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视频/采访】韩世麟东大讲座专访实录

感谢“东大建院团学联”授权发布


视频/采访

韩世麟东大讲座专访实录



学建筑的你或许都曾有过这样的困惑。在这里,韩世麟学长给出了他心中的答案。


——什么是建筑可视化?

——建筑设计与美术、电影、动画有何内在联系?

——设计与表达怎样实现平衡

…………


10月21日,在由东大建院科协承办的“美景背后的物理原理”讲座中,韩世麟学长跳出传统软件讲解模式,探视觉盲区,析物后理趣,分享更为合理的建筑可视化打开模式(还有吸粉无数~)。讲座结束第二天上午,记者团同学对韩学长进行了独家专访。

在此奉上新媒体中心精心制作的采访视频与韩神亲鉴采访录,为你发问!  


以下为韩学长亲自修改的精简版采访录,干货满满哦!





Q:记者团

A:韩世麟




Q您是公认的建筑图像处理的大神,我想问问您当时为什么从事了这方面的研究然后选择从事教学

A天津大学建筑学三年级的时候会接触计算机表现,我从那时候开始学渲染。当时始终认为我毕业后一定会去设计院做设计,只是把画效果图当做一个辅助性的兴趣爱好。但是在我读了研究生、在网上做了三年直播课以后,我对教学这件事情的兴趣就越来越浓厚了,而且其实当老师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虽然现在不是在大学里做一个正式的老师,是作为助教以及在网上教课,但是其实我并不在意这样一个“身份”,只要有课上,我就很开心了。


Q您这次来东大的讲的是美景背后的物理原理,而不是直接讲软件,为什么?


A软件的技巧——也就是软件的正确打开方式,其实看说明书都能学会,只需要在实例中慢慢磨合。但是,软件操作步骤都对,画图就对吗?不是。更核心的是我这场讲座讲的东西,这是我在本科时没有悟出来,后来才想明白的,所以我想把这些收获,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告诉你们。基础的软件操作可以慢慢自学,网上的免费公开课也够多。


Q您昨天的讲座中涉及到很多美术、电影、动画之类的,您觉得这些跟我们的设计有什么关联吗?


A这些都是设计。最有趣的点就在于,我们平常觉得理所当然的表达手法实际上是非常精妙的设计。导演还有灯光师花了大量的心思,目的就是让你觉得理所当然,这是最有意思的地方。但是作为设计师,你必须要懂,不能做被骗得团团转的群众。这样一来,我们在构造场景的时候或者是在设计的时候才能够真正有目的地布置灯光、控制色彩。




Q:什么是建筑可视化与设计有什么联系?

A:建筑可视化,即Architectural Visualization,除了现在模拟物理真实的科学可视化(效果图)以外,还包括一些数据可视化,比如说分析整个方案的过程,还有方案的前期数据调研,都可以通过图表可视化,这些都可以算作扩大概念的建筑可视化。效果图有写实的也有抽象的,这些都可以称作建筑可视化——Architectural Visualization。




Q学软件和做方案的时候您是怎样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的?

A我们在二三年级初次接触计算机出图的时候,会觉得特别吃力。因为需要同时学会很多新的软件,这个时候就会觉得学软件特别耽误做方案的时间,所有人都会经历。但是更深刻的原因是,你在赶图周里不得不同时完成学软件和表达的任务。

其实应该怎么样?你们想象一下——光影色彩原理是需要软件课解决的吗?不是,应该是每个建筑院校都有的美术课内解决。如果可以把光影色彩原理做成一个数字化的美术课,融在平时的教学中,到设计周你们自然就不会手忙脚乱了。说到底还是需要有新一代的老师开设正式的课程,这个叫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比如说今年天津大学开了一个两学分的计算机制图课,是天津大学的魏老师,也是我的学长开设的。我作为助教,和他各讲一半内容。这样一来我发现我们大二的同学画的图跟大三大四的同学不相上下,表达甚至更清晰。为什么?软件其实就是一层很薄的窗户纸,如果你能够把简单的原理很快地讲清楚,剩下的纯属个人审美趣味的发挥,没有那么难的。咱们各大建筑院校都觉得软件限制我们的表达,就是因为少了一门这样的课。


Q图纸表达会对设计创意和理念的传达有促进或者制约吗?



A我一直研究建筑表现图,我并不希望效果图里出现过于超现实的东西,虽然很夸张也很好看,但是实际建筑效果大家都知道不会是那个样子。所以我一直主张“素颜照片”对于建筑表现来讲是比较合适的。我相信东大也提倡这样求真务实的风格,比较淡雅,也比较写实,也更实用。但只要还在二维的画框里作图,那么美术史上积累下来的成果我们都可以用,构图、色彩配色等等知识都可以参考。所以最公平的办法是什么?就是规定每个同学在表达方案的时候画一张统一视角的“素颜照片”,然后你再自由发挥一张有配色有构图的作品,这个倒挺公平的。每个人既从审美趣味上得到锻炼,也从现实的光影氛围上得到锻炼。

另外一方面,咱抛开效果图,建筑的Drawing有可能是不写实的,可能非常抽象,像一些轴侧、拼贴场景或者类似效果图的分析图。甚至有“扁平化建筑表现”,其实它们是为了凸显idea,才会剥离掉一些细节,比如一些材质表面细微的质感,或是光影微妙的反弹。如果你把过于写实的东西加到了图纸表现上,反而会牵扯人的注意力,无法看到表达的核心。一切表达手法都由设计意图来决定。所以呢,最终要不要画写实建筑表现图不是硬性要求,但是必须有方案预期效果的想象力。




 Q您觉得天津大学方案表达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A我在大五的时候参加了八校联合设计,所以对每个学校的风格都有所体会。天大一直以来比较重视图面表达,像彭先生的钢笔墨线、天大的铅笔草图。但是事实上,老师在上设计课以及最后评图的时候极少会提表达,也不会拿它作为一个很明显的评判标准,还是会把注意力放在设计上。不会追求过于夸张的表现手法,但也不会让表达制约想法。

在我本科的时候(约6-7年前),身边同学如果想表达某种光影效果是非常难的。因为大伙渲染功夫不过硬,对光的理解也不深刻。你的方案要是仅仅探讨空间逻辑关系,那没问题。但是一旦涉及写实光影,就很费劲。但现在这几年科普过来,我发现大家这方面水平水涨船高,这很好。

然后再说东南大学。首先你们比较注重设计逻辑,不仅有一个Idea作为概念,而且会呈现完整的推演过程和生成逻辑。不管是什么方向来的灵感,总会贯穿方案全程。在图面方面呢,这就属于调侃了,就是每个人的效果图一定是一张A1大小的效果图做封面(笑)。




 Q:以后还会来东大吗?

A:会啊,我以后肯定还想来。说实话,你们要想聘我开数字化美术课我都愿意来。传统美术课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了,我们需要一门既讲原理又讲软件相对应技巧的课,而且又必须得让年轻人来开,请类似我这样专心做这件事的人来讲,可能会比较合适。




Q:您现在的工作与生活是怎样的?还有您是不是打算按照现在的道路一直走下去?

A:我现在是自由职业,主要通过网络授课,每半年会在天大作为助教讲一半的课程,剩下的半年通过网络和学生打交道,每天就是备课、讲课、做案例,其他时间自己做自媒体。我有微信公众平台、自己的技术博客。如果Vray软件更新的话,我会去为它做官方教程,这是未来的一些打算。

关于未来其实是有危机感的,任何人都无法预知十年后甚至五年后的样子。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说,从他大一进来到他毕业,没人能预知这个行业的兴衰,这是危机感最强的地方。所以我们在大学要学的,不是毕业以后职场上的一些技能,绝对不是,很可能什么都变了,软件更是如此。我们要培养的是一种学习的方式。自己遇到一个问题,如何在没有任何人帮助的情况下自己钻研下去。比如我当初学渲染,还没有遇到现在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个人钻研,没有人可以去问,自己一点点把渲染挖掘明白,这是每个学生都要锻炼的能力。那你说未来干什么,比如说现在流行的VR虚拟现实,很棒,我也感兴趣,也稍微接触了一点儿。在我看来,现在的效果图公司所画的效果图仅仅是建筑可视化的一个中间形态,为什么?因为建筑是三维的,为什么把它放在二维,让人假想三维的效果?没有必要。有了VR虚拟现实以后,三维空间模型直接变成三维世界,所有人戴上虚拟眼镜就可以体验。这样还需要效果图吗?那我研究了差不多五六年的建筑可视化,就没用了吗?不是。我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学习VR虚拟现实,这才是未来的趋势。如果未来我还喜欢建筑表现这一行,我肯定要去学VR,这是必须的。对于每个人来说,他的未来不是眼下在本科生期间学到的东西,应该是建立独立的研究能力。为什么叫研究生?上了研究生就有体会,你得有课题,你得有挖掘一手资料的能力,这很重要。




Q:作为经验丰富的学长,您对在建筑路上摸索的学弟学妹有什么寄语

A:这次我在全国高校巡讲我的这场讲座,会有一些朋友让我签名留念,我给每个人签的都是刻苦钻研。为什么要刻苦钻研?我在网上讲的是软件,但有很多人来问我关于未来选择的问题,工作啦,考研啦,很多人跟我提过一个词——迷茫。为什么迷茫?因为我们习惯了有标准答案的生活。从小到大,一直到高考,总是给你一份标准答案,告诉你这该这么答。但是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不是说你把所有的题都做对了就一定能成功。没有人给你这个保证,上帝也没有跟你签这个合同。这是非常深刻的道理,但也很浅显。就我个人体会,我从来不迷茫,为什么?因为我有自己喜欢的东西,钻研进去了,不管这个喜欢的东西是不是行业里最火的。

所以说,我给大家的寄语,真的就是:发掘一下自己的兴趣。你会发现现在也许有人嚷嚷着转行,我们不能为了转行而转行,而是兴趣所致自然就转了。我现在是小转,是在建筑和计算机图像渲染这个交集处呆下来了,每个人都会在建筑这个大的领域里找到自己最后的一席之地,深入地钻研下去。职业这个东西,说白了,是社会图方便,赋予我们的一个头衔,但你真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没有人可以定义你,你可以会很多很多的东西,在众多领域交集的地方安生,这是无法用职业来定义的,这也是很有趣的一点。




 Q:谢谢您,期待您再来东大!



韩学长的东大之行结束了,也完成了其在“建筑老八校”做讲座心愿拼图的最后一块。感谢老韩!
同时也感谢东大建院团学联所有参与其中的部门!感谢每一位与此相关的人!科协菌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优质的学术系列讲座,感谢大家捧场哦~ヾ(*′▽‘*)?

策划

科技创新协会


采访

记者团


剪辑

新媒体中心


编辑

记者团 



记录真实 发现美好





获取更多东大建院相关资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家口四中新校区规划图曝光!68年老建院将远去,承载着永恒记忆|学子|校区|四中
国外顶级效果图公司 Studio Dugenio作品集
我爱上了那个追求梦想的自己
建筑园林效果图(2)
杰出校友童文博士:5G时代的中国声音
从艺术看大学,从大学看人生 ——记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廷信教授的讲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