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保壳猛将”列传 | 主业连亏12年,这个会计绝招可保永不退市

 

最近,市值风云隆重推出中国股市“养壳人系列”和“保壳系列”,为大家呈现了一个精彩纷呈、故事套路不断的A股江湖。


不过,今日要登场的这位也算得上保壳界的带头大哥,主业已经连续亏损12年,2017年继续伟大的毁灭之路——


哦不对,是保壳之路。

一、巨额亏损引发股价雪崩


上海普天(600680,SH)作为一个上世纪90年代就登陆A股的老司机,最近股价跌跌不休,而公司的负面消息自从今年初就接连不断。


2017年1月26日,上海普天发布了2016年业绩预亏的公告,预计2016年实现归属净利润为-2.4至-2.6亿元。


2017年3月15日,上海普天发布2016年度业绩预亏更正公告,该公告预计2016年归母净利润为-4.5亿元至-5亿元,比首次预告多亏2亿元


最终上市公司年报以亏损4.7亿元交卷,并因连续2年亏损而带帽ST。


进入保壳年的上海普天没有表现出什么起色,分别于一季报亏损2000万元,中报亏损1.38亿元,三季报亏损幅度扩大至1.78亿元,在业绩亏损和其他负面信息重压之下,公司股价一路下跌。如下图:


*ST上普股价周K线走势图


2017年1月17日,上海普天股价最高摸高到每股39.76元(此后未分红转赠),而风云君(ID:mvlegend)写初稿之时,上海普天每股收盘价为每股9.97元,以2017年最高点计算,10个月的时间,上海普天股价跌幅达到75%。


风云君(ID:mvlegend)在此处可怜持有此股的散户投资者3秒钟,然后我们就一起进入正题,来讲讲这些年发生在上海普天身上的故事,以及散户乡亲们是怎么亏了个找不到内裤的。

二、主营业务连亏12年


风云君(ID:mvlegend)总结了下上海普天最近10多年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下图),从这张表上我们发现:上海普天的营业收入在10多年间在5亿元-18亿元波动,而不变的则是持续亏损的扣非净利润。


来源:依据上市公司财报整理 


12年间,上海普天的扣非净利润少的时候亏个3000多万,多的时候亏损个上亿元,其中2016年创下了亏损之最,当年扣非净利润亏损4.78亿元,亏损额是当年营业收入的68%。


真是清新脱俗。


实际上上海普天最后一次扣非净利润为正值还得追溯到遥远的2003年。依稀记得那一年还有非典,当年上海普天取得营业收入20亿元,获得5300万的扣非净利润和5150万的归母净利润。



2004年随着营业收入下降到16亿元,同比下降20%,上海普天扣非净利润开始出现亏损,当年扣非净利润亏损1900万元。


此后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十分稳健,再没有在任何一年取得正的扣非净利润。


上市公司扣非净利润刚出现连续亏损的前4年,其经过非经常项目调整的归母净利润仍能保持盈利。2004年至2007年,上市公司分别录得扣非净亏损1900万、4100万、7600万和5700万,相对应的归母净利润为 650万、290万、1.6亿和940万。


随着主业的持续亏损,上海普天归母净利润终于在2008年正式的由正转负。


2008年上市公司净利润出现了大额亏损,当年扣非净利润和净利润双双亏损1亿元。


此后上市公司连续几年为大家表演了几年“一年盈利一年亏,亏损一年再盈利”的接力好戏。至于这么干的原因是什么,风云君相信进股市3天的嫩黄嫩黄的小韭菜芽也都能看得懂的。



这种局面直到2014年才被打破。


在2008-2014年间,上市公司在盈利的年份只能获得1000-1500万的净利润,而在亏损的年份,则要亏损个7000-8000万。


上海普天在2008~2014年一共亏损了2.2亿元,或者说平均每年亏损3100万,但是在上市公司每隔一年就能获得大额非经常收益的情况下,上海普天也就神奇地实现了间歇性亏损。 

三、利润背后的秘密


风云君(ID:mvlegend)查阅年报分析了下上海普天在盈亏交替的年份中,归母净利润每隔一年就“扭亏为盈”一次的秘密。上市公司在2008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亿元后,2009年通过非经常性收益取得盈利。


来源:上市公司2009年年报


在2009年,上海普天避免亏损的法宝是“非流动资产损益”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两者合计为上市公司贡献了5700万的非经常性收益,成功使得上市公司在扣非净利润为负的情况下取得归母净利润盈利。


我们来看下这两笔非经常性收入是怎么回事。


3700万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是因为上市公司处置了长期投资的股权所致;


而2000万的“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是因为上市公司并表了一个叫做上海普天网络的公司造成的——普天网络之所以能够在当年取得较大额的净利润,也不是因为自己长得盘子靓条子顺,经营业绩好,而是因为它当年卖了厂房。


 

在2009年利用2笔大额非经常性收益成功避免连续亏损后,2010年上海普天“如约”亏损,时间很快亏损到了2011年。


 来源: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


2011年上海普天营业收入11亿元,取得2990万的扣非净利润亏损和1100万的归母净利润盈利


根据上表,两者的差值主要归因于非流动处置损益一项。根据年报,上述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全部是固定资产处置所致。


 

进一步查阅年报,我们得知,这项固定资产处置主要得益于上市公司利用自有房地产出资开公司,使得该房地产价值能够重新用市场价评估,上市公司因此就获得了接近3000万元的收益。


 

2012年公司再次“如约亏损”,但在2013年和2014年连续2年取得了归母净利润盈利,很无情地打了正在偷笑的风云君的脸:今年盈利次年必定亏损的魔咒,被上市公司击破了!



上海普天在2007-2012年间出现的当年盈利第二年必定亏损的神奇现象,多次被认为是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来调整利润,避免公司被ST的把戏,也因此一直有市场人士对上海普天会计的可靠性和谨慎性提出质疑。


这一切原本都只是没有证据的猜测,上市公司一点都不会care的啦——反正“上市公司”的身份是不坏金身,你们质疑归质疑,能奈我何?来咬我啊!


然而,如果上市公司自己跳出来自己掌嘴,事情的性质可就不一样了。


2017年10月28日的一纸公告显示出之前的疑虑并非空穴来风。


上市公司公告称,公司在核查相关事件时,发现2013年末公司存货账物不符,该项调整可能会让公司2013年归母净利润为负值。


 

考虑到上市公司2012年归母净利润为亏损7900万,如果上市公司在2013年按照正确的存货盘点方式,2013年上市公司很可能年报亏损(4000-5000万),那么上海普天在2013年就可能因为连续2年亏损而被ST。


至于当年存货盘点错误是因为会计人员的疏忽,还是实习生干的,就不得而知了。


你们发挥想象力猜吧。


或者韭菜当自强,存疑和有前科的股票坚决不买,也行。


四、转型不归路


2011年那会,上海普天的主营业务是通信电子设备,辅以非电子产品贸易业务。


贸易类业务风云君(ID:mvlegend)写过多次,除了那些真正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其他的公司做这个东西基本就是用来凑数的。


贸易类的业务不仅利润微薄,风险也不小。


来源:上海普天2011年报


公司对于自己的通信电子设备业务是怎么说的呢?


根据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如上图),公司认为自己在主业上缺乏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不强,需要转型。


主业不盈利的公司往往容易犯蹭热点的毛病,在大多数公司看来既然公司要转型那就要往最热门的行业转,在这种方针下往往不再花费精力去仔细评估公司是否有能力去做这个行业,以及这个行业未来竞争是否激烈,以及自己新业务的客户是否可靠。


反正就一个原则,反正此路已经不通,能蹦跶一下是一下——终极的原则就是:不退市。



上海普天选择了新能源作为自己的转型方向。


2012年底上海普天以特别重大公告的形式,发布了公司全资子公司普天能源与浙江大卫共同签订的《能源管理建设合同》的公告,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位于台州市仙居县仙居新区“大卫世纪城”的能源中心项目。


根据公告,该项合同总共价值9.73亿元。考虑到2012年上海普天总营收才12个亿,总资产不过24个亿,如今一笔合同就价值近10亿,真是特大喜讯,转型成功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巴特,这笔合同存在隐患,根据该合同,浙江大卫只需要给普天能源3000万的技术资讯服务费,其余9.43亿元的巨款将在未来分期支付,其中合同最晚一笔回款要到2019年12月31日才支付。


这种先付出大额成本再在数年间慢慢收回款项是要承担很大风险的。我相信各位新老韭菜们对此肯定不陌生。


五、资产减值引爆贸易地雷


上海普天2015年亏损9500万元,按照公司的优良传统,它“本应该”在2016年取得盈利来保持亏损后必盈利的定律。


然而现实却很残酷,上海普天2016年没有续写神话,在上年亏损9500万元的情况下,当年爆亏4.72亿元,不仅没能续写神话,还创出了上市以来的亏损之最。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上市公司2016年业绩如此之差呢?


风云君(ID:mvlegend)总结了上市公司转型前后的分类营收,如下表所示:


分行业营收(元):

 

来源:上市公司历年财报


从上表我们发现:


1、传统通信电子设备业务分析


在传统的通信电子设备领域,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大幅下滑。


该项业务在2015年开始下滑,到了2016年上海普天在该业务仅取得3.7亿元营业收入,还不到2011年~2014年该项营业收入的一半。


根据2016年年报,上市公司对此的总结是,由于新竞争者不断进入市场,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经营环境严峻。同时公司缺乏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未形成核心技术能力,未能取得竞争优势。


通俗点说,直白点说,真诚点说,就是于内自己不努力,于外经营环境又不好,老天爷楞是要饿死瞎家雀,这个业务板块下降是理所当然的。


由于公司营收上不去,那自然要导致存货积压,而最倒霉催的是:上海普天传统业务的存货都是电子类产品,这种产品更新换代都非常快


2016年底,公司就把那些老旧的已经被市场或者新技术淘汰的产品全都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当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高达1.93亿元,而当年传统产品营业收入只有3.7亿元,毛利率不到10%。


该项业务成了业绩拖油瓶。



2、贸易板块业务分析


在贸易领域,上海普天2016年主动减少了这方面的收入。


风云君(ID:mvlegend)以前的文章常说,这种业务一般情况下业务简单,毛利比较低,做和不做对公司业绩影响往往不大,很多时候就是用来调整营收的


像夜壶,用得上的就拿出来呲一下,不用了踢回床底下。


但是因为上海普天选择客户的能力特别让人捉急,结果就在这种看似简单的业务上屡栽跟头。


(1). 2014年8月,上海普天与上海华诚经贸开始做贸易业务。2015年7月,该公司首次出现回款不及时的情况,截至2016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6028万元,公司2016年新计提坏账准备2560万元


(2). 2009年上海普天子公司普天邮通进出口公司与宁泼康兴电缆开展贸易业务。2014年5月该公司首次出现回款不及时,2016年底该公司期末营收账款余额为3212万元,账龄2-4年,该笔应收账款之前计提了1000万元的坏账准备,2016年报告期对该笔应收账款进行了全部计提,当期计提额度为2212万元。


3). 上海普天以及子公司进出口公司与上海中发电气进行贸易业务。2014年5月该公司首次出现逾期应收款,截至2016年底,应收款余额为4552万元,2016年上市公司为此计提4125万元的坏账准备。


4). 2009年上海普天以及子公司进出口公司与温州帝嘉豪进行贸易业务,2012年该公司出现逾期应收款。截至2016年末,应收款余额1509万元,初计提坏账准备1358万元,本期继续计提150万元坏账准备。



从以上4项可以看出,上海普天这贸易生意,赚得不多但是亏得可是干脆利落。但是人家骄傲了吗?自豪了吗?没有!



2016年公司与贸易坏账而计提的准备高达9000多万元,而当年贸易额总营收才7000多万元;在公司贸易业务巅峰期,一年贸易的总营收不过3.5亿。


考虑到贸易这个业务天生的低毛利率,一年9000多万的坏账计提真够吓人的。


从上面的总结能够看出,公司的贸易业务无法按时收款大都是在2015年前后开始爆发的,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公司这两年业绩越来越差:在传统业务艰难的情况下还得多背一个资产减值的包袱,这项业务也为公司连续亏损做出了较大贡献。


3、新能源业务


新能源业务最大的一笔合同就是2012年公告的跟浙江大卫世纪城项目,但是随着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出现滑坡,大卫世纪城项目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也就没钱支付给上海普天


上海普天于是就把大卫世纪城告上了法庭。


根据2017年半年报,该诉讼金额已达5.9亿元,为当期净资产的87%。


 

根据上市公司问询函的回复函,上市公司表示根据律师意见,对收回该项债权很有信心。


但是好话歹话都被上市公司说了,下面这句话也出自人家之口:由于本案判决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无法准确判断出本案是否会对以后的年度的损益构成影响。


这种官司不仅要承受各种不确定性,还要付出时间成本的代价,上市公司正在为之前“缺乏宏观思考,战略管理不够完善和科学”、草率的选择合作伙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六、保壳进行时


正如本文开头所说,上海普天保壳年的业绩并不好:截止到三季报,上市公司取得营业收入3.27亿元、扣非净利润-1.79亿元和净利润-1.78亿元。


考虑到上海普天历年的经营能力,靠主业保壳不太现实,于是前文提到的各种资本运作姿势,又将再次粉墨登场。


上海普天今年8月26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准备以土地出资(2011年用过这招)外加通过关联交易出售子公司来保壳。


这两项保壳计划目前进行顺利,2017年11月4日,上市公司分别发布公告,通告了两项保壳计划的进展:


来源:上市公司公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营收75亿 63亿大收购 汽车零部件利润逼近主营 这家河南上市公司换挡路径
绝地求生:“保壳老司机”上海普天2017保壳意外失手,2018能否接着吃鸡?
董秘被打虚实:杭锅股份5年不务正业 高管精准套现
网宿科技:内外联合套取IDC资产?
巨亏7亿!三盛教育深陷并购后遗症
供应链业务未达预期 标准股份扣非归母净利润连亏十年收监管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