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索·恩2019重磅新书《西方通史》现已上市
千呼万唤始出来,社科文献索恩2019年年度重磅新书《西方通史》(四卷本)终于上市啦!
《西方通史》(Geschichte des Westens)由著名历史学家、联邦大十字勋章获得者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Heinrich August Winkler)一人历时五年写成,四卷共厚达4500页,是第一部跨大西洋、总括性的西方史,荣获2016年莱比锡欧洲图书奖。德国媒体盛赞其为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师著作”。这部著作由“一文未名”德语翻译工作坊历时三年精心翻译,宏大的视角、鲜活的历史、流畅的文笔,实是全球历史爱好者不可不读的世界史鸿篇巨制。

《西方通史》四卷本内容:

第一卷:从古代源头到20世纪

Von den Anfängen in derAntike bis zum 20. Jahrhundert

第二卷:世界大战的时代,1914-1945

Die Zeit der Weltkriege 1914-1945

第三卷:从冷战到柏林墙的倒塌

Vom Kalten Krieg zum Mauerfall

第四卷:当前时代

Die Zeit der Gegenwart

作者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1938—),当代德国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联邦大十字勋章获得者。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史,曾在柏林自由大学、弗赖堡大学、柏林洪堡大学任教,著作有《魏玛共和国的工人与工人运动》、《通往西方的漫长道路》,荣获莱比锡图书奖的四卷本《西方通史》等。

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Heinrich August Winkler)

“温克勒提供了一本高质量,甚至是极高质量的书。他最大的优点是文体流畅,其对政治的介绍与分析无懈可击,并令人信服。尽管他避免使用性格描绘或娱乐八卦等手段,但他的书从不无聊或费解,有许多令人难忘的格言……温克勒非常熟悉古往今来最好的德国、法国、英国和美国的文学作品。谁寻找可靠、全面和可读的介绍近代西方政治历史的书籍,此书都是不二之选。”
——蒂姆·布兰宁,《法兰克福汇报》,2009年10月22日

“今年秋天在德语历史书市场上发生的大事,因为这里迄今尚不存在这类西方世界的历史。……德国人文科学经常被指责是不入流的,满足于坐井观天。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的作品彻底颠覆了这种看法,它是最高水准的跨国史籍。在视角的广度、材料的透析度、历史判断的清晰度诸方面它都是独一无二的。”
——福尔克尔·乌尔里希,《每日导报》,2009年9月22日
“……一种智力和审美的愉悦……。”
——乌韦·施托尔茨曼,德国文化电台,2009年12月10日
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撰写西方的历史,被认为是首次填补了一项早就该填补的空白:他以罕见的大师手笔、生动的历史叙事,清晰提炼出西方世界的重大发展脉络;所描绘的世界史宏图,时间跨度从古代源头直至20世纪,权威地阐述了此间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以及各种政治思想的轨迹。


《西方通史》第一卷:从古代源头到20世纪(全三册)

译者丁娜,北京大学西语系日耳曼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现居住在德国慕尼黑,“一文未名”德语翻译工作坊成员。译有《寻访行家》(合译)、《红桃J德语新小说选》、《幸福,在幸福远去的时代》、《运动通史》、《德意志之魂》(合译)等。

西方 & 通史:何为“西方”的历史?


温克勒认为,概念是有自己的命运的。“西方”这一概念在被用于政治或文化领域时,在不同时代其含义不同。
在基督教的欧洲,西方指的是使用拉丁语的西方教会(Westkirche)流行的区域,而不是讲希腊语的部分,那里是拜占庭欧洲。“西方”作为一个跨大西洋的整体概念,1890年之前几乎无此提法。欧洲和北美在文化和政治方面逐渐平等,才令该概念于世纪之交时首先在盎格鲁 - 撒克逊文化圈内上升为一个口号。当时这一概念还必须与另一个经常被使用的概念“白种人”进行竞争,与后者相比,它有狭义和广义两层含义:狭义的“西方”概念不包括被认为落后的东欧、俄国和巴尔干地区,广义的“西方”则关注是否属于“西方文明”,与种族无关。
对于一个西方国家德国的引领潮流的知识分子而言,“西方”这一概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了一种带有消极色彩的战斗口号。以法国、英国以及 1917 年参战的美利坚合众国为首的西方所代表的,是被这些知识分子所拒绝的东西,即民主的多数统治(demokratischeMehrheitsherrschaft)和臆想的纯粹物质文明。相反,从德国精神捍卫者的角度看,德国所代表的是一种内在性文化的更崇高的价值,亦即一种能够以一个强大国家的实力为基础的文化。“1914 年的德国思想”与“1789年的西方思想”针锋相对:在许多人的头脑中这种对立并未因 1918 年的战败而消失。当德意志帝国在 1945 年再次战败后,德国的西部才发生了一个新的变化,哲学家于尔根·哈贝马斯于 1986 年在围绕着纳粹对犹太人空前绝后大屠杀的“史学家之争”中,将这一变化视为德国第二次战后时期最了不起的智识成就:“联邦德国对西方政治文化的无条件开放”。
冷战时期,“西方”成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代名词。……尽管有政体差异,面对来自苏联和华约组织国家的威胁,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始终将自己视为捍卫人权和公民权利的联盟,亦即不仅仅是军事同盟,同时也是价值观的共同体
1989/1991年的巨变之后,“西方”这一概念的意义再次发生了变化。……直到 20 世纪中期几乎无人可以想见,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以及合并在这个国家中的一些地区)或匈牙利可以被划归“东欧”国家;“中欧”,或更确切地说“中东欧”过去是,现在依然是其正确的称谓。所谓“东欧”则专门用来指称直至乌拉尔山脉的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从历史上看,中欧的东部、波罗的海国家和乌克兰的西部皆属于“西方”,亦即属于直到宗教改革前其共同的神权中心在罗马,因而有别于信仰东正教的东欧和东南欧的欧洲大陆地区。这正是作为我们讨论重点的历史上的西方

西方 & 通史:何为“西方文明规范工程”?

奥地利历史学家格拉尔德·施托尔芝(Gerald Stourzh):“欧洲不(仅仅)是西方,西方超出了欧洲的范围。但是,欧洲也不局限于西方。”……这不只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问题,因为它涉及许许多多曾经将欧洲联系在一起的文化影响,这些影响中的诸多成分至今仍在发生着作用。
在这些共同影响中,作用最为巨大者乃是来自基督教的宗教影响。……如果我们想知道西方是如何成为今日之西方的,我们就必须从一神论的产生入手。以此为出发点,继续探索基督教所特有的、对神权和世俗秩序的区分,在这种区分中已经埋下了世界的世俗化和人的解放的种子。……
西方的历史并非一部不间断地迈向更多自由的进步史。16 世纪的宗教改革一方面通过将个人的良心提升为最高道德法庭的方式赢得了大量的自由,另一方面,它又以路德新教和英国国教的形式提高了强制性的权威。……对自由的限制引起了加尔文教派的新教抗议。抗议演变成了一场民主运动,这场强大的运动在大西洋的另一边,亦即英国王室的美洲殖民地,最终导致新西方——美国得以奋起进行一场反对母国的革命。……在英国,中世纪王侯和其他等级间的分权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种新的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和司法)在孟德斯鸠发表于 1748 年的《论法的精神》中得到了经典表述。与不可剥夺的人权、法治和代议制民主观念一样,三权分立亦属于我们将之称为西方文明规范工程或西方共同价值观的核心内容。
这项工程不单纯是启蒙运动时代的新创造,相反,如同启蒙运动本身一样,它深深植根在西方的历史之中,一直可以上溯到中世纪和古希腊罗马时代。同时,西方的这一工程也不单单是欧洲所完成的工作,而是跨大西洋合作的成果:以 1776 年6 月 12 日的《弗吉尼亚权利法案》(Virginia Declaration of Rights)为发端的第一批人权宣言在英国位于北美的殖民地获得通过和宣布。它们极大地影响了法国国民议会于 1789年8 月 26 日公布的《人权与公民权宣言》。自 18 世纪末大西洋两岸的两次革命(1776 年的美国革命和1789 年的法国革命)后,西方文明规范工程就从根本上奠定了自己的基础。此后,西方不仅拥有了可供自我衡量的一种尺度,而且它也必须以此让世人来对其行为进行衡量。时间又过了两个世纪,整个西方才对这一规范工程表示认同。19世纪和20 世纪的绝大部分历史,都充满了围绕接受还是拒绝 1776 年和1789年思想的斗争。其间,发生了许多西方国家出于民族主义精神起而反对美国和法国革命理念的抗争,而这种民族主义在许多方面本身就是西方近代史的一种现象,其中最激进者——德国的民族主义在纳粹主义的鼓噪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一些中东欧国家只是在 1989~1990年后,才重新获得了西方意义上的发展机会。因此西方的西方化是一个过程,其显著特点是它的非同时性。
18 世纪末之后,西方发展过程中另一个同样突出和重要的特点是:文明规范工程和政治实践之间的矛盾。…… [围绕奴隶制的] 漫长而曲折的斗争表明,文明规范工程的力量最终比政治实践更为强大:西方在面对非西方世界时尽管每每表现得玩世不恭,但它毕竟具有进行自我批评、纠正自己的政治实践和不断完善其文明规范工程的能力。……


问题史 & 话语史

这部著作叙述的主线:西方文明规范工程的形成,其实现过程的非同时性,它与实践之间的矛盾。

《西方通史》的目标不是一部涵盖古今的“总体史”(histoire totale),而是一部问题史和话语史(Problem- und Diskursgeschichte:这是一种把欧洲和北美历史中的主要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反思放在大西洋或西方的语境中进行探讨的尝试。在非西方国家中,着墨最多的是俄国:沙皇帝国和后来的苏联既影响了西方,而且也受到了西方的影响。

温克勒认为,在帝国主义时代,西方列强越是将世界的其他地方正式或非正式地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那么,地球上的这些地方也就越发必然地进入这本书讨论的视野。但这并未让本书成为一部“全球史”(Globalgeschichte),充其量不过是为此做出一份贡献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书单 | 索·恩2023下半年计划出版图书
微信读书
30集大型纪录片《科学启示录》
中国通史-梁武帝治国(清晰)
历史纪录片--中国通史--8商代文明
辉煌的历史 中国通史 第八集 商代文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