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家争鸣】刘晓彬:陈政诗集《感觉的云朵》读评:在山水的空灵意境中感悟人生

在山水的空灵意境中感悟人生

——读陈政诗集《感觉的云朵》

文/刘晓彬


诗集《感觉的云朵》是陈政在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部诗集。精选了109首诗歌作品,共分“微雨之山”、“心湖风景”、“松林夏蝉”、“冷色意象”、“空谷回音”五辑。

从整体风格上来看,这部诗集是用现实主义方法对“山水诗”进行创作,是对谢灵运“山水诗”的继承与发展,我们可以称之为“新山水诗”。大家都知道,“作为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善于用富艳精工的语言记叙游赏经历、描绘自然景物,多有形象鲜明、意境优美的佳句,对唐代的诗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其诗充满道法自然的精神,贯穿着一种清新自然恬静之韵味,一改魏晋以来晦涩的玄言诗之风。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诸大家,都曾取法于谢灵运。”应该说,诗人陈政用新诗手法写传统山水诗,这是一种在继承与发展中的创新与突破。

由于我国历来崇尚对自然的敬重与关怀,当主体的人在主观社会中失去核心的价值取向时,客体的大自然就成为人们心灵栖息之所,并在与自然的物我交流中找到平复伤痛的内在秘诀。诗人陈政的这些“新山水诗”的题材都是描写山村风貌、江河溪水等自然景物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追求的是一种特有的山水和田园牧歌式的美,并以独特的创作思路丰富和开拓了“新山水诗”的境界。这些诗歌作品以其恬静的山水风光,浓郁的山村和江河气息,童话般优美的诗歌意境吸引着我们这些读者。但可惜的是,这种美在现实生活中并非俯拾皆是,靠回忆也不能取之不竭。美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也在诗歌作品中成了无法逾越的屏障。


(一)

首先,我们从整体上来看,陈政的这部诗集《感觉的云朵》,给人感觉是有一种禅意的简约空灵在诗歌的世界里弥散开来。诗人以“迷濛的微雨之山”、“斑斓的心湖风景”、“幽静的松林夏蝉”、“复调的冷色意象”、“苍凉的空谷足音”等,抒发自己独特的心路历程以及人生感悟。

再从这部诗集中的诗歌语言与诗人心理的关系来看,在这里,诗歌语言则是诗人情感的表现性形式,表达诗人的情绪意蕴。因此,陈政在诗歌作品中,尽可能地运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必要的情感信息,这就是诗歌语言的简约空灵;而用尽可能简化的符号,则表达尽可能丰富的美感,这是诗歌艺术的简约空灵。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流派之一的结构功能语言学派认为:“当语言用来传达信息时,它的认知或指称功能就发生作用;当语言用来表明说话人或作家的情感或态度时,它的表达的或情感的功能就显示出来”;“当语言的表达方面占支配地位时,语言便是被人们以‘诗歌的’或‘美学的’方式加以使用”(《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所以,陈政的这部诗集中的诗歌作品大多是形简而意丰,内涵深刻,以高度抽象且富有张力的形式向读者表达一种丰富的情感内涵。比如这部诗集中的《青山向晚图》一诗:


山轴如残存的往事

栖息在黑色的松枝上

晚涛拍岸


青苔轻易地忘掉了时间

斧声悠扬

云浪将半截青山推出水面


松涛深处聆听

又一个

垂老的松果掉进深渊


深不见底的山涧,犹如

潇潇古渡

唯有又冷又涩的扳船谣

系在残阳的缆桩边


这首诗歌作品的意象简约空灵,而这简约空灵中又包含着诗人无穷情感意蕴。《青山向晚图》犹如一幅中国的山水写意画,线条简洁、色彩素淡,幻化出“墨气所射,四表无穷”的艺术效果。诗歌作品的前两小节勾画出“云浪将半截青山推出水面”空旷寥廓的远景,突出了空灵;后两小节凸现“松涛”、“山涧”、“古渡”和“残阳”等几个意象,简洁而纯净,意象的简约和背景的空远正好把诗人陈政对山、对云的感受表现得深刻而含蕴。

在诗集《感觉的云朵》中,这类形简而意丰,内涵深刻的例子不胜枚举。


(二)

对陈政的这部诗集《感觉的云朵》,我还想用宗白华先生的一句话来概括:“太虚片云,寒塘雁迹。”这句话放在这里应该是十分形象而精当的。因为我们在品读这部诗集的时候,总是能给人以一种简约空灵之境界。比如这部诗集中的《山径》这首诗歌作品:


无须远上寒山,脚下

就是思绪的石级弯弯

有钟声于暮色中

胖妇人似的蹒跚走近


往往不能选择路

路,狡猾得如同林中的红狐

时光躲在狗尾草下

受惊小兽般索索发抖


从此没有归人。无经无纬的路

便打扮起来期待足音

纵使不是风雪之夜

也会有进山者错择迷途


雪覆盖棕色的犹豫

辨不出哪是峰巅,何是深谷

葛藤的呼吸如呓语

被山径缠得又瘦又枯

冷月漏下,一滴一滴

性格自醒悟后开始狐独


这首诗歌作品以简洁的意象深深地透衬出山径的宁静,诗人闲适的心境与恬淡的意蕴。全诗以寒山中的空旷和幽深作为背景,而活跃跳荡于这个背景之中的则是生命的声音。特别是作品中的最后一小节,诗人捕捉了“雪覆盖棕色的犹豫/辨不出哪是峰巅,何是深谷”,山径象葛藤一样缠绕在峰巅和深谷,又瘦又枯。深邃空幽的寒山中漏下这一滴一滴的冷月,这是多么空寂而又灵动的境界。

在这里,“寒山”、“暮色”、“雪”、“峰巅”、“深谷”、“山径”是空;而“钟声”、“胖妇人”、“狗尾巴草”、“小兽”、“足音”、“葛藤”、“冷月”、“醒悟”、“孤独”则是灵了,这两者一旦被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就是绝妙的空灵境界了。

应该说,陈政的这部诗集,从美感经验的角度来说,犹如一幅幅描绘山水的中国水墨画,空灵中含蕴着丰盛的优美意境,诗歌作品中的每一个意象都凝聚着旺盛而生生不息的美感张力。


(三)

从技术层面上来看,陈政的这部诗集《感觉的云朵》给读者印象最深的就是“简洁”、“生动”、“形象”,并具有“哲理情趣”。陈政对诗歌创作的核心是追求意境,不断剪裁,精心布局且打磨诗句。抓住某个动情的事物,反复思索,提炼出新鲜且美好的立意。然后,再将那一种情思,寄托出一首诗歌,作品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为创作出意境深远的隽永,陈政还十分重视那种小中见大、以有限写无限的艺术传统。比如这部诗集中的《迷途的蚂蚁》这首诗歌作品:


错过末班车后

到处都是路便迷了路

国王坐着轿远去了

担任警戒任务的

也三三两两从梧桐树上撤回


沼泽地旁有什么呢

你寻觅着,如

洪水泛滥时之独木舟

蝉的叫声听得懂吗

不必去等待迷惘的晚秋

没有了同类

这个世界的确太空旷


你回转身时

不远处

响起沉重的脚步


你的心缩紧了

与伙伴平日的争斗

这时

全都成为美丽


诗人在这首诗歌作品中借蚂蚁来辨析事物,并以此来发挥思想,寄寓“你的心缩紧了/与伙伴平日的争斗/这时/全都成为美丽”。既有说理,又有抒情,力求思想性和趣味性的完美结合。应该说,这类诗歌作品写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若掌握不准,往往会失去作品本来的情趣,从而影响读者的审美享受,最终由于不耐读而遭受冷遇。但是,要把这一类诗歌作品写好、写活,又必须对生命和生活感受颇深,这样才能写出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好作品来。这就是诗人陈政这首诗歌作品的独到之处。

陈政在创作诗歌作品时,不仅语言精练,而且画面感非常强。比如这部诗集中的《雨夜》这首诗歌作品:


画几片风荷

便有朗朗雨声


勾勒几尾游鱼

水便潺潺流动

而夜,是靠灯光描出的


在我明亮的窗前

夜,很瘦


在这首诗歌作品中,几乎找不到一个多余的字。意象简洁而生动,语言跳跃跨度大,给人以丰富的联想。“画几片风荷/便有朗朗雨声”,这样的诗句,能让人躺在美的怀抱尽情地享受并驰骋在丰富的联想画面中。而对于“在我明亮的窗前/夜,很瘦”这样的诗歌句子,又不得不令读者拍案叫绝,“夜,很瘦”形象而生动,等等。

因此,我们在品读诗集《感觉的云朵》,可以切身感觉到,有些需要写的地方,他没有起写,而是嘎然而止,留下空白,供读者用想象去填充。这些没写出来的,也没必要把它们都写出来,如果全部写出来,就不精炼了,因为精练离不开高度的浓缩和大跨度的跳跃。所以,在这部诗集中,很多词汇都具有张力。这些具有张力的词汇几乎都练到了精妙的程度,于是在他的诗歌作品中才能营造出一个个精妙的诗歌句子来。正因为如此,这部诗集给人想象的空间也就非常大。


(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陈政的这部诗集《感觉的云朵》中,还有一系列诗作是他早年挖掘的美好、纯粹、又略显无奈的生活观照和心灵写真,现在读来,让人切实感受到那沐浴在诗行中的真与善、爱与美的弥足珍贵。品读这样浸透自身感悟的诗歌,总能让人眼前一亮,给人以启迪和对美好生活充满信心的力量。

从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陈政是一个本真的诗人,他的诗歌就是生活,真实的成分占主要。对于三十年前的生活,他这样说道:“一个没有钱,没有权,没有长相,没有家族背景的青年男人,在面对生了孩子,没有票子,面对妻子正常诉求时的束手无策,跃然纸上。争吵,和解,再争吵,再和解,穷和尊严的缺失,导致这个无助的男人只有不断地批判庸俗,不断地追梦,甚至以空茫的高雅自居,现在看来,也许有点可笑,可在当时竟是那样真实。”因此,陈政的诗作始终在关注并承受着现实生活给予他的艰辛。

对于过去生活的艰辛和现在过好当前生活这两者之间,诗人陈政都无法摆脱诗歌带给他的梦想,并把这些“虚幻”的都置换成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在这里,我们不难发现,过去的他和现在的他,并非转换了角色,而是转换了自己处世的态度,转换了看待日常事物的方式,也转换了对世俗生活的看法。

同时,我们从品读陈政的这部诗集可以感受到,诗人在创作诗歌作品的时候,对诗句都经过了精心的打磨,当然这些诗句也带有了现实生活中的原汁原味,因而使得这部诗集有一种文化气息和情致,以及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与丰富复杂的情感状态。诗人在挖掘这种现实生活与内心矿藏时,直入当时年轻人的生存理性以及其中精神空间的矛盾和情感世界的危机。所以,这部诗集中的一些作品又是具有年轻人情感品质的一种。

最后,我想引用这部诗集封底后勒口上的一段话来结束本文:“作品以不可能的可能,转换着人间万象;以感觉的触须,去探寻真实与虚假、高尚与卑鄙、少年与老年、理想与歧途、阳刚与阴柔的种种冲突。空灵的意境,优雅的诗章,如凤似凰,充满文化的美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素园诗画]《野芦苇》(外一首) 画/陈政军 诗/刘素珍
诗歌:这个春天,只是想多爱一点||(4位诗人作品)
现代诗 || 岩壁有语言,神谕的光芒穿透语境缝隙
《惜缘文学》诗人推荐之默雷:我在这里等你,在云朵下 在时光的底部。与过路的风 一起等你
【百年辉煌•甘南文华】诗人李志勇
《诗画天地微刊社》签约诗人枫云诗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