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材质对古代造像技法和风格的影响(图解)

材质决定工艺,文化的内涵需要通过特定的工艺来表现。按照不同的材质,造像的成型有以下几种方法:雕刻、捏塑、铸造、锤揲、打磨。我们可以将这些方法再归纳为两类:加法和减法。

罗汉像 山西彩塑(泥塑) 明代

以此来看,泥塑加减随意,可多次调整,形与动态更易准确到位,造型最好把握。

北魏青铜佛像

铜铁铸造是翻模制作,在制模和浇铸过程中容易走形。况且古时铜质不好,浇铸技术也有限,失败的机率很高。成型之后往往需要再次修凿锤打,精品得来不易。

五彩陶瓷 大英博物馆

陶瓷的初期制作类似于泥塑,但是多了一道难度——烧制,火候把握不好则易于变形,也易于流釉。好在其艺术表现力强,随着制作者的技艺发展,保存比较完好的很受追捧。

文殊菩萨像 清犀角

竹木牙骨、玉雕、石雕等类只能做减法,一旦雕错,便成废材,所以对雕刻者的技艺与经验要求颇高。

黄财神 十七世纪中国 粘土 美国鲁宾博物馆

换一个角度看,泥塑虽然在造型方面最占便宜,但在来回加减中,细节上易于拖沓疲软,体块、线条难得爽利,雕塑感差些。金铜、陶瓷与此相似。

菩萨头像 木彩绘

木石之类虽然只能做减法,却是一刀一刀雕凿出来的,雕塑感最强。哪怕是平整体块的时候也是一刀一刀地铲出来,而较少依赖打磨。平而不滑,刀味很足。尤其是软木雕,材料易得,质地松细,在放松状态下最易表现奔放流畅与细腻柔润的节奏美。

木雕作品

很多刚接触木雕的人特别在乎材质,非紫檀、黄花梨、黄杨不要,其实除了光泽和硬度以外,传统硬木雕还真的乏善可陈。传世的经典名作中硬木雕极其罕见,多见的是一些小摆件,小情调的东西。古人常用硬木做家具,做雕塑难度比较大,似乎不好走刀,从出土的一些古代木雕中可以看出,有些作品的线条感觉上就像是咬出来的,不如软木雕畅快。打磨狠了又显不出刀法,不出味道。玉石、寿山石雕的优缺点似与硬木雕相类。

十一面千手观音菩萨坐像 明 铜鎏金

材质的牢固程度对造像的表现也有很大影响。金铜的牢固性当排第一位,在技术能力到位的前提下,若论细巧繁琐,八面出枝,没有哪一种材质敢与它相比。

观音 紫檀雕

木雕因为质地轻盈,做成大件的时候倒也敢于萦回飘舞,小件却是不太敢的,不是不能做,而是不耐久。木质松脆,又易干裂,所以小件竹木像的伸翘部分若非粗短则十难存一。

银制密勒日巴像 清乾隆年

小件当中,又只有金铜敢于左伸右展。玉、白石、牙角、细瓷等类,硬度是有了,但质地比较脆。泥塑、粗陶、砂石之类质粗,做小件只能看个大概,往往面目模糊,细节难辨。

普贤菩萨像 南宋大足北山第一三六号窟

最后来说材质自身的美感。传统的造像无论何种材质,一般都要上彩,有些材质对彩饰的依赖性比较大,有一些则大为不同。一般来说,彩饰都不如雕塑本身耐久,所以无彩的造像所占比例很大。

辽代的三彩罗汉纽约大都会

瓷塑最不易脱彩,釉色之美是它的最大亮点!陶塑次之。

交脚菩萨 北魏

石雕对彩的依赖性不大,彩的附着性也不强,所以现存带全彩的石雕不多见。

寿山白芙蓉雕 清

玉石、寿山石和牙角雕本无需上彩,莹润小巧是它的最大亮点,作为造像,容易失去一些宗教味。

罗汉 十四世纪木

木雕在失去彩饰之后也有特殊的肌理美,甚至适度的朽坏还能呈现出沧桑之美,腐朽过度则不可赏。

四臂观音 铜鎏金嵌宝石

铜像与泥塑一样,比其它材质更依赖于彩饰。鎏金的美感在各种彩饰中不亚于瓷塑,又不太容易脱落,多用作佛教造像,镶嵌各色彩宝,十分华丽。

普贤菩萨像 明铜

铜铁本身具有厚重美,本有可赏之处,但是青铜与铁色泽偏黑,自然光下不便于欣赏,失彩的铜铁造像会有些落差。

泥塑彩绘

从材质美的角度看,泥塑最吃亏。很多泥塑脱彩之后则只适合远观,不宜近赏。小件尤其如此。

普贤骑象雕像 清 黄花梨嵌象牙

塑像,从外及内,从心而清澈。雕刻者,多闻,多修,方得正果。共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材质对造像技法和风格的影响
难得平等,木雕、金铜与泥巴在这种艺术里『没有区别』【视频】
宁静致远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佛造像之汉传佛造像
老木雕之美耐人寻味
梁思成 | 宋时的佛教造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