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总结、前两章知识点讲评

本讲教育信息

. 教学内容: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总结、前两章知识点讲评

 

. 重点、难点

1. 对于每一章的知识形成一种系统的脉络

2. 各章之间的知识整合,系统应用

 

. 具体内容

(一)第四章的知识总结

本章主要涉及四种元素:硅、氯、硫、氮

四种元素所对应单质的性质、用途

四种元素所对应氧化物的知识、氢化物的知识

四种元素所对应酸的知识

四种元素所对应含氧酸盐的知识

环境问题的知识

 

(二)第一章的知识点回顾

实验部分:

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措施

混合物分离方法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计算部分:

物质的量的基本公式

有关物质的量计算的基本方法

有关元素守恒、电中性、得失电子守恒的计算

有关循环氧化的计算

 

(二)第二章的知识点回顾

电解质的概念

强弱电解质的区分

物质分类

各种反应类型

各反应特征和实质

 

典型例题

[1] 密闭容器中盛有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用电火花引爆后恢复到原状况,用足量NaOH溶液吸收后无气体剩余,原混合气体中氯气与氢气的体积比可能是(   

A. 大于1:1    B. 等于1:1    C. 小于1:1    D. 无法确定

答案:AB

解析:考虑其中都有哪些成分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2] 常温下,将充满水的试管倒立在盛有水的水槽中,先后通入4mLNO和一定体积的氧气,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2mL,则通入的氧气体积是多少?

答案:1.5mL5mL

解析:要考虑循环氧化的反应方程式和剩余气体成分的多样性。

 

[3] 下列液体中所含粒子种类最多的是(   

A. 液氢     B. 液氧      C. 氨水     D. 盐酸

答案:C

解析:利用类推的方法,仿照氯水的成分去推断。

 

[4] 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NH3NO2,进行喷泉实验,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前者大于后者       B. 前者小于后者  

C. 前者等于后者       D. 不能确定

答案:C

解析:考虑气体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两方面的不同,经过计算推断。

 

[5] 下列变化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A. N2NH3       B. NH3NH4Cl     C. N2NO     D. NONO2

答案:BD

解析:固氮是N元素由游离态生成化合态。

 

[6] 12.8g铜跟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铜耗完时,共产生气体5.6L(标准状况)。则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_____,所得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答案: 0.65mol41.2

解析:考虑硝酸随着反应的发生逐渐变稀后生成物的不同。

 

[7] 浅绿色的

溶液中逐渐加入少量稀盐酸时,溶液的颜色变化应该是(    

A. 颜色变浅   B. 变为红色   C. 没有改变   D. 变为黄色

答案:D

解析:考虑Fe2+的还原性和氧化性物质的产生。

 

[8] 在一定条件下,将充满NO2O2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原混合气体体积的1/8,则原混合气体中NO2O2的体积比是   

A. 8:1    B. 7:3    C. 7:1    D. 4:1

答案:BC

解析:学习循环氧化的判断。

 

模拟试题

1. 下列各物质中所含原子数目最多的是(   

A. 0.5mol NH3                  B. 标准状况下22.4L He

C. 49mL                D. 0.2mol H2SO4

2. 从金属的发展历史来看,先是青铜器时代,而后是铁器时代,铝的利用是近100年的事。这个先后顺序跟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② 金属活动性顺序;③ 金属的导电性;④ 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⑤ 金属的光泽

A. ①③     B. ②⑤     C. ③⑤     D. ②④

3. 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含氧酸能起氧化作用,无氧酸则不能

B. 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C. 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D. X变为X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4. 胶体和溶液都属于分散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电荷

B. 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

C. 溶液中溶质粒子一定不带电,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带有电荷

D. 用萃取的方法分离胶体和溶液

5. 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于酸性溶液中且为无色透明的一组是(   

A. K+NH4+SO42NO3           B. Fe2+NO3ClSO42

C. Cu2+Na+ClSO42             D. K+Al3+SO42SiO32

6. 下列物质敞口放置或暴露于空气中,质量增加的是(   

A. 浓盐酸     B. 浓硫酸     C. 浓硝酸      D. 硅酸

7. 下列物质都能使某些有色物质漂白或褪色,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SO2   B. Cl2   C. 活性炭   D. Na2O2

8. SO2Cl2(湿润)都具有漂白性。若将两者分别通入品红溶液,再加热品红溶液,颜色可恢复的是(   

A. SO2      B. Cl2     C. 两者皆可    D. 两者皆不可

9. 对于反应3S+6KOH=2K2S+K2SO3+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硫是氧化剂,氢氧化钾是还原剂

B. 反应中共转移了6个电子

C. 还原剂与氧化剂质量比是1:2

D.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分别为K2SO3K2S

10. 20mL充满NON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变为10mL,求原混合气体中NONO2各占多少毫升?

11. 下列关于液氯和氯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液氯是纯净物,而氯水是混合物

B. 液氯无酸性,氯水有酸性

C. 液氯较氯水的漂白作用更强    

D. 液氯无色,氯水呈黄绿色

12. 欲迅速除去铝壶底部的水垢,又不损坏铝壶,最好的方法是(   

A. 浓盐酸     B. 稀硝酸     C. 稀硫酸     D. 冷的浓硝酸

试题答案

1. A    2. D   3. D    4. B    5. A    6. B    7. C   8. A    9. CD

10. NO5mLNO215mL   11. AB    12. D

 

试题解析

1. 利用物质的量的相关公式进行计算,计算时考虑到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和物质的状态。

2. 越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越难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越难被人们所发现和利用。

3. A中盐酸和金属反应时体现HCl的氧化性;Fe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CHe原子既不易得电子,也不易失电子。

4. A中溶液和胶体的分散系都是电中性;C溶质粒子如果是离子,就带有电荷。

5. B中酸性溶液有H+,和溶液中的NO3形成硝酸,有强氧化性,使Fe2+被氧化成Fe3+CCu2+为蓝色;DSiO32H+形成硅酸胶状沉淀,不共存。

6. AC有挥发性;B有吸水性;D质量不变。

7. A是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来漂白;BD是利用强氧化性来漂白。

8. 掌握不同的漂白原理SO2是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来漂白,Cl2是利用强氧化性来漂白。

9. 该反应中只有硫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所以硫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而其中2mol硫变成-2价,1mol硫变成+4价,所以电子转移只有4mol;而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是还原剂,得到的对应产物是氧化产物。

10. 最后能剩余的气体不能是NO2,只能是一氧化氮,所以气体体积的减少是消耗的NO2和生成的NO的体积差,设NO2的体积为X,则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反应生成的NOX/3,所以XX/3=20mL10mL

11. B液氯是氯气的液态形式,没有水与之反应,所以无酸性、无漂白性,而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可以生成盐酸和次氯酸;而氯气是黄绿色,液态的液氯因为分子距离小,颜色应更深。

12. 因为冷的浓硝酸能和水垢的成分碳酸钙反应,同时和铝相遇产生钝化现象,不影响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010高考化学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系列29
高中化学:利用电子守恒原理求解氧化还原反应问题
高一化学上期成都外国语学校10—11学年度9月月考化学试卷
2018北京学桥港澳台联招化学练习
谈谈金属与酸的反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