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同年龄的糖友,不同的心理问题

心理疾病是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思维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的现象。在糖尿病群体中,很多人会出现心理负担,无论是从疾病本身还是疾病对于家庭经济条件带来的沉重负担等多个方面。其实,糖尿病早已不再是以前大家所谓的“老年病”,很多年轻人甚至儿童都成为了糖尿病患者,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老年糖尿病患者


心理问题  

老年糖尿病患者患病时间长,治疗时间长,对家人拖累大,常易发生焦虑、消极、孤独、恐惧、价值感丧失、衰老感、行为退化等不良情绪。以上不良情绪有可能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不良行为,甚至放弃治疗。老年糖友还会因为其他一些特点而影响到心理状态,包括年龄相关的活动功能障碍,如由于痛风而导致的关节疼痛;如医疗保健得不到保障,一些老人并没有医保,看病吃药全部都要自费;如家庭关心和照顾不够,一些孤寡老人已经在世上没有了亲人;如经济收入不够,一些老人失去工作能力在经济上压力较大。


老年糖友的心理困扰在这里找解决方法

老年患者可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情绪,这时您需要寻找糖尿病组织,在这个群体里,大家都是糖尿病患者,可以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在这个群体里,您会发现自己并不是孤军作战,您遇到的问题其他人也会遇到,您的问题别人会把他们的经验借鉴给您。在这种相互扶持相互帮助的组织里,您也会渐渐变得乐观起来,积极参与疾病治疗,信心是治疗疾病的根本。老年糖友要根据自身情况(经济条件、身体状况等),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如没有医保的老人可以选择价格偏低的国产药,腿脚不太好的老人运动要以上半身为主。最后越是感到孤独的老人越要改变现状,积极融入到人群中,培养兴趣爱好,让自己变得开朗起来。



 

心理问题——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儿


心理问题  

糖尿病患儿大多正处于身体外形、内脏和性成熟的过渡期。由于身体的变化可以导致血糖波动加大、生理发育、心理发育及认知障碍。而患儿发病年龄早,相对而言病程长,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同时面临更多的家庭社会问题,如求学、就业、结婚、生子等,儿童患者智力发育未成熟,认知理解能力相对较低,行为控制能力欠佳。尤其青春期患儿由于和社会交往越发广泛,更易出现叛逆、愤怒、自卑或厌世等情绪,甚至出现不良行为,如攻击、残忍、交往不良,而最终导致不能遵照医嘱治疗,增加糖尿病急性、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影响患儿的社会化过程。严重者导致他们到成年期发生适应不良、违法犯罪和精神疾病。


糖尿病患儿要做到这些

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儿首先要树立积极的控糖信心,糖尿病会像影子一样与自己一生相随,关键在于如何与疾病和平共处。糖尿病患儿还要掌握糖尿病治疗的相关技能,如学会自己打胰岛素、自己测血糖;还要养成严于律己的好习惯,如合理饮食,不吃垃圾食品,加强体育运动,好习惯养成,不仅有利于血糖管理,对于学业、生活都能带来一定的帮助。家长也要做好孩子的血糖管理和心理辅导工作,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要及时干预,必要时还需求助心理门诊。


他们即将面临的问题,答案在这里

   (1)糖尿病患者可以结婚吗?  很多年轻的糖尿病患者有心理负担,觉得很难找到如意的情侣,也怕婚后影响家庭以及生育。您大可不必有这样的担心,只要把血糖控制好,做到生活、工作、运动、休息规律合理,就可以预防和延缓并发症出现,与正常人一样,享受幸福生活。


  (2)糖尿病患者可以生孩子吗?  糖尿病患者在妊娠期间危险较多,妊娠期间血糖控制不佳,可导致一系列母婴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过多、感染率增加、出血增多、酮症酸中毒,并增加新生儿畸形、巨大儿的危险性,胎儿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高胆红素血症、智力障碍等。您也不必为此感到过分恐慌,只要在妊娠期间,控制好血糖,合理运动,就可以有效避免危险发生。


(3)孩子是否会是小糖人?  糖尿病发生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方面的影响。遗传因素仅仅是糖尿病的发病因素之一,并不是父母有糖尿病其子女一定有糖尿病。关键还是在于后天的环境因素,所以作为糖妈妈,一定要培养孩子科学的生活方式,如营养丰富的低热量饮食、规律运动、规律睡眠、不吸烟不酗酒等。

 



心理问题——妊娠等特殊时期


心理问题  

孕妇本是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她们不仅担心自己身体状况,也担心胎儿的发育和健康状况,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尤其焦虑症和焦虑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不喜欢与人交往,遇事爱发火,而且考虑问题比较悲观。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虽然出现这种心理压力是常人可以理解的,血糖管理不好大人和孩子都会有危害,但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要学会放松心态,过度的情绪焦虑只会使情况变得更糟,因为不良情绪可导致交感神经亢进、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加,引起血糖波动,影响胎儿发育,孕妇亦可出现不良健康行为。


她们的问题可以在这里找到解决方法

(1)积极控制病情,遵从医嘱,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2)转移注意力,高血糖虽然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患者要放松心情,只要将血糖控制好,孩子就会是健康的。孕妇自己不要钻牛角尖,应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还要注意加强体育运动。(3)很多人对疾病的焦虑是因为对它不了解,当听到“糖尿病”三个字时就已经无所适从,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都要加强糖尿病知识学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要从正规渠道获取全面的相关知识,用知识解开自己的疑惑,就会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注意什么,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4)情绪不好就要宣泄出来,别憋着。作为家属也要配合患者,要倾听孕妇的倾诉,并耐心开导。

 



抑郁症与糖尿病


抑郁症会对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损害。任何应激心理创伤等社会心理因素均可促使糖尿病发生,糖尿病本身也可导致或加重抑郁症状,而且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又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血糖调节。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临床特征目前尚无统一的评估标准。除表现为内心痛苦、情绪低落、忧伤和精神不振外,还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甚至焦虑等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向红丁:送给糖友们的6句心里话,听进去了,啥也不怕!
糖尿病友注意:这四种情况说明您心理有问题了!
糖友易发“心病” 心理疗法少不了
糖友易被抑郁症偷袭
为何糖尿病患者比常人更易发脾气,该如何调理?
【轻糖生活】不良情绪是糖尿病失控的元凶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