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首《庭中竹梅》,全文赞扬竹梅,表达诗人对自身人生观的颂扬

这首抒情言志诗,选自《列朝诗集》,很可能是作者丈夫系狱之中或羁留京师期间的作品,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诗先勾勒凄清悲凉环境中庭院井旁竹梅的形象。

庭中竹梅

竹梅箫森露井旁,断猿空叫月如霜。

竹从孕节生来苦,梅到飘魂死亦香。

“箫森”,萧条衰飒貌,大概只有几株;“露”字表明,没有什么遮掩。在没有遮掩下,只有稍稍几株的竹、梅立在那里显得有些稀落和萧条。但是竹梅本身并没有什么不痛快,而是森然挺立,还似乎带几分傲气。一个“森”字把一切都扭转了,都打破了。这就是庭中竹梅的形象,也是诗人得到的感觉。“断浆空叫月如霜”写竹梅所处环境的氛围。

夜里,院中月白如霜,一片明亮。股股寒气,使人不禁瑟缩打战;声声猿鸣,使人感到几分悲哀。不仅如此,那猿又是“断猿”,即断肠之猿。这样,凄冷悲哀的气氛不仅更加浓重,而且又添上了一层孤寂。在凄冷悲哀而孤寂之中,竹、梅却傲然而立。“竹从孕节生来苦,梅到飘魂死亦香。”这是诗人分别对竹、梅的直接赞扬,是前两句引发出来的必然结果。

梅花竹子

竹四季常青,一生历经多少严寒酷暑的折磨,受尽了多少风雨霜雪的考验,但始终都保持着固有的竹节,这竹节从幼笋开始,就已全部形成,终生木会增减。梅不仅凌冬开放,有“众芳摇落独喧妍”的特点,而且花瓣之香味又有经久不散的长处,所以陆游《卜算子》词中说它“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竹、梅都有很高的品格,白居易说竹“本固性直,虚心节贞。”苏东坡爱竹竟然到了“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地步。

竹子

梅更是高尚品格的代表,林和靖种梅养鹤,有“海妻鹤子”之说,南宋民族英雄谢得竟在抗元斗争十数年,决心保持名节以死殉国之时,渴望修炼出梅花一样的品德,他说:“天地寂寥风雨歇,几时修得到梅花。”竹梅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就可由此见一斑了。周玉箫一生特重女子的德操志节,她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而且也全力倡导。

梅花

她写“竹从孕节生来苦,梅到飘魂死亦香”不仅是自己感情的流露和表白,也是对自己人生观的颂扬和鼓吹。虽然这里面倡导的有很大成分是古代的女子节烈观,我们不能无选择地接受,但一般来说,学习、具备一些竹梅的品格,恐怕人人都是需要的。这就是《庭中竹梅》的价值。再者,它在艺术上也是颇有可取之处。一是塑造形象的性格化。诗人写竹梅不写其枝、叶和花朵,只用“箫森”说它在井旁“露”的形态,让这种形态在“森”字里显示精神,并且附上了诗人的情意,披上了诗人的感情色彩。

所以读《庭中竹梅》,我们似乎从诗中看到了倔强而立的人。二是善于给形象造境。“断猿空叫月如霜”,有声有色。如果不是这特定的环境和氛围,那“箫森”中的倔强不屈的精神就没价值了。在凄冷悲哀的霜色里,稀落的梅竹傲然而立,构成了很有诗意的画面,写出了一种境界,为三、四两句画龙点睛式的赞语开凿好了渠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梅兰竹菊】马文俊书法作品八十八
苏轼《红梅》诗赏析
梅魂
CCTV.com
梅花意象及其他文化内涵
鲍照《梅花落》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