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玉识趣(117):素面拙形貌不扬 砂上叠蚀显真章

——一件斧形玉器的看点分析

一件斧形玉器(图1):

图1-1

图1-2

图1-3

直观特点就是一个字:简。光素无纹、斧形。

对于这样一件其貌不扬的普品,藏友多看为假仿(图2)。

图2

仿有仿点、真有真章。不以看法为定论,恒以看点为依据。

玉看皮。

1)解玉砂痕历历。所谓“玉面平静先勘砂 整器老旧辨风化(参见《古玉学步(80)》)”。此件虽然整体风化严重,但是器面还算平整。肉眼可见的历历解玉砂痕迹(图3):

图3

解玉砂痕迹特点为:

①长短、粗细、深浅不一;

②行程不定——表现乱纹;

③砂痕直行、弧形相错杂;

④整体砂痕状态一致,无轻重缓急之分、无砂与非砂之别,边角不苟(参见《古玉学步(181):高古玉打磨工序中的解玉砂痕迹举例》)。

显示皆为古代鹿皮、棉麻手工打磨的解玉砂痕迹留存,而非现代高抛光后手工修磨所能企及。

2)整体见风化,处处砂上蚀。砂痕上的蚀斑、蚀洞历历在目(图4):

图4-1

图4-2

解玉砂上的蚀洞为工上自然态,是无法仿制的古玉特征之一。所谓“高古沧桑蚀伴砂,仿古嫩皮无文化”(参见《古玉学步(206)》合《古玉学步(26):如何鉴识假仿真到代,仔细甄别工上自然态》)。

3)从风化到开窗过渡自然。

①玉斧侧边风化严重,甚至到能够刮出粉末的程度(图5);

②玉斧大面积钙化成一层厚厚的皮壳;

③刃部些许开窗裸露出良好的质地(图6)。

图5

图6

4)整体造型古拙,背面一横向凹槽为推磨形成的柄状物接触槽,两侧的凹脊或为手握、或为柄状物捆扎留存(图7)。

图7-1

图7-2

其余看点不再一一赘述。

此件器形硕大、造型简单、工艺古拙,为文化期实用玉器留存。虽为普品,但许多特征堪作文化期玉器标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玉学步(80):玉面平静先勘砂 整器老旧辨风化(上)
古玉学步(189):碾琢刻砣 源起推磨
古玉学步(136):馆藏玉器微痕距成像分析——古代琢磨工艺
以今鉴古——玉石切割实验考古(以柔制刚砂绳截玉考)
【良渚文化玉器】
古代玉器琢艺技法及演进(1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