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东:最美就是那一“好”

孔子通常说话都比较平实,但是偶尔会因为某些事物的触动,有感而发,说出一些带有明显的情绪化,但又因此而更加灵动活泼且深刻的话来。

这些话就是《论语》中亮点,是窥见天地大道的窗户。比如下面这一句: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此一句开宗明义,直抒其旨,故于文中首先可见者即为,儒家于财富,既无仇视,亦无敌视;既不以财为大敌,亦不以求富为大丑。相反,于孔子看来,儒者于财富非但可有所求,而且应有所求。惟当于求之先,设一可与不可之思量。

所谓“可求”?凡所谓可与不可,皆需以某一特定之判断标准为依据。由“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里仁第四》)可见所谓“不可”即由于其中之“不以其道”。反之,所谓“可求”则即应为求而“以其道”,得而合其道。

故于“可求”之中,含有道与义。苟“可求”,则其“求”之行为既合于义,既可申于道,至少亦无害于道义,故非但可以“求”,而且应当“求”。故,虽“执鞭”亦不以为丑,源于申道之志。由此而带来之“富”,则不过是其所得之结果,是其用于行义,如“用之则行”之所得而已。故,儒者以入世为义,而不以远遁于山林之中,孤高绝世为然,更不以标新立异,反对现政为务。其所为者,道与义而已矣。

相反,苟其所行仅以富贵是求,则其观念必为世俗名利所拘,必难脱因以“执鞭”为丑,而虽用之亦不行之“固”——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宪问第十四》)而有“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泰伯第八》)之“耻”。由此即可见,于“公山弗扰以费畔,召”而“子”急急“欲往”(《阳货第十七》)背后所隐藏者,乃是夫子欲行大道于天下之急志也。

而是否能于“求”之先,自设此一可与不可之辩,关键在于其心中是否存有有别于利益之另一套判断之依据,亦即于财富之外有所谓另外一“好”。盖,由于人类乃是群居动物,故而虽曰强盗悍匪,亦皆须以其行为能够为同类所接受,而后安。故,人必为其行寻找合理性之依据,即自认为恰当,而可以,且应当为同类所认同之理由,由此其心灵方能得以安顿。故苟于求富之余再无所“好”,则既谓之以言,曰之以法,而示其此富不可求,不应求,亦无能阻其求也。

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孟子·离娄上》)由前述可知,所谓不可求者,缘于其悖于道也。故,于不可求而强求之,则即悖道而强行也。大道以仁为德,悖道而强行,即不仁也。反之,于不可求之际,能使其心有所安,行有所止之“好”,即为于道,于仁,于义之好也。

故所谓“从吾所好”,所指即为从吾于“道”之好,即藏而守“道”之意。道因我之守而不失其纯正,不亦乐乎?盖,(君子)人在富贵——物质需求之外,应当另有所好,否则就会终其一生,而无所逃于孔方之间,而必陷于“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阳货第十七》)之境。申而言之,一时代,一国家,一民族,又何尝不需此一好?


再深而言之,则人之所以必应由此一“好”,在于人终究不同于仅为一生命而存在之丛林之中,荒野之上之动物,而乃是一种生存于依赖群体合作为基础之社会中之,有情感,有道德之道德体。故,于人而言,其生命之内涵与价值之体现,并不仅限于生命体之上,更在于其道德之上;其生命之内涵与价值之实现,亦非仅仅在于其生命体之存在,更在于其道德体之舒展。

人对财富之追求,源于其作为一生命体之求生本能,本无可厚非。然而,却可能为来自世俗之观念所放大至于无限,而使人陷于其中,而不知其余;奔走于外物之间,而忘其根本。而于财富之外之于道义之“好”,则是其作为道德体之存在之基础。

如以形与神,肉体与灵魂来区分,则生命体即为形,为肉体;道德体即为神,为灵魂。故,财富其所能养者,作为灵魂之载体之有形之肉体也;“好”所能支撑者,灵魂之神也。故,苟无此一“好”,则其形虽有所养,而无所用也——其神已无,则其所养不过一无灵魂之肉身而已。此一无灵魂之肉身,可以谓之人乎?以此为立身之道,岂不为由于生命之本质之无知,而舍本逐末的愚行乎?

故,《庄子·达生》曰:“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外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所谓“形不离而生亡者”即前述之无灵魂之肉身也。


故而,若论人之一生,最美就是这——“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之一“好”,一切洒脱,一切自在,一切坚毅,一切无惧,皆在此一“好”之中。


推荐热读《原易》,《周易》解读力作,读易必备工具书

推荐朱东老师国学微课堂《三字经精读深解100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再读《论语》:述而第七.11
安德义《论语解读·述而第七·12》
论语日课161:生财之道如何经营
《述而篇》第十二章
小楷《论语》—富而可求也
孔子的财富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