纪20年代)
  中轴线最南端的永定门城楼和瓮城。近年永定门的城楼已经复建。(图片拍摄于上世纪40年代)

  北京中轴线申遗能否成功,眼看3月底就要揭晓了。其实,无论这回中轴线能不能成功入围,它在北京人心目中的地位,都是无可比拟的。

  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楼,全长7.8公里。中国文化最讲“中庸”。这“中”字在北京中轴线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北京城依中轴线铺陈开来,左右对称,前后起伏,一贯到底,在世界城市中独一无二。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曾说过:“北京在部署上最出色的是它的南北中轴线,由南至北长达七公里余。在它的中心立着一座纪念性的大建筑物。由外城正南的永定门直插进城,一线引直,通过整个紫禁城到它北面的鼓楼、钟楼,在景山巅上看得最为清楚。”

  当年,元朝重臣刘秉忠规划元大都时,中轴线就已经形成了今天的格局,历经明清两代未曾改变。中轴线上原有古建筑41座,由北向南依次是:钟楼、鼓楼、万宁桥、地安门、景山北中门、寿皇殿、大戟门、寿皇门、寿皇牌楼、景山万春亭、景山绮望楼、景山万岁门、景山北上门、紫禁城殿神武门、顺贞门、承光门、钦安殿、天一门、坤宁门、坤宁宫、交泰殿、乾清宫、乾清门、保和殿、中和殿、太和殿、太和门、内金水桥、午门、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中华门、正阳门、正阳门箭楼、正阳桥、正阳桥牌楼、天桥、永定门、永定门箭楼、永定门桥。虽然随着历史变迁和城市发展,其中地安门、景山北上门、中华门、正阳桥等6处古建筑今天已经看不见了,但它仍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城市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的选址,可不是随随便便的。据说古人是沿着子午线的走向来划定的。上世纪50年代一次施工时,人们在地安门下挖出一只石鼠,在正阳门下挖出一匹石马。天干地支对应的十二生肖中,子为鼠,午为马,正好暗合了“子午”之说。

  不过,近年有学者发现,北京中轴线并没有和子午线重合,而是偏了300多米。有的学者认为是由于古代测绘技术不发达造成的;有的学者认为是地壳运动等自然原因导致;还有人研究发现北京中轴线遥指距京270公里外的元上都——古开平(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兆奈曼苏默),当年忽必烈建城时暗含着“两都一线制”的意思。

  中轴线还有太多传说,太多故事。它已经伴随着北京这座古城走过了800年风雨岁月,成为北京的“魂”,北京的“神”。 

  

  本报记者黄加佳  实习生柳碧雍 

  本版供图/老北京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中轴线上那些现存的和消失的古建筑
气魄恢弘 大北京中轴线
说说北京的中轴线(北京中轴线之一)
北京:中轴线 “龙脉”上的经典建筑【图文】
【文化】一根线代表一座城,这“一轴一线”你完整走过吗?
实拍北京“龙脉”上的经典建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