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树茶遭劫就是人祸 | 檀生活

什么?

你的古树茶卖得贵就因为它年龄大?

这茶树都成精啦!


福建,湖南,湖北,河南,四川,重庆,广西,海南,浙江,江苏,安徽等表示不服


接下来我们不争论树龄,而是要研究探讨先有人类还是先有茶树。



作者 | 葉襄 

来源 | 公众号:万殊文化

原标题 |《葉襄:逢七必妖,还是普洱古树茶荒背后另有原因?




古树茶被普遍谈起之时,形象却越来越模糊了。


普洱茶界中悄悄地在流传着这么一句话:逢七必妖。十年前的上一个七,那一年春天,普洱茶可以一天五价,买卖茶票、买卖商标、非云南产普洱茶等商业手法充斥在市场间。随后,普洱茶价格断崖式的往下砸,最高跌幅达百分之六十。不仅中间商被套,散客同样如此。上海寸土寸金之地,屯着几吨普洱茶至今仍没有出手的豪客,见过不止一位。


上一个七,大厂家的面子被彻底扯下后,普洱茶市场推出个性化的名山、古树、庄园、老寨的概念。似乎回归到茶的品质层面,趋向理性发展。


今年又逢七,云南各茶区天气诡异,不仅雨水少,还有下冰雹的,逆降温的天灾。清明时节,古树茶才陆陆续续发芽。于是,在阵阵古茶荒、古茶荒叫嚷声中,价格又是一轮上涨。


这一妖年之中,古树茶将继续走向市场神坛更高位?


即便它能继续向上走一段,却早已面目全非。十年之间,古树茶已经被带入另一种秩序之中。




古茶树不是当代文化下孕育的产物,而是前现代体系留给我们的遗产。在那个体系之中,人与自然处于共生关系之中,人们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自然的尊严,与山神对话。正是在这一结构模式下,茶园才能呈现出多元复合的生态系统。


现代社会对古茶园的改造起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调查显示,当时古茶园有五十多万亩,本世纪初则仅存二十多万亩。四、五十年间消失的三十多万亩古茶园,大部分是在备战备荒时被替换为橡胶林、桉树林,或者改造为单一经济林以及农田,另外一部被改造为现代茶园。幸存的古茶园大多因为交通过于不便而被保留。


古茶园的改造方式,古茶树的不同境遇,无非体现了不同时空背景下的社会视角。


当代人对化肥、农药的负面影响越来越重视,越来越排斥,希冀通过口味感受接近自然和自在。古茶树成为市场热点之时,又一轮改造运动开始。这一改造更多的是大市场背景下的商业利益推动,当下对自然、对山林、对茶树的认识不可能穿越回祖辈的视角,扩大市场、追求产量是宗旨,古树茶和它的栖息之地越来越成为市场的道具。一百多万造一条村路,将村寨的茶叶推上霸主的地位,收获的是以亿为数量单位的现金收入。重利之下,古树茶被视为挖掘不尽的宝藏,各种各样的开发和利用方法纷至沓来。古茶园成为具有娱乐性质的主题公园。贺开古茶园内,几家茶厂的初制所象楔子一般扎了进去。景迈山同样在“茶园里长出了制茶坊”。各个古茶园内茶山行的游客每年人数都在增长。



古树茶经济越来越热,茶叶被过度采摘,留叶养树的基本采摘原则被置于脑后,茶树没有了休养生息的时间。今年古树茶发芽率低,几分是天灾,几分是人祸?


直言不讳!就是人祸!




古茶树跻身于当代社会符号体系中,成为天然生态的代名词。古茶树的幽灵已经飘荡十年,市场标识体系和产品标准体系的建设却从未谈起,这是否暗示着古茶树只不过处于被游戏格局之中?无论参与其中的任何一方,当地政府、茶叶协会、茶商、茶农都对此哑然失声。市场本身并不具备理性的能力,天灾之中体现的是各方力量都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将古茶园的改造运动限定在此逼仄的空间内进行。


与长期有序规划无缘,古树茶的形象越来越模糊。只要是略有年份的茶树,长得高大的茶树,都被开发利用。曾经一次,我被带领参观一个寨子的古树茶。这个寨子现在以种植苞谷和甘蔗为主,然而在田间地头偶尔有稀稀落落小片茶园,若干零落茶树树干有十厘米左右。大致可以判断,这个寨子曾经也有复合生态茶园。以现在市场的衡量标准,寨子中遗留的茶树当然可以被划为古树之列,然而这些遗落的茶树被农药、复合肥、尿素喂养,有益无益不言自明。利益驱动之下,不自然的古茶树进入了自然之列。


站在云南山头俯瞰四周时,猛然发现几年之间,许多山地被清理出来种上了茶树,由于没有了祖辈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养育自然的耐心,再也不会采用混生林的方式来建设一片茶园。没有了高低起伏变化,整片山如同被剃秃了的头一样。处于产业链最前端,与自然接触方式充满暴戾之气,而在终端市场被温情脉脉的图片和广告语所软化,这不过是温水煮青蛙升级版本但确实能产生市场效应。




春夏秋冬四季变换,每一年气候变化在茶的味觉表现中有其自然的不可替换的年份印迹,不同的土地、生态环境有其地域风味,这些印迹和风味的魅力在于自然天候、风土与特定品茶人的感悟体验的自然交融,不同于品质人为可控的工业类产品,茶不是在迎合市场满足消费需求的前提下被制造出来的,它自然生自然长,本无好坏贵贱之别,标准不是植物学的,无关于理化指标,饮者口味的认可度赋予了特定茶区“王”和“后”的地位,而且这些非数据表现的笼统标准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细想一下,普洱茶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接受才有多少年历史!


有人说“心似明镜台”,有人说“明镜本非台“,明镜能否成”台“?不在”明镜“而在”心“,茶不会自我评判“好”或“坏”,也不会自我标榜“古”与“非古”,一切凭人口依人心,口滑了心坏了,茶味也就变了!大市场心态下竭泽而渔的过度采摘,终会让一些茶树像拔光了羽毛的孔雀一样,独自伫立于彩云之南光秃秃的山岗上日晒雨淋。



今年这个妖七的去向还在发展之中,无法判断古树茶的资源何时被用尽,但是用尽之时,游戏便会戛然而止。这一轮中,谁将成为受害者?是茶人还是茶树?



萬殊一體 味覺自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双版纳之巅,滑竹梁子古树普洱茶的特点
三合社普洱茶,涩中更显茶香
贺开古树茶
普洱茶之老曼峨
缤纷的普洱茶园
西双版纳普洱茶名山之:勐宋古茶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