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铃草 ‖碧血千秋,可贯日月——记长阳馒头咀山上的抗日将士纪念碑

碧血千秋,可贯日月

记长阳馒头咀山上的抗日将士纪念碑


  馒头咀航拍全景
  五年前的十月,我写过一篇叫《碧血丹心,铭记千秋》的文章,这篇文章是在看了晓光老师所拍纪录片《碧血千秋》后所写的观后感,这部不长的纪录片,是晓光老师和《血浴大鄂西》的作者陈宏灿先生还有关爱老兵的志愿者们用几年时间,以石牌为据点,从长阳的都镇湾到天柱山,从馒头咀到木桥溪,从偏岩到点军的曹家溪再到夷陵黄花的南边,从平善坝到石碑,他们风雨无阻,穿山越林,踏遍了当年抗日战场上的每一寸土地,寻找战争遗迹,采访当地民众,为“石牌保卫战”挖掘出更多有历史价值并鲜为人知的史料。
  纪录片拍摄完毕,关于这段历史,后续的挖掘并没有间断,仍在进行。
  陈宏灿先生却不幸患上渐冻症,几个月后,他带着未了的心愿离开了人世。


  馒头咀大桥
  观看晓光老师这部纪录片,曾几度泪目,为修南边宜巴高速工地时挖出的铮铮白骨,为烈士的遗骸被熬成了肥料,为晓光老师和志愿者们为一块残缺的墓碑主人前往柳州寻找亲属,为18军11师师长胡琏决战前所写的两封感人“绝命书”,为这段在时间的流沙里渐渐被掩埋的历史……
  看完纪录片,两天后,我怀着沉重的心情,手捧鲜花前往南边村纪念园,祭拜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三千多名先烈们。回来后,我写下很长的观后感,希望让更多的人能了解这段发生在宜昌土地上的历史。


  修复之前,纪念碑在杂草丛生中静默了几十年,被毁得只剩下一个残破的基座。

  修复后的纪念碑侧面

  修复后的纪念碑另侧面

  修复后的纪念碑正面
  晓光老师说,建立一座地理意义上的纪念碑很容易,而在人们心中建立一座历史的丰碑,却需要慢长的时间。
  史料上记载,“碧血千秋”这四个字本是长阳馒头咀珠包山顶上一座纪念碑的碑文,由当时代司令长官孙连仲题词,另一面碑文“可贯日月”由当时的第6战区司令长官陈城所题,这座纪念碑在文革中被毁。当年,晓光老师和陈宏灿先生上山搜寻时,只在荒草堆中找到残了半截的断碑,刻有“碧血”二字,字迹已模糊,“千秋”二字却不知所踪。
  
  谁想,五年后,一座严格按原样修复的纪念碑高高地耸立在馒头咀珠包山的山头,让烈士的英魂有了安放之处,让现世的后辈有了祭祀之地。
  “碧血”仍存,“千秋”已复原。
  十年的苦苦探访,十年的艰辛付出,我想,晓光老师终于可以暂松一口气,欣慰地站在纪念碑前深深地鞠下一躬。若九泉之下的陈宏灿先生得知,在天之灵也应该能得到告慰。  

  上山的路

  上山的路

  上山的路
  巧的是,负责纪念碑复原修缮工作的正是我熟识的古建筑文物保护专家彪哥,没想他会把我拉到他们的工作群,当我看到“抗日将士纪念碑修缮保护工程工作群”这几个字,就很吃惊,但没过多问,在群里,我是外行,很少发言,只是每天默默关注一下工程进展,我没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晓光老师。

  看似不大的纪念碑,修复工期却用了38天。
  彪哥是一位严谨、一丝不苟的考古专家,为了将修缮后的纪念碑能再现抗战时期古朴的建筑遗风,展示鄂西战役历史场景和风貌,在纪念碑修缮过程中,彪哥全部使用传统材料和纸浆白灰勾缝、古法做旧等工艺,整个流程,环环相扣,毫不含糊,精益求精,力求修旧如旧,高度复原。
  馒头嘴珠包山四面环山,青山苍翠,树木稠密,座落在长阳高家堰青岩村五组,山脚下就是沿丹水而行的318国道。没有进山的路,施工时,工人们临时挖掘了一条小道,所有沉重的石材都要靠人力或背或抬上山,异常辛苦。


  残碑石刻

  残碑石刻

508人阵亡将士名单仅存115名的碑刻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我们绝对不能忘记,中华民族是一个苦难的民族,今世的繁荣是抗日战争中3500万中国人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

  1943年5月,侵华日军第十一军司令横山勇纠集十万之众及战机100余架,发起战役,企图占领洞庭湖粮仓、夺取宜昌船舶,打通进川门户——石牌要塞,威逼重庆。日军一路沿长江西进,集中火力,主攻石牌;一路沿宜恩古道,入侵长阳,企图占领高家堰,从侧面包围石牌。而包围石牌,有几个重要的关口,其中就有我们今天熟知的天柱山,偏岩、馒头咀,木桥溪,太史桥。

  5月26日,日军用飞机和大炮向馒头咀发起猛攻,国民革命军32军5师14团为掩护13师转移,与日军进行激战,顽强抵抗,甚至展开肉搏,致使日军“尸横遍野”。与此同时,日军从正面进攻天柱山,三天未果,转而迂回攻向馒头咀,又遭国军死守,日军收买了当地一个李姓向导,由他带路翻野人山插到馒头咀背后下百溪,偷袭馒头咀,当时,天才刚亮,5师一个预备连正在吃早饭,敌军突至,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双方再次展开血战,508位官兵在此壮烈殉国。

  战后,师部派人清扫战场,将阵亡官兵埋于馒头咀山上,同年8月,为缅怀英勇献身的烈士,第五师官兵在珠包山上修建了一座“陆军第五师鄂西会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后在文革中被毁。
  这是这次复建纪念碑的前生故事。
  作为宜昌人,我对石牌之战知之甚少,我是在观看了晓光老师的纪录片之后,寻着他走过的足迹,讲述的抗战故事中慢慢去了解这段历史的。
  






  10月13日,是纪念碑复修完工之日,有幸受彪哥之邀,我前去瞻仰、祭拜。
  五年后,和祭拜南边纪念园一样,我提前一天买好香、烛、纸、鲜花,第二天一大清早,就和航拍的陈总还有他俩朋友一起驱车前往长阳高家堰馒头咀。

   馒头咀,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也是商贾要道。
  可能谁也没想到,战前的馒头咀小集镇很热闹,住有十五六户人家,有餐馆、杂货铺、栈房、骡马店,当时国军还在此设立了临时警察所。
  如今318国道上的馒头咀桥成了一个南来北往的地理标志,高家堰人灵地杰,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无比,我几次和朋友在丹水边高家堰游玩、拍摄,曾跨过丹水上古老的吊桥,造访过青岩村的几户人家,当时还向当地村民打听了一下,但不知道离珠包山会如此之近。
  
  我没料到我会以这样一种肃穆的方式来到这里,祭拜在抗日战争中用血肉之躯来保家卫国的英烈们。我特别感谢彪哥,让我在他79页的纪念碑修缮勘察设计方案资料里,详实地了解到历史沿革、维修细节和复原难度。


  施工场面

  施工场面
工场面


  79年前,508名烈士被埋葬在珠包山上,英魂远离家乡,无法回归故里,这座立在他们身边的纪念碑,就象一座灯塔,点亮他们思乡、望乡的路。二十多年后,纪念牌作为“破四旧”对象遭到严重毁坏,他们的灵魂至此沉寂在这深山老林中,痕迹掩埋,再也无人知晓,无路可望。
  50多年后,一座按原样修复的纪念碑再次耸立在珠包山巅,不知九泉之下的英烈们是否看到了新的亮光,被唤醒的灵魂是否仍会眺望归乡的方向。

  复修纪念碑不是用新型的材料在原地用现代化手段立一座新碑这样简单。
  彪哥说,整个工程都靠人工人力,很多工艺的细节都是由有着丰富经验的老工匠老艺人亲自处理,所用石材,除了大多都是在城区寻找的老旧石材,并从几十公里外运输过来,就是为了能还原一个久经风霜,走过七十多年岁月历程的老者模样。

  在施工过程中,我每天在群里看到工作人员发的视频和照片,一个个弯腰弓背抬着石材挥汗如雨的背影,一声声集体鼓气时的吆喝声,一个个循而有序的工作场景,都让我深受感动。
  是的,79年前,你们在这里为国献出了生命,无人惦记;79年后,国家的人民为你们再立一座碑,是一座不会再倒的精神丰碑。
  检察院的工作人员

  当地的群众手捧鲜花,前来祭拜 


  10.13号清晨,我和陈总一行抵达馒头咀大桥附近,由导航指引,来回几遍找不到上山的那条小路,彪哥下山迎接,我们才得以开始上山。之前,我向彪哥打听过谭雄飞烈士的墓碑,彪哥说离纪念碑很近,没想刚上山不久,在一家农户旁的路边,一眼就看到了谭雄飞烈士墓,心里暗惊,欲前往,彪哥建议我们下山时再来祭拜。
  临行前,我买了两份的鲜花、香烛,有一份是专门为谭雄飞烈士准备的,谭雄飞烈士的墓碑,是晓光老师在田野实地考查时发现的,之后,他不辞万里,辗转在日本、台湾、柳州几地来回奔波,寻访,只为调查碑上的刻名谭雄飞的身份,还原一段历史真象,找到烈士亲属。今天来到这里,我一定要亲自为他燃一柱香,并鞠躬。

  山并不高,但山路难走,彪哥临近七旬,施工阶段,每天要在这条山路上来来去去好几趟,他说每趟大约走25分钟,山路边有一块光滑的石头,彪哥每次走累了,有点气喘,就坐在这块石头上休息几分钟,他说这是他的专用石。
  路的两边是岩石、林木,也有零星的果树,玉米等庄稼,一派秋意盎然。
  纪念碑的四周,群山环绕,被绿色包裹,松树、柏树,桐子树、茶树,重重叠叠,丹水象一条绿纱带,蜿蜒在珠包山脚下,这真是一片风水宝地。

  今天,对珠包山来说,是一个隆重的日子。
  长阳检察院的工作人员来了,相关单位的领导、干部、媒体来了,当地的村民来了,关爱老兵的志愿者们来了,晓光老师也来了,我也正好在这里。
  
  晓光老师作为代表讲话

  小小的珠包山顶上,有多少年没有这样热闹过呢,又有多少人会知道这里曾埋葬过508名烈士呢。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赶上了这个好时代,有多少人愿意回头看看,我们来时的路,又有多少人愿意去瞻仰、怀念一下送我们踏上这辆幸福快车的先辈们!

  我手捧鲜花,走到纪念碑前,想到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可能是儿子,是兄弟,是丈夫,是父亲,他们却远离家乡,有着为国而战死的誓言,我耳边回荡着79年前,清江岸边的观音阁内,国军第三师全体官兵焚香宣誓时的声音,震彻山谷。
  “时也命也!上苍之意也?我等坚信,上苍决不灭我中华,我等皆听天命,誓死报此国仇家恨。”
  “我等乃军人也!肩负着卫国保家之重任。若不能雪国耻、报家仇、有负万民之托,有辱先祖之灵!在生无颜见父老兄弟,死后又可以见先祖在天之灵!好男儿当死战场,决与敌寇拼杀到底。”
  我深深地鞠下一躬,心有遗憾,是的,我们来晚了,我们迟到了太多年,我们应该说一声“对不起”!

  前来祭拜的人,每人手捧一支菊花,神情肃穆,他们依次来到纪念碑前,烧香,鞠躬,献花。
  纪念碑的另一角,鞭炮轰鸣,响声震天。这是今天我们用最热烈的鞭炮声对当年宣誓之音的回应,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决绝、无所畏惧的身影向敌人的炮火冲去。
  这是一次迟来的祭拜,我们用隆重的仪式告慰英烈,从此,珠包山上,你们的灵魂不会再被雪藏,不会再沉寂。





  我问晓光老师对这次复修纪念碑有何感想?
  晓光老师简洁地回答:就是要找一个给英雄下跪的地方。
  这是晓光老师发自内心的声音,也是听起来最质朴的声音。是的,就是找一个能给英雄下跪的地方。晓光老师这十年之久,踏遍山河,不计回报的无私付出,不就是为了影响一批又一批人,当我们身站在纪念碑前,心里也筑起了一座历史的丰碑么?

  纪念碑虽已修缮复原,但后续的工作仍要进行,彪哥说,此后,纪念碑周围的还要铺石板,美化周围环境,并修一条进山的路,这条路有508个台阶,以此纪念珠包山上阵亡的508名将士。
  是的,这座纪念碑将成为抗战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凝结着中国人民抗击日军侵略的历史记忆,记录了中国人民抗击日军的英雄史迹,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
  此后,这里也将成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谭雄飞烈士的墓地

晓光老师在谭雄飞烈士的墓地前祭拜

彪哥在谭雄飞烈士的墓地前祭拜
  下山,我们来到谭雄飞烈士墓前。
  我带来了鲜花,晓光老师带来了谭雄飞烈士家乡柳州的酒。他说,他一定要替柳州寻找老兵的志愿者们为谭雄飞祭上一壶酒,让他也好好尝尝家乡酒的味道。

  当年馒头嘴战役结束后,508名将士被集体埋在珠包山,但当地的乡亲清理战场时,一个名叫谢孝廉的村民发现了一具遗体,军服上的胸牌写着谭雄的姓名。谢孝廉用背篓把他的残骸背下山,报告给了军队,军队派人核实身份后为他雕刻了墓碑。
  几十多年后,战后的惨景已不在,唯有谭雄飞的墓被掩映在杂草丛生中,如荒冢野坟,无人问津。晓光老师在当地镇府找到了谭雄飞烈士的残碑,至此,一段由关爱老兵志愿者发起的寻亲之路在各地展开。

  同时,晓光老师和志愿者们共同出资出力,为谭雄飞烈士重修坟、立碑,平整场地,他的坟墓终于得以见天日,也让我们有了祭拜之地,丹水之上,苍山之下,让我们牢牢记住了当年那位英姿青年。
  历时几年,几地志愿者们经过一切努力,谭雄飞在柳州的亲人还是没有找到,当寻亲无望时,柳州志愿者决定以家乡人的身份,带着家乡的泥土、江水、酒、特产等蔡品,带着家乡人的情谊,不远千里,奔赴到谭雄飞的墓前,举行了一次有着浓浓广西传统习俗的祭拜,他们为家乡的英雄扫墓、祭奠,他们召唤他乡游子的灵魂回家,他们含泪一遍遍吟唱“桂军招魂曲”,他们用谭友飞的家乡话念诵祭文……场面无不让人动容。


户外圈有名的小朱姐姐前来祭拜
长期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们前来祭拜

  晓光老师说,在无尽漫长的时光里,最容易消息和遗忘的,却是那些散落在时空中,浓烈而激荡的历史印记。
  这十年来,晓光老师为了收集资料,他和朋友四处寻找那场战争留下的战壕、地堡、残碑、碑文、公墓、陵园、野战医院等遗迹,也寻访了大量对这场战争有着记忆的当地老百姓,他们的亲历,他们的口述,是史馆里查不到最珍贵最直接最真实的第一手信息。所有的这些资料,都是晓光师用脚步一脚一脚走出来的。

  谭雄飞烈士:23岁,柳州人,1943年5月27日牺牲在馒头咀阵地上,少尉排长,隶属中国陆军第五师十四团。
  他是石碑之战万千殉国的将士中,唯一一个有墓地有碑文有历史记载的烈士。
  苍天含泪,英雄已逝,淡漠了几代人的记忆,是否从此能一点点拔开历史的迷雾,唤醒封尘已久的忆记。谭雄飞烈士,请接受我这迟来的一拜,请喝了家乡人为你准备的这一壶酒,你和508名烈士放心,只要你们把灵魂安放在此,珠包山就永远不会再寂寞!


  太史桥



  木桥溪  

  下午,我们又去了高家堰十公里外的太史桥和木桥溪。
  70多年前,日军欲攻占重庆,因太史桥一战而止步,西进梦灭,作为石牌保卫战的重要一役,太史桥处,点兵河、丹水南北二溪在此汇合,地形狭隘,溪河两边山峰陡峭,易守难攻,是最理想的外围决战之地,一旦失守,日军包抄,石碑将无险可守。
  5月30日上午,日军第十三师团攻占墨坪镇;5月30日下午,日军进攻木桥溪。木桥溪是石牌前方的战略要冲,中国守军第五师十三团防守于此。该团一营营长王嵩高率机枪连和步兵连与敌反复争夺激战中王嵩高身负重伤,壮烈牺牲,副营长袁琳生立刻接任营长,指挥余部在木桥溪以北高地与敌激战,直至夺回太史桥以东阵地,但该营死守木桥溪几近全营战死。
  太史桥守住了,最终粉碎了日寇觊觎重庆的美梦,也为石碑保卫战打下了胜利的基础。
  现在的木桥溪已开发成旅游景点,被毁的太史桥正在施工复建,历史的车轮不会为谁停步,终将滚滚前行。

  当年的白刃战,刀与刀相拼,命与命相抵,战争的惨烈,已无法准确用文字去描述。
  看了彪哥发给我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表,其实在四年前,彪哥和相关单位就在精心准备详实的资料,为石牌抗战遗址申报国家级文保,这是一份67页的资料,他们实地勘察了每一处炮台、地堡、防空洞、摩崖石刻、浴血池等12处军事建筑及设施,绘制图形,并用文字一一标注说明,这是倾注了很多心血的申报。他所做这些,他能得到什么呢,只不过是为了能给后人留下一份可贵的文化遗产。
  好在我们这个和平年代,仍有一群象彪哥、象晓光老师这样的默默无闻的奉献者,他们在这片血雨风腥的土地上来回奔波,一点点揭开历史的真相,一点点告诉我们,他们的名字,他们的事迹,他们的灵魂,都需要后人认真祭拜!

~此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石牌馒头咀五师烈士纪念碑
《我们五经富》571 五经富烈士纪念亭
《早安京剧》剧场:谭派京剧名票任晓光视频集锦
【广东】林鸿宇《人民公园纪念园》指导老师:陈老师
朱瑞烈士陵园(图文)
【转载】(原创)清明祭—在烈士纪念碑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