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经》感悟《易经.坤卦》31——人在屋檐下

中国人有句俗话:“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易经·坤卦》六四爻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坤卦》六四爻的爻辞是:“括囊,无咎无誉”大意是说将口袋收紧,虽然得不到赞誉,但可免遭灾难。

《小象》说“括囊无咎,慎不害也。大致的意思是说:将口袋收紧可免遭灾难。是指做人做事一定要懂得收敛,谨言慎行,夹着尾巴做人,这样才会免遭祸患。

梁启超曾说:“天下惟庸者无咎无誉。”这里并不是要大家做一个不明是非的庸者,而是要做一个能懂得沉默是金的智者,因为世道有险恶、大道总是有些不能施行的时候。这看起来像是明哲保身,实际上有着更大的胸怀和担当。范仲淹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隐约包含了这个道理。

《庄子·列御寇》中说:“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为者无所求,疏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有什么特长,自身反为这特长所累,所谓聪明姑娘多劳碌,因为你太聪明、太能干了,所以需要你去做的事情就特别多。 

《庄子》的这番话估计是针对修行者而言的。对一个世俗红尘中人来说,“智”“巧”都是众人追求的目标,是人们希望通过自己不断努力来获得的。而对一个修行者来说,这些东西会成为束缚,所以要忽略抛弃,这是庄子的原意。《坤卦》六四的爻辞跟庄子的意思应该有所区别。 

《坤卦》䷁这句爻辞也许是取象于六四爻包围在群阴之中。虽上下不应,但柔居柔位,即使明哲保身,也是不得已为之的明智之举。对于六四爻所处的这个环境来说,无咎无誉算是恰如其分的评价了。这是一种最好的明哲保身,也只有做到了明哲保身,才能在机会到来的时候发挥出来。

刘秀是东汉的建立者,在起义初期,他征战有功,更始帝却将他的兄长杀了。此时,刘秀极为悲痛,但他强忍悲痛,不现于形色。刘秀以有功之身,隐藏自己的功劳,还向更始帝主动承认了兄长的犯上之罪。更始帝于是对刘秀放下了戒心,封其做武信侯。刘秀最终凭借强大忍耐力躲过一劫,并统一了全国,建立了东汉王朝。

“唾面自干”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如果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你不能还击,也不能把唾沫擦掉,而是应该让唾沫被自然吹干。是形容那种受了巨大侮辱却仍然能够忍耐,不会反抗的人。这个成语来自于唐代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曾任过宰相和将军的牛人娄师德

娄师德能够在官场上一路高升除了他自己确实有才能之外,跟他容忍和宽厚的性格是分不开的。有一次,他的弟弟被朝廷派去做代州刺史,在临别之际,娄师德说道:“我现在是宰相,你也做了高官,我们这一家的身份现在是很高贵了。但是,如此一来肯定会招来一些人的嫉恨,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他的弟弟回答:“如果今后有人朝我吐口水,我也决不会反抗,把口水擦去就行了。”但是娄师德却不以为然:“这还不够,人家朝你吐口水是生气的表现,你把口水擦掉,会使别人更加愤怒。你应该欣然接受,让口水慢慢变干。”这就是成语“唾面自干”的来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娄师德博大的胸怀和强大的忍耐力,这也正是帮助他在朝堂之上与人和平相处的重要品质。

娄师德的一生,不论是担任文臣还是武将,都勤勉奋进,有所作为,而且他生性宽厚仁爱,对人亲切友好,始终保持一颗谦卑谨慎的心。这也是他“无咎无誉”的原因。

唐朝自唐玄宗之后明主不多,唐宣宗李忱算是一个。唐宣宗小时候就沉默寡言,宫中上下都认为他”不慧“,也就是不聪明。唐宣宗身经太和、会昌两朝,深知其中厉害,所以他与众人在一起尤其人多之时几乎从不说话,这更坐实了他”不慧“的传言。他的几个侄子皇帝对他也不尊重,宴饮集会的时候经常强逼他说话,以此为乐,特别是武宗对他更是不甚礼貌。

其实,唐宣宗的隐忍不言是出于对自己的一种保护,他的沉默不语和”不慧“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公元846年唐武宗病危之际,宦官马元贽等人认为李忱”不慧“,又不怎么说话,可能比较容易控制。于是,就以武宗诸子年幼,需立贤德之人为由拥立李忱为皇太叔。

唐宣宗登基之后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一改之前的沉默寡言,处理政务有条不紊,直到这时,群臣和宫中才明白二十多年以来唐宣宗之前的种种表现都是隐忍不发,韬光隐晦而已。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是这么歌颂项羽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但是,无论怎么说,项羽都是一个失败者,其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他不能“隐忍”

项羽,身长八尺,力能拔山扛鼎。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击败秦军主力章邯,从此之后,战无不胜。在彭城之战中以三万骑兵,击败刘邦五十余万联军。但是,他生不逢时,刚强勇猛的项羽碰上了“战神”韩信,被韩信以优势兵力“围于垓下”,最后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项羽率部突围,突围至乌江渡口,项羽本可泛舟过江,重整江东才俊,卷土重来。但是,项羽心高气傲,因大败有愧于江东父老,更因悲痛爱人虞姬之死,于是横剑自刎。项羽这个时候一定没有记起来,当年,正是忍让了“胯下之辱”,韩信才有了今天。假如项羽能够多忍耐一次,中国的历史又会如何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忍得一时之气 免得百日之忧
师德之量
唐朝的趣闻轶事——连载完(第3页)
忍(深度好文)
一个人能吞下多少委屈,就能成就多大的格局
唾面自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